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目录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长方形课件 >

长方形课件

长方形课件

祝福语通常是指对人们送上美好的祝福和祝愿,在生活中许多不同场景都会用的上。长方形课件专题给大家汇集了大量关于长方形课件、长方形课件精选等,希望丰富的长方形课件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长方形课件(汇总八篇)

教案课件是教师上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是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候了。优秀的教学质量需要依靠完善的教案来支撑,那么怎样的教案课件才算是优秀的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趣祝福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一份关于“长方形课件”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借鉴,并共同进步!

长方形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整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周长的知识,建构简单知识网格图。

2、历经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爱思考,爱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意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再现知识

1、谈话引入

问:这学期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教室里面有吗?你还在哪里见过?

生:长方形、正方形、四边形

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

3、梳理知识,主体内化

同学们,回想一下,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想。

学生先交流,后汇报

结合知识网格图,集体完成。

二、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一)基础练习

整理完学过的知识,你们想不想做一回小法官?

1、聪明小法官

(用手势来表示对错)

你们真了不起!很能明辨是非。最近呀,廖老师想布置一块迎新春的.展板,你们能不能利用我们刚才复习的知识和廖老师一起设计这块展板呢?(能)好,我们开始吧!

2、首先,我们给这块展板的四周镶上花边,展板的长是28分米,宽是15分米,那么至少需要多长的花边呢?(出示课件)

求花边的长指的是什么?怎么求?学生独立完成。

3、你们真是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2015年是什么年吗?(羊年)是的,我们在展板上贴上一幅年画好不好?如果给它镶上一个边框,会更美哦!它是一个边长为30厘米的正方形,那么这个边框需要多长呢?

小结:我们刚才镶花边,上边框都是求什么?(周长)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都可以用它们的公式来求。如果给出周长,让你求边的长度,你们会吗?廖老师相信你们能行。

(二)拓展练习

4、为了展示你们的风采,廖老师想布置

阅读全文>>>

2长方形课件(热门十三篇)

千万不要错过“长方形课件”它是一篇不错的文章,欢迎您来到这个网站愿您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制作合理充分的教案是巩固学生知识的有效途径。

长方形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懂得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相等。

2.懂得长方形四个角相等,两条对边相等。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正方形小卡片36张

2.蜡笔36支

3.正方形、圆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卡片

4.幼儿用书第7页

5.黑板简笔画:书上第7页内容

教学过程

1.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玩的东西,但是认识它们之前,你们首先要记得老朋友的名字(出示各种图形卡片,幼儿认)

2.有一条弧边的图形是?(圆形)

3.三条边夹着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4.四条边相等的图形是?(正方形)

5.有两条长边,两条短边的图形是?(长方形)

6.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看看正方形的四条边是不是真的相等

7.发放小正方形,人手一张

8.将正方形上下对折,比较长度是否一样,四个角是否重叠

9.得出结论:正方形不仅四条边相等,四个角也相等

10.谁能把手中的正方形变成长方形?

11.比较长方形的四条边、四个角相不相等

12.得出结论:长方形四个角相等,四条边不相等

13.看黑板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什么?老师指,小朋友说出名称

14.观察有几个圆形,几个正方形,几个长方形,几个三角形

15.观察每个图形里有什么礼物

16.发放小蜡笔,回收小纸片

17.幼儿将幼儿用书中图形里相对应的礼物涂色

18.老师随堂检查完成情况

19.布置作业:数学练习册第6页

20.结束教学

教学反思

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长方形课件 篇2

2.能力目标: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相互间的联系。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能准确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否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发展空间思维。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正确地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阅读全文>>>

32023长方形的面积课件精选5篇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交给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1、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2、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例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3、学习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4、出示例题3。学生试做,汇报答案。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2、生独立完成p79页第1、2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2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1、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教学活动。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部

阅读全文>>>

42023长方形的面积课件收藏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1

教学内容:教材107―108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五的1―5题.

1.理解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的算理.

2.理解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转化为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的算理.

1.能正确运用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和一个数乘以两位数的简便算法.

