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访惠聚民情日记 >

访惠聚民情日记十四篇

访惠聚民情日记十四篇

趣祝福作文(编辑 笑面虎)您想读一篇好文字吗不妨看看“访惠聚民情日记”,想必你也在找范文的优秀范文吧?对于项目管理和顾问服务文档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对范文的运用越来越得到普及了。

访惠聚民情日记【篇1】

一、发挥好信息收集功能。为充分发挥好“双联户长”在信息收集中充当“基层信息员”的作用,各联户长坚持经常性走访与集中性走访相结合,普遍走访与重点走访相结合的原则,深入联户内部,及时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和民生诉求,以及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安全隐患等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告,为社区的决策部署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二、发挥好社会管理功能。积极在辖区内开展政策宣传扩大群众知晓率,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针对网格内居住人员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积积发动联户内的入党积极分子、老党员、老干部等积极参与,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矛盾调解、政策宣传、治安防控、扶贫帮困、信息报送等各项工作,促进联户和谐。

三、发挥好横向对接功能。通过开展“双联户长”业务知识培训,充分提升了双联户长工作的能力,激发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服务管理中重点难点问题、各类矛盾纠纷及时有效解决。增强了服务群众的水平,为“创建平安乡、和谐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访惠聚民情日记【篇2】

今天感觉有了新的收获。是喜悦?是经验?是成功?都难以准确表达。

好心情从上午开始,社区书记范霞点名之后,为了让全体工作人员放松心情,范书记抽五人一组上台做拍手接龙报菜名的游戏,大家欢声笑语,长时间的工作压力,此刻一扫而去,年轻同志更显朝气蓬勃。很快我们又投入日常的服务工作当中去了,而心情似乎又有了新的航程。

处理完“文明户”的申报表填写工作之后,范书记让我陪同去宋玉明家。中午的太阳非常明亮,屋顶上的积雪开始融化,雪水沿着屋檐上的冰挂形成金银剔透的水珠淌下,阳光下折射出夺目的一道光彩。宋玉明家单元门口被积水覆盖,上面垫了几块砖,我们踏在砖块上才走了进去。

和往常一样我们从聊天开始,两位老人依然非常热情,茶水和瓜子很快摆了上来,范书记和他们聊家常、子女状况等。我说:“你年龄大了,要爱惜自己的身体,身体是第一位的”。他开心的笑了,还说自己力争活到九十岁。

走出单元门,范书记又电话安排专人用竹竿逐一打落屋檐上的冰柱,虽然晶莹的冰柱在阳光下形成了很美丽的风景线,但它融化掉落会伤及行人。我这才深刻体会到:社区服务群众工作真是显微知著,处处都体现社区工作人员为百姓切身利益和安全着想,他们的工作就是在点点滴滴的行动当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奉献的是自己的青春,带来的是居民群众的安宁。

来源:高新区(新市区)安监局队驻北站东路街道北站二路社区“访惠聚”工作队夏月成

访惠聚民情日记【篇3】

3月19日晴,阳光明媚,道路两旁的积雪悄悄融化。下午阔额尔敦村副书记革命江带领我们入户,为配合村委会夏力哈低保登记调查工作,我们选择走访低保户家庭。

过了乡西大桥,进入砂石路面,因积雪融化,道路泥泞。到第一户阿不都扎合家里,院里的雪扫过,院里干干净净的,进到房屋,很简陋但是很整洁。初春的天气还有点冷,日常起居的房屋都没架炉子,女主人在较冷的屋子里串珠子绣花,日子过的很节俭。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已经领取计划生育光荣证。男主人因较年轻未能分到草场。经问询:愿不愿意到县城企业打工?男主人说:因父母年纪大需要照顾,不愿意离乡打工。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本地打小工挣钱,维持一家人生计。

又到了第2家,一进门女主人有点面熟,对面的五斗柜里显眼地放着两个杯盘的盒子,哦,原来这个女主人阿依布布在3月10日晚村里组织的庆“三·八”妇女节活动刺绣展中拿了鼓励奖,做游戏时又拿了一个奖。再看旁边蓝色的墙上,用粉色的纸做了一个心形的卡片,上面用汉语写着:妈妈节日快乐,我爱您!原来是乖巧的女儿为妈妈祝福节日,送妈妈的贺卡,这朴素的爱多么令人感动啊!

