趣祝福logo

目录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拼图数学教案 >

拼图数学教案

拼图数学教案

祝福语通常是指对人们送上美好的祝福和祝愿,在生活中许多不同场景都会用的上。拼图数学教案专题给大家汇集了大量关于拼图数学教案、拼图数学教案精选等,希望丰富的拼图数学教案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数学图形分类教案8篇

每位教师都需要准备一份完整的教案课件才能上课。因此,他们每天都要按时按质地准备教案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教案课件中注重塑造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一提的是,一份好的教案课件应具备哪些特征呢?本文将通过研究“数学图形分类教案”这部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来探讨这个问题,相信您在浏览本网页后会有所收获!

数学图形分类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第32-33页四边形分类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认识四边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内容是对四边形进行分类,通过分类让学生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四边形按两组对边是否平行可分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其它四边形。教材给出的三组图形是根据两组对边是否平行来进行分类的,教材主要是对a组和b组进行研究。教学分类方法后,教材还适时安排了一些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渗透集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四年级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也较难掌握。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在课堂上我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活动化的呈现方式,如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多层次的感知,多角度的思考,把四边形进行分类,概括出特征,经历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四边形边的特征,会给四边形分类。

2.过程与方法: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种类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

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2分钟)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

阅读全文>>>

2小学数学教案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写好教案,才能实现完整课堂教学,写一篇教案课件要具备哪些步骤?经过多次挑选栏目小编为您整理出了这份最适合的“小学数学教案”,不要失去信念相信这篇文章会解决您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1、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谁能说说什么是约数?

2.请写出下面这些数的所有约数。

15, 20, 34, 55

二、新课引入

师:想一想,如果要给1~12这12个数分类,你会怎么分?

生:按奇数和偶数分。

按一位数两位数分。

师:同学们还有新的分法吗?(没有了)这节课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种新的分法,这是按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来分,可以把它分成质数和合数两类。那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认识一下。(板书:质数和合数)

三、新课讲解

1.学习质数和合数

(1)找出12个数的所有约数

师:怎样按约数的个数来分类呢?下面先请同学们找出这12个数的所有约数。

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各写出6个数的约数,全班判断答案是否正确

(2)对这12个数进行分类

师:请同学们按照约数的多少,把这12个数分成以下三类:

只有一个约数 有两个约数 有两个以上约数

全班检验分法是否正确。

(3)引出质数与合数的定义

只有一个约数 有两个约数 有两个以上约数

1

4,6,8,9,10,12

2,3,5,7,1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质数 合数

观察分出的三类约数各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说出质数与合数的定义

师:质数和合数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约数的个数不同,只有两个约数的是质数,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是合数)

师:仔细观察这5个质数的约数,都有什么特点?(只有1和它本身)

师:根据这个特点能试着给质数下定义吗?

指数的定义: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师:仔细观察这6个合数的约数,它们都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为什么就不是质数呢?(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

师:根据这个特点能试着给合数下定义吗?

合数的定义: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外还有别的约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阅读全文>>>

3中学数学教案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教材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写好教案课件的重点在哪里?本篇文章将为您详细讲解关于“中学数学教案”的方方面面,敬请您浏览本页内容!

中学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比较了解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长方形的物品,并能不受颜色、大小、形状及位置摆放的影响正确区分长方形。

活动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图片,房子图画,计数棒,正方形和长方形实物(毛巾、书本、尺 子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手指游戏:我有一方田。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方方的老朋友,出示正方形,让幼儿说说正方形 有几条边?几个角?

二、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从而认识长方形。

1、出示长方形,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与正方形的对比发现长方形的特征。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个角?有几条边?

(2)折一折,看看长方形的四个角怎么样?四条边怎么样?

2、引导幼儿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

相同点: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几个角?;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几条边?正方形和长方形四个角都怎么样?

不同点: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怎么样?长方形的四条边是怎么样的?

