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五年级语文教案 >

五年级语文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案

【#范文大全# #五年级语文教案#】趣祝福编辑经过反复研究和收集终于呈现了这篇“五年级语文教案”,我们希望这些资料可供参考和使用祝你学有所成。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 学生反应可以提供教师反思课堂教学的契机。

五年级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明确写作对象。

2.掌握描述物品的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3.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重点:

学会审题,掌握通过外形、颜色、功能等方面介绍物品的方法,并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

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把它呈现给大家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要想把自己的心爱之物介绍给大家,就得掌握一些描述的方法。现在,老师先给大家做一些提示:

1.它的样子:形状、颜色、数量、光泽、质地

如玩具熊:它是棕色的,胖胖的,两只眼睛圆圆的,好像会说话的样子。它坐在沙发的角落里,静静地注视着我们,那样子可爱极了。

2.它的特点:

特点就是这件事物不同于其他的地方,每种物品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比如外形、用途等,所以,如果要想让自己的物品与众不同,就一定要抓住它的特点。

3.你和它之间有意义或有趣的事情:

你和心爱之物发生过什么难忘的事?比如,你的小闹钟,有一次,你赖床的时候,它硬是把你叫起来,所以,你上课就没有迟到。从此以后,你就再也不赖床了。

4.你对它的感情:

选择这件物品,一定是你“心爱”的,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把这种感情写进去。

三、小游戏

一个人说一件物品,另外一个人猜。

四、写作提纲:

第一步:起一个好听的题目。

第二步:点出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

第三步:描写心爱之物的外形、特点等。

第四步:写出你和它之间的趣事或有意义的事。

第五步:结尾,点题。

五、范文

我的心爱之物——字典

我有一个心爱之物,那就是字典!这本字典是我姐姐送给我的。它已经伴随我4年了,我一直把它保护得很好,每天都会去关照它一下!

我的字典外观可漂亮了!字典的封面大部分是红色;左右两侧有绿、黄、蓝三种颜色组成的,上面还印着四个白色的大字:“新华字典”。这本字典长13厘米;宽约9厘米;厚3厘米。字典的价钱约12元,可它的价值远远高于它的价钱。

这本字典虽然这么小,可是它的作用可大了!

有的时候,我遇到的字只知道拼音,可不知道它的写法,我就用音序查字法从字典里寻出它的芳踪;有时候看到不会读的字,我就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找到它的倩影。不仅如此,我还能在字典里查出数学的、历史的、地理的……等等很多方面的知识。啊,别看字典这么小,它的肚子里藏了这么多东西,真是让人既惊讶,又佩服!

字典那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我的老师不就像它一样吗?看,老师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让我们随意获取;老师就像甘甜的清泉,滋润着我们。我喜爱字典,更喜爱我的老师。

这就是我的好伙伴——字典,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希望这本字典能永远陪伴我!

五年级语文教案【篇2】

第一版块:创设情境,初读古诗。

师:在夏天的时候,小朋友都喜欢玩些什么呀?

教师倾听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引出古诗《所见》。

师:夏天的农村有许多有趣的事儿,可以捉螃蟹呀,采莲蓬呀!古时候有个大诗人叫袁枚,他特别喜欢农村的生活,有一天呀,他来到一片树林边,眼前的情景把他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呀,他把看到的这些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所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袁枚到底看到了些什么?轻轻打开我们的课本,听老师读这首诗。(学生听教师范读古诗。)

师:听出来了吗?袁枚看见了些什么?

生:他看见了一个小牧童。

生:他还看见了树上有一只蝉。

生:他看见了一片小树林,小牧童骑着黄牛在小树林里唱歌。

师:原来他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牧童。多有意思的一首诗呀!现在,我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好好地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后,教师了解学习情况。了解字词的认读情况,采用的方法是苹果字卡认读,读好了,就表示果子成熟了,可以贴大黑板上的大树上。在认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三言两语的引导帮助学生强化认识:

所:(引导: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个字吗?)

闭:(引导:闭上我们的小眼睛。)

立:(引导:立正的立就是这个立。)

蝉:(引导:蝉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呀?学生畅谈后出示蝉的图片,小结:蝉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动物,夏天的时候,他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热呀,热呀!人们也就叫他知了。你看,这只蝉飞呀,飞呀,飞到了大树上。(将图片贴到黑板上的大树上。))

牧童:(引导:放牛的孩子就叫牧童。)

捕捉:(引导:小动物是最害怕小朋友捕捉他们的。)

师:现在,调皮的字宝宝跑回了家,躲进了课文中,但是,我们还是认识他们,我们一定会把这首诗读好的。齐读古诗。

第二版块:再读古诗,入情入境。

播放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课件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师:(动情地)你们看,你们听,小牧童坐在黄牛宽厚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就像坐在摇篮里,真舒服呀!小树林里,花儿在笑,风儿在吹,蝴蝶儿在飞,多美呀!多快乐呀!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我们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学生自由练读──点读──点读──男生读齐读)

师:你们都是快乐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样骑黄牛的?

