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傣族的作文 >

写傣族的作文10篇

写傣族的作文10篇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写傣族的作文”的内容。写作文是检验语文能力的必要手段,写作可以让人沉淀自己的思维避免受到周围环境和噪音的影响。一篇好作文切忌东拉西扯。以下建议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此外,关于作文,您还可以浏览《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9篇

写傣族的作文【篇1】

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生息在滇、桂、黔地区,与壮族、水族、布依族、黎族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源于古代的“百越”。他们以“纹身断发”为共同习俗,而又互相杂处。他们的足迹还在老挝、泰国北部、缅甸和印度地区。他们是最早栽培水稻和使用犁耕的民族。公元前1世纪,汉文史籍就有了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

傣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肥美、富饶的坝子--西双版纳,德宏两州、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

傣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傣语支。傣族有自我的文字,傣族人民用它记载了丰富的历史传说,宗教经典和文学诗歌。傣族人不仅仅能歌善舞,并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傣族先民为古百越中一支,“傣”意为酷爱自由,和平的人。傣族的民族特色鲜明,突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动作多为动物形态的模拟和美化。极为流行的有“孔雀舞”、“象脚鼓舞”,异常是“孔雀舞”登上了大雅之堂,它那优美的舞姿、细腻的情感,把孔雀这种美丽的动物模拟得惟妙惟肖,井加以拟人的美化,把人带进了诗一般的境界,使大都市的观众为之而倾倒。

傣族人居住竹楼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了。这种建筑十分适合南亚热带雨林的气候。竹楼分为两层。底层设有围墙,是储藏杂物和饲养家畜的地方。楼上是家人居住、生活的地方。每座竹楼都有一个阳台,家人们能够在那里享受清凉的微风,也可晾晒衣物。屋内是一间大起居室,铺着竹席,家人用餐、休息和接待客人,都坐在竹席上。屋子中央有个火塘,既可烹煮食物,又可取暧,起居室连着卧室,一般有三到五间,视家庭成员的多少而定。来访的客人通常不允许在卧室过夜。

屋里的家具十分简单,竹制者最多,凡桌、椅、床、箱、笼、筐,都全是用竹制成。家家有简单的被和帐,偶然也见有的毛毡,铅铁等器,农具和锅刀都仅有用着的一套,少见有剩余者,陶制具也很普遍,水孟水缸的形式花纹都具地方色彩。

建造新房是傣家人生活中的大事。建房开始之前,首先要选好地址,下基石。之后要准备好八根主柱。由于整个竹楼都是在这八根主柱上建成,选择柱子的材料就成为一件十分要紧的事。当选好的木材从树林里抬进村里时,村民都要吹号迎接,泼水祝福。八根柱子中还要分出四根“公柱子”和四根“母柱子”,分别以男人的衣服和女人的衣服覆盖在柱子上以示区别。建盖房子时,全村人都会来帮忙,这是傣家人的传统。届时,主人要准备丰盛的酒菜招待来帮忙的村民和来祝贺的亲戚朋友。整个气氛就像过节。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仅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所以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典型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傣族的传统服饰,男子多穿对襟或大襟无领短衫,肥筒长裤,也有少数人穿深色筒裙,用白、青、浅蓝、淡黄色的布包头;女子服饰因地域不一样而有明显差异。西双版纳的妇女上穿白色、绯红色或淡绿色紧身窄袖短衫,下着各种花样的长及脚面的筒裙,束银腰带,妇女发饰均很讲究,梳高发髻,并在发髻上插缀鲜花;也有用大布巾包头的。德宏和耿马的妇女上穿齐腰短衣,下着色彩艳丽的筒裙,发髻位于脑后,余发散拖一绺在背后。服饰衣料过去为土布,现多为丝绸、细花布,更显傣女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身材。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我身旁,经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

“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根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感情像铁一样坚实。

傣族重大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关门节”在七月中旬,这时正是农忙季节,佛教节日也大多集中在这段时间,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以食物、鲜花、银币、纸币等献佛。“关门节”要持续三个月左右,到十月中旬的“开门节”为止。

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时间在每年四月。按时序计算,阳历的四月,相当于傣历正月。泼水节也就是傣历新年节,按照传统习惯,这一天清早,人们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做完这些以后,群众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高兴,笑声朗朗……

泼水节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要举行划龙船比赛,水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我制作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飞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异常美丽。

泼水节是个迎新的节日,欢乐的节日,一般要过三至五天。

写傣族的作文【篇2】

关于傣族泼水节的英语作文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我们这被泼上水叫“落汤鸡”。而他们谁被泼的人多,谁身上就洋溢着幸福,吉祥。

Water sprinkling Festival is the Dai People's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this is called "splash water soaked through". And they who are with the people, who are filled with happiness, good luck.

