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垂线课件 >

垂线课件(模板十四篇)

垂线课件(模板十四篇)

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是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和终身教育提供的必要手段,好的教案课件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垂线课件”的相关内容,请您认真阅读同时收藏本文备用!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五年级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垂线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正确掌握画垂线的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会验证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活学活用,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图形。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作图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并通过这一性质学会画垂线

2、明确不同情况下的垂线如何画,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积累运用

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上数学课么?老师也很喜欢,这节课希望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探索知识的奥秘,分享成功的喜悦。

1、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回忆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知识。

生:我们学习了平行和垂直。请两名同学分别具体的说一说。

生1:在同一平面内……。生2: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预设:回答问题的同学说的不完整,不严密,可以找同学补充、纠正)

2、再次复习巩固垂直的概念

师生:完成学习单,第一部分积累运用1.填空,并说一说要是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3、动手操作

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师:想一想该怎样画,用什么工具画?

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用直尺上的直角画,用量角器上的90度直角画

(预设,可能学生还会说,我用两个三角板拼成一个直角来画等等,只要是合理就要给予肯定)

师生: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纸上画,找几名同学来汇报

(预设:找几个有代表性的画法来展示)

师:评价并引出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画垂线(板书课题:画垂线)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有一条直线L,他有一个好朋友点A,他们每天形影不离。

1、过直线上的一点A做已知直线L的垂线

生:思考后尝试画

师:找若干名同学来讲述他们的画法。

生: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三角板直角的顶点与直线上一点重合,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他们相交的交点就是垂足,画上垂直符号。

(预设:一名同学板眼,描述,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有疑议货发现错误,可以来纠正、补充)

(重点强调:三角板的直角边,直角的顶点,与……重合,垂足等等这些关键的说法)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天直线L的好朋友点A出去旅行了,我们可以用画垂线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联系,谁来帮帮他们。

2、过直线外一点A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

生:先尝试画

师:找两名同学来画

(预设:找两名同学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粉笔来画,之后询问学生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再思考:过直线上一点又是怎样的情况?)

生:汇报展示画法。

生:发现两条垂线重合在了一起。思考总结过直线外一点垂线的画法,再尝试总结过直线上一点垂线的画法,并说明原因。

(预设:孩子可能会说出结论或原因,但也有可能说得不是很准确,很精简,老师可以给予一些提示、点拨)

师:做简单的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四、一鼓作气乘胜追击

一天直线L和好朋友点A在吵架了,点A不见了

4、按要求做已知直线的垂线

生:尝试画

生:汇报演示

师:观察画图,说明问题,如果没有点的限制,可以画几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预设:无数条,因为直线式可以无限延伸的)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老师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大家来帮忙

画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已知:长方形的。

提示:长方形的特点是什么?相邻的两条边。

思考:可以用的方法来画长方形。

师:找一名同学读题,一名同学分析,同学们小组研讨。

生:汇报一下小组讨论的结果。

六、学有所得感知有趣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垂线课件 篇2

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初中数学《垂线》说课稿,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教材分析】

垂线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垂线的概念、性质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材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掌握垂直的定义,垂线的画法与性质。

数学思考:探索垂线的性质,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并通过“做数学”,让学生对猜想进行检验,作出正确判断。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合作意识和习惯。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趣味,获得发现的喜悦。

鼓励学生感想敢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垂直概念的建立、垂线的画法与性质。

教学难点:

用数学语言描述垂直的定义以及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感到数学枯燥,学习兴趣不高。所以这节课利用普通的多媒体教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实例的展示及动画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图形中蕴含的垂线特征,使知识的生成过程更直观更形象。对学生的认知、理解以及教学重难点突破起到了关键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这节课的特点,我把整堂课分为课题导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创新四个环节,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为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设立了预习导航,准备了大量有关本节课的学习资料,并鼓励学生自己到网上查阅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课题导入

课题导入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熟悉的马路、篱笆、小棒等实物形象,并提出问题:仔细观察各组图形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感到数学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合作探究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质疑、学会发现。合作探究分为垂直的定义、课堂练习、试试身手、垂线性质、你来当老师、走进生活五个小版块。其中,垂线的定义鼓励学生自己概括,并积极与大家交流。课堂练习梯度明显,答案灵活,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试试身手”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发现,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很容易发现垂线的性质。“你来当老师”、“各抒己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给学生一份自信,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质疑、学会发现。“走进生活”借助多媒体把学生的生活体验真实的再现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学有用的数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谈本节课的收获、体会、本节课还有什么问题、新发现。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锻炼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语言概括能力。

4、探究创新:“创新园”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课后去思考、去动手制作、去创新发现。既能激发学生课后去学习、去探索的欲望,又能让学生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反作用于生活的道理。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创新意识。

垂线课件 篇3

羊尾镇中心小学  岳桂兰

学习目标:

1、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学习难点:准确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

一、复习

什么叫垂直?两条线垂直时,会产生什么角?

二、自主学习: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自己学习课本66页第

(1)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过直线上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图1)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1)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过直线外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图2)

3、把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图3)

① 请过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画线段,你能画多少条?

② 有没有最短的?

③ 如果有,你是怎么画出这条线段的?

三、巩固练习

1、课本68页4题,第1小题,画一画。

(两位小组长检查其它组员作图情况)

2、课本第69页第5题。

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为什么?

(1)小组内互相交换意见,组长做好记录。

(2)抽1个小组进行汇报,其它小组进行补充。

3、第69页第6题,怎样修路最近呢?为什么?(抽1个小组进行汇报)

4、课本69页第8题,拿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怎样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四、作业

画一画

1、过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你能吗?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2、过点向对边作垂线。

3、怎样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呢?

垂线课件 篇4

教学内容: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认识垂线。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作出一组垂线,能借助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垂线。

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垂线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建立垂直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借助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画直线的垂线。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光盘、三角尺、量角器

学生:三角尺、量角器、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1、课件出示第42页上的两幅照片,提问:在图中,你能找出哪些线是平行的?哪些线是相交的?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两条直线相交成一种特殊的状况。

二、新课。

1.认识垂线。

(1)课件闪烁照片中的红线,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相交的状况。

提问:观察这两组相交的直线,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课件上演示。提问:这里两条直线也相交成4个角,当其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其余三个角各是什么角?

为什么都是直角?

教师结合演示,板书: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两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让雪糁个结合黑板上的一组垂线,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互相垂直的?谁是谁的垂线?并指出垂足。

(2)举例。你在生活里见到过互相垂直的线吗?

指名回答。

课件演示教科书上的互相垂直的现象。

2、教学画垂线

(1)想办法做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

同桌讨论,汇报讨论的结果。

学生(1):可以用小棒摆。

学生(2):可以用折纸的方法。

学生(3):可以在方格纸上。

学生(4):可以借助量角器来画。

(2)教学过直线上的一点作垂线。

课件演示,学生模仿练习,指名到黑板上板演。

(3)过直线外的一点作垂线。

第43页上的试一试。

学生独立操作,同桌互助。老师巡视,指导。

(4)引导学生小结画垂线的方法。

画的时候,先让直尺的一边与已知直角重合,让三角尺直角的一边紧巾直边,也就是与已知直线重合,再沿直线移动三角尺,使已知点落在直角的另一条边上,最后沿直角的另一条边画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概括成:1放、2靠、三移、四画

三、巩固练习:第44页上的想想做做

1、学生动手折一折,再交流两条折痕的位置关系。

2、与同桌先交流每个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垂直的,再指名上台在课件上指出。

3、学生独立完成,在实物展示台展出,并演示画图步骤

4、第43页第2题。

观察每个图形,指出每个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垂直的?

5、第44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补充练习。

课前思考: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的基础上,研究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的特殊的位置关系.

首先借助煤体,让学生观察,两副画面,让学生讨论发现图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直线,从图中抽象出两条直线相交成90度的图形,让学生确认相交成直角;讨论其他三个角的度数,再利用这两组图形说明互相垂直的关系,认识垂线\垂足和表示垂直的符号.

接着在学生初步形成垂直的概念之后,让学生充分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老师出示课本中的图画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表象.

画垂线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学生学会了画平行线之后不是十分熟练的情况下,学生借助量角器,方格纸也许会方便些,但是借助直尺和三角板要防止学生手忙脚乱,和画平行线相混淆.强调(1)放直尺\(2)放三角板(3)移动(4)画线(5)标注垂足.与画平行线的方法正好相反.

练习画垂线的时候,教师从多种角度,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尤其是那些已知直线放置的位置不是十分常见.

课后反思:

画垂直线也是这单元教学的难点,不少学生在作图时看上去好象所画的图是正确的,但实际上没有真正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所以在作图时,我加强对操作练习的指导与监控。

第一,充分利用直观的、动态的光盘中的演示,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在演示、模仿中学习画垂线。

第二,让学生上台操作,结合学生演示进一步说明操作方法。

第三,做前两道时让学生摆好画中的三角板让老师看一看摆放是否正确。

第四,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指导与检查。

课后反思:

与上节课相比,本节课要稍稍难一些,在讨论书本上两组抽象出的直线关系时,学生对于他们的特点:相交成直角学生似乎很困难发现。而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有助于多媒体课件,学生也掌握得不错,学生有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的,也有只用一把三角板画垂线的。总体情况要比我课前预料得要好。

在练习中,课堂里出现的问题,又重复出现。学生在判断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还是互相垂直的,错误率较高,学生只关注是否相交与否了,所以将一般的相交情况也看成是互相垂直。说明学生对于互相垂直的概念没有真正掌握。

教后反思:

认识垂直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的相交与平行的基础上安排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怎样画垂线。

经过课前思考后,我从学生熟悉的马路导入,引出两种相交,自然地使学生在比较中初步感知垂直这种特殊的相交。在教学垂直这部分概念时,我主要通过学生自学,我觉得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又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

接着我通过三角尺巩固了对垂直的认识,并让学生在一组判断题中总结了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的关键是什么,这样使知识得到升华。让学生举生活中垂直的例子进一步巩固了对垂直的认识。在教学画垂线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己创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充分给学生机会展示各类方法。在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教学中,同样放手让学生先自己想办法,或是看书,然后再通过老师演示总结方法再演示,把方法规范在层层深入的练习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高。也让所学知识最后再回到生活中去,体现了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得相当主动积极,不仅课堂参与程度高,而且思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同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升华了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学得没负担,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全课我用的最多的是同桌合作交流与自由探索,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我在本节课的实施中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试图以学生的个性思维,自我感悟为前提多次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学生和谐有效地互动,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感情。

但细节方面还是有许多问题,特别是纪律有些差,学生虽然情绪很高,但也带来课堂比较乱,需要改进方法。

垂线课件 篇5

教学内容:垂直--教材第130-131页的例,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二十九1-5题与6*-7*。

教学目的:

1.认识垂线,理解互相垂直和垂足的含义。

2.会用三角板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5.培养学生规范作图的习惯。

6.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行集体观念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认识垂线和画垂线。理解互相垂直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问答:学过哪几种角?直角、平角分别是多少度?

2.谈话: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同桌之间做一个互相出题的游戏。同桌之间,你是他的同学,他又是你的同学,你和同桌之间是互相关系。互相出题又是什么意思?

3.游戏:

(1)师生拿出两根木条制成的活动学具,教师在小黑板上演示(交点固定在小黑板上)。问:这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了几个角?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小黑板上标1、2、3、4(如图)

(2)出示游戏规则:两人中一人把两根木条叉开,让另一人说四个角分别是哪种角?然后,两人互换角色。

(3)学生活动时教师注意巡视,找一下有没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的一组学生。

二、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

一人或教师继续演示:两条直线的交点不动,转动其中的一条直线,使1变成直角。(如图)

教师:这时2、3、4变成了什么角?为什么变成了直角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棗垂直(板书:垂直)

2.认识垂线

(1)教师: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板书:a、b互相垂直)

互相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回答后强调:互相的意思是如果a直线垂直b直线,那么b直线也垂直a直线。提示学生互相垂直是对两条直线说的。

(2)练习:下面图形,哪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为什么?(投影片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的关键是两条直线相交是否成直角。与两条直线放置的方向无关。你认为什么叫互相垂直?

(3)引导学生看书什么叫互相垂直,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垂线。板书垂线;教师明确互相垂直的交点叫垂足,板书垂足。

(4)结合上面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出示投影片2),启发学生说明哪条直线是哪条直线的垂线?指出垂足。

(5)启发学生指出教室里哪些物体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谁是谁的垂线?垂足呢?在生活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两边也是互相垂直的?

(6)练习:练习二十九1题。

3.画垂线

(1)教师说明:垂线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工人师傅要做家具门、窗,经常要画垂线,谁看到工人师傅用什么在工件上画垂线?引导学生表述。

(2)我们可以用三角板画垂线。想一想:为什么用三角板能画垂线?教师讲授画垂线的有两种情况:

另一种:过直线外的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

(3)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①引导学生阅读130页下半部分的图示,组织同桌之间讨论,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注意巡视。

②学生边说画法,教师边演示。

第一步: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第二步:慢慢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边沿着直线移动,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和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

教师提示:为了便于过直线上的点画垂直的直线,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要稍留一些空隙。

第三步:沿三角板的另一条边画一条直线。

③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画,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4)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①引导学生阅读131页上半部分的图示,启发学生边看书边试着画一画,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②教师分步示范,学生分步画。每画一步,教师巡视一下,注意纠正学生中的错误画法。

(5)引导学生总结画垂线的步骤。前后两种画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教师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①第一步中三角板的底边是沿着直线移动的,互相重合不能离开。

②第二步移到已知点,要使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稍留一点空。要考虑笔的粗细,使画出的垂线正好通过已知点。

③第三步画垂线时,左手要按住三角板,不能滑动。

(6)练习二十九第2题(先让学生说怎样用三角板来画,再让他们画)。

4.理解距离概念

(1)出示(投影片3)

观察:过A点向这条直线画了几条线段?哪条是这条直线的垂线?

(2)打开书看131页中间的图:量一量每条线段的长度,哪条最短?