生:他是这样骑黄牛的。(边说边做动作)

师:做上动作,你再来读这两行诗,看看是什么感觉?

生:(得意的边做动作边朗读。)

师:好神气呀!小朋友们是不是都想骑一骑黄牛呀?那我们一起做上动作再读这两行诗,每个人的动作可不一样哦!(播放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

生:(骑黄牛,读古诗。)

师: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声那么嘹亮!(突然停止音乐)嘘!咦?歌声怎么停了?你们看,(出示画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树下。)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他为什么不唱了呀?

生:因为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会儿。

生:他可能怕吵着别人了。

生:小树林里没别人,他是看见了树上有一只蝉,他想把这只蝉捉回家。

师:你为什么这样想啊?

生:因为他眼睛一直看着大树上,大树上有一只蝉,所以我这样想。

生:还有诗的后面说了,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就是说他想住蝉。

(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体验到小牧童是想捉树上的蝉。)

师:小牧童太喜欢这只蝉了,特别想把它捉回家,于是,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咱们读这两句的时候,可要小点声,千万别把蝉给吓跑了!(引导孩子在读的时候入情入境。)

(自由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很大声地读)

师:哎呀,蝉儿飞跑了,你太大声了。你再读一读。

生:(小声地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可千万别把蝉吓跑了。

生:(齐读)

师:你们说,小牧童捉到蝉了吗?

生:(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捉到了,有的认为没捉到。)

师:你说捉住了,怎么捉住的?来,到讲台上来试一试,看看小牧童是怎么捉住这只蝉的?(指大树上的蝉)

生1:(上台后没有捉到蝉,太高了。)

师:哎呀,树太高了,爬不上去呀!怎么办那?快帮小牧童想想办法呀!

生2:可以搬快石头来,踩在石头上爬。

师:(向四周看)小树林里没有找着大石头块呀,再说,石头块也太矮了!怎么办呀?

生3:骑到黄牛身上去,踩在黄牛的背上,就可以够得着蝉了。

师:好办法呀!那你来试一试!

生:(把小凳子当黄牛,踩在黄牛上捉住了蝉。)

(鼓励孩子有独特的意见,引导孩子帮小牧童想办法,克服困难,把蝉捉住。让孩子用自己想出的办法模拟表演,捉住黑板上的那只蝉。)

师:小牧童终于捉住了这只蝉,你高兴吗?

生3:高兴。

师:这只蝉就是你的了,你可要好好对待它哟!小朋友们喜不喜欢这个小牧童?喜欢就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呀?

生:喜欢。

师:那我们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我们把这首诗背下来。

(练习背诵)

第三版块:指导书写。

一、示范指导:这节课,还有几个生字朋友,我们要会写。(粉笔演示,重点指导林,木字作为偏旁,一捺改为一点,注意点的位置。)

二、自由练习书写。(播放音乐:《快乐的小牧童》。)

三、集体评议:引导学生观看一个小朋友的字,观察他哪儿写得好?如果把哪一笔改一改,就更漂亮了?

第四版块:拓展延伸

学生齐背古诗后教师讲述:不止这一首,其实还有很多古诗是写农村的事儿,老师这儿有几首,把它送给爱诗的孩子。

推荐古诗:《小儿垂钓》、《池上》、《四时田园杂兴》。

五年级语文教案【篇3】

教学内容:读读背背、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2、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感知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读读背背和阅读,查找雾凇的资料与图片;

2、课堂上准备雾凇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读读背背中的古诗

1、让学生回忆背诵以前学过的关于写雪景的古诗。导入今天再了解一首写雪景的古诗。

板诗题:终南望余雪

2、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听清楚诗句的发音。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4、读后说一说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5、以各种方式读诗,熟读成诵。

二、阅读《雾凇》

1、出示几幅雾凇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文题《雾凇》。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短文写了什么。

3、出示几幅体现雾凇色彩、形态和成因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对照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读读这些语句,想想写了雾凇的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是从雾凇的颜色、形态和成因三方面写雾凇的。

4、读读你喜欢的句子,积累语言。

5、小作者怎么能把雾凇写的如此清楚和奇妙?