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都换上华丽的服装,拿着盆走到大街上,街边的水桶里已经洒满了水,水里还撒了五颜六色的花瓣。人们欢天喜地地打好水,往身边的人身上泼。被泼到的人也“回敬”一下。等到泼累了,个个身上的`水顺着发丝往下滴,衣服湿透了。街上一片喜气洋洋,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The water sprinkling Festival, Dai people are put on clothes, holding a bowl on the street, the street has been the bucket with water, the water and be riotous with colour. People lay water be full of joy to the people around him, who poured. Also by people throwing "return". When poured tired, a body of water dripping down the hair, clothes are wet. The streets be bursting with happiness, filled with a festive atmosphere.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喜欢的节日,也是傣族人民最快乐的节日。如果想去真正体验一下泼水节的快乐,就去傣族做客吧!

Water sprinkling Festival is the Dai people most like the festival is the Dai people, the most happy holiday. If you want to really experience the water splashing festival happiness, go to the guest!

写傣族的作文【篇3】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民俗节日。傣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就是泼水节。

泼水节一般在阳历4月中旬,也就是傣历6月,为期三四天。第一天就相称于大年节.在这一天里,人类都去江边观看龙舟比赛,长长的龙船两头尖尖的翘起,船舷上刻着精美的图案。比赛胜利者将得到优越大旗和奖品。人类还为他们端来一碗米酒,洒去一把把糖果,跳起别具一格的"依拉贺"民族跳舞,为他们加油喝彩。

最后一天是元旦。‘元旦’这一天处处人隐士海。人类都进行着有趣的流动,好比深受人类欢迎的游戏‘放高升’和‘丢包’。

中间相隔的空日是最隆重的泼水日。上午10时左右,男女老少拎着水桶来到街上,路边早备有大量的净水,水上漂着片片花瓣,有的甚至还滴入几滴香水,大家不分男女老少,也不分拿个民族,都互相泼水,彼此祝福,以求消灭灾病,祈愿风调雨顺。

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其目的就是为了伴和着欢声笑语,达到快乐的最热潮。

写傣族的作文【篇4】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汉代称“滇越”、“掸”,唐、宋称“金齿”、“黑齿”、“白衣”,元、明、清则称作“白夷”、“摆夷”、“百夷”。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通常人们把内地和边疆的傣族分别称为“旱傣”和“水傣”。前者因接近汉族,吸收汉文化较多,称为汉傣,讹传为“旱傣”,保持民族特点较多的西双版纳、孟连、瑞丽等地傣族称为“水傣”。傣族自称“傣仂”、“傣雅”、“傣那”、“傣绷”等。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支。现通行的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系拼音文字,由印度南部巴利文演化而来。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傣历年为阳历年,而月为阴历月,一年分寒、热、雨三季,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傣医和蒙、藏、维一起,成为中国最为著名的四大民族医药体系。傣族地区流传着许多叙事长诗,如《召树屯与南木诺娜》、《兰戛西贺》、《阿銮的故事》等。傣剧有100多年历史。傣族大都信仰小乘佛教。

傣族地区的西双版纳橡胶增产显著,“普洱茶”驰名中外,地方和乡镇企业发展很快,有采矿、机械、电力、化学、陶瓷、皮革、造纸等厂矿企业。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

禁忌: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日常食俗 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鱼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傣语,意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其制法是把青菜晒干,再用水煮,加入木瓜浊,使味变酸,然后晒干储藏。吃时放少许煮菜或放在汤内。这种酸菜有地方的傣族几乎每天都吃。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吕有助于消化。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选春季江水里岩石上的苔藓,以深绿色为佳,捞取后撕成薄片,晒干,用竹篾穿起来待用。做菜时,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后揉碎入碗,再将滚油倒上,然后加盐搅拌,用糯米团或腊肉蘸食,其味美无比。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料央而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由于长期嚼食唇齿皆黑,口液如血,人以为美。烧陶业较发达,大部分饮餐用具多由妇女烧制。