教师说明: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在投影片3的图下出示这段文字)。

(3)练习:练习二十九4题。

5.画长方形、正方形。

(1)教师讲授:我们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2)组织学生看书131页例题,讨论画法。

(3)让学生依照书上的步骤来画长方形,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二十九5题的(2)小题。

2.练习二十九3题。

3.判断(投影片4)

(1)黑板的长边是垂直线。()

(2)三角板上直角相邻的两边互相垂直。()

(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最短。()

(4)两条直线相交的点叫垂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教师说明: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种特殊位置关系。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九3题、5题的(1)题、6*、7*。

垂线课件 篇6

垂线是平面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垂线的概念、画法和性质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进一步学习习近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的高、切线的性质和判定、以及空间里的垂直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与其他数学知识一样,它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垂线的概念和性质,蕴含着“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1.认识垂线,理解“互相垂直”和“垂足”的含义;

2.会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或射线、线段)的垂线;

1.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几何语言能力,画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精神,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形成垂线的空间观念。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行集体观念的教育。

教法分析:

本课时我主要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

此方法是把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教师的.有效而及时的组织、引导相结合。

学法指导:

本课时我引导学生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来学习。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使学生在探索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

设计理念:

摆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较大的学习发展空间,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的疑点也力争在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下突破。

精讲点:

1、渗透垂直定义既是判定也是性质及推理形式;

2、画线段的垂线时,延长线用虚线。

垂线课件 篇7

教学要求:

1、认识垂线,能判断两条直线相交是不是互相垂直;会用三角版画垂线:

2、知道垂线的性质,理解测定直线外1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投影演示:好教师把准备好的两根小棒(表示两条直线)演示,引出相交概念。

2、观察讨论:两条直线相交可组成几个角?组成的角大小一样吗?并说出这个角的名称。

3、提出问题。两条直线相交时,还有别的情况吗?学生学具操作。(可以自由摆)投影反馈:教师选择图2摆法,并把图画在黑板上。

讨论:这时,角1是直角,想一想其他三个角是什么角?为什么?

引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是两条直线相交中的比较特殊的位置关系。

二、认识垂线

1、揭示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的意义。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出示课题:垂线的认识。

什么叫垂线?书上是怎样说的?

3、进一步理解垂线的意义。

口答:

(1)两条直线相交,他们就互相垂直。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什么叫互相?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能不能说A是垂线,B也是垂线?应该怎么说?

(3)两条直线相交的交点叫做垂足。对吗?为什么?

4、让学生举出周围互相垂直现象的实例。

三、画垂线

1、学习画垂线的方法。

(1)用角尺画垂线。工人师傅怎样在工件上划垂线的?你知道这里的道理吗?

(2)用三角板画垂线。师示范,得出画垂线的步骤:

先画一条直线A;找到三角板上两条直角边,并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拿笔;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已知直线重合,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直线B。

(3)全体学生用三角板试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练1练第一题。

2、过已知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1)过已知直线上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过已知直线外的一点画垂线。

强调三角板的直角边紧靠已知直线,然后平移三角板,使另一条直角边紧靠住这个已知点。

(3)练一练第2(1).(2)题,全体学生练。

四、垂线的性质

1、看书第107页图

观察并思考:图上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了垂线和斜线,其中哪里是垂直线段?哪些是斜线段?

2、量一量垂直线段的长度。比较哪条线段为最短

3、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以和这条直线垂直的线段为最短。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4、练1练第三题第五题:

五、总结讨论:

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

六、布置作业

作业本[73]

垂线课件 篇8

2.给出直线上的点画垂线;

3.给出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画垂线;

从学生作业来看:

画直线上的垂线,学生只画一条或没画,在填空的地方填上(无限)条,垂线的之间是(平行)的。

在后两种的画法中,最典型的是学生的没有做好直角符号。

回想课堂中,在总结画垂线的步骤中是这样的:线边重合、点点重合、画垂线、标直角符号。演示过程、讲过程,学生动手画一画,校对是也强调了画符号。怎么在作业中学生的直角符号都不见了呢?

虽然在课堂中出示了三角形和梯形画高,作用不大。写作业本就问。

部分学生的垂线不会画,部分学生的垂线画的不是垂线;还有部分学生找不到线,随意画一条线的垂线。

上课讲的学生认真听的有几许人?最起码,在课堂上讲给的`题目还会跑了问吗?这说明了教师讲时,学生没有去听更不要说思考了。只有当自己的作业写不了了,才有了需求。说明在课堂上的题目,有部分学生没有当成自个儿的事。需教师加强监督并给足思考时间。因为只有学生自己尝试、思考才会成为他的知识。

把三角形画高的是想得有些简单。原来是点和线上画,现在变成了图形上画。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个图形中的和点线有什么关系?也就是说把图形的也转化成为点和线。

垂线课件 篇9

一、说教材:

本节课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图形”领域图形的认识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及角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认识垂线》各种版本教材中都有所体现。

首先我们看一下冀教版教材,教材通过几幅图片引出两条直线相交,通过让学生画两条直线相交,观察相交成的角引出垂直概念。

我们再看一下人教版教材,教材开始让学生任意画出两条直线,通过学生画线的情况引出平行和垂直。

纵观两种不同版本的教材,我们会发现这两种教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让学生画直线,观察相交成的角引出垂直,人教版更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冀教版注重从现实生活情景中引入。因此,根据教材编排意图,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测量、画图等数学活动中,经历认识垂线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在观察、测量、画图等数学活动中,经历认识垂线的过程

教学难点: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达成以上学习目标,我进一步分析了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角的基础知识,并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看到一些垂直的现象,学生具备一些简单的分类思想,能够从实际

的操作活动中进行分析、思考,这也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可能。

三、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我安排了4个环节:课前准备——口算;活动一——创设情景;活动二——构建模型;活动三——拓展交流;活动四——解释应用。下面,我将详细讲解每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

1。投影出示交叉的小棒、竹篱笆、十字路口。提问:这些现象可以看做什么?学生经过观察,指出这些现象都可以近似地看做两条直线相交。(设计意图:突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两条直线相交。通过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构建模型:

(一)认识交点

1、提出画图要求,让学生独立、任意画出两条相交直线,(你能画出几种情况)。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2、交流学生画的图形,让学生展示不同位置关系的图形。然后讨论“说一说”的问题,“两条直线相交组成几个角?有几个交点?”

3、讨论结果:

(1)两条直线相交有四个角。师根据学生交流的用数字标出四个角。

(2)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交点。师应点明: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指交点。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观察、操作中使学生明白了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二)认识垂线

1、认真观察学生画出的两条直线相交图,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展示:

讨论结果:

(1)∠1+∠2=180° ∠ 2+∠3=180 ° ∠ 1+∠4=180 °师最后应归到每相邻的两个角的和都是180度。

(2)在图形③中四个角可能都是直角。让学生用量角器去量一量,验证自己的想法。(验证成立)

2、教师介绍两条直线垂直的定义,认识垂线和垂足。

3、举生活中垂直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交流、操作、验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两条直线相交或垂直的基本特征,丰富学生对相交和垂直的感性经验。)

(三)点到线的距离

1、出示教材上的插图,让学生找一找A点到直线有几条线段,让学生估一估这四条线段中哪条最短?

2、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下,并把测量结果填在书上74页。

3、交流学生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4、教师介绍距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距离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启发学生想象、估计、猜测和验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垂线,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理解距离概念。)

三、联系实际、巩固深化。

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一练1、2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了解和深化。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四、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垂线课件 篇10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2垂线段最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难点:

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一、复习铺垫温故知新

二、自主尝试独立探究

1.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修路时遇河要架桥,如果遇到大山怎么办学生观察情景图,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问题。可以修隧道,今天这节课就一起跟随老师,在以下几个活动中共同研究关于这方面的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听爸爸讲修建隧道的原理

2.出示目标

屏幕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学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自学:认真看课本第55页和56页课本内容,按课本的要求做一做,思考:

(1)两点之间什么最短

(2)什么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4分钟后,看谁能把例题讲清楚,并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三、分组合作讨论释疑

小组解决问题,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教师记录好。

四、展示点评升华

对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你有什么不同意见

教师组织好集体的交流评价,重点释疑

1.我们先确定两个点代表大山两侧的两地,自己动手画一画着两点的连线,看能发现什么

通过交流,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你能举出生活中应用两点间距离的例子吗学生画两点间的连线。

2.出示图:王奶奶病了,她到哪个医院更近一些

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操作感知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

我们都发现了垂直的那条线段最短最短。它的长度就是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你能自己画一下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吗(注意要标上垂足)

五、清理过关挑战自我

1.课本56页自主练习第1、2题。

师:比一比谁做题最认真,字体写的最端正,板演的同学注意把字些的大些,并有一定的间距。

2.配套练习中的题目

3.课本57页自主练习第3、4题。

垂线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过直线上一点作直线的垂线和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的方法。

2、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明白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

教学重点:

垂直的画法。

教学难点:

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教具:三角板、电脑、投影。

学具: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让学生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1)学生独立作画,教师巡视检查。

(2)投影学生作品,及时评讲。

(3) 说一说:哪一条直线是哪一条直线的垂线?什么是垂足?在哪里?(学生讲时,教师在作品中指出)。

2、 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画垂线的方法。

二、探究新课

1、过直线上的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1)例2 过直线上a点,作直线的垂线.(教师示范后学生练习)

画的方法和步骤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沿直线移动三角板,使直角顶点与a点重合.

从a点起,沿另一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过a点新画出的直线,就是原直线的垂线.

指名到黑板上试画过直线上的点的直线的垂线,其余同学在本上试画.教师巡视指导.

(2)练习:过直线上的点作直线的垂线: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1)例 过直线外一点b,作这条直线的垂线.(可以先让学生小组交流,尝试作图,展示几张作品,让一名学生示范画,老师在一边傍述作图方法)

画的方法和步骤: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沿直线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过已知b点.

从直角的顶点起,沿另一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新画出的这条直线就是过线外b点所求的垂线.

(2)练习:过直线外的点作直线的垂线:

3.理解垂线的性质,建立距离的概念.

把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多少条线段?哪一条最短?

(1) 画出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师生同步)

(2) 每人画4条

(3)测量每条线段的长度

(4)你所画的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引导学生得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师指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实际上距离就是垂线线段的`长度.

4.画垂线的应用.

我们可以应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例 画一个长2、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它们的对边相等,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画的步骤如下:

先画一条2、5厘米长的线段;

过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画两条与它垂直的线段,每条线段长2厘米;

把这两条线段的端点连接起来.

同学们在本上画一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

教师行间巡视,加强指导.

5、拓展题:让我来当工程师

新建一座大楼,要接水,又接电,怎样接,最省料?水管

大楼、

水管

5.小结.启发性提问:

(1)过一点怎样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可以画多少条线段?什么样的线段最短?

(3)什么叫做距离?

(三)巩固反馈1、课本第69页第5、6、7、8题。

(四)作业设计

1、课本第68页第4(1)、(3)题。

2、理解记忆作图方法,熟记什么叫距离。

垂线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正确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会正确地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求末知角的度数。

3、会正确地指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会正确地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按要求作图并回答:

(1)画一条直线,问:直线有什么特征?

(2)在这条直线上点一点。问:你发现一了什么?

(3)再地直线上点一点。问:你又发现了什么?

(4)区分直线、线段、射线。

2.出示图例:P652

(1)先说一说这些角分别是什么角?

(2)再量一量这些角的度数?

(3)说一说,锐角、钝角、直角的度数或范围?

(4)你认为哪一类角比较特殊,为什么?

3.填空练习:

(1)平角=()直角

周角=()平角=()直角

(2)请用二只锐角拼成一只钝角?

请用一只锐角和一只钝角拼成一只平角?

4.看图练习:

(1)判断这些角的度数:(图)P655

角1=45度角2=()

角3=()

角4=()

(2)找一找有几只角?P656

有()只锐角()只钝角

()只直角()只平角

(3)过一点画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4)测量哪些直线互相平行?P668

5.动手画一画:

画出下列角(任选一组)

A.75度120度

B.170度50度

6、P66思考题

(二)总结

区分直线、线段、射线。

区分不同角的度数与范围。

会画平行线与垂线。

(三)作业:

作业本

垂线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教学难点:

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

(1)你还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生活中哪里有互相垂直的现象?

2、提出学习目标:

(1)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画垂线。

(2)什么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2(教师相机的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汇报画法: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①先画一条直线。

②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师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汇报画法:

①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②然后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板,用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紧靠已知点;

③最后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师强调:

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最后让我们标注上垂直符号。

(3)、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

①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

②这些线段中,哪条最短?(垂直线段的长度最短)

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目测,也可以用尺测量)

这条垂直的线段有几条?(只有1条)

说明它很特殊,于是它也有个专用的名字,看书66页最后一段,全班齐读。

三、激发知识冲突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确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会有什么时候想法与建议吗?

四、拓展知识外延

1、基本练习。

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1)画一画

2、小组探究,实际应用:

(1)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

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为什么?

(2)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垂线课件 篇14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了解两条直线相交(包括垂直)关系的过程。

2.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有一个交点;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含义,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经验。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难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教具学具:

直尺、多媒体课件、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认识相交

课件出示课本情景图(P78),提问:仔细观察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①都有角②两根小棒交叉,竹篱笆相互交叉,两条路也交叉。③无论是两根小棒、两根竹篱笆、十字路口的两条路都有交叉的现象。)

当学生说出①时,追问:为什么每幅图中都能形成角?(预设:都有交叉的线)

教师:如果两根小棒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什么图形?(两条直线)

教师:因此,两根交叉的小棒可以近似的看做两条直线相交。(板书:两条直线相交)同样任意两根相交的竹篱笆、十字路口的两条路都可以近似的看做两条直线相交。

下面,老师就用直线画出这些图形。(课件出示)

二、深入探究

(一)垂直概念:

1、请同学们观察这三幅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预设:1.都相交于一点;2.都有4个角)

2、当学生说出相交于一点时,教师指着说:都有一个相交的点,我们把这个点叫做两条直线的交点。

教师强调: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可以组成四个角。

3、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纸片(有三组相交的直线),(课件出示)

观察这三个图形,看看两条直线相交组成的角,你能想到什么问题?(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预设:1.∠1和∠2组成180°……2.角1和角3相等,角2和角4相等3、图3中的4个角都是直角)

4、当学生说出预设3时教师引导: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那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一下图3的4个角是不是直角。

学生动手测量验证(量角器或三角板)自己的想法。(教师画出图3)

汇报:(1)图3的4个角都是直角。(指两名同学一个用三角板,一个用量角器)要求:边演示边叙述方法。(当学生验证结束后,教师板书垂直符号)

5、教学互相垂直、垂线

教师: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板书: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个交点叫做垂足(板书:垂足)。

再次理解“互相垂直”。教师可以给两条直线取名字,便于学生理解。

6、让学生指着图3说一说谁是谁的垂线。

7、图1图2中的两条线是不是互相垂直?为什么?