引导学生谈谈在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方面的启发。

板书:

1、读读背背

终南望余雪

祖咏

霁寒

2、阅读

颜色

形态

成因

五年级语文教案【篇4】

1.知识与技能目标:指导学生写好场景要注意仔细观察,点面结合;注意场面描写时的主次。在描写时要突出主角,详写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初步具备进行场面描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上通过亲身体验探究得出场面描写的方法、使文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多思考,通过【教学重、难点】

掌握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的方法,并能在【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探究式,穿插讲授式及启发式教学。

手段:采用"击鼓传花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游戏中,老师不经意的"只言片语",暗含着提示、引导学生观察的导向作用。游戏分"选鼓手"和"击鼓传花"两次进行,意在由"扶"到"放".第一次以及调动所有感官观察游戏,巧妙引导口头作文,从中巧妙提炼出方法;第二次则放手让学生实践,以检验所学。

五年级语文教案【篇5】

一、回顾影片,导入新课

1、昨天,我们观看了一部感人的影片《背起爸爸上学》。可以说,孩子们,你们都是流着眼泪看完这部影片的。我知道,你们的心被深身打动了。是什么打动了你们的心,能说说吗?

2、学生汇报,自由表达。

3、影片主人公石娃的父亲,为了儿子,不辞辛苦,以至身患重病,瘫痪在床。为了不拖累儿子,不影响儿子的学业,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竟然偷偷自杀。父亲用他深厚的父爱为儿子撑起一片明朗的蓝天。儿子,为了报答父亲的厚爱,为了实现父亲的心愿,毅然用稚嫩的双肩“背起爸爸上学”。中国孩子石娃用他的行动书写了一曲感人的孝敬之歌。今天,我们还要去认识一位爱尔兰小男孩,他和石娃有着不少相似之处。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还是让我们认真阅读课文吧。

4、板书课题:科林的圣诞蜡烛

5、读课题,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二、阅读课文

1、提出要求,自读自悟。科林是个怎样的孩子,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懂的词语查工具书理解,勾画出自己感悟最深的语句认真体会,并把自己的感悟写在语句的旁边。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悟。

4、全班交流,汇报阅读收获,结合课文的相关语句说说科林是个怎样的孩子。教师相机点拨,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段

﹙1﹚圣诞节前夜,科林从学校往家走的路上,“步履沉重”,心事重重,丝毫没有为过节而感到兴奋。原来,一个星期前就应该回来的父亲,至今杳无音讯。由此我们可以感悟到,科林对父亲是多么关爱,他在为父亲的安全而担忧。

﹙2﹚科林在问清灯塔看守人可以用煤油点亮灯塔之后,便回家拿了水桶,一家一家地搜集煤油。科林奔跑了好几个小时,敲开了村子里每一幢房屋的门,终于搜集了足够的煤油,点亮了灯塔,为在浓雾里漂荡了一周的渔船照亮了道路,为父亲、为渔船上的人带去了平安和幸福。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科林是个多么懂事的孩子,他是多么爱他的父亲,为了父亲,他不辞劳苦,为了父亲,他甘原付出,甚至忍受责备。

﹙3﹚课文以“科林的圣诞蜡烛”为题,有深刻的含义。从课文内容可以看出,圣诞蜡烛是象征吉祥,象征幸福降临的。科林虽然由于担心父亲没有点燃那根小蜡烛,但他却点燃了给许多人带来幸福的灯塔,那就像一根巨大的“圣诞蜡烛”,这“蜡烛”是科林对父亲爱的见证。

5、将科林和石娃比较,你认为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

6、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相机点拨:石娃有一个疼爱他的父亲,科林也有一个疼爱他的父亲;不管是石娃,还是科林,他们身上都有着一种感人的品质,那就是爱自己的父亲,爱自己的亲人,他们都用各自的行动去回报父亲的关爱。

三、总结延伸。

1、浓于水。亲情是割不断的,亲情是无私的。父母给了孩子生命,给了孩子无尽的关爱。作为孩子,应该怎么做呢?能谈谈你们的想法吗?