节庆、礼仪、祭祀食俗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泼水节期间,除酒、菜要丰盛外,各种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如有一种糍粑是用糯米饭舂成团,包苏子糖馅做成的圆饼,用抹上腊油的芭蕉叶包好,食时可用火烘软或炸后蘸蜂蜜吃。粑丝是用水把米粉搅成颗粒,蒸熟后舂成团,擀成薄而大的圆饼,冷后叠成叠,食时烫软入碗,撒各种调料。泼水糍粑是用糯米粉和成团,包红糖蒸熟,再裹上一层炒香的碗豆面,用芭蕉叶包好可作待客点心。还有把糯米饭泥炸后做成的麻脆等。较重要的.节日还有关门节(傣历7月15日)、开门节(傣历12月15日),均为小乘佛教节日。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内容与活动大体与当地汉族一样,较典型的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傣族的节日

在西双版纳傣族中,一家盖房,全寨都要来帮助,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上众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的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再如“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元江大平乡新娘过门后要与新郎端坐在长凳上,吃四个鸡蛋拌的糯米饭,并喝两杯酒;元江江边的傣族新娘过门,由男方分给每个送亲者肉4片、排骨4根、丸子4个、酥肉4块,然后方可吃正餐。

傣族还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族称“去拉曼”,也称“披曼”,是保护神,每年要祭祀两次,栽秧前为祈求丰收,秋收后为谢恩,要集体杀牛或猪一头,各家备贡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内,待念完祭词后,大家共食。新加入社的成员,要用鸡、酒和腊肉条供奉社神。在勐海等地屠宰祭牲仍保留着剽牛和鱼食牛皮的风俗。西双版一次部落神,祭品有的须是黑牛、白猪。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龙树、龙神,元江江边傣族每年农历三月祭龙树时,全村要杀红牛,杀前在红牛身上用白灰画成花纹,还要在牛身上披红绿布。同月还要杀猪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在傣族民间,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在炊事上仍然有一些禁忌,如:烧柴要先从根部烧起;不得从火塘上跨过;不能随便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等等。

典型食品 傣族风味凉、热腌菜都有典型菜肴和小吃。如:椰子砂锅鸡、油炸麻酥、牛撒皮、酸肉、火烧鱼、腌牛头等。

写傣族的作文【篇5】

关门节在当地的傣语言当中也被称之为毫瓦萨,这个节日会在傣历的每年九月十五号举行。那么关于西双版纳地区的关门节,有哪些比较重要的活动,有哪些的重要活动呢?这些你都知道吗?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在民族节日中来往下看看吧!

从关门节到开门节的三个月,是傣族“关门”的'时间。在这两个节日当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向佛像佛爷敬献美味食物、鲜花和钱币,在佛爷佛像前念经、滴水,以求佛赐福于人。在关门时间内,宗教活动频繁,7天一小赕,其间有一大赕。晚上要放火花、爆竹、贡菲(汉族称孔明灯),举行“赶摆”。关门期间,男女青年可以谈情说爱,但不能结婚,不能外出;待“开门”后方能结婚和外出。

毫瓦萨期间的三个月内,不举行婚嫁,不建盖新房,村寨内不举行大的娱乐活动。人们除集中精力搞生产以外,要定期拜佛。虔诚信佛的老年男女,身穿白衣、头扎白巾,每周到佛寺内举行一次傣语称为“熬星”(意为礼佛斋戒)活动。

一般是周六之日带上食物与拜佛用品到寺内居住,清扫寺院,拜佛诵经、滴水,到下周一返家。参加“熬星”之人,男女分居,自觉斋戒,多行善事,参加寺内滴水,聆听高僧讲解教规教律。在毫瓦萨期间要举行一次盛大的“赕坦”(献经书)活动。每户要抄写一部经书,送进佛寺,跪于佛主像前清僧侣诵念。“赕坦”时,寺内人来人往,诵经之声不绝于耳。夜里,僧侣往往还要开展赛鼓活动,其气氛如同过年一般。