三、游戏:找正方形和长方形,进一步加深幼儿对长方形的认识。

1、引导幼儿在盘子中寻找正方形和长方形。

2、引导幼儿在房子图画中寻找正方形和长方形。

四、生活延伸:

1、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物品,让幼儿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2、联想寻找:启发幼儿找出教室里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物品。

3、动手操作:提供计数棒,让幼儿尝试在桌上拼长方形。

活动反思

1、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和积极性、参与性。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表达形式表达的意愿、教师给予及于的配合和支持。

3、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给予相应的指导。

中学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点数10以内物体的数量和准确认读10以内的数字。

2.能将物体的数量和相应的数字进行配对。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教学准备:

1、五颜六色的花朵许多。

2、贴有数字的筐子人手一个。

3、磁带《多愉快》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小蜜蜂要过生日了,它想邀请我们去参加生日晚会,你们想去吗?(

阅读全文>>>

4数学教案8篇

作为教师,编写教案和课件可谓是必不可少的任务之一。因此,在编写教案和课件时,必须慎之又慎,不能草率从事。一个好的教案和课件是成功教学的重要保证。以下是笔者整理的相关“数学教案”文章,相信能给你带来启示和帮助。欢迎阅读,并期待你的喜爱和分享!

数学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认识时、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一年级的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这节课是认识时、分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认识时、分的第一课时,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时=60分。

2、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l时=60分。

教学难点: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教学方法设计】

小组探究式学习,教师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进行辅助教学。

设计理念:数学《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紧紧抓住课堂知识的结构关系,遵循直观认知――操作体会――感悟知识特征――应用知识的认知过程,设计出包括:观察、操作、想象、思考、交流等内容的教学流程。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交互式电子白板提高教学效率。以此使学生获取知识,给学生独立操作、探索规律、合作交流的机会。

【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

白板课件,设计好制作钟面所需的圆、时针、分针等,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转动,以及音频文件和视频文件。

【课堂教学用工具和软件】

教学用工具:教师机。

软件:1.电脑安装activstudio pr

阅读全文>>>

5数学教案精选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案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为您整理了关于“数学教案”的详细介绍,在这篇文章中您能找到任何您想要的信息!

数学教案(篇1)

设计说明

“面积单位的换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面积、面积单位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结合教学重、难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主要采用猜想、设计实验验证、迁移类推、实践应用等形式进行教学。

1.激趣导入,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妙处。

上课伊始,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妙处,从而提示学生可以利用合作的形式探究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复习与思考。

复习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学生猜想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作铺垫。同时设计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既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3.自主探究新知。

学生首先猜想、讨论“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然后通过操作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最后利用迁移类推明确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学生在猜想、操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取了新知识,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提高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直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吧。(出示课件)

1.抢答比赛1。

1米=()分米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1米=()厘米

师:同学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思考后回答)

2.抢答比赛2。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1平方厘米大约有多大?1平方分米大约有多大?1平方米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

师:看来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那么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板书课题:面积单位的换算)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感知,并能够正确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

⊙探究新知,实验验证

1.教

阅读全文>>>

6高中数学教案

像一些喜庆的场合,每当到了这个时候,大家会互相道一声祝福,祝福语可以增进我们与他人的情感交流。让我们给大家送上无尽的祝福,你是否正在为没有祝福语送人而烦恼?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高中数学教案,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高中数学教案 篇1

(1)使学生正确理解组合的意义,正确区分排列、组合问题;

(2)使学生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

(3)通过学习组合知识,让学生掌握类比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是组合的定义、组合数及组合数的公式;

(教师活动)提出下列思考问题,打出字幕.

[字幕]一条铁路线上有6个火车站,(1)需准备多少种不同的普通客车票?(2)有多少种不同票价的普通客车票?上面问题中,哪一问是排列问题?哪一问是组合问题?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评述]问题(1)是从6个火车站中任选两个,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要求出排法的种数,属于排列问题;(2)是从6个火车站中任选两个并成一组,两站无顺序关系,要求出不同的组数,属于组合问题.这节课着重研究组合问题.

设计意图:组合与排列所研究的问题几乎是平行的.上面设计的问题目的是从排列知识中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

[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字幕]1.排列的定义是什么?

2.举例说明一个组合是什么?

3.一个组合与一个排列有何区别?

(学生活动)阅读回答.

(教师活动)对照课文,逐一评析.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将所学的知识迁移过渡,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教师活动)承接上述问题的回答,展示下面知识.