2、学生谈感受。

3、布置课后作业

﹙1﹚写一句赞颂亲情的话;

﹙2﹚写一写自己的亲情故事。

五年级语文教案【篇6】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文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4、指导书写。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条理,弄清对勤学好问这一观点的叙述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故事导入,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

(1)出示:

鸡蛋五彩缤纷瞬息万变观察芳菲相辅相成翱翔

(2)开火车读,注意:缤为后鼻音;瞬为卷舌音

(2)释词:

五彩缤纷瞬息万变观察芳菲相辅相成翱翔大林寺殿堂奥秘好奇强健日新月异

(4)再读词语。

2、检查读书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和句子。

(2)分小组轮读,把课文读通顺。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读后讨论:

共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写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写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写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写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做学习的主人。

2、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连成一段话说一说。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有理有据地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3、自由读课文,思考:第一个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2、讨论交流。

四、指导书写。

1、出示:齐读。

2、请学生说说这些字的间架结构有什么特点。

3、师边讲解边示范:

4、学生描红。

五、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辅括菲滨

铺刮非宾

2、填一填,读一读。

无()无()五彩()()

日()月()花()花()

()()万变相()相()

3、摘抄《大林寺桃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导入: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请连成一段话说一说。

二、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大门的铺路石。

2、指名读,齐读,问:这句话什么意思?

3、请自由读课文第一、二两节,以哥白尼为例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

4、再读该句。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引读第三自然段。

2、师: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世界?

生:五彩缤纷的世界。

师:这个世界又怎样?小学生呢?有了问题可以怎样?又可以怎样?只要怎样?不管怎样?都可以?......都应该......古人说......(生略)

3、同桌互相引读。

4、指名一组试读。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我们有问题时可以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我们还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请准备把沈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指名讲故事。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形成这一现象?

4、沈括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呢?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话。

2、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句话什么意思?

3、齐读全段。

六、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文章,你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2、说一个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七、作业设计: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诗中的尽的意思是()

始的意思是()

这句诗的意思是()

这首诗的后一句是()

2、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明学与问的关系是:(

3、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好处?

4、搜集一些有关勤学好问的名言,然后读一读,背一背。

八、板书设计:

勤学

18、学与问问思结合--养成习惯

好问

九、我的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教案【篇7】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外国的儿童诗,它借诗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语言。介绍了书带给人们的是乐无穷,它是知识的海洋,给予人世的真谛、净化人的心灵。全诗共有4个小节。读时琅琅上口,同时又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儿。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知、体味、鉴赏,感悟这首诗的内涵。

2、抓住能唤起学生相似感受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丰富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理解。

3、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谈谈书带给人们的实际效用--举例说明,从而激发同学们读书的热情。

教学准备

教师:作者简介,文章拓展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与书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中书带给你了什么?从而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诗的脉络

认字环节

点出履扉这个字,并解释以及这几个词浩瀚、一贫如洗、朴质无华

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说书是神奇的?

(建议:由学生说出书的作用,然后教师可以伺机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练读:齐读、指明读、比赛读、男女生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书的神奇。激发读书的热情)

谈一谈你对每一小节诗的理解

(诗中之字贵如金,浓缩就是精华,每一小节短短的诗文都可以成为每一位学生发挥想象力的源泉,他们可以给每个人带来一个与书结伴的故事,从而升华自己的感性认识。重点对2、3、4小节加强理解)

三、激发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你曾经都读过什么书?有什么感悟?

(学生从读诗、体会诗、再到讲故事经历了这样步步洗礼,感情的升华,让学生脱口而出自创得诗歌,有了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

你能尝试着背诵本篇诗歌?

(从读诗、悟诗、讲诗再到背诗学生已经对本课诗文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为下步的仿写诗歌做好了充分准备)

四、拓展延伸

拿起手中的神奇之笔,续写《神奇的书》这首诗,抒发你对书的感情

(通过阅读得步步熏陶,感情的积淀,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发挥自己的想象翅膀,给他们一次创作自己诗歌的机会,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找到了切入点,逐步建立对诗歌的敏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此环节是一个拓展环节)

五年级语文教案【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经营、丰碑等。

2、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3、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课后老师先板书一个碑字,让学生组词。再板书一个丰字,让学生查字典据词定义(多,丰富;大;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纪念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纪念谁的?相信同学们通过朗读,自己能够明白。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

2、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

伍坨啸劣酷袭僵倚秃塑豹覆莹

特别注意:啸(xio)劣(li)塑(s)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纠正读音。

4、谁说说课文所讲的丰碑是什么,课文什么地方点明了?