2.正确、合理地进行简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通过灵活、合理的简便算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和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的.简便算法.

15=( )×( ) 30=( )×( ) 24=( )×( )

3.应用题:商店有5盒手电筒,每盒12个.每个手电筒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让学生自己用不同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一人板演,其它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使学生明确:

(1)两种解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即6×12×5=6×(12×5)从而得出:三个数相乘,除了从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

(2)当两个乘数相乘得整十数时,第二种算法简便.

①讨论怎样计算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把16分成 4×4,这样25×4×4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15×12怎样算比较简便?

=27×[( )○( )] =15×[( )○( )]

=27×[( )○( )] =15×[( )○( )]

=27×[ ] =15×[ ]

= =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计算简便

46×25×4=46×[( )○( )]

有时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和积,比较简便.

有时一个数乘以两位数,改成连 续乘以两个一位数,计算比较简便.

=400     =400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123~124页。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结构:

阅读全文>>>

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课件分享14篇

编辑为您精挑细选了一篇不容错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课件”文章。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每天老师要有责任写好每份教案课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调整教案。在这里您将会找到不同寻常的阅读体验和启迪!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空间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与态度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正确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张长方形纸片和一张正方形纸片,学生每人两张长方形纸片和两张正方形纸片,钉子板,橡皮筋,直尺和三角尺,每个小组一张记录长方形四条边的表格和一张记录正方形四条边的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图形:我们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看这些交通标志(点击课件),开火车说出它们的形状。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都是由一些图形构成的,现在让我们去观察、去发现、去体验图形的多姿多彩吧。2、导入新课:老师还有很多的图形你们想办法把它们分类好吗?说出你们这样分类的好处(生: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研究长方形

a、小组活动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请你找出自己手中的长方形纸片,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下坐好。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研究,研究之前老师要提个要求,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把身边的这张长方形的纸对折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用手中直尺和三角尺对每条边和各个角进行度量,你又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说看。

b、汇报交流切换到实物投影,找两个小组指着说说他们的发现。

(生1:这是我们组四个人测量的结果,观察这些数据我们组发现长方形的上边和下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相等。生2如是。)他们两个小组都发现长方形的上边和下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相等,还有哪个小组也发现了这一点请举手。我们都发现了长方形的上边和下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相等,长方形的上边和下边是一组

阅读全文>>>

6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

老师们要想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提前备好教案课件,这需要老师把每一份课件都设计得更加完善。备好完整的教案课件,有助于老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在网络上选取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文章,或许能够给你提供更多的参考哦!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 篇1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本课是从直观形象的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的一课,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谈谈我的构思。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第三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即p33页例1和p34页的例2题及相关练习。

(二).教材分析与目标确定。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基本上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这节课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认识体积公式的来源,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归纳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总结和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关系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基本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询问学生:“这些图形我们统称为什么形?”在学生回答称为平面图形。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盒子,观察之后告诉他们像盒子这样占有一定空间的图形,叫立体图形,今天我们我们来研究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

阅读全文>>>

7长方体的表面积课件

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编写好教案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必要体现,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我为了满足您的要求整理了以下信息:“长方体的表面积课件”,希望您喜欢这篇文章一起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长方体的表面积课件(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能力目标:

⑴学生在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长方体的计算方法,能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形象直观的课件演示,培养学生“乐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会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而且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重点、难点:

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只有在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的表述只有一句话,即“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而学生因为受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及空间观念等诸方面因素的限制,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的不容易理解,所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既是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也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另外,学生们也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所以本课采用了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互相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四、教学策略及方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正方体的特征之后,进一步掌握长、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学习内容。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理解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能准确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采用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和尝试式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网络教学环境

本课是在校园网络环境下,学生浏览由教师自制的网页和课件,进行探究式和尝试式的学习,从而获取知

阅读全文>>>

8矩形课件

教师教案和课件的准备都需要老师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在教案课件中,教师应该充分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那么,怎样的教案和课件才算是好的呢?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我收集了以下信息:“矩形课件”供您参考,您可以点击进入了解更多我们的资讯!