8、课件:判断图中的两条线是否互相从垂直

9、生活中有很多垂直现象,你能从教室中找出那些?

学生汇报。(重点指出谁和谁互相垂直,谁叫谁的垂线,垂足在哪里)

(二)认识距离

1、从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画线段能画多少条?(动手画一画)(无数)

2、下面老师画了4条(P74)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猜一猜那条线段最短,为什么?(预设:AC最短,AC是直线的垂线)

3、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说出哪条最短位置关系垂线段最短)

4、引导学生总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教师指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同时出示课件)

5、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1)说说上图中的四条线段哪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点A到直线的距离。

(2)79页第二题。(课件)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两条直线相交成()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

2、判断

(1)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不互相垂直。()

(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段,只能作一条。()

(3)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

(4)两条直线相交,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垂线

两条直线相交

成直角时,这

两条直线叫做

互相垂直

延伸阅读

画垂线课件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教案是帮助学生形成深刻理解的有效途径,怎么才能快速写好一份优质教案课件?对于对“画垂线课件”感兴趣的人下面是一些资料供你参考,我们在这里为您提供可供参考的信息和思路!

画垂线课件(篇1)

教学内容:垂直--教材第130-131页的例,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二十九1-5题与6*-7*。

教学目的:

1.认识垂线,理解互相垂直和垂足的含义。

2.会用三角板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5.培养学生规范作图的习惯。

6.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行集体观念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认识垂线和画垂线。理解互相垂直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问答:学过哪几种角?直角、平角分别是多少度?

2.谈话: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同桌之间做一个互相出题的游戏。同桌之间,你是他的同学,他又是你的同学,你和同桌之间是互相关系。互相出题又是什么意思?

3.游戏:

(1)师生拿出两根木条制成的活动学具,教师在小黑板上演示(交点固定在小黑板上)。问:这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了几个角?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小黑板上标1、2、3、4(如图)

(2)出示游戏规则:两人中一人把两根木条叉开,让另一人说四个角分别是哪种角?然后,两人互换角色。

(3)学生活动时教师注意巡视,找一下有没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的一组学生。

二、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

一人或教师继续演示:两条直线的交点不动,转动其中的一条直线,使1变成直角。(如图)

教师:这时2、3、4变成了什么角?为什么变成了直角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棗垂直(板书:垂直)

2.认识垂线

(1)教师: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板书:a、b互相垂直)

互相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回答后强调:互相的意思是如果a直线垂直b直线,那么b直线也垂直a直线。提示学生互相垂直是对两条直线说的。

(2)练习:下面图形,哪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为什么?(投影片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的关键是两条直线相交是否成直角。与两条直线放置的方向无关。你认为什么叫互相垂直?

(3)引导学生看书什么叫互相垂直,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垂线。板书垂线;教师明确互相垂直的交点叫垂足,板书垂足。

(4)结合上面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出示投影片2),启发学生说明哪条直线是哪条直线的垂线?指出垂足。

(5)启发学生指出教室里哪些物体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谁是谁的垂线?垂足呢?在生活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两边也是互相垂直的?

(6)练习:练习二十九1题。

3.画垂线

(1)教师说明:垂线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工人师傅要做家具门、窗,经常要画垂线,谁看到工人师傅用什么在工件上画垂线?引导学生表述。

(2)我们可以用三角板画垂线。想一想:为什么用三角板能画垂线?教师讲授画垂线的有两种情况:

另一种:过直线外的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

(3)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①引导学生阅读130页下半部分的图示,组织同桌之间讨论,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注意巡视。

②学生边说画法,教师边演示。

第一步: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第二步:慢慢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边沿着直线移动,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和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

教师提示:为了便于过直线上的点画垂直的直线,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要稍留一些空隙。

第三步:沿三角板的另一条边画一条直线。

③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画,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4)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①引导学生阅读131页上半部分的图示,启发学生边看书边试着画一画,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②教师分步示范,学生分步画。每画一步,教师巡视一下,注意纠正学生中的错误画法。

(5)引导学生总结画垂线的步骤。前后两种画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教师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①第一步中三角板的底边是沿着直线移动的,互相重合不能离开。

②第二步移到已知点,要使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稍留一点空。要考虑笔的粗细,使画出的垂线正好通过已知点。

③第三步画垂线时,左手要按住三角板,不能滑动。

(6)练习二十九第2题(先让学生说怎样用三角板来画,再让他们画)。

4.理解距离概念

(1)出示(投影片3)

观察:过A点向这条直线画了几条线段?哪条是这条直线的垂线?

(2)打开书看131页中间的图:量一量每条线段的长度,哪条最短?

教师说明: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在投影片3的图下出示这段文字)。

(3)练习:练习二十九4题。

5.画长方形、正方形。

(1)教师讲授:我们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2)组织学生看书131页例题,讨论画法。

(3)让学生依照书上的步骤来画长方形,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二十九5题的(2)小题。

2.练习二十九3题。

3.判断(投影片4)

(1)黑板的长边是垂直线。()

(2)三角板上直角相邻的两边互相垂直。()

(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最短。()

(4)两条直线相交的点叫垂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教师说明: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种特殊位置关系。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九3题、5题的(1)题、6*、7*。

画垂线课件(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垂线,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画垂线的方法

教学难点:画垂线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量角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励引入

1.复习旧知,揭示本质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平行和垂直这两种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

(1)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两次,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

(2)展示学生作品。这两条折痕互相垂直吗?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说出:只要它们相交成直角,就说明两条折痕互相垂直。

2.点明课题,提出挑战

(1)师:刚才我们把正方形的纸对折两次,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你能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吗?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画垂线。

【设计意图】在新课开始通过复习前面学习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自然引出垂直的概念。旧知识的复习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密切相关,通过教师的引领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互相垂直的本质就是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不仅是知识上的回顾,同时也为学生后面学习画垂线做了思维上的孕伏。

(二)自主尝试,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尝试解决

师:认真思考,怎样才能保证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

(1)初步尝试,感知画法

①画一画:学生独立尝试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教师巡视。

预设学生有三种画法:

a.用两把三角板来画

b.用量角器来画

c.用一把三角板来画

②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③想一想:先让学生来谈一谈:你画出的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吗?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2)对比观察,揭示本质

师:为什么使用三角板或量角器都可以很快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哪种方法更简单一些?

引导学生发现:画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实质上就是让这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用一把三角尺来画比较简单一些。

【设计意图】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互相垂直两条直线的画法,这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环节,通过学生尝试画图初步感受到画垂线的实质就是让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用一把三角板来画比较简单,为后面教学学生总结画垂线的方法积累的相应的活动经验。

2.自主探究,总结方法

(1)学习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的方法

师:你能用三角板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吗?课件呈现问题。

①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画图。

②学生汇报交流,师:你能说出过直线上一点,用三角尺画垂线的步骤吗?多让几个学生来说一说画垂线的步骤,逐步形成规范的数学语言。

将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然后沿着直线移动,让三角板的顶点与直线上的点重合,最后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然后画上直角符号。

③课件演示用三角尺画垂线的过程,结合课件演示教师总结提升:线线重合、点点重合。线(直线)-线(直角边)重合,点(顶点)-点(直线上点)重合。牢记这两个重合就可以正确画出垂线。

④练习: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设计意图】最初自主画垂线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在教学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时,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来获取新知,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学习当中去,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与概括,让学生自主总结画垂线的方法,此时的方法总结以及操作的准确性将成为后面知识学习的基础。

(2)学习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

师: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用三角板应该怎样画呢?

课件出示:

①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并归纳总结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的方法。

②学生汇报,总结方法:

先将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然后把三角板沿着直线平行移动,让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经过直线外的点,最后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就是这条直线的垂线。

③教师课件演示,总结提升:一对、二移、三画、四标。

一对:直角边对齐直线;二移:平移三角板使另一边与直线外的点重合;三画:画出一条直线,就是这条直线的垂线。四标:标上直角符号

④练习: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比较总结

师:通过学习,你认为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线的方法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线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在边线重合的基础上平移找点,然后沿另一条直角边画。

【设计意图】通过已有旧知识经验,学生借助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线方法的迁移,自主探究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线的方法,在充分感知、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概括画垂线的一般方法、步骤,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增强作图的规范性,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应用促学,形成能力

1.先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再填空。

我发现:过直线上(或外)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只能画()条。

2.练习十第9题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画垂线方法的理解,提升学生的作图能力、概括和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1.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要注意些什么?

2.小结:

(1)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线的方法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线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在边线重合的基础上平移找点,然后沿另一条直角边画。虽然点的位置不同,但是都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2)规范作图,画直角符号。

3.拓展延伸:练习十第6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自主地对回顾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通过归纳与提炼,让学生明确画垂线的本质及方法上的共性。最后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测定跳远成绩时,应该怎样测量呢?引发学生思考,为下一节课研究垂线的性质在思维上做好铺垫。

画垂线课件(篇3)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2垂线段最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难点:

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一、复习铺垫温故知新

二、自主尝试独立探究

1.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修路时遇河要架桥,如果遇到大山怎么办学生观察情景图,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问题。可以修隧道,今天这节课就一起跟随老师,在以下几个活动中共同研究关于这方面的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听爸爸讲修建隧道的原理

2.出示目标

屏幕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学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自学:认真看课本第55页和56页课本内容,按课本的要求做一做,思考:

(1)两点之间什么最短

(2)什么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4分钟后,看谁能把例题讲清楚,并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三、分组合作讨论释疑

小组解决问题,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教师记录好。

四、展示点评升华

对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你有什么不同意见

教师组织好集体的交流评价,重点释疑

1.我们先确定两个点代表大山两侧的两地,自己动手画一画着两点的连线,看能发现什么

通过交流,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你能举出生活中应用两点间距离的例子吗学生画两点间的连线。

2.出示图:王奶奶病了,她到哪个医院更近一些

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操作感知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

我们都发现了垂直的那条线段最短最短。它的长度就是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你能自己画一下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吗(注意要标上垂足)

五、清理过关挑战自我

1.课本56页自主练习第1、2题。

师:比一比谁做题最认真,字体写的最端正,板演的同学注意把字些的大些,并有一定的间距。

2.配套练习中的题目

3.课本57页自主练习第3、4题。

画垂线课件(篇4)

一、说教材

《垂线与平行线》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单元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测量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又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的基础上继续认识射线和直线的,为以后学习角的'概念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能够画出他们,并且掌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等活动,学生关于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空间观念有所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交流能力以及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有所提升。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难点

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画垂线课件(篇5)

一、教学内容

本节的重点是会用两直线垂直的定义判定两条直线垂直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两直线垂直的定义中虽然强调“有一个角是直角”,但实际上由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性质,可以得到其他三个角也都是直角,因此不指定哪一个角是直角,实际上无论哪一个角是直角,都可以判定两直线垂直。反过来,已知两直线垂直,那么它们的四个交角中无论哪一个角都是直角。对于点到直线的距离,一定要给学生强调距离是垂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数量,而不能误认为是垂线段本身。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垂线的性质、画法、垂线段的性质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都是重点。

二、教学目标

理解垂线的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掌握垂线的性质,会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经历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比较、归纳理解垂线的两个性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意识,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相交线: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的两条直线叫相交线。

展示教具:把两根细木条看作是两条直线,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b,当b的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α会发生什么变化。当α =90°时,其他三个角有什么变化?这时a与b有什么关系呢?

2、垂线的定义:当直线a与直线b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为直角时,其它三个角也都成为直角,

此时,直线a,b互相垂直,记作“a⊥b”,它们的交点O叫做垂足。

3、垂直的表示方法:符号表示

(二)讲授新课

1、垂线的性质

经过直线a上(外)一点P画a的垂线,可以画几条?

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垂线的.画法

①作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提示利用垂直定义)。

分别用直角三角板作垂线和用量角器作垂线

②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注意点与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③图形演示,总结画法。

总结画垂线的方法:“一靠、二过、三画”

一靠: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垂直定义的运用,有90°角就有垂直)二过:让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的点;三画:沿着直角边经过已知点画直线。”

3、垂线段

思考:有人不慎掉入有鳄鱼的湖中。如图,他在P点,应选择什么样的路线尽快游到岸边m呢?

概念:作线段PB⊥直线m,如图,垂足为B,我们就把线段PB叫做点P到直线m的垂线段。

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垂线段。

提出问题:垂线与垂线段有何区别和联系?

区别:垂线是直线,垂线段是线段联系:垂线和垂线段都有垂直关系。

4、垂线段的性质

如图:线段PA,PB,PC,PD谁最短?请你用直尺量一量,和你的同伴一起检验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的各点连结的线段中,线段最短。

5、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线段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6、知识应用

例1、如下图,已知AB⊥CD,垂足为O,OE是一条射线,且∠AOE=35°,求∠BOE、∠COE的度数。

解:∵ AB⊥CD ∴∠AOC=90°

∵∠AOE=35°

∴∠COE=55°,∠BOE=∠BOC+∠COE=145°

(三)课堂练习:课本P137练习1 、2

如图,已知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B平分EOD,°=+9021,问:图中的线是否存在互相垂直的关系,若有,请写出哪些线互相垂直,并说明理由;若无,直接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画垂线课件(篇6)

一、教学内容

本节的重点是会用两直线垂直的定义判定两条直线垂直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两直线垂直的定义中虽然强调“有一个角是直角”,但实际上由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性质,可以得到其他三个角也都是直角,因此不指定哪一个角是直角,实际上无论哪一个角是直角,都可以判定两直线垂直。反过来,已知两直线垂直,那么它们的四个交角中无论哪一个角都是直角。对于点到直线的距离,一定要给学生强调距离是垂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数量,而不能误认为是垂线段本身。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垂线的性质、画法、垂线段的性质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都是重点。

二、教学目标

理解垂线的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掌握垂线的性质,会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经历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比较、归纳理解垂线的两个性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意识,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相交线: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的两条直线叫相交线。

展示教具:把两根细木条看作是两条直线,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b,当b的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α会发生什么变化。当α =90°时,其他三个角有什么变化?这时a与b有什么关系呢?

2、垂线的定义:当直线a与直线b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为直角时,其它三个角也都成为直角,

此时,直线a,b互相垂直,记作“a⊥b”,它们的交点O叫做垂足。

3、垂直的表示方法:符号表示

(二)讲授新课

1、垂线的性质

经过直线a上(外)一点P画a的垂线,可以画几条?