当三个月的毫瓦萨期满之后,秋收已经基本结束,傣族群众又像过关门节一样,于傣历十二月十五日这天举行开门节庆祝活动,傣语称为“卧瓦萨”。是日,人们又带纸花、蜡条、纸币、食物与古代佛器模型云集在佛寺内拜佛。各家办酒席、做糕点招待亲朋好友。夜里,云集在佛寺院内放火花、飞灯、赛鼓,庆祝关门节结束,开门节开始。从此,伙子可以公开串姑娘,恋人可以举行婚礼,欲建新房者开始拆旧房,平地基,着手建盖新房。

写傣族的作文【篇6】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一些风俗活动,传统节日,说到傣族,肯定很多人就会脱口而出“泼水节”,没错,泼水节是傣族人民过的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了。

泼水节一般在阳历4月中旬,也就是傣历6月,为期三四天。第一天就相当于除夕。在这一天里,人们都去江边观看龙舟比赛,长长的龙船两头尖尖的翘起,船舷上刻着精美的图案。比赛胜利者将得到优胜大旗和奖品。人们还为他们端来一碗米酒,洒去一把把糖果,跳起别具一格的依拉贺民族舞蹈,为他们加油喝彩。

最后一天是元旦。元旦这一天处处人山人海。人们都进行着有趣的活动,比如深受人们欢迎的游戏放高升和丢包。

中间相隔的空日是最隆重的泼水日。上午10时左右,男女老少拎着水桶来到街上,路边早备有大量的清水,水上漂着片片花瓣,有的甚至还滴入几滴香水,大家不分男女老少,也不分拿个民族,都互相泼水,彼此祝福,以求消灭灾病,祈愿风调雨顺。

傣族的传统节日真有趣,如果你也对泼水节感兴趣,欢迎你来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庆新年,我想傣族人民一定会很欢迎你的!

写傣族的作文【篇7】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如:傣族的泼水节;壮族的龙船节;藏族的沐浴节;彝族的火把节;侗族的花炮节;布依族的查白歌节;土家族的赶年……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在这些民风民俗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傣族的泼水节,它代表能歌善舞的傣族人民。下面。就让我详细地介绍一下吧!

泼水节亦称宋干节,每年的4月13日到4月16日,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当日,泰国、老挝、缅旬、柬埔寨等国以及中国云南等地,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这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新的一年重新出发。泼水节就是傣族的新年,他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做“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做“恼日”,也就是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做“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一年中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这就是傣族的新年,是傣族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泼水节的清晨,傣族的男女老少穿上盛装,挑着水去佛像前浴佛,然后互相泼水,互相祝福吉祥,幸福,健康。人们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一边古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四处飞溅,在这一天谁身上的水最多,谁今年就更幸福,更美满!因此,傣族人常说:“一年一度泼水节,看到谁就泼水。”泼水传递了男女青年们真挚的友谊和爱情,表达了人们相互间的祝福,圣洁的水把人们过去一年的辛劳汗水、烦恼、忧伤冲得干干净净。让对方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幸福快乐!

入夜,村寨鼓乐相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有赛龙舟、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水花象征——吉祥;水花象征——健康;水花象征——幸福!!!你想进一步了解泼水节吗?那么请4月13日到4月16日到中国云南等地欣赏一下吧!

啊,傣族的泼水节,真美!我喜欢泼水节。

写傣族的作文【篇8】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云南特有的民族――傣族。

傣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很讲究礼仪的民族。客人来到傣族,主人都会主动招呼,无论男女老少,他们对待客人总是满脸微笑,说话亲切有礼。尊老爱幼,是一个友好的民族,还会受到主人“泼水”和“拴线”的礼遇――客人到来时,门口都有傣族小仆哨用银体端着浸有花瓣的水,用树枝、树叶轻轻洒到客人身上。走进傣族竹楼,入屋后老人会给客人的手腕上拴线,以祝福客人能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傣族最著名的恐怕就是泼水节了。每年四月的一天,傣族都要举行泼水节。这一天早晨,人们要采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的清水来为佛像洗尘。做完这些群众性的泼水节就开始了。一群群男女青年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上到脚上,全身湿透。这是吉祥的手,幸福的水。无论是泼还是被泼,都异常的高兴,脸上挂着笑容。

傣族的居住屋--竹楼也小有名气。因傣族人居住区气温高,而竹楼又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家人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傣族的民俗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还等待你去亲自感受,去了解。