矩形课件【篇1】

矩形是初中数学中比较基础的图形之一,也是建立空间认知能力的关键基础。在认识矩形这一概念时,我们需要学习矩形的性质,包括诸如角度、边长和对角线长度等方面的性质,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矩形。本文就矩形性质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帮助。

一、矩形的定义

矩形是指四条边皆相等且相互垂直的四边形,它具有以下特点:

1、四条边相等,每对相邻边垂直;

2、每两组相对的角度相等,均为90度;

二、矩形的基本性质

1、对角线相等:一个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解释:一个矩形有两条对角线,如果我们以一条对角线为基准,那么与它平行的对角线可以看成是由这条对角线旋转而来。因此,由旋转对称性可以知道,这两条对角线存在的条件就是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相等且互相平行。

2、对角线垂直:一个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解释:取对角线ab为基准,以a、b为圆心,以ab为直径作圆,则矩形的两组对边都是该圆的切线。由于切线与半径垂直,所以可以得出矩形对角线互相垂直。

3、角度相等:一个矩形的所有角度均为90度。

解释:根据矩形的定义,可以知道每两组相对的角度相等。而又因为每组角度中,两个角度加起来应该是180度,所以每个角度均为90度。

4、平行四边形特点:矩形属于平行四边形的一种,因此矩形也有着平行四边形的所有特点。

解释: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包括对角线平分、各组对边平等且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同旁外角相等等。

5、长宽关系:一个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对角线的一半。

解释: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e点,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e²+ce²=ac²,de²+be²=bd²。而且ac=bd,所以ae²+ce²=de²+be²。分别移项后得(ae-de)(ae+de)=(be-ce)(be+ce),因此ae=de,be=ce,所以长和宽相等,均为对角线的一半。

三、矩形的应用

1、计算面积:矩形的面积可以用公式s=长×宽计算。

解释:根据上述性质,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对角线的一半,所以可以得出该公式。

2、解题技巧:在解决与矩形

阅读全文>>>

9最新正方形课件(分享8篇)

为了让您更好地掌握上课的知识点,栏目小编为您精心准备了“正方形课件”。为此,老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确保教学质量。如果还没有准备好教案的话,建议赶紧动手啦。教案是帮助老师有效解决教学问题的必备工具。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正方形课件(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内容。

教材简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直接计量学生卡的面积,预测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会有不同的计量方法。有的用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满卡片;有的用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沿卡片的长、宽各摆一排;有的直接用尺量卡片的长、宽,算长乘宽的积。对于学生的各种计量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比较,特别是第三种方法,为什么可以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要请学生讲算理和原因,并通过实验验证、举例说明其正确性和运用价值,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长方形面积,学会用字母表示。至于正方形面积公式,学生是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迁移形成的。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比较,探究得出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体验面积公式形成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你能说一说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请你估计一下我们学生卡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学生交流估计答案并说明估计方法。

3.同学们估计出了很多答案,到底学生卡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呢?下面我们动手测量来验证一下。

【评析:在回忆常用面积单位的基础上,选择学生卡这个素材,让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估一估自己学生卡的面积,从而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二、实践探究,发现方法

1.动手操作。

同桌合作,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出学生卡的实际面积。

2.反馈交流。

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测量得到的呢?

学生交流:

办法一:用学具盒里的透明方格纸盖在卡片上面,然后数一数,每排有8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阅读全文>>>

10地方课程课件

地方课程课件 篇1

一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课《笠翁对韵》(节选一)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2.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指天空。下响:指下午。高舂:指傍晚。青春:指春天。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2.收集对联。

五、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

苍穹:指天空。下响:指下午。高舂:指傍晚。青春:指春天。

六、作业:背诵课文。第二课《笠翁对韵》(节选二)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2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

一、检查复习

检查节选一学习情况,阅读与背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

讲解 重点点拨:

奇对偶、吹竹对弹丝、雨伯、雷公、薄浓、河、汉。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2.收集对联。3.楹联试对。

六、板书设计:

2.《笠翁对韵》(节选二)

河、汉:指天河。奇:单数 偶:双数

吹竹:吹凑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