下午走访了6户低保户,有4户女主人都在刺绣,有两户盖了新房子,6户男主人都是打小工、短工维持一家生计。可以看出在乡、村两级组织的努力下,妇女们也在积极通过手艺增加家庭收入。如何使村民转变观念脱贫致富?从村民家里出来时我们的脚步变得沉甸甸的,这需要我们住村工作组好好的谋划,为他们脱贫致富找一条好出路。

 

 

访惠聚民情日记【篇4】

金桥里社区,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隔两三天或入户走访时,工作人员就要到孤寡老人家里看一看、坐一坐、问一问,顺便看看老人生活上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就这样,工作人员换了几茬,但照顾老人的规定却一如既往。老人们一提起社区干部,都会竖起大拇指,异口同声说,“他们就是我们的亲人”。

在金桥里社区,提起社区干部王静这个名字,居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因为她对社区孤寡空巢老人和困难居民有求必应,从不说一个“不”字。社区干部王静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能为老人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很乐意。”说起王静照顾老人的事,不得不提起孤寡老人沈玉珍。沈玉珍老人是王静的包楼居民,老人已70多岁,老伴早已去世多年,王静考虑到老人有癫痫病,没有工作,王静于是就决定担负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并主动帮她申请了低保。平时每周一次去家里看望老人,帮助老人买菜、食品等生活用品,逢年过节给老人送上亲自做得可口的年夜饭,帮老人买新衣服。王静从成立金桥里社区就在社区工作,十几年以来一直在照顾着老人的生活,老人也把王静当做自己的亲闺女对待。但在昨天下午,由于工作的需要,已通知王静本人被调到团结街街道英华里社区工作,老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十分难过和舍不得王静离开金桥里社区,从老人饱含热泪的眼中,可以看出老人对社区干部王静的感激之情、依赖之情,那是一种亲人般的眼神,那是一种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们为止非常的感动。

“虽然我们工作组来这个社区已有半年的时间,但我已经感受到了这个集体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感受到了这个集体的光和热。我们会将照顾孤寡老人的责任坚持下去,把爱心传递下去,让老人们安度晚年”。

访惠聚民情日记【篇5】

活动现场吸引了广大群众,工作人员为群众答疑解惑,宣传有关知识和优生优育常识,倡导健康的日常基础保健知识,同时,社区还邀请县妇幼保健站的医务人员为育龄群众提供免费技术服务。发放宣传资料50份,解答各类咨询20条,发放计生药具20盒。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居民群众对世界人口宣传日的认知,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访惠聚民情日记【篇6】

走进农二连二队职工卡哈尔?依买尔家时,他热情地将我们迎进了门。

聊天中我们得知他左腿因受伤而导致行动不便,妻子因脑充血而导致左眼失明,家庭生活并非富裕的他们,也只是因为这两年葡萄销售的好而有所改善。当我们问到他对连队和团场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的`时候,他说却用着一口不流利的汉族话说道:“现在国家政策很好,我对连队和团场没有意见,觉得连队领导班子工作不错。唯一的问题就是团场缺水,修防渗渠是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他认为修防渗渠也并非只是国家一方承担,修主干渠道应该由国家承担,职工自己也得“动弹”一下,把自家的田间地头防渗渠修好,这样以来国家的重担就会减轻一些。他自己投资修好了自家地头的渠道,发现修自家地头的防渗渠花费也并不高,这样节约下来的水费要比修防渗渠道的还要多,而且也可以节约时间和水资源,现在团场正处于水资源匮乏的时期,希望连队能动员所有职工修防渗渠。

他的一番话,我听完后很感动,从头到尾他并没有提到家中的困难,也没有让农场帮助他的小家庭,而是字字句句都在考虑团场这个“大家庭”。我们工作组第一轮的走访已接近尾声,像他这样职工很多,他们有什么困难都自己克服,不找连队和农场。

作为“访惠聚”工作组员的我们,不仅要聆听他们的心声,也要把走访中听到的、看到的,积极向上的思想、认识和做法,宣传给更多的职工群众,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正能量。

访惠聚民情日记【篇7】

今年以来,市畜牧兽医局住和什力克乡上和什力克村“访惠聚”工作组通过走访入户记录民情日记收集民情民意,解决了村民关注的实事、难事。

依据春季民情日记记载,该村四组阿不来提·斯提等9户村民提出,通往居民点木桥的马路旁有一根水泥电线杆,影响过往车辆通行,尤其是村民拉运香梨与棉花极为不便,请工作组帮忙协调解决。工作组将这个问题反映到乡政府及乡供电部门,经乡政府分管领导、道路施工方及供电所负责人共同商议,达成移动电线杆协议,目前此事正在实施中,将方便250亩果园及196亩棉花的运输工作开展。