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垂线的画法

①作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提示利用垂直定义)。

分别用直角三角板作垂线和用量角器作垂线

②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注意点与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③图形演示,总结画法。

总结画垂线的方法:“一靠、二过、三画”

一靠: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垂直定义的运用,有90°角就有垂直)二过:让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的点;三画:沿着直角边经过已知点画直线。”

3、垂线段

思考:有人不慎掉入有鳄鱼的湖中。如图,他在P点,应选择什么样的路线尽快游到岸边m呢?

概念:作线段PB⊥直线m,如图,垂足为B,我们就把线段PB叫做点P到直线m的垂线段。

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垂线段。

提出问题:垂线与垂线段有何区别和联系?

区别:垂线是直线,垂线段是线段联系:垂线和垂线段都有垂直关系。

4、垂线段的性质

如图:线段PA,PB,PC,PD谁最短?请你用直尺量一量,和你的同伴一起检验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的各点连结的线段中,线段最短。

5、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线段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6、知识应用

例1、如下图,已知AB⊥CD,垂足为O,OE是一条射线,且∠AOE=35°,求∠BOE、∠COE的度数。

解:∵ AB⊥CD ∴∠AOC=90°

∵∠AOE=35°

∴∠COE=55°,∠BOE=∠BOC+∠COE=145°

(三)课堂练习:课本P137练习1 、2

如图,已知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B平分EOD,°=+9021,问:图中的线是否存在互相垂直的关系,若有,请写出哪些线互相垂直,并说明理由;若无,直接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画垂线课件(篇7)

指导预习定义:本节课的预习内容为“垂线的相关概念”,预习的原则是学生能学会的(概念性的内容),学生课前自学,预习的要求是识记并试着理解概念。目的是延伸课堂,环节前移,为课中重点知识的训练赢得时间。

“折纸”

“画垂线”

这一段主要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知识的前提下,提升能力,形成技能。本节课,在学生已经很好地理解了垂线的意义及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安排“折纸”活动,目的是巩固垂直定义,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接着设疑(知道了垂线的特征,认识了垂线,如何根据垂线的定义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呢)导入下一段内容“画垂线”,过渡语虽然简单,但为学生指明了方向(根据垂线的定义画垂线)。(这部分内容为啥也放在检查预习后的“拓展训练”环节,它虽然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但我认为这部分内容也是垂线定义的深化、是它的具体运用,学生从 “知道、理解一个角是直角”过渡到到“动手画一个角是直角”,一个是认识层面,一个是操作层面。学生只有抓住垂线特征,再通过大量的作图,才能达成这一目标。所以,我把此部分内容也说是垂线定义的拓展训练)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没有讲什么操作方法也没要求使用什么工具,只是简单的为学生点明方向(保证有一个角是直角),放手让学生动手体验,边体验边修正边帮教(学生台前展示),把整个探索整个过程基本全交给学生,慢慢得出垂线的性质1

垂线的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在学生出现问题时,也不是教师讲评,而是适时引导学生(画垂线要画直线,标垂直符号等学生确定不了,有的学生也知道不行,但不知道为什么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再次看教材,从教材中,寻找答案,而不是教师简单的告诉),方法的优劣也尽可能的让学生来评价,在保证科学的前提下,学生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在难点的突破上,给学生搭桥铺路、增台阶,越是难理解的东西,越是不能忽视体验的重要性。在画线段或射线的垂线时,提示学生应画所在直线的垂线安排画直线的垂线,直线画的不够长,学生很容易想到将其延长,随即又出示线段,产生疑问,引导学生再次从教材中寻找答案,将画线段垂线的问题转化成画直线垂线的问题,学生接着动手体验,交流修正。

联系中考:

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解决学生“吃好”和“吃饱”的问题,关注基础,也不忘培优。通过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深入分析并进行拓展。

及时纠错:

及时查看学生练习情况,指出易错点,加深印象。

认为自己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就是更多的关注了学生,让学生多动手,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并针对学生易错问题及时纠错。

做的不好的地方是个别环节的处理上,觉得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加之让学生自主探究应该能很好理解概念,得出结论,但在做题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另外,学生探索时间长了,练习时间就少了。这次做的课就是凭自己的想象而设计的,操作的过程又有诸多疏漏,肯定有很多不妥之处,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画垂线课件(篇8)

教学内容: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认识垂线。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作出一组垂线,能借助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垂线。

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垂线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建立垂直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借助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画直线的垂线。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光盘、三角尺、量角器

学生:三角尺、量角器、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1、课件出示第42页上的两幅照片,提问:在图中,你能找出哪些线是平行的?哪些线是相交的?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两条直线相交成一种特殊的状况。

二、新课。

1.认识垂线。

(1)课件闪烁照片中的红线,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相交的状况。

提问:观察这两组相交的直线,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课件上演示。提问:这里两条直线也相交成4个角,当其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其余三个角各是什么角?

为什么都是直角?

教师结合演示,板书: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两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让雪糁个结合黑板上的一组垂线,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互相垂直的?谁是谁的垂线?并指出垂足。

(2)举例。你在生活里见到过互相垂直的线吗?

指名回答。

课件演示教科书上的互相垂直的现象。

2、教学画垂线

(1)想办法做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

同桌讨论,汇报讨论的结果。

学生(1):可以用小棒摆。

学生(2):可以用折纸的方法。

学生(3):可以在方格纸上。

学生(4):可以借助量角器来画。

(2)教学过直线上的一点作垂线。

课件演示,学生模仿练习,指名到黑板上板演。

(3)过直线外的一点作垂线。

第43页上的试一试。

学生独立操作,同桌互助。老师巡视,指导。

(4)引导学生小结画垂线的方法。

画的时候,先让直尺的一边与已知直角重合,让三角尺直角的一边紧巾直边,也就是与已知直线重合,再沿直线移动三角尺,使已知点落在直角的另一条边上,最后沿直角的另一条边画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概括成:1放、2靠、三移、四画

三、巩固练习:第44页上的想想做做

1、学生动手折一折,再交流两条折痕的位置关系。

2、与同桌先交流每个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垂直的,再指名上台在课件上指出。

3、学生独立完成,在实物展示台展出,并演示画图步骤

4、第43页第2题。

观察每个图形,指出每个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垂直的?

5、第44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补充练习。

课前思考: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的基础上,研究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的特殊的位置关系.

首先借助煤体,让学生观察,两副画面,让学生讨论发现图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直线,从图中抽象出两条直线相交成90度的图形,让学生确认相交成直角;讨论其他三个角的度数,再利用这两组图形说明互相垂直的关系,认识垂线\垂足和表示垂直的符号.

接着在学生初步形成垂直的概念之后,让学生充分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老师出示课本中的图画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表象.

画垂线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学生学会了画平行线之后不是十分熟练的情况下,学生借助量角器,方格纸也许会方便些,但是借助直尺和三角板要防止学生手忙脚乱,和画平行线相混淆.强调(1)放直尺\(2)放三角板(3)移动(4)画线(5)标注垂足.与画平行线的方法正好相反.

练习画垂线的时候,教师从多种角度,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尤其是那些已知直线放置的位置不是十分常见.

课后反思:

画垂直线也是这单元教学的难点,不少学生在作图时看上去好象所画的图是正确的,但实际上没有真正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所以在作图时,我加强对操作练习的指导与监控。

第一,充分利用直观的、动态的光盘中的演示,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在演示、模仿中学习画垂线。

第二,让学生上台操作,结合学生演示进一步说明操作方法。

第三,做前两道时让学生摆好画中的三角板让老师看一看摆放是否正确。

第四,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指导与检查。

课后反思:

与上节课相比,本节课要稍稍难一些,在讨论书本上两组抽象出的直线关系时,学生对于他们的特点:相交成直角学生似乎很困难发现。而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有助于多媒体课件,学生也掌握得不错,学生有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的,也有只用一把三角板画垂线的。总体情况要比我课前预料得要好。

在练习中,课堂里出现的问题,又重复出现。学生在判断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还是互相垂直的,错误率较高,学生只关注是否相交与否了,所以将一般的相交情况也看成是互相垂直。说明学生对于互相垂直的概念没有真正掌握。

教后反思:

认识垂直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的相交与平行的基础上安排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怎样画垂线。

经过课前思考后,我从学生熟悉的马路导入,引出两种相交,自然地使学生在比较中初步感知垂直这种特殊的相交。在教学垂直这部分概念时,我主要通过学生自学,我觉得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又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

接着我通过三角尺巩固了对垂直的认识,并让学生在一组判断题中总结了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的关键是什么,这样使知识得到升华。让学生举生活中垂直的例子进一步巩固了对垂直的认识。在教学画垂线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己创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充分给学生机会展示各类方法。在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教学中,同样放手让学生先自己想办法,或是看书,然后再通过老师演示总结方法再演示,把方法规范在层层深入的练习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高。也让所学知识最后再回到生活中去,体现了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得相当主动积极,不仅课堂参与程度高,而且思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同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升华了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学得没负担,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全课我用的最多的是同桌合作交流与自由探索,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我在本节课的实施中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试图以学生的个性思维,自我感悟为前提多次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学生和谐有效地互动,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感情。

但细节方面还是有许多问题,特别是纪律有些差,学生虽然情绪很高,但也带来课堂比较乱,需要改进方法。

画垂线课件(篇9)

一、说教材

《垂线与平行线》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单元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测量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又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的基础上继续认识射线和直线的,为以后学习角的概念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能够画出他们,并且掌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等活动,学生关于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空间观念有所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交流能力以及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有所提升。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难点】

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法。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合作交流,各抒己见。这样既能启迪思维,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识,便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同时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会主动探索、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这样安排有利于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会向同学们展示用双手捏住线的两头,拉紧,并询问同学们这条线可以看成我们学过的哪个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直的线都有哪些?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通过示范呈现图形以及引导学生回顾线段有哪些特征。帮助学生建立起线段和射线、直线的联系性。)

(二)探究新知

1.射线、直线的认识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从生活现象出发教学射线和直线,体会特征。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可以用尺度量。本册教材以线段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继续教学射线和直线。射线和直线都是把线段“无限延长”得到的几何图形,小学生理解“无限延长”往往有些困难,如果不能理解把线段无限延长,就难以建立射线和直线的表象。因此,教材在教学射线和直线时,作了如下安排。

(1)从生活现象引入。

《垂线和平行线》说课稿

在一幅美丽的夜景图里有许多灯光,这些灯光各自从一点出发向天空射去,射得很远很远。结合文字介绍:这些灯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图形显示和文字描述相结合,引入了“射线”,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射线的特征——向一端无限地延长。

(2)突出射线和直线的几何图形。

《垂线和平行线》说课稿

在学生对射线有了形象感知以后,继续引导他们观察数学现象,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射线: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配合这句话,教材画出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两个端点都涂上红色;其中一个端点保持不动,另一个端点随着线段无限延长。这样,学生就形成了射线的表象。

教材用类似的方法,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成了直线。

以线段为生长点教学射线和直线,从有限到无限,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3)及时组织射线、直线和线段的比较。

《垂线和平行线》说课稿

射线、直线、线段是三种不同的几何图形,也是不同的概念。以线段为参照认识射线和直线以后,及时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三种图形的本质特征。

(设计意图:经历就是经验,经历过程就有体验。《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强调数学课程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经历学习过程,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等。)

2.探索直线、线段有关的一些规律。

在这一阶段让学生经过一点画直线,经过两点画直线,在画直线的活动中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给出课本中的图片:A点与B点之间有一条折线、一条线段和一条曲线,比较这三条线的长度,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垂线和平行线》说课稿

这些内容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规定,在“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新增加的,都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并认识,而不是硬加给他们的知识。教材重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不但举了两个实例,还要求学生到生活中找一找这样的例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体会与直线、线段有关的一些规律。)

(三)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我会口头说出一道题:出示一个点,请同学们分别画一条过这点的直线、射线和线段。教师先示范,先沿着直尺的一边画射线。 学生练习画一条线段和一条直线。

(设计意图:口头描述的题目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采用动手作图的方式提高学生们的作图能力。)

(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环节,我会让学生:(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2)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直线和射线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数学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本质。)

而作业环节,我会要求学生在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的前提下,去思考角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能对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对新知识学习的顺利进行有着促进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

为了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采用图表式的板书,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垂线和平行线

射线: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直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画垂线课件集锦5篇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有关“画垂线课件”的信息。通常,老师在新的授课计划中都会准备教案和课件,因此每个学生都需要认真编写自己的教案和课件。教案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相信这些内容会对你有所帮助!

画垂线课件 篇1

教学内容:垂直--教材第130-131页的例,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二十九1-5题与6*-7*。

教学目的:

1.认识垂线,理解互相垂直和垂足的含义。

2.会用三角板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5.培养学生规范作图的习惯。

6.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行集体观念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认识垂线和画垂线。理解互相垂直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问答:学过哪几种角?直角、平角分别是多少度?

2.谈话: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同桌之间做一个互相出题的游戏。同桌之间,你是他的同学,他又是你的同学,你和同桌之间是互相关系。互相出题又是什么意思?

3.游戏:

(1)师生拿出两根木条制成的活动学具,教师在小黑板上演示(交点固定在小黑板上)。问:这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了几个角?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小黑板上标1、2、3、4(如图)

(2)出示游戏规则:两人中一人把两根木条叉开,让另一人说四个角分别是哪种角?然后,两人互换角色。

(3)学生活动时教师注意巡视,找一下有没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的一组学生。

二、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

一人或教师继续演示:两条直线的交点不动,转动其中的一条直线,使1变成直角。(如图)

教师:这时2、3、4变成了什么角?为什么变成了直角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棗垂直(板书:垂直)

2.认识垂线

(1)教师: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板书:a、b互相垂直)

互相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回答后强调:互相的意思是如果a直线垂直b直线,那么b直线也垂直a直线。提示学生互相垂直是对两条直线说的。

(2)练习:下面图形,哪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为什么?(投影片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的关键是两条直线相交是否成直角。与两条直线放置的方向无关。你认为什么叫互相垂直?

(3)引导学生看书什么叫互相垂直,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垂线。板书垂线;教师明确互相垂直的交点叫垂足,板书垂足。

(4)结合上面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出示投影片2),启发学生说明哪条直线是哪条直线的垂线?指出垂足。

(5)启发学生指出教室里哪些物体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谁是谁的垂线?垂足呢?在生活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两边也是互相垂直的?