[字幕]模型: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如前面思考题:6个火车站中甲站→乙站和乙站→甲站是票价相同的车票,是从6个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组合数: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称之,用符号 表示,如从6个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组合数为 .

[评述]区分一个排列与一个组合的关键是:该问题是否与顺序有关,当取出元素后,若改变一下顺序,就得到一种新的取法,则是排列问题;若改变顺序,仍得原来的取法,就是组合问题.

(学生活动)倾听、思索、记录.

(教师活动)提出思考问题.

[投影] 与 的关系如何?

(师生活动)共同探讨.求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排列数 ,可分为以下两步:

阅读全文>>>

7相邻数数学教案八篇

相邻数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5的相邻数,理解数群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尝试总结相邻数的规律,并能迁移运用。

【活动准备】

1、1-6数字卡、动物卡片

2、5的相邻数课件

3、幼儿操作练习题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谈话:今天老师请来了自己的好朋友,请你们和我的好朋友们打个招呼吧!你有自己的好朋友吗?你的相邻好朋友是谁?

2、出示动物卡片,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房间以及各自相邻的好朋友。

“小动物们最近搬新家了,它们听说你们最聪明了,想请你们帮它们认识认识它们的左邻右舍,你们说可以吗?那我们就把它们请出来吧!”

(1)分别出示5种不同的小动物卡片,利用1~6数字卡,引导幼儿说出他们的名称和几号房。

(2)找出它们的相邻好朋友,并说出它们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

3、出示5的相邻数课件,学习5的相邻数,进一步理解相邻数的含义。

“小兔子说呀我还是没弄清楚我的左邻右舍是谁,想请你们再来帮帮它,可以吗?”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小兔子家住几号房,它的相邻好朋友是谁和谁?并说出5比4多1比6少1的关系。

(2)图形娃娃也想考考你们,帮他们找找自己的相邻好朋友。通过比较得出5个长方形比4个三角形多1,又比6个圆形少1的关系。

4、引导幼儿寻找相邻数的规律。

a、引导幼儿发现每个数都有两个相邻好朋友,一个比他多一是他的相邻大朋友,一个比他少一是他的相邻小朋友,三个数之间中间的数比前面一个数大,比后面一个数小。

b、引导幼儿根据相邻数规律进行推理。找出6的相邻好朋友是几和几?7的相邻好朋友是几和几?

c、组织幼儿完成操作练习:《找朋友》。通过操作练习,巩固5的相邻数。

d、评价幼儿操作练习情况。

【延伸活动】

我们一起出去帮幼儿园的小动物们找找它们好朋友吧!

相邻数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1、能按数量多1和少1的方式表示一个数的两个相邻数。

2、理解10以内相邻三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爱护学具不撒落,不丢失。

活动重点活动难点活动准备经验准备:

学具:活动单8a、8b《数的邻居--画圈》,笔一支,活动夹1个(自备)

教师组织和指导活动过程一、介绍“数的邻居”游戏引出按“左边比它少1、右边比它多1”判断某数相邻数的问题。

1、引出问题:教师:“今天,派派

阅读全文>>>

8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在活动中能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感受操作活动的乐趣,初步尝试与同伴配合操作。

活动准备:

1、小兔、小狗、小猴、小猪动物胸牌。

2、教具:4块菜地、各种不同数量的蔬菜卡片、圆点卡片。

3、学具:8块菜地、各种不同数量的蔬菜卡片。

4、糖果一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春天到了,熊伯伯的菜园要播种了,想请小动物们一起帮忙种菜,看看都有谁来帮忙了呢?

依次出现各种动物角色,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点数。

师:走,我们一起去帮熊伯伯种菜吧!

二、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师:熊伯伯的菜园到了,快看熊伯伯已经帮我们分好了四块菜地。

1、交代种菜要求:每个小动物选择属于自己的菜地种菜,不能到别人的菜地里去种菜。

2、小动物们开始种菜。

3、统计并匹配对应的圆点朋友。

师:种的什么菜?种了几个?可以送几个圆点朋友?