工作组住村伊始,5户村民就联名提出,因浇水路线长,每年香梨园和棉田浇水很不方便,且浪费水资源,希望在和什力克乡道至村委会四组9公里处的柏油路上修建涵渠,需挖开已铺好的柏油路段,通过埋入涵管将路北水引入路南,再进行此路段的扩路铺油等建设工作。面对扩路这个大好时机,工作组征得乡政府同意后,多次与市交通局、住建局联系协调,终于得到相关部门许可,赶在扩建柏油路面及修建人行道前,实施了修暗渠引水工程,惠及1500多亩果园的浇水问题,间接地为村民争取资金1.5万元。

住村工作组为了便于村民到村委会办事停车,与道路工程施工方商议,在村委会大门两侧修建停车场。经过工作组的努力,这一问题得到多方支持,目前已经开始施工建设。停车场的修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住村工作组又间接为该村争取资金2.6万元左右。

访惠聚民情日记【篇8】

20xx年8月18日星期五阴

8月18日晚上,应巴哈尔街3巷居民阿不都黑力力·阿西木的邀请,我和副队长苏来曼来到他家,和他一起迎接来自广州的朋友,见证两个不同民族之间多年的友情。

阿不都黑力力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从小学习汉语,不到20岁就到内地开始学习做生意,靠着艰苦拼搏的精神,从面料到服装到手机,各种生意辗转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与此同时,他也结识了很多汉族朋友,他们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结下了深厚友情。今天来到他家做客的正是多年前的好伙伴、好兄弟——来自广州的罗斌。阿不都黑力力的妻子早早做好了抓饭,还特意按照广东人的习惯煲了鸡汤,热情欢迎罗斌一家6口。两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共叙十几年前在一起打拼时互相帮助的兄弟情谊,其乐融融。阿不都黑力力还安排了旅游计划,准备带着他们看看西部边垂的秀美山水。

通过他们的交谈、交流,我看到相隔万里的两家人如此和谐,亲如一家,心里十分感慨,也悟出一个道理:不同民族以及不同风俗习惯,都不会影响到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各民族只有建立在彼此充分尊重的基础之上,才能在交往中达到相互的理解和情感的交融,也才能培育出真诚的感情,民族团结的才能得到不断巩固。(州党委党研室、州邮政管理局、电信公司、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驻伊宁市都来提巴格街道托甫其社区工作队宋晓方)

访惠聚民情日记【篇9】

为了不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驻兴业社区工作队常常利用下班时间来看望大家以心换心地同他们聊家常,讲解“两会”中的各项好的惠民政策。教他们“学国语、唱国歌”。用“心贴心”的温暖,来塑造他们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激发他们迫切致富的致向,增强他们脱贫的信心和底气。

务工人员买合木提感慨地说:“我是第一批来到这里工作的,我和老婆的工资除了一些生活必须品外每个月都能存上三千元左右,我们一家人现在过得很幸福。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一定好好珍惜,靠双手致富。”

访惠聚民情日记【篇10】

“谢谢刘组长和刘玮,也谢谢社区干部,帮了我这么大的忙,我今天带着全家来感谢你们!”比拉力一边说着,一边招呼着家人:“快把锦旗拿来,咱们全家要和刘组长和刘玮合个影!”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这位维吾尔族汉子如此动情?

六月初,市社会保险管理局驻会展社区“访惠聚”工作组,在社区开展“结对子、交朋友”活动。见面会上,工作组组长刘晓萍和市社会保险管理局沙区分局副局长刘玮结对子的维吾尔族朋友比拉力和努尔古丽正好是一对夫妻。

刘晓萍了解到,夫妻二人都是南疆来乌的务工人员。比拉力在八道湾包装厂打工,努尔古丽在社区当保洁员。

在随后的入户走访中,比拉力向刘晓萍说出了一个埋藏在心里多年的心事:由于种种原因,十年来三个孩子都未在原籍落户。因为没有户口,孩子上学、社保等各方面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为了户口的事,我们都办了十年了,真的太难了!”比拉力有些犯愁和伤感。