(6)练习:练习二十九1题。

3.画垂线

(1)教师说明:垂线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工人师傅要做家具门、窗,经常要画垂线,谁看到工人师傅用什么在工件上画垂线?引导学生表述。

(2)我们可以用三角板画垂线。想一想:为什么用三角板能画垂线?教师讲授画垂线的有两种情况:

另一种:过直线外的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

(3)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①引导学生阅读130页下半部分的图示,组织同桌之间讨论,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注意巡视。

②学生边说画法,教师边演示。

第一步: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第二步:慢慢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边沿着直线移动,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和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

教师提示:为了便于过直线上的点画垂直的直线,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要稍留一些空隙。

第三步:沿三角板的另一条边画一条直线。

③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画,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4)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①引导学生阅读131页上半部分的图示,启发学生边看书边试着画一画,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②教师分步示范,学生分步画。每画一步,教师巡视一下,注意纠正学生中的错误画法。

(5)引导学生总结画垂线的步骤。前后两种画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教师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①第一步中三角板的底边是沿着直线移动的,互相重合不能离开。

②第二步移到已知点,要使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稍留一点空。要考虑笔的粗细,使画出的垂线正好通过已知点。

③第三步画垂线时,左手要按住三角板,不能滑动。

(6)练习二十九第2题(先让学生说怎样用三角板来画,再让他们画)。

4.理解距离概念

(1)出示(投影片3)

观察:过A点向这条直线画了几条线段?哪条是这条直线的垂线?

(2)打开书看131页中间的图:量一量每条线段的长度,哪条最短?

教师说明: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在投影片3的图下出示这段文字)。

(3)练习:练习二十九4题。

5.画长方形、正方形。

(1)教师讲授:我们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2)组织学生看书131页例题,讨论画法。

(3)让学生依照书上的步骤来画长方形,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二十九5题的(2)小题。

2.练习二十九3题。

3.判断(投影片4)

(1)黑板的长边是垂直线。()

(2)三角板上直角相邻的两边互相垂直。()

(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最短。()

(4)两条直线相交的点叫垂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教师说明: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种特殊位置关系。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九3题、5题的(1)题、6*、7*。

画垂线课件 篇2

绝对值

教学目标 1,掌握绝对值的概念,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

2,学会绝对值的计算,会比较两个或多个有理数的大小.

3.体验数学的概念、法则来自于实际生活,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思想.

教学难点 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

知识重点 绝对值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星期天黄老师从学校出发,开车去游玩,她先向东行20千米,到朱家尖,下午她又向西行30千米,回到家中(学校、朱家尖、家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规定向东为正,①用有理数表示黄老师两次所行的路程;②如果汽车每公里耗油0.15升,计算这天汽车共耗油多少升?

学生思考后,教师作如下说明:

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只关注量的具体值,而与相反

意义无关,即正负性无关,如汽车的耗油量我们只关心汽车行驶的距离和汽油的价格,而与行驶的方向无关;

观察并思考:画一条数轴,原点表示学校,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朱家尖和黄老师家的点,观察图形,说出朱家尖黄老师家与学校的距离.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如下:

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只与这个点离开原点的长度有关,而与它所表示的数的正负性无关;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例如,上面的问题中|20|=20,|-10|=10显然,|0|=0 这个例子中,第一问是相反意义的量,用正负

数表示,后一问的解答则与符号没有关系,说明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人们只需知道它们的具体数值,而并不关注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为引入绝对值概念做准备.并使学生体

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因为绝对值概念的几何意义是数形转化的典型

模型,学生初次接触较难接受,所以配置此观察与思考,为建立绝对值概念作准备.

合作交流

探究规律 例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并归纳求有理数a的绝对

有什么规律?、

-3,5,0,+58,0.6

要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绝对值的意义先求出答案,然后观察原数与它的绝对值这两个数据的特征,并结合相反数的意义,最后总结得出求绝对值法则(见教科书第15页).

巩固练习:教科书第15页练习.

其中第1题按法则直接写出答案,是求绝对值的基本训练;第2题是对相反数和绝对值概念进行辨别,对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有较高要求,要注意思考的周密性,要让学生体会出不同说法之间的区别. 求一个数的绝时值的法则,可看做是绝对值概

念的一个应用,所以安排此例.

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组织者.本着这个理念,设计这个讨论.

结合实际发现新知 引导学生看教科书第16页的图,并回答相关问题:

把14个气温从低到高排列;

把这14个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观察并思考:观察这些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并思考它们与温度的高低之间的关系,由此你觉得两个有理数可以比较大小吗?

应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14个数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温度从低到高的顺序: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在上面14个数中,选两个数比较,再选两个数试试,通过比较,归纳得出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

想象练习:想象头脑中有一条数轴,其上有两个点,分别表示数一100和一90,体会这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即它们的绝对值)以及这两个数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图形.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规定都来源于生活,每一种规定都有它的合理性

数在大小比较法则第2点学生较难掌握,要从绝对值的意义和数轴上的数左小右大这方面结合起来来了解,所以配置想象练习 ,加强数与形的想象。

课堂练习 例2,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教科书第17页例)

比较大小的过程要紧扣法则进行,注意书写格式

练习:第18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怎样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怎样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本课作业 1, 必做题:教产书第19页习题1,2,第4,5,6,10

2, 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情景的创设出于如下考虑:①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

这些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获得数学体验,不仅加深对绝对值的理解,更感受到学

习绝对值概念的必要性和激发学习的兴趣.②教材中数的绝对值概念是根据几何意

义来定义的(其本质是将数转化为形来解释,是难点),然后通过练习归纳出求有理

数的绝对值的规律,如果直接给出绝对值的概念,灌输知识的味道很浓,且太抽象,

学生不易接受.

2, 一个数绝对值的法则,实际上是绝对值概念的直接应用,也体现着分类的数学思想,所以直接通过例1归纳得出,显得非常紧凑,是教学重点;从知识的发展和学生的能力培养角度来看,教师应更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做好教学的组织和引导,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3,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是大小规定的直接归纳,其中第(2)条学生较难理解,教学

中要结合绝对值的意义和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

大的顺序”,帮助学生建立“数轴上越左边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越大,所以表示的数越小”这个数形结合的模型.为此设置了想象练习.

4,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绝对值的概念和数的绝对值的求法、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教

学内容很多,学生接受起来可能会有困难,建议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移到下节课教学。

画垂线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教学难点:

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

(1)你还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生活中哪里有互相垂直的现象?

2、提出学习目标:

(1)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画垂线。

(2)什么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2(教师相机的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汇报画法: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①先画一条直线。

②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师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汇报画法:

①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②然后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板,用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紧靠已知点;

③最后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师强调:

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最后让我们标注上垂直符号。

(3)、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

①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

②这些线段中,哪条最短?(垂直线段的长度最短)

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目测,也可以用尺测量)

这条垂直的线段有几条?(只有1条)

说明它很特殊,于是它也有个专用的名字,看书66页最后一段,全班齐读。

三、激发知识冲突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确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会有什么时候想法与建议吗?

四、拓展知识外延

1、基本练习。

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1)画一画

2、小组探究,实际应用:

(1)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

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为什么?

(2)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画垂线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过直线上一点作直线的垂线和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的方法。

2、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明白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

教学重点:

垂直的画法。

教学难点:

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教具:三角板、电脑、投影。

学具: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让学生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1)学生独立作画,教师巡视检查。

(2)投影学生作品,及时评讲。

(3) 说一说:哪一条直线是哪一条直线的垂线?什么是垂足?在哪里?(学生讲时,教师在作品中指出)。

2、 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画垂线的方法。

二、探究新课

1、过直线上的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1)例2 过直线上a点,作直线的垂线.(教师示范后学生练习)

画的方法和步骤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沿直线移动三角板,使直角顶点与a点重合.

从a点起,沿另一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过a点新画出的直线,就是原直线的垂线.

指名到黑板上试画过直线上的点的直线的垂线,其余同学在本上试画.教师巡视指导.

(2)练习:过直线上的点作直线的垂线: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1)例 过直线外一点b,作这条直线的垂线.(可以先让学生小组交流,尝试作图,展示几张作品,让一名学生示范画,老师在一边傍述作图方法)

画的方法和步骤: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沿直线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过已知b点.

从直角的顶点起,沿另一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新画出的这条直线就是过线外b点所求的垂线.

(2)练习:过直线外的点作直线的垂线:

3.理解垂线的性质,建立距离的概念.

把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多少条线段?哪一条最短?

(1) 画出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师生同步)

(2) 每人画4条

(3)测量每条线段的长度

(4)你所画的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引导学生得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师指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实际上距离就是垂线线段的长度.

4.画垂线的应用.

我们可以应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例 画一个长2、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它们的对边相等,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画的步骤如下:

先画一条2、5厘米长的线段;

过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画两条与它垂直的线段,每条线段长2厘米;

把这两条线段的端点连接起来.

同学们在本上画一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

教师行间巡视,加强指导.

5、拓展题:让我来当工程师

新建一座大楼,要接水,又接电,怎样接,最省料?水管

大楼、

水管

5.小结.启发性提问:

(1)过一点怎样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可以画多少条线段?什么样的线段最短?

(3)什么叫做距离?

(三)巩固反馈1、课本第69页第5、6、7、8题。

(四)作业设计

1、课本第68页第4(1)、(3)题。

2、理解记忆作图方法,熟记什么叫距离。

画垂线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相交线和垂线的概念,并能判断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已知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过程:

教学设想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境

用多媒体展示教材P36的插图,引出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两条直线相交的情景。当这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该公共点叫做这两条直线的交点。

二、学习新知

(一)、引入

出示下列图形.

教师提问:每组都有两条直线,每组的两条直线之间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导入:相交是两条直线位置关系中的一种,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研究两条直线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垂直。

(二)、认识垂线.

1、用活动的两个木条操作.

教师提问:大家都看到了1变成了直角?那么2、3、4变成了什么角呢?(1变成直角,2、3、4也变成了直角)

2、教师讲解: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教师提问:你怎样理解互相垂直?怎样理解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举实例)

(三)垂线的画法.

1、画垂线.

(1)教师说明:工人师傅一般用角尺画垂线,我们画垂线通常使用三角板。

教师提问:你猜猜,我们会利用三角板的哪一部分画垂线?

(2)分组讨论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每组自选内容)并尝试画垂线。

(3)分组汇报演示。

(4)确定方法

(先把三角板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另一条直线边过已知点。)

2、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1)用尺子测量从A点引出的4条线段的长度找出最短的一条。

(2)演示动画垂线段最短。

(3)教师讲解: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完成课后练习

看图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延长后都相交一点,成四个角)

学生讨论:1变成直角,为什么另外三个角也变成了直角?

(相邻两个角组成一个平角,180-90还是90)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举例

学生汇报自己组里的方法,并互相评价

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找到的,为什么这条最短。

线描画课件(模板12篇)


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案设计,教案课件应该从哪些角度来写?在这里编辑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线描画课件”的阅读材料,不妨参考一下本文,希望你喜欢!

线描画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线条组合变化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认识直线、波浪线、螺旋线、折线等线条,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线条带来的不同感觉。

3、尝试将单个线条进行创造性地组合,变化出丰富多样的装饰图案。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水彩笔。装饰好的树叶图两张。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认识各种线条。

师: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已经和树叶宝宝做了游戏,我们还亲手为它们设计了一身鲜艳的外衣呢?还记得吗?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小朋友画的。让小朋友说出树叶宝宝的名字。

师:你们表现得太好了,就连聪明的阿凡提都比不过你们。由于你们表现太好了,这节课树叶宝宝还要和你们做游戏,可是它不敢出来了。因为它们今天穿了一件很特别的衣服。

师:树叶宝宝快点出来吧,小朋友都在等着你呢?师做出去亲自去请树叶宝宝的动作,结果没有请出来。做苦脸。

师:还是不敢出来。要不还是你们试试请它出来吧。好吗?

小朋友:声音很小的说,树叶宝宝请你出来吧。

师:声音太小,树叶宝宝没听见。

小朋友:这回放开了嗓子喊:“树叶宝宝,不要怕请你出来吧?

师:这时老师双手抱着两张大大的树叶宝宝出来了。边走边说:“太沉了,我都拿不动了,谁来帮帮我啊?这时小朋友都座不住小板凳了。都来到我身边帮我。师:我就知道你们是最爱帮助人的好孩子。

2、欣赏、学习线条组合、变化。

师:我顺带把这两幅大画就粘在了黑板上,让小朋友来观察树叶宝宝特别的服装特别在哪?

小朋友们说它像小山。它像波浪。你能试着画出来吗?小朋友画出来之后,我随机说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曲线。

它像一根线。你能试着画出来吗?小朋友画出来之后,我随机说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直线。

幼儿依次找出了折线,螺旋线

小朋友欣赏另一幅树叶宝宝。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朋友发现了用线画的小星星,月亮,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等。集体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图案就用手中的画笔画在准备好的树叶的身上。看谁找的最快。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就一会儿的工夫,你们竟然把这颗大白菜打扮得这么漂亮。我知道你们画得不过隐,现在只要你们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喜欢你们的树叶宝宝就会出现在你们面前。

3、创作作品

师:好了,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让树叶宝宝都穿上特别的外衣吧。

小朋友开始作画。(放钢琴曲)

4、评价作品。

5、展示作品

把学生的作品粘贴上走廊的展示区。

线描画课件(篇2)

教案前言:夏季到了,幼儿园的树木都变绿了,美丽的花朵也竞相开放,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展现着青春与活力。通过此活动可以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小孩子们感受更多的夏天气息!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绘画写生的兴趣,协助幼儿学习画面布局。

2、发展幼儿初步的对比比较、自我评析和空间知觉能力。

3、在自主的尝试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重点:画面布局。

难点:一棵树与小树林画面布局的不同。

活动环节:

一、观采、激发尝试的兴趣

抬头观察树叶的茂密和绿的色感,了解夏天是植物生命力最旺盛的季节。

二、观条一棵树,了解尝试方法

自己选一棵树,先从远处看,它整个的形状怎样?然后再走近看看,它的树干怎样?树枝和树叶怎样?

三、尝试画一棵树

1、教师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鼓励幼儿不懂、不会就问。

2、画完后,找自己所画的树比一比,不够好可以回来修补。

四、尝试画小树林

1、教师示范放置小树,使幼儿理解小树林和一棵树的不同,并学习布局。

2、幼儿作画。画完后自己将作品钉在展示板上。

五、尝试评价

提供多种评价标准,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红星。

哪张画像小树林?哪张画中的树最像夏天的树?哪张画中的树画的和别人不一样?添画的说出想法。

总结:我们的幼儿园就有好多种类的树目,好多我都叫不上名子呢,其大小高低应有尽有,树叶非常的茂密,正好为我们遮住了炎热的阳光,可以让我们在树下尽情的玩耍!