写傣族的作文【篇9】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假如买者恰正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吃小酒”,在男女定亲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宴客,当客人披发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挚和甜美。新居落成要贺新居,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丁壮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桌置酒备菜,唱贺新居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利的礼物。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利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典礼,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根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贞洁,然后由高龄白叟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天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

写傣族的作文【篇10】

宗教方面,边疆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属于小乘佛教,同时保留着原始鬼神崇拜的残余。内地傣族崇拜“龙神”、“龙树”,有宗教职业者“波勐”和“师娘”,代人占卜治病。在景谷等地区,也有信仰上座部佛教的。

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史料可证的是约在7世纪中由缅甸传入中国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传入云南后,公元8世纪左右进入发展时期,10至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最初经典只口耳相传。约在11世纪前后,泰润文书写的佛经经缅甸传入西双版纳,至傣文创制后始有刻写贝叶经文。临沧、普洱两地的上座部佛教,传入时间比西双版纳、德宏地区更晚。根据耿马县的史料记载,佛教传入耿马县的时间是公元1473年,是从缅甸掸邦传入的。上座部佛教传入景谷的时间大约是17世纪中期。

南传上座部佛教在云南地区构成很多教派,按其名称可分为润、摆庄、多列、左祗四派。西双版纳的大龙、景洪、罕等傣族地区流行的上座部佛教属于润派,润派是林居派,居住在山林中。僧人们带来了傣润文佛经,以后又建立塔寺,制订僧制。此后,润派佛教又传入德宏、临沧地区。此外,德宏、临沧地区还有多列、左抵两个派别,这两派原为林居,传入傣族地区后,改为村居,往往在村落或寨边。另有摆庄派,流行于德宏及保山地区的傣族中,这一派是从缅甸瓦城传入的。

由于小乘佛教主张男子在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才能除苦积善,成为受教化的新人,成年后有社会地位,所以过去农村中佛寺很多,送子弟入寺为僧很普遍。异常是在西双版纳,未成年的男子几乎都要过一段僧侣生活,识字念经,然后还俗回家,有的就终身为僧。傣族的斋僧赕佛活动极为频繁,且很虔诚。由于村寨各户有共同负担寺院开支和僧侣生活的义务,加上其他宗教活动经费,约占农户农业收入的15,成为农民的沉重负担。新中国成立后,解除了不合理的宗教负担。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境内的傣族社会在宗教观念上出现了分化,老年人仍然按照宗教传统进行着宗教活动,而青年人的宗教观念则出现了明显的淡化,其重要表现之一为很多家庭已不再送孩子进佛寺当和尚,中青年人普遍认为读书比进寺更加重要。另一方面,青年人对于传统的宗教活动和礼教并不反对。

傣族还供奉自我村寨的社神,傣语称“丢拉曼”,也称“披曼”,是保护神,每年要祭祀两次,栽秧前为祈求丰收,秋收后为谢恩,要团体杀牛或猪一头,各家备贡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内,待念完祭词后,大家共食。新加入社的成员,要用鸡、酒和腊肉条供奉社神。在勐海等地屠宰祭牲仍保留着剽牛和食牛皮的风俗。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龙树、龙神,元江江边傣族每年农历3月祭龙树时,全村要杀红牛,杀前在红牛身上用白灰画成花纹,还要在牛身上披红绿布。同月还要杀猪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傣族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能够驱邪护身、装饰身体。

男孩到11岁左右,即请人文身,文身的图形大多以虎、豹、狮、龙、蛇、鹰为主。所文部位大多是四肢、胸腹、背部,一般文一条腿需两天,文全身需七至八天。

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

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

德宏芒市等地妇女,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着对襟短衫,黑色筒裙。

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往往所以被其他民族称为“花腰傣”、“大袖傣”等。如玉溪市新平的傣族妇女用长达丈余的特制花腰带系筒裙,由此而得名“花腰傣”。她们的服装以黑色、红色基调为主,贴身的短褂长及上腰部,领口用细银泡拼成上下交错的菱形图案,腰间装饰长达五、六米的绣花腰带,头戴尖顶“鸡枞”斗笠帽,帽沿上翘。

“花腰傣”独具魅力的头饰、服饰,与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出土的滇国青铜器上的人物十分相似,有着椎髻、短襟衣、筒裙等共同特征,证明了两者之间的一脉相承。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837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