“现在政府号召我们结对子,我们就是朋友了,我们会尽力去帮助你的!”刘晓萍听到实际情况也有些沉重,都是阳光下成长的孩子没有户口怎么行。

为了帮助这家人实现他们多年的心愿,刘晓萍和刘玮积极想办法与比拉力夫妻户口所在地派出所联系。经过三番五次、不厌其烦地沟通协调,当地派出所答应只要落户材料准备齐全、大人和小孩回派出所录入指纹就可以办理落户。

七月,比拉力满怀希望带着孩子先动身去了南疆,努尔古丽也随后请假前往南疆办理落户事项。虽然当地派出所负责办理户口的同志政策把握也不准,让一家人多了些波折,但在结对子干部紧追不舍地协调和督促下,三个孩子的户口终于全部落实,这让比拉力心里多年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一家人甭提有多高兴。

从南疆回来后,一家人就忙着制作锦旗,还买了两盆一人多高的平安树送到了会展社区。比拉力操着不算流利的汉语激动地说:都十年了,终于落上户口了,谢谢,祝好人一生平安!

访惠聚民情日记【篇11】

暮夜登门进农家听民意,走街串巷零距离访民情,田间地头在一线问民生……连日来,住铁干里克乡果勒吾斯塘村工作组和村委会干部采取“民情夜访”巧错“时间差”的方式,挨家挨户走访群众,用笔、用心、用真情、用行动记录、书写着“民情日记”,切实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一人一本民情日记,一户一页基本情况,清清楚楚的记录了每一户村民的家庭成员、收入来源、困难和意见建议,将村民当前最关心、最盼望的热难点问题”访出来”,积极与包村领导干部、村“两委”班子召开碰头会,共同讨论商议解决的措施对策已经成为工作组每天的必修课。

村民艾买尔·吾斯曼激动的说:“我家里有十亩红枣,眼看着天气已经暖和了,因为缺少劳动力,一直没进行管护。住村工作组来到我家后,了解到我的困难,就自告奋勇的要给我帮忙。修枝、施肥、浇水、从早上十点多到下午六点多,10亩红枣就修剪完了,肥也施了,真没想到那么快。驻村干部真是党的好干部、有他们在身边,我们什么困难都不怕了。”

访惠聚民情日记【篇12】

“三·八”对她们来说也只能是寻常的一天

“丫头走,带你去过节”队长徐大龙说。欣喜的我一边跟在队长后面,一边碎碎念着无数种过节的方式“队长,带我看初春小景吗?”“队长,带我去巴扎吃美食吗?”“队长要带我去买礼物吗…”“队长…”一路哼着小曲跟着队长,心里嘀咕,想着会过个什么样有意义的节日。

就这样,一路跟着大家来到了土墙、土屋的一户人家。院子里的老人见到外面的我们,赶忙迎进院子,映入眼帘的是晒在太阳下一桶桶的雪,跟着进到屋里,一进去是个土炕,炕上两床褥子,几块板子支起来的桌子,看着王连疆老爷爷风湿变形的双手,我不知道刚刚过去的冬天,老两口是怎么度过的……

我们说明给张奶奶过“三·八”节的来意,并问老人还有什么困难,张奶奶只说道:“没什么困难,谢谢你们还记得我,谢谢。”队长又问:“院子里这一桶桶雪是做什么的?”张奶奶“害羞”的说:“等雪化了,要是干净些可以拿来洗衣服……”再后来他们说些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脑海里只在重复着奶奶的那句“要是干净些可以拿来洗衣服”。从老人家出来,队长只说了句“幸福只有一种,不幸却有千万种”。

离开前,又回头看了看那桶雪,有些领会到驻村第一天队长说的那句“驻村一年,年轻的你会收获生活”。张奶奶那“害羞”的回答教会我要知足生活、感恩生活。抬头望着天空,和煦的阳光带给老两口希望,老人脸上的笑容,是送给我的一份特殊的“三·八”节礼物,一份会让我受益一生的礼物!