4、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师:你们知道谁和谁种的菜是一样多的?谁种的菜多,谁种的菜少?

小结:小动物们真厉害,发现了小兔和小狗、小猴和小猪种的菜是一样多的。还发现了小猴和小猪种的菜多,小兔和小狗种的菜少。

三、小动物们合作种菜,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师:熊伯伯的菜园里还有菜没种完呢,想请小动物们再来帮帮忙。

出示菜地,交代种菜要求:两个小动物合作在一块菜地上种菜,看看你种的是什么菜?种了几棵?种好后和对面小动物种的菜比一比哪种菜多,哪种菜少?

1、小动物们合作种菜并交流谁多、谁少。

2、小结。

四、分享礼物—糖果,结束活动。

师:今天熊伯伯真高兴,谢谢你们的帮忙,熊伯伯菜园里的菜都种好了。这是熊伯伯给你们的礼物—糖果,我们一起回家分享好吃的糖果吧!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结合日常生活的具体事情理解并区分先后。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礼品盒、内装有桃子的生长、小鸡的生长图片。

2.兔子、乌龟、小蚂蚁、小鸡的头饰、哨子、小旗

活动过程:

一. 谈话激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段精

阅读全文>>>

9数学教案经典

我们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篇题为“数学教案”的好文。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制作好的教案是实现优质教学的有力保障。感谢您为阅读这篇文章付出宝贵的时间!

数学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几)第69、70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过比较,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9加几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的思维过程。在探索9加几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

3、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会用“凑十法”正确计算。

数学教案(篇2)

课前考虑:

1.概念揭示变“逻辑演绎”为“活动建构”。因数和倍数,保守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除法整除约数和倍数)来布置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笼统到笼统,没有同学亲身经历的过程,也无须同学借助原有经验的自主建构,同学获得的概念是刻板、冰冷的。假如能借助同学的操作和想象活动,唤起同学的“因倍意识”,自主建构起“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那么同学获得的概念必定是生动的、有意义的。

2.解决问题变“关注结果”为“对话生成”。要找出一个数的几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找出这个数的所有因数。这里有一个方法问题。是把方法简单地告诉同学,迫切地寻求结果,还是给同学充沛的探究时间,让他们通过独立考虑、交流讨论,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呢?很多胜利的教学标明,在教学中为同学营造出一个“对话场”,在生生、师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对话中,能让师生相互分享经验、沟通考虑,生成新的看法。

3.教学宗旨变“关注知识”为”启迪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从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为同学的智慧生长而教,应成为我们数学教学的倾心追求。怎样通过对“因数和倍数”内涵的深度挖掘,在

阅读全文>>>

10初一数学教案

在众多文章中,笔者认为“初一数学教案”是非常值得一读的。教案课件是教师上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每位教师每天都在撰写教案课件。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支柱,或许你能够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初一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第二章 2.1 正数与负数 2.2 数轴

【教学目标】

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会把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能说出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3、了解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能画出数轴。

4、会比较数轴上数的大小。

【知识讲解】

一、本讲主要学习内容

1、负数的意义及表示 2、零的位置和地位

3、有理数的分类 4、数轴概念及三要素

5、数轴上数与点的.对应关系 6、数轴上数的比较大小

其中,负数的概念,数轴的概念及其三要素以及数轴上数的比较大小是重点。负数的意义是难点。

下面概述一下这六点的主要内容

1、负数的意义及表示

把大于0的数叫正数如5,3,+3等。在正数前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5,-3,- 等。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低于海平面-155米表示为-155m,亏损50元表示-50元。

2、零的位置和地位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它是自然数。它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在数轴上分隔正数和分数,甚至可以表示始点,表示缺位,这将在下面详细介绍。

3、有理数的分类

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正整数

整数 零 正有理数

有理数 负整数 或 有理数 零

分数 正分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

初一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1,掌握相反数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

2,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培养归纳能力;

3,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知识重点相反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问题1:请将下列4个数分成两类,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

4,-2,-5,+2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都要难予鼓励,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逐渐得出5和-5,+2和-2分别归类是具有较特征的分法。

(引导学生观察与原点的距离)

思考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思考

再换2个类似的数试一试。

归纳结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