(课文讲的丰碑是一位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

三、理解教材

1、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研究。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把军需处长比作一座丰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2、同样老师相信大家通过阅读思考,互相交流,一定能解决这个难题。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有什么相似之处?(画批在书旁)

4、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相似之处,按4人小组进行交流。

5、在全班进行交流。

五年级语文教案【篇9】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把字写正确、端正、美观。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会读对韵歌。

5、熟记成语。

4、学会修改病句。

6、口语交际:介绍世界名城。

7、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指名读题目,弄清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句子。

(2)我们在描红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要注意字的笔顺,二要注意每个笔画要一笔成形

3、练习。

(1)学生各自在书上描红。

(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展示描红好的同学的字,并进行表扬评点。

(2)指出存在问题,进行矫正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弄清题目要求。

(先要看图,了解象形部首字的演变情况,然后分别写出疏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2、指导。

(1)出示马的图片。

(2)古代人用什么样的文字来表示马呢?请同学们看书。

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有些汉字是由图画演变来的,部首也是如

(3)由图画上的马演变成文字马,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吗?

(4)用以上的方法教学其他三个部首。

(5)教师小结:马、牛、羊和鱼这几个部首原来都是象形字,由这部首组成的字,大都与它们各自代表的事物有关。

过渡: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哪些汉字属于这些部首。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读一读。

2、指导。

(1)这是一首对韵歌。指名读第一组。

(2)让学生找出词义相反或相关的词语

(3)板书:

来--往去--回

雨雪--风雷松梢--竹叶

马会

草舍--柴扉

(4)小结。

把一些词义相反或相关的词语放在一起,就成了一首对韵

(5)指名读第二组。

(6)让学生弄清这组中含一个三字对(前两行第三行),一个五字对(后两行)。

(7)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3、练习。

(1)指名个别读。

(2)齐读。(读熟)

4、反馈。

(1)同桌同学互查。

(2)指名朗读。(教师及时矫正)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复习修改病句的方法。

(先读句子,找出病因,然后着手改,正确运用修改符号)

(2)出示第一个病句:

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愉快的心情。

①找出病因:脸上与洋溢......心情搭配不当。

②应改为:同学们的脸上现出愉快的笑容(或表情)。

确运用修改符号)

3、练习。

(1)学生各自在书上修改其他三个病句

(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学生个别汇报修改病句情况。

第二句:数量可以增加,但质量不好增加。应改为:这几年来,中国画创作的数量显著增加,质量也显著提高了。

第三句:两千年前新出土说法不通。应改为:博物馆里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年前的文物。

第四句:基本上与完全互相矛盾,应删去其中一个词语。

(2)及时纠正学生中改错的句子。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能边读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的意思。

(2)教师范读。

(3)同桌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习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不一定要按成语的顺序说,可以由自己挑着说)

(5)让学生想想每组的两个成语有什么关系。(意思相近)

例如:

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3、练习。

(1)自由练读。

提示:每组后一个成语都是X天X地,读起来押

于熟记。

(2)同桌的同学互相练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要查阅相关资料,并收集整理一部分内容

时说给学生听。

1、审题。

(1)谈话揭示话题:介绍世界名城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①选择一座世界

名城,②听老师讲有关材料,③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向同学们作介绍。

2、指导。

(1)你知道世界上的哪些著名的城市?

(2)你对它有些什么了解?(可相互补充)

(3)听老师给大家说说有关X城市的情况,可作点简单记录。

汇报所列提纲,大家给予指导。

自己准备口述。

组讨论。

组选一代表作汇报。

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

第七题(略)

五年级语文教案【篇10】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根据题目质疑)请你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点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充分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词多读几遍。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划出课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点评: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和修鞋姑娘之间的故事,你对这两个人有怎样的认识?你是如何体会到的?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认识。

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深入理解语句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呢?

有感情朗读,注意要体现出人物不同的特点。

(点评:教学中直奔重点,把参与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通过对两人的分析比较,进一步体会修鞋姑娘的真诚。)

着眼重点,诱导突破。

找出文中表示我对修鞋姑娘态度变化的词语。从作者的态度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选择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朗读,注意体会感情。

(点评:作者态度的变化从侧面展示了修鞋姑娘美好的内心世界,抓住作者态度变化这条线索,也就能从根本上理解修鞋姑娘的品质。)

回顾课文,总结学习收获。

课文学完了,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点评:把学语文与学做人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从我这一角度来谈,也可以从修鞋姑娘这一角度来谈,只要是学生自己的感受即可。)

五年级语文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王冕人物形象。体会文本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

2、学习人物刻画和景物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结合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初步感知课文大意,了解作者介绍的思路。

4、学习课文前面两段,初步了解王冕这一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理解王冕人物形象。体会文本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指导生字的书写

1、《儒林外史》作品作者简介,指名检查预习情况。

2、检查预习情况: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

3、出示生字词,正音:

耽误晶莹贴补

孝敬明媚隔壁

1、指名说说王冕小时侯是个怎样的孩子?