线描画课件(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和形式美法则,运用点、线、面的疏密组合完成黑白对比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

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能用线的粗细、长短、聚散等表现方法,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点、线、面的疏密组合,展示丰富的`黑白对比效果。

【难点】

巧妙运用黑白对比,使作品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入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欣赏《大自然中的黑与白》。我们常说,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大自然中的黑白美感。你们看,它们在色彩上有什么特点?黑白对比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学生观赏后回答:没有缤纷的色彩,只有简单的黑与白;对比强烈、简洁、装饰感强……

教师小结:正是由黑与白两种颜色产生的对比,带给我们这种强烈的视觉感受,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环节二:图片欣赏,探究新知

(一)认识黑白对比的美

出示年画《门神》,在这张线描画中有丰富的线条语言,请你找一找,这幅画中都运用了哪些线条?

学生观察回答:直线、曲线,粗线、细线,长线、短线,交叉线等。

在这张画中,作者又是如何运用线条的对比变化,表现黑、白、灰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线条的疏密、粗细、长短、曲直等不同的组织形式,产生丰富的变化,形成了画面中的黑白对比。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并提问:找一找,在这件作品中哪个地方黑白对比最强烈?哪个地方黑、白、灰层次最丰富?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观察回答:门神的脸部、鞋子黑白对比强烈。门神的盔甲黑、白、灰层次很丰富……

(二)欣赏黑白对比作品的美

师生一起欣赏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黑、白、灰是指色彩的黑、白、灰吗?尝试找出画面中的黑、白、灰。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画面中最深的地方就是黑,最浅的地方是白,中间深浅不同的地方是灰,有的用点表现,有的用线排列。

环节三:实践练习,展示评价

(一)表现黑白对比的美

布置作业:请你用线的粗细、长短、聚散等表现方法,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并能体现黑白对比的美感。

(二)展示评价

1.学生自愿展示作品。

2.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展示评价活动,学生相互学习,发现优势,检验不足,提高评述能力。

环节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一)课堂小结

成功的黑白对比可以给人一种纯粹、和谐、高雅之美。这种和谐美正是黑与白的魅力所在。

(二)拓展延伸

出示线描作品《八十七神仙卷》(局部),请学生欣赏。

四、板书设计

略。

线描画课件(篇4)

活动目标:

1、能大胆用各种线条、形状来描绘未来城市的房子。

2、活动中注意色彩的搭配。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过程:

1、小朋友,我们是哪个城市的?你觉得江阴美吗?什么地方最美?。老师请大家去看看其他城市的风景,请大家看看那里的房子是怎么样的?

2、请幼儿观看有名建筑的幻灯片:东方明珠、上海外滩等。

3、提问:你觉得这个建筑什么地方最特别。

4、师:今天老师请大家来做一个小小建筑师,设计我们将来的房子。先说说看,你准备设计怎样的房子?它有什么特别的功能?

5、幼儿相互讨论自己准备设计的房子,期望能够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设计》

6、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7、讲评幼儿作品,请幼儿到前面讲讲自己的设计,主要讲其独特之处。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线描画课件(篇5)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也是线条系列中的一部分。平面造型艺术离不开黑白对比关系,无论是点线面的组合,还是线描中都存在着黑白灰的对比关系。线的粗细、长短、聚散等排列构成黑白对比,这些黑白关系形成不同的节奏和韵律变化,使画面产生丰富的乐感,形成美妙动人的画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认知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很白对比的美感。能以线为主画一幅有黑白对比效果的画。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及造型手法。

难点:如何以线为主画一幅有黑白对比效果的画。

学习材料:

图画纸、彩色纸或白纸、黑色勾线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秩序,检查用具,保证本课的顺利进行

二、导入

通过问题“你知道的线条有哪些?”让学生回答并归类——美术中的图形是由点、线、面组成的。线有两类,即直线和曲线,直线线有横线、竖线、斜线、放射线等。曲线类有:弧线、波浪线、平行波浪线、对称波浪线、螺旋线、弹簧线等。

(目的:通过对线的认识导入本课教学内容)

三、探究

1、引导学生探讨线条的变化形成的不同效果总结出美术图形是由点、线、面组成的的,不同的线与形可以组合出不同的图案,引导学生认识课件展示的线、形并参照这些线、形,自己变化一个,看谁画的样式多。课件展示图片线条疏密变化和形状变化形成的图案。

(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和学习线条的运用)

2、欣赏绘画作品提出问题:

a、观察绘画中如何表现的黑白?

b、他们是怎么区分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的。

c、不同质感的物体用的线一样么?为什么?

d、你从中找到了哪些对比的方法?

展示内容相同线条组合不同的两幅作品让学生说不同,体现出疏密对比和黑白对比。总结出以上线描作品,运用点、线、面的有机组合使画面产生黑、白、灰丰富的`变化,给人以美感。

(目的:在学生认识线条运用的基础上欣赏线描作品并认识线条不同的组合妙用。)

四、学生习作

学生用线描的形式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提示学生创作步骤及方法:

1、构思(迅速准确)

2、起稿(大胆夸张)

3、线描(细腻)

4、调整(整齐美观)。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提出意见及建议。

(目的:通过学生作品检验学生对线条造型表现的认知和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表现美的能力)

5、作品讲评及优秀作品欣赏

对学生的作品以鼓励为主,突出体现和巩固线条的疏密和形状对黑白对比的影响。

(目的:通过讲评和欣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和创作兴趣)

线描画课件(篇6)

大班优秀美术教案《线描画美丽的手套》

设计意图:

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孩子的绘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会画一些简单的图形、人物。线描画这种作画形式,有独特的美感,孩子们很喜欢,但是接触得比较少,特别是在作画方面缺少经验,因此,我设计了线描画《美丽的手套》。

活动目标:

1.欣赏线描画,了解线描画设计手套的特点,感受线描画的独特美感。

2.能大胆想象,尝试用线描画的形式设计各种手套。

3.能够了解对称的特点。

活动准备:手套(一些线描画的手套作品),幼儿每人一支黑色水笔、一支黑色记号笔、一张画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生活中的手套

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冬天到了,我们外出时会感觉怎么样?(很冷)是的,有些小朋友的手摸上去都是很冷的,你有什么办法保护自己的小手?(戴手套)

⒉你见过什么手套?它是什么样子的?(从花纹、颜色等引导)

(二)欣赏线描画--手套

1.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些手套,请小朋友上来戴一戴。戴了手套小朋友感觉怎么样?(请小朋友用完整话表达)

2.老师也画了一幅手套,请小朋友看一看。

看了这一幅手套,你感觉怎么样?它是怎么装饰的?(从颜色、线条、对称方面引导)

3.小结:原来这种用黑白颜色来表现,分别用粗细线条对比,这种装饰的形式,就叫线描画,线描画带给了我们一种很特别的美。

4.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用线描画装饰的手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5.(继续欣赏线描画手套)你觉得哪一个图案、装饰得方法很漂亮,我们可以学习的?(从粗细线条、点、线、面等几个方面来引导幼儿观察)

6.小结:所以在画线描画时一定注意要用粗线条和细线条搭配来装饰,只用一种线条,就比较单调。此外,还要注意画面中要有适量的面的装饰,有规律的设计会让你的画更加有立体感。

(三)设计我的手套

⒈先想一想,你要设计什么样的手套?上面可以有哪些图案?可以用哪些线来装饰?(幼儿自由讨论,可以和同伴讨论)(波浪线、螺旋线、锯齿线、长城线、斜线、直线、弧线)

⒉提醒幼儿作画时要将手套的轮廓画得大一些,这样就能有更多的空间去装饰。

⒊装饰注意点、线、面的设计尽量都要有。

⒋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幼儿作品、讲评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送到主题墙上展览。

线描画课件(篇7)

设计意图:

⒈对孩子现有绘画水平的分析。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孩子的绘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会画一些简单的图形、人物。线描画这种作画形式,有独特的美感,孩子们很喜欢,但是接触得比较少,特别是在作画方面缺少经验。

⒉大班的幼儿年龄特点的分析。他们有了一些独立的想法,在这时我们老师更多的要关注孩子的自主学习,了解一些学习的方法。本次活动中,我在欣赏作品、讲评环节都会尽量创设机会,通过多媒体课件、同伴互助动策略,来引导幼儿自主的去学习。并引导幼儿将学习到的好的经验内化到自身的绘画中。

⒊对《指南》中艺术领域的解读。首先,《指南》中指出“要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线描画作品就有一种独特的美,值得让幼儿就感受和欣赏,发现其特点和美感。其次,《指南》中指出:“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这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而线描画就给了幼儿更多想象的空间,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设计各种各种的手套。

⒋结合本次作业,以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一个季节为主题,结合现在的季节变化,我选择了冬季里幼儿比较熟悉的手套作为绘画的主题。

活动目标:

⒈欣赏线描画,了解线描画设计手套的特点,感受线描画的独特美感。

⒉能大胆想象,尝试用线描画的形式设计各种手套。

活动准备:

⒈教具:手套的PPT课件(一些线描画的手套作品)

⒉学具:幼儿每人一只黑色水笔、一只黑色记号笔、一张画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生活中的手套

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冬天到了,我们外出时会感觉怎么?(很冷)是的,有些小朋友的手摸上去都是很冷的,你有什么办法保护自己的手?(戴手套)

⒉你见过什么手套?它是怎样的.?(从花纹、颜色等引导)

(二)欣赏线描画——手套

⒈今天,老师也画了一幅手套,请你看一看。(教师播放线描画的手套)看了这一幅手套,你感觉怎么样?

⒉它的颜色是怎样的?它是怎么装饰的?

⒊小结:原来这种用黑白灰颜色来表现,分别用粗细线条对比,这种装饰的形式,就叫线描画,线描画给我们很特别的美。

⒋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用线描画装饰的手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⒌(继续欣赏线描画手套)你觉得哪一个图案、装饰得方法很漂亮,我们可以学习的?(从粗细线条、点、线、面等几个方面来引导幼儿观察)

⒍小结:所以在画线描画时一定注意要用粗线条和细线条搭配来装饰,只用一种线条,就比较单调。此外,还要注意画面中要有适量的面的装饰,有规律的面的设计会让你的画更加有立体感。

(三)设计我的手套

⒈先想一想,你要设计什么样的手套?上面可以有哪些图案?

⒉提醒幼儿作画时要将手套的轮廓画得大一些,这样就能有更多的空间去装饰。

⒊装饰注意点、线、面的设计尽量都要有。

⒋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幼儿作品、讲评:

⒈小朋友设计的手套真漂亮,如果你是手套店的老板,你会怎么向客人来介绍你设计的手套呢?(请个别幼儿来介绍自己设计的手套,其余幼儿做顾客)你们觉得他手套设计的怎么样?(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⒉评选“最漂亮的手套”,用投票的形式来评选。幼儿每人一颗小星星,评选时幼儿将自己的一颗星粘贴在喜欢的作品的上面。最后老师统计票数,选出4幅“最漂亮手套”设计。

⒊找优点。请幼儿说说这四幅“最漂亮手套作品”的优点,哪些地方设计的好,我们可以学习的?

活动反思:

纲要强调,在提高幼儿知识面的同时,还要以能力为主,在活动中,幼儿的兴趣高涨。教师在范画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幼儿的观察能力,由简单到难,这样幼儿能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教师引导的步骤明确,幼儿能仔细观察,并主动发现花纹的排序规律左右手套对称。以游戏的方式,也符合幼儿活动的能力,师幼互动方面也比较好,给孩子展示的空间,同时又让不太理解的小朋友思考的空间,兼顾到所有的小朋友,让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得到不同的提高,让幼儿参与作画,幼儿设计的积极性很高,幼儿没有被教师的范画牵着,而是大胆地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幼儿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还选择自已喜欢的图形和颜色。喜欢交流欣赏,同时也欣赏别人的作品。

线描画课件(篇8)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也是线条系列中的一部分。线的粗细、长短、聚散等排列构成黑白对比,这些黑白关系形成不同的节奏和韵律变化,使画面产生丰富的乐感,形成美妙动人的画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表现能力,在以往的线描画教学中已经积累了相关知识,初步了解直线曲线折线交叉线等线条种类。对线与线之间形成的疏密长短,粗细等对比关系并不陌生。能够运用丰富的线条表现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是我学生要想利用线条表现具有黑白灰。对比关系的画面,了解黑白灰之间微妙的层次变化。掌握点线面的疏密排列技巧,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和形式美法则,运用点、线、面的疏密组合完成黑白对比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能用线的粗细、长短、聚散等表现方法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产生对身边事物、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

教学中运用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创新法、实践法等。

教学重点:

运用点、线、面的疏密组合,展示丰富的黑白对比效果。

教学难点:

线条运用巧妙,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

教学准备:

制作ppt课件、范画若干、粗细黑色水性笔、素描纸、卡纸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激趣、导入新课

1、欣赏大自然中的黑与白

师:同学们,我们常说,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播放课件)

师:看看这些特殊的小精灵,它们在色彩上有着什么相同的特点吗?

生:黑白相间的颜色。

师小结:这些可爱的小精灵,虽然没有缤纷的色彩,但是这简单的黑与白一样让我们感受到了它们的美。

2、导入黑白对比知识

师:人们也喜欢把这原始的两种颜色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大家一起来看这几张图片,黑白对比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生:简洁、鲜明、对比强烈。

师:这种强烈的视觉感受正是有黑与白这样两种颜色产生的对比带给我们的'。线描画中运用好这种黑白对比会出现怎样的效果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创作的主题:《线描中的黑白对比》。

二、观察分析,学习新知:

1、了解黑、白、灰。

师:同学们,我们身处农村,一定对这件东西不陌生,大家来看。(课件出示年画门神)这幅作品当中是运用什么绘画语言造型表现的呢?

生:用各种各样的线条进行造型表现的。

师:线描画就是用单色线条对物体进行勾画,并通过线条的变化来体现丰富的视觉效果。现在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和感受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师:大家一起来看,这幅画里有没有黑白对比?在哪里?

生:这里有黑、白两种色块的对比,这样的对比感觉很强烈。

师:除了这两处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黑白对比?他们是通过什么方法体现出来的?