访惠聚民情日记【篇13】

今天是6月11日,天气晴。

一大清早,工作队队员、村干部和村警早早的来到了二小队村民托合提麦提达依木家里。他的家里一共有七口人,两个患病的老人,儿子因犯法被判刑,还有三个不满16岁的孙子,的劳动力儿媳妇布合力其木也因交通事故导致肩膀骨折。我们一行到达老人家的麦子地时,联户长已经张罗了附近的邻居在帮忙割麦子,微型收割机的声音“嗡嗡嗡”不断响起,夏收夏种正如火如荼进行。

工作队成员张勇翔这已经是第三天帮助农民收割麦子了,到了地里,他熟悉的背起了机器,开始劳动。天气很热,他一会儿在核桃树下弓着背收割,由于个子高,他得稍微蹲下一点才能效率的工作。不到半小时的时候,他的后背上已经浸满了汗珠。看着他一边擦汗,一边干活的场景。在我旁边站着的村党支部书记帕丽达沙吾提不禁感叹:“小伙子动作越来越娴熟了!”

放眼望去,地里金色的麦子悉数倒下,安静的躺在太阳下沐浴着阳光。来帮助老人收麦子的,最小的是他们的邻居阿不都米吉提艾木都拉,他今年只有16岁。现场机器的轰鸣声,还有劳动者挥洒的汗水,构成了一幅热闹的丰收场景。在一旁拄着拐棍的老人托合提麦提达依木感动的直流眼泪,含糊不清的说着:“谢谢你们惦记着我家的困难,我实在是太感谢了!”联户长艾合买提吾买尔还从自家地里带来了新鲜的西瓜、杏子,分享给大家。休息的时间,村民、工作队员其乐融融的在田边聊天、吃西瓜。工作队副队长凯赛尔达吾提直言道:“我们围坐在一起畅谈,特别有一家人的感觉。”

一早上两个小时的时间,17个人同时帮忙,直到把家里的12亩麦子全部割完。结束了以后,我们又一同奔赴2小组的另外两家人中去帮助夏收工作。整整的一个上午,所有人齐心协力帮助3户困难家庭收割了21亩麦子。艾拉汗老人抓着我的手,说:“莎莎汗,就在这里吃饭,我去给你们摘新鲜桑梓吃!我家穷,没有什么好招待你们的。”说完就自顾自的去搬梯子了。我们只好留下来,同老人长一句、短一句的聊起来。丈夫和儿子因触犯了法律双双入狱,儿媳妇离开了家里,只剩下两个孙子由老人抚养。说起这些来,老人情不自禁直抹眼泪,第一书记徐伟华轻轻拍着老人的后背,用地道的叶城维吾尔语温和的抚慰着她,在一旁的维吾尔族队员也表态道,会常常来看望老人,帮助她干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们往村委会返回的路上,工作队员李汉颇有感触,他说:“我们这次夏收志愿活动特别有意义,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孩子,虽然帮助他们很累,但是很值得。”

短短三天的时间,驻村工作队已帮助7户困难群众收割小麦87亩,接下来还将继续帮助他们完成脱粒工作,全力服务“三夏”生产。我也在内心里为正在广阔田地里,挥洒汗水、确保小麦颗粒归仓的志愿者们点赞。正因为有了大家无怨无悔的付出,有了“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情怀,有了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才使得更多的困难户丰产丰收。驻村工作队的干部正扎根基层、心系群众,不断谱写为民服务新篇章。作为一名女干部,我也会紧跟工作队的步伐,牢记党员身份,在这片广阔天地,为巴什拉依喀村的发展做出努力!

访惠聚民情日记【篇14】

今天是周二按照惯例全组要集中学习一个小时,学习结束后我们要去幸福村张喜成家看看。张大叔是2006年从县城的吐葫芦乡托背梁村搬迁来,刚来时镇政府提供了几间住房和300平方米的院子,如今再看张大叔家,门前的的空地上已长满了绿油油的蔬菜,院子里也盖满了房,种满了果树。由于张大叔的三个孩子都不在身边,平日里他的工作就是帮别人浇浇水、种种菜。我们在与他拉家常的时候得知几天前的大风把家里电视的电视接收器刮坏了。一个人在家没有电视看怎么行?我们赶紧回到镇里找到了广播电视站,希望为他争取安装闭路电视,经过与站长沟通解决了张大叔看电视的问题。

今天虽然只是帮助解决闭路电视这件小事,但我想:群众工作无小事,事事都涉及到他们的生产生活,走访虽不是让群众第一时间能得到实惠的活儿。但我们的走访活动一定要讲究方法,可以在屋里,在田间,在晚上,或者用座谈或者拉家常的方式,可以让群众发发牢骚,但关键是我们要有耐心,要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这样才能争做群众的“贴心人”。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836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