2、第1-2自然段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冕家境的贫寒?

②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王冕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3、分角色指名朗读1-2人/次。

4、学习3-4自然段

文章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王冕很孝敬母亲?指名说。明确:母亲疼爱、关怀儿子;王冕孝敬母亲。

1.组织学生小组自学生字的字形。2.教师对于个别易错字重点指导.

3.指导学生描红。

交流自己了解的《儒林外史》的内容及作者。

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个别读,小组认读,齐读生字词。

回答问题。

思考问题并回答。

交流:心里不好受,但仍十分体谅母亲的难处,很懂事

分角色朗读第一、二段。

小组讨论生字的字形。

看老师范写。

认真描红。

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以及王冕其人作一些简要的介绍,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背景有一个了解,为课文的学习作铺垫。

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母亲与王冕的对话,体会母子俩的心情。

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真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王冕孝顺母亲、勤奋好学的品质特点。

2、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了解、体会王冕能成为一个画家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学习人物刻画和景物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课文

三、写话练习

1、根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说说王冕是个怎样的人?

2、指名说。(勤奋好学、孝顺母亲)

3、那么,王冕是怎样由一个放牛郎变成一个画家的呢?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一)自读课文

要求:

请大家快速的浏览课文,用--划出王冕孝敬母亲的句子,用划出他勤奋读书的句子,用划出他刻苦学画的句子,可以在感受深的地方圈圈划划,也可以写写批注

(二)全班交流

1、你找到哪些句子描写了王冕孝敬母亲,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感悟

A、你读的听起来很轻松,读好哪几个词就能读出这份轻松?

C、(出示母亲的一段话)母亲是怎么说的,谁来读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母亲当时是什么心情?

从哪些词语读懂的?

2、同时,他读书也很勤奋,交流你找到的句子

3、过渡:王冕不仅孝敬母亲,他还勤奋读书,多么好学呀!他学画更是刻苦,交流你找到的句子

一个攒你读懂了什么?

(起初、三个月、大有长进)读读这几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

用哪些词语形容他画的荷花?

同学们,从不会画到大有长进,他靠的是什么?

对呀,这些是通向成功的铺路石,看图,他还靠的是什么?

(3)过渡:同学们,他怎么会从放牛娃成为一个画家呢?其实这是出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A、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边听边想象,思考:这一段写的是什么?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师配乐范读

B、交流:雨后景色,很美

C、美在哪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读,选择你觉得最美的地方好好的读一读,比比谁读的最美

D、比赛读,边体会(指导朗读的方法)

(欣赏荷花图)

同学们,王冕不仅是画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的人品,画品、诗品都被世人称道。面对这样一个王冕,你此时最想对他说些什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请想一想,再把你要说的写下来

自己练说、指名练说。(两三生)

按要求自读课文。

(1)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交流;闷得慌、快活些

个别读句子。交流。

交流:不是、只靠、实在、只好抓住这些词通过朗读表现母亲的心情

请2位同学分角色读一读,读出人物不同的心情。

交流其它找到的句子:

(2)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出示)

(3)从此,王冕白天......陪伴母亲。

即使再累也要陪母亲,多孝顺呀!

(4)遇上秦家煮些......回家孝敬母亲。

(5)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6)春光明媚的时候......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交流找到的句子:

(1)每天给的点心钱......买几本旧书。

(2)白天牛吃饱了......柳树阴下看书。

(3)他每天画些画,读读古人的诗文。

(4)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交流句子:

(1)自此以后......学着画荷花。

理解词意。

(2)起初画的不好......没有一处不象真的。

交流读懂的词意。

找到有关的词语。

(坚强的毅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坚持不懈,勤学苦练,勇往直前,毫不气馁、锲而不舍的精神,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细致的观察,耐心的练习,对荷花的喜爱。)

边听边想象。

交流自己的感受。

个别赛读,小组赛读。

练习写话。

对呀,这些是通向成功的铺路石,看图,他还靠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文中的语言、动作、、表情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作业设计:

1、收集王冕的其他小故事

2、用发现美的眼睛观察大自然的美景,仿照书上的语段写写

板书设计

24、少年王冕

孝敬画荷花

母亲--王冕--画家

疼爱勤学苦练

教学反思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831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