生:还有线条的疏密变化形成的对比,同一幅画面中,线条有粗有细,有疏有密,我们看上去就会非常舒服。

2、感受不同层次的灰

师:这些不同层次的黑白对比就形成了画面中的黑白灰。现在来看整幅画,你能找出画面中的黑、白、灰吗?

学生观察,发现黑白灰。

师:同学们来看,你能找到由线条的疏密变化形成的灰。(课件演示)

生逐一指出。

师:黑白对比在画面里有什么作用?如果没有这些不同层次的会,画面会怎样?

生:黑白对比画面就有了节奏感。

生:如果没有灰,画面将会缺乏层次变化。

三、深入探寻,启发创作

感受不同的线条

师:通过课件把《门神》局部细化的地方放大表现。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上面都运用了怎样的线?逐一交流(直线、曲线、虚线很丰富画的很密)并带领学生画一画这些线条。

师:线的有机组合使画面产生黑白灰丰富的变化

观察《斗鱼》。

这幅画除了线条外,还有什么绘画语言?

生:还有点。

师:画面中是如何通过点、线、面的组织排列,体现黑白灰的对比的?

生:我发现鱼的鳍是不同方向、疏密排列起来的线条。

生:我发现鱼的肚子上都是大大小小的点。

生:这些线和点形成了不同的面。

师:除了“线条”这种美术语言,“点”也可以表现出黑白灰的对比变化。画面中的点都是什么样子的?(看课件)

生:有的点大,有的点小。

生:有的点排列整齐,有的错落有致。

生:有的点里面黑,有的点外面黑。

师:点以及线条都可以通过规则的、不规则的和疏密变化来表现黑白会的对比变化。有秩序、有疏密的线条彼此穿插,点、线、面的灵活组织运用,可以创作出丰富的作品。

四、课堂绘制,动手实践

1、内容的选择

师:今天我们就来运用点、线、面的造型方法,完成一幅以线描为主的体现黑白对比的画。现在,你们想要画一幅什么内容的作品?

生:动物,植物,人物,风景。比如:蝴蝶、蜻蜓等。

师:同学们,创新可以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快乐,我们的家乡虽然地处农村,身边的资源却特别丰富。你知道哪些?

生:村居、玉米、昆虫等等。

师:是啊,这些农村特色的东西不胜枚举,其中不乏极富特色的美术元素载体,作为农村的娃娃,我们可以通过绘画作品展示我们身边的美,是不是啊?

生:对,老师,我们就画家乡特有的植物、动物和农村生活。

2、分组

师:现在我们就分成6个组,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今天的作品。老师有几点要求请同学们牢记在心:

1、在纸上起形,构图要大。

2、记号笔最后描边。

3、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4、作画过程安静有序。

3、绘画实践

生从起形开始……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现优点及时表扬,增强学生的创作热情。

五、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1、举办“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画展。

师:现在大部分同学的作品已经完成,下面就请大家把自己的对印作品展示出来,我们一起办一个“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画展。

生:好啊,好啊!

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师潘评价鼓励。

鼓励和引导学生从专业角度(如构图、造型、线条、创意等方面)

六、课后拓展,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的“线描画黑白对比鲜明,把身边的植物、动物以及农村生活融入到了我们的美术创作中,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看着大家一幅幅的作品,老师真的很高兴,因为我们在学习绘画技能的同时,展示了我们农村生活的美好,你们真的是太棒了!最后我们来欣赏几幅中国传统绘画(白描)中的黑白对比。

板书设计: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点、线、面 黑、白、灰

内容:身边的植物、动物以及农村生活

交流: 你的线条是怎样组织的?你画面中哪里有黑、白、灰。

线描画课件(篇9)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房子的图片,了解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设计出不同造型的房子。

2、学习用各种点、线、面相结合和线条的形状疏密排列变化进行装饰,感受黑白对比的色彩美。

3、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及表现美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线描画范例;各种风格的建筑物的图片,绘画工具,动物图片。

知识准备:课前了解房子的特点,欣赏不同的风格的房子图片,积累感性经验。

三、活动过程

1、欣赏各种建筑物的图片,了解房子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1)、老师提问:爸爸妈妈带小朋友旅游时见过什么样的房子?我们班的小朋友带来了许多漂亮的有特点的房子图片,你都看见什么样的房子了?他们的屋顶有什么不一样?房子上还有什么?门和窗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交流回答)

(2)、老师请幼儿欣赏有特点的房子图片,提出要求:观察房子的形状,高矮和门窗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交流回答)。

2、情景导入,出示小兔,请小朋友帮它和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设计房子,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1)、小兔:“好多漂亮的房子,我也想要一幢漂亮的新房子,想请小朋友帮助我和大森林里的小动物设计漂亮的新房子,你们愿不意愿意啊?

(2)、老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热心了,一定会帮助小动物设计房子的,请它先到旁边休息一下吧。

3、出示范例,欣赏讨论。

(1)、老师帮小兔和长颈鹿设计了房子,请小朋友看一看画上房子的形状、高矮和门窗有什么不同?(幼儿讨论交流)

(2)、和我们刚才看到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自由讨论)

小结:房子都有门和窗和墙,和我们看到的是一样的,但是刚才看见的色彩鲜艳而这些房子单色的,有线条和图案,有疏有密地排列。

4、师生互动,学习设计、装饰房子。

线描画课件(篇10)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本课是第一学段“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体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它是用绘画、雕塑、拓印等造型手段和方法,创造视觉形象,表达对自然社会的感受和个人思想、情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美术创作体验、乐趣、认识、理解造型要素及其形式美法则,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2、教材分析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也是本套教材有关线条的系列内容之一。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可以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和形式美法则。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对促进青少年儿童掌握明暗色调整体对比关系、发展思维概括力十分有利,同时也能打开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多运用对比、观察、小组探究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艺术作品中点、线、面的疏密排列方法,思考在细节部分是如何处理黑、白、灰关系的,如果是你还可以怎么表现创新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第10页,展现的是我国传统的蜡染装饰画《鸟的变化图案》和年画《门神》。这两件以线描为主的艺术作品,巧妙地利用了线条的疏密和黑白对比,带给人变幻多姿的视觉感受。教师可以通过对比、观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找出艺术作品中线条和黑白对比的不同变化,感受不同的线条变化与黑白对比带给人的艺术美感,激发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学习目标:

1、知道点、线、面中线的变化有粗细、长短、聚散等表现方法并学会运用。

2、能够运用点、线、面的疏密组合完成有层次的黑白对比作品。

3、引导学生产生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知道点、线、面中线的变化有粗细、长短、聚散等表现方法并学会运用。

评价任务二:能够运用点、线、面的疏密组合完成有层次的黑白对比作品。

评价任务三:提高对民族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线描画课件(篇1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线条分割的方法进行画面分割,用不同的点、线、面组成漂亮的图案装饰画面。

2.感受线描画的乐趣,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形态的空白的鱼人手一条。

2.勾线笔人手一支。

3.教师的范例一幅。

4.大幅海底背景。

5.表格。

活动重点:

掌握线描画的基本技能,能用流畅的线条、图形表现鱼身上的花纹。

活动难点:

用点、线、面的组合装饰画面。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师:今天,海洋里要举行一个盛大的舞会,鱼儿们都接到了邀请,它们都想穿着漂亮的新衣服去参加舞会,所以请我们的小朋友帮它们设计一件与众不同的美丽衣裳去参加舞会,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二、观看范例,引导幼儿了解线描画中点、线、面的组合和排列。

1.出示范例。

2.引导幼儿观察点、线、面的不同组合方式出示局部图案,引导幼儿观察。

三、引导幼儿用不同的线条进行画面分割出示未经装饰的鱼的图片。

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哪些线条进行画面分割,并请个别幼儿进行操作,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线条进行分割,重点提醒幼儿掌握分割画面分割要领,在鱼身上进行分割时,一定要从鱼身的一侧画到另一侧,不能只在身体中间进行分割。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教师提出要求:

五、作品展示及讲评。

1.将作品展示在海底背景上,请幼儿欣赏作品。

2.引导幼儿进行评价:你最喜欢哪条鱼?为什么?这一块上它运用了哪些花纹(点、线、面的组合)?

3.教师小结(分析:孩子们的作品相当丰富,对于画面的分割,都能掌握要领,画面的装饰,很多孩子兼顾到了点、线、面的组合)

活动反思:

从这次的线描画活动中,可以看出我们班的孩子是非常喜欢这个活动的,大部分幼儿对线描画较感兴趣,对于线描画中的造型元素:点、线、面的组合方式有了初步了解,也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对各种组合有了比较感性的认识。

本次活动的亮点是对于表格的设计和使用,活动之前对于表格的设计,我是进行了反复推敲的,考虑到造型元素的多种组合方式,利用表格可以帮助幼儿进行归纳整理,会更有利于他们的创作,所以我把表格的记录贯穿在活动的前面几个环节中,不仅记录了不同的线条,更相应地进行了排列方式的整理和记录,帮助孩子们进行了经验的梳理,形成了规律性的认识。

活动中,我没有简单直接地把经验灌输给孩子,而是通过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幼儿自己探索线描画造型元素的组合方式,使孩子们知道了线描画不仅可以由不同类型的线条组成,还可以用点、线、面进行组合,勾勒出美丽的图画。线描画虽然只有黑白两色,但是,不同的构图方式,一样可以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比彩色的图画更有韵味。

线描画课件(篇12)

活动目标:

1.认识线描画基本线条元素,并尝试用各种线条元素装饰美丽的.

2.初步接触线描画,能被线描画丰富多变的内容吸引从而晷趴上次描画。

3.巩固绘画课常规。

活动准备:记号黑笔(可用黑色水彩笔代替)、水彩笔、画纸、毛笔、黑板。

活动过程:

1.毛笔变魔术。教师出示毛笔,并用其变出一种线条,请幼儿说说像什么然后介绍召线条的名称,将这种线条画在黑板上,让幼儿看教师手的走句用同一种方法介绍其他线条。注意:关于直线的变种,直接画在黑板上介绍即可。

2.教师示范装饰花朵。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朵花(注意强调画的内容充满整张纸)。提示幼儿画自己想象中的花朵,不要完全模仿教师的示范。教师将示范线条拿开,请幼儿回想各种线条,幼儿说名称教师画出来,也可请幼儿到黑板上画出自己想到的线条。

3.请幼儿自由装饰,教师个别重点指导。

指导重点:

(1)花朵的外形要与众不同(用记号笔画外形)。

(2)线条要清晰,尽量丰富,不要太空。

(3)使用各种颜色。

4.欣赏、评价:请幼儿说一说花朵为什么漂亮,怎样稍加改动能更加漂亮。

5.展示幼儿作品:幼儿将作品放入作业袋里,供别人欣赏。

注:如果大班幼儿参加此次活动,可让幼儿在认识各种线条的基础上,自行创作新的线条,来装饰花朵。

2023高校课件(模板十四篇)


教案是教师在授课前必须要准备的重要材料,每位老师都必须精心设计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教学过程中是实现有效交流的桥梁。根据本站编辑的观察" 高校课件 "是数不胜数的文章中的优秀代表,希望您能喜欢我们本篇内容带来的阅读体验!

高校课件(篇1)

摘要:风能资源的地域分布与鸟类迁徙通道重叠,表现为沿海及岛屿、内陆湖泊、水库、沼泽及其它湿地,既是风能资源丰富地区,也是鸟类迁徙的主要通道和停歇地;风能资源的季节分布与鸟类迁徙季节重合.导致风力发电场的兴建对鸟类迁徙带来直接影响.所以,在发展风力发电的.同时,必须注意对鸟类的保护.作 者:卞兴忠    蒋志学    BIAN Xing-zhong    JIANG Zhi-xue  作者单位:卞兴忠,BIAN Xing-zhong(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16)

蒋志学,JIANG Zhi-xue(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036)

期 刊:环境科学导刊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SURVEY 年,卷(期):, 29(4) 分类号:X82 关键词:风力发电    风能资源    鸟类    迁徙   

高校课件(篇2)

摘要:我国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办年限不长,虽经多方努力,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课程体系、师资配五以及学生就业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对问题分析基础之上,提出信管专业发展的相应时策,希望能对我国高校信管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人才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动力,为此,需要高等院校培养大批学有所成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人术而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信管专业)是一个新办专业,基础比较薄弱,虽然已经根据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在进行了多次社会调查之后制订了信管专业培养方案,并逐年进行修改和完善。但在教学方案实施以及就业过程中逐步发现,在培养方向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就业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作为信管专业的依托,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学科1960年起源于美国,其目的是研究如何系统地设计数据处理应用系统。之后,该学科就不断地研究如何应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利用它为组织的目标进行服务。在我国,由于各高校成立信管专业之前都有各自不同的专业背景,有着不同的名称如“信息管理”、“经济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教育部于7月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将原来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5个专业合而为一,设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与图书馆学专业、档案学专业一起,合并到最新增设的管理类二级科目一管理科学与工程之中,专业学科名称正式定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育部专业目录中,将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让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术”。

由于不同高校信管专业的学科背景不尽相同,依托的院系不一样,性质不一样,导致信管专业的实际培养方向和具体培养目标也有所不同,专业开设在商学院或者经济管理学院则偏重于经济学方向,开设在管理学院则具有管理学性质,还有开设在计算机学院则偏重于计算机方向。到底是“求同”或“求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求异”从表面上看是在提倡改革和创新,实际情况却体现为固守原有的背景专业那块“阵地”,是“保守者”应对教育部专业合并政策的一种对策,给信管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就业等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隐患。

为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各高校应摒弃原有传统观念,在教育部给定的信管专业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指导下,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部分调整,但不能偏离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科定位。以满足社会化信息管理人才需求为己任,培养既懂经济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术而避免单纯的管理型人术或者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术避免学生知识面狭窄而无法满足其参与知识创新和胜任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的要求。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问题分析。

1、部分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存在“灰色地带”。

一般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趋向:一是强调IT技术,弱化了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又不能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媲美;二是强调管理又过于弱化了IT技术,所培养的学生不会利用先进的IT技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三是IT技术与管理相融合,但实际效果不理想,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下简称“我校”)。对于企业的具体动态需求调查不足,很多课程设计大多是“闭门造车”,开发出的课程设计不能和企业的实际信息化建设需求结合起来,这使得学校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存矿灰色地带”学生就业率比较低。

根据——级信管专业的离校前就业统计数据表明,该专业的离校前未就业率比较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信管专业较新,很多环节还不是很完善,致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和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存在偏离;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对于信管专业认识的局限性,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多倚重于计算机硬件、网络与软件编程方面的人术。

2、高校信管专业师资力量普遮薄弱。

我国高校信管专业师资力量普遍较弱,真正本专业出身、高学历的教师和有专业背景的`高职称教师偏少,缺乏具有企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师资。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学缘结构不合理。

“近亲繁殖”现象极为严重。据了解,在一些学校的院系,大量聚集着由老教授一脉相传下来的弟子门生,甚至出现了“四代同堂”的现象。

(2)职称结构不合理。

职称结构不合理,教授副教授比例比较低。

(3)学历结构不合理。

信管专业教师持有的学位目前仍以硕士为主,取得过博士学位的教师仅占教佩急数的1%左右。

(4)年龄结构不合理。

40——54岁年龄段的中年教师偏少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信息技术教师严重缺乏。

显然,师资队伍的这种状况无法适应培养数字时代高素质信息人才的需要,教师队伍的重组与优化成为信管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信管专业应用性非常强,纯理论课教学无法培养出应用型、高级的信管人术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目前多数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专业实验室如信息系统工程实验室、ERP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等,但这些专业实践环节仅仅局限于实验室的静态实践,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以我校2002—2005级信管专业为例,专业实习内容如表2所示。

根据学生的反映,实习效果较差,抄袭现象较为严重,并且系统的开发与实际脱节现象较为严重,和当初制定的培养目标并不吻合。

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对策研究。

1、调查社会信息管理人才需求,消除“灰色地带”。

为使得培养出的信管专业学生能够符合社会信息化管理的人才需求,消除高校与企业二者供需之间的“灰色地带”,我们应该积极地深人企业详细调研和访谈,探索出和企业实际需求相吻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符合企业实际的信息管理人才需求,并且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上都要体现这一基本原则。因此,各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培养信管专业人术并建立相应的支撑课程体系,如表3所示。

2、整合内外资源,优化师资队伍。

在优化师资队伍方面除要注重引进人才以及聘请外部专家教授之外,更要注重在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内部资源优化的方式有多种,如图1所示。通过发挥专家教授的传帮带作用,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与教学水平;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发挥学校与IT企业“零距离”合作方式,使教师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和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才能教好学生。当然在校教师也必须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保持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的活力。

3、完善信管专业教学体系。

信管专业具有理工渗透、文理交叉、经管结合的特点,完善教学体系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要消除所谓“拼盘式”专业的错误认识,信管专业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它有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课程结构。如何建设核心课程、优化和完善课程内容、完善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工作以及创新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的面向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是我们研究的主题和方向。

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素养。

信管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堂教学是获取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但专业能力的培养更应该重视,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针对理论培养体系的内容,将本专业的实践体系分成上机实验、认识实习、专业实践、创新实践以及毕业设计5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别从多个角度进行培养,以满足本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因此,各高校应根据有关的意向调查,结合企业“只需要马上可以用的厂和信管专业“实践教学与社会实际脱节”的问题与特点,转变思路重新调整专业实践环节,譬如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以弥补校内专业实验室实践环节的不足。深人实际到企业的信息管理部门进行调查,为毕业后能尽快胜任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以达到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教育环节的目标。

四、结论。

信管专业不同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该是计算机与管理相互结合的实用型专业,该专业研究的对象是一个组织及其计算机信息系统,更强调信息的组织与管理,虽然也强调计算机技术,但计算机技术只是工具,不是实质,最终目的是如何利用IT技术规范管理和提升管理水平。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高校应加强信息组织与管理以及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的训练,信管专业学生应当学习经流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使得培养出的学生既懂经济管理,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与方法以及应用,毕业后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让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校课件(篇3)

高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机构,应着眼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开展教育。音乐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我国的高校教育业往往忽视了对音乐素质的培养。许多高校对音乐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资源的分配都十分不合理,部分学校甚至从未开设音乐教育课程,从而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低下,严重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改善这一现状,高校及相关教育人员应从教学观念、制度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入手,切实保障学生受音乐教育的权利,使音乐教育与其他教育内容具有相同的地位和发展机会。

由于我国高校自19来进行扩大招生,使得高校的学生数量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导致学生在综合素质、文化修养上参差不齐,给综合素质教育的普及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就音乐教育来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前并未受过基础的音乐知识理论教育,难以跟上高校的音乐课程;还有另一部分学生由于自身鉴赏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限制,对课程内容无法做到及时的理解、吸收,给高校音乐课程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此外,在学生数量急剧增长的情况下,高校的管理和资源分配也面临了更大的压力。尽管一些高校设置了相应的音乐课程,却在师资安排、设备配置上力不从心,也同样影响了音乐教育的质量。

音乐教育作为一项素质教育学科,在师资培养上面临的压力尤其显著。一方面,由于音乐的专业性及技术性较强,原本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教师就十分稀缺。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许多高校对教师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其中也包括了对音乐教师的考核,从而给音乐教师造成了一定的教学压力。再加上学生数量的激增,一般的高校音乐教师需要教授3-4个班级的音乐课程,一周的课时数也是其他课程教师的3倍左右,使得课程的教育质量和效果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一些高校为解决音乐教师稀缺的问题,往往聘用一些原本从事音乐工作却没有教育学知识和授课经验的人员担任授课教师,在授课的系统性及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上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甚至从整体上降低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水平。

音乐课程的教育常常需要专业设备的辅助,但大部分高校由于自身经费或其他因素的限制,往往无法为音乐课程的教学提供专业的设备,使得许多内容的教授只能停留在基础理论上。近年来,随着高校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分配给每个高校的教育经费还在不断减少,高校无法承担购买诸如音响、乐器、专业书籍等必备的教学设备,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时间大大减少,无法真正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音乐教育体制的`问题也是限制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长期的实践总结中可以将音乐教育体制中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1)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不符合社会需求。高校对学生的音乐教育往往停留在理论指导上,只重视对书本内容的解释而忽视了学生的音乐实践。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具有音乐的理论基础,却没有真正的音乐素养,不符合社会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2)选拔和淘汰机制不合理。音乐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主要方面就是对学生天赋和领悟力的要求。只有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才能领悟音乐中的内涵和魅力。而高校的入学考核中没有对学生音乐素质的考察,使得高校学生在音乐素养上有很大的差异。

(3)高校音乐教育缺乏办学特色。由于高校对音乐教育的长期忽视,使得音乐课程的设置流于形式,且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创新,无法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4)我国音乐教育人才缺乏创新精神和责任感。由于我国的音乐教育往往被视为次要学科,导致教育人员对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素养要求低,在工作时时常照本宣科、应付了事,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育方式上,我国的音乐教育人员也通常采用传统科目的教学方法,忽视了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和实践性,降低了音乐教育的质量。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同样促进了音乐教育的发展,数字音乐技术的产生就是科技促进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表现。数字化教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高科技教学手段,在其他学科的授课中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将数字技术引用到音乐教学中来可以解决传统教育方式下存在的很多问题和缺陷。例如,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将音乐、视频等直接通过计算机播放,并且使信息的收集、整理更加便捷,解决了传统授课过程中对专业音乐设备的要求。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完成原本需要借助专业乐器和设备才能完成的练习。例如音乐的编排和组合原本需要有乐器、录音器、拾声器等多种设备,现在借助数字技术对乐器的模拟,只需要借助一台计算机就能完成编曲、录音等多项工作,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将网络技术与音乐教育结合起来也能极大地提高教育工作效率。通过网络技术,教师能够突破传统的以课本为主的教育方式,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更多的拓展知识和影像资料,使学生对于音乐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网络技术的应用还能简化教师的工作流程,给音乐教师减轻工作压力,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专业技能和授课水平上。

新课程的教育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领悟和实践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课外实践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加强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音乐教师师资力量的不足一直是限制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我国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青年教师投身于音乐教育研究,并建立一定的音乐专业培训机构,定期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从而从整体上提升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同时,高校自身也应提高对音乐教师的工资福利,使音乐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享有同等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设备。教师自身也应加强工作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总之,在新的课程要求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尽管在音乐教育改革中会遭遇一定的困难,但这对于我国高校教育体制发展而言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只要能把握好这次机会,从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等各个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高校教育体制就能朝着更科学、完善的方向前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高校课件(篇4)

摘要:展示设计通俗的讲就是制造一个舒适、个性、有针对性的环境,把要展示的物品、文献、未来规划与这种环境融为一体,让观赏者自然的接收信息。想要使展品信息有效的传播,就涉及到展厅设计的个性化、新颖程度。设计师需要在有限的空间里表达无限的想象,抓住人们视觉上的敏感点,吸引观看者去接收信息。那么如何吸引人们视线的驻足,在展示空间设计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人们对精神世界的重视也体现在各种各样的展览的开设。展示相应产业发展起来。狭义的展示含义指的展览,展出物品给人观看。广义的展览不仅包含观看的人参与这个活动,和显示信息互动,反馈,实践和经验。在展示设计中,会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的信息,有一个微妙的影响。展示的最终目标是一个展示空间里布满了信息的交流、传递、转换,让空间活起来,形成一种相互呼应流动的空间。还要把人的感受添加进去,视觉、嗅觉、听觉、触觉,这些都是在展示设计中不能忽视的因素。将各式专业的知识相融合使一个固有的空间再创造,要让观众接受设计师想要正确的消息内容。

在以人为本的社会里,任何活动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展示本身是供人观赏的一种视觉艺术活动。视觉是人体重要的感官之一,通过用眼睛看能感受到物体的大小、颜色、位置等信息。展示设计就是要将会展主题通过一些设计如标识、文字、抽象图案传递给每一位来参观的人们,感受到设计师的意图和主题。传统的`视觉传达包括“形”“色”“质地”,对于平面设计或是广告设计这种二维的设计,没有与周围环境相联系的。在展厅里,最主要的就是要抓住观众的眼球,让观众喜欢展厅的氛围就会有想要留在这个展厅的欲望,这样也能够带起观看展品的心情。设计师就得考虑在会展设计中所有平面性设计与环境的协调性,比如展板、招贴设计、背景板的设计、会展的指示系统设计、多媒体视觉设计要与灯光效果、展台、道具之间的和谐性。这些都承载着信息传达重要作用,是传递信息不可或缺的媒介,所以说视觉设计在展示空间设计中是重要环节。人的眼睛在看鲜亮色彩的时候总会集中注意力或是明亮的颜色吸引走。现代设计中色彩的作用在设计中显而易见,比如时尚大牌总是会提前发布新品提出这一年的流行色,然后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满大街的都是“流行色”,这就是色彩对人的影响效果。

灯光与色彩其实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搭配得再舒服的色彩没有光的照射野只能是一团漆黑,正所谓色从光来光变色变。照明才能帮助人们更好的观察物品的形状、色彩。光线的运用也是设计师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展示空间里主要就分为自然光和人工打光。自然光不用是太阳光,大自然中的万物生长都离不开自然光,人造光就是人为的故意照亮任何物体,而且颜色多种多样五彩斑斓。在展示空间里很少用到自然光,因为自然光的颜色、位置不稳定,随着时间的变化自然光的角度会偏移、颜色会变化。展示设计里多半用人造光。在有光照射的位置物品和背景就会产生一个前后虚实对比,有个暗和亮的对比这就无形之间拉开了对比,抓住了视觉的中心点,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展厅在设计的时候都是用很深的颜色然后突出光线的效果,四周都是黑色有重神秘的感觉,在要展示的位置打上灯光也给人一种指引的作用,人都会被光亮吸引过去。因此在展示空间里对于光的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切设计都是为了博人眼球,要让人明显地感受到亮度的变化的同时还要使光线对展品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

这里说的雕塑装饰与公共空间里的那种大型纯艺雕塑不一样,这里指的是室内展厅里的一些展示道具或是室外与展厅主题符合相关元素的大型雕塑。比如为了凸显航空展厅,放一个火箭或是宇宙飞船的小型模型,或是像武汉的湖北省电力博物馆一样,在主馆入口前的空地处摆放一个大型的电灯泡用来突出主题,勾起观众的求知欲又点明了展厅主题。雕塑装饰与色彩灯光一样,在与环境和谐融合的同时又能发挥出自身独特的闪光点。现代公共空间的雕塑视觉冲击力强烈,城市发展迅速高楼大厦直耸入云,想要在大同小异的街道中脱颖而出建筑上的雕塑装饰必不可少,让人大老远就能看到建筑主体。

展示设计本身就是必须考虑视觉效果的设计活动,人是看展览的主体,人接收展品发出的信息最多是用眼睛,当然现代展厅越来越先进,出现更多的有其他的感觉如触觉、听觉来辅助视觉。从而使得人们更好的接收信息、传递信息。好的视觉信息集中体现着时代特征、现代内涵。科学的进步新技术材料的开发利用,各种领域的设计相互交叉则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广泛的设计范畴。展示设计方面将视觉元素放在首位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这个词语也是贯穿全文的中心词语。展厅里的视觉设计通过“形”“色”“质地”等方面链接各个信息单元,将信息元素贯穿成一条主线,有一个信息与人之间沟通的纽带。信息时代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在传递着信息,互联网虽然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人与世界的距离,但是最直观的用眼睛去看去感受这一点依然是最重要,展示空间日益成为重要的宣传文化、吸收文化、提供休闲娱乐的综合场所,那么在这样一个场所里对于美的感受、美的视角十分重要。这也是为什么现代展厅十分重视空间形式的设计感、颜色搭配得设计感、展板板式排版要有设计感。都是离不开以人为主体,紧紧跟随经济发展的脚步、甚至要走在经济政治发展的前沿,让文化先走出去,好的文化先走进来。

现代经济政治发展迅猛的今天,展示活动逐渐成为宣扬国家综合实力的场所。展厅成为一个信息融汇、交流、储存、发展的场所。为了吸引大众对接收新鲜知识的兴趣,在展示空间的整体环境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要综合考虑许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其中还是离不开对视觉元素做文章,内部的装饰风格、装饰题材、用的材料感觉、颜色搭配的运用上都要符合大众现代审美和展厅的整体环境。一些影响视觉的元素有色彩、光照系统、雕塑装饰、材料建材装饰,一个优秀的展厅设计这几点一定是会做的很出色,因为只有把这些点逐步完善好才能吸引更多人们来观看学习。视觉因素贯穿了所有的设计领域,一个设计只要人的眼睛满意,那已经是成功了一大半。

参考文献:

莱亚特丽斯艾斯曼,凯特雷克——色彩圣经.中央编译出版社,-08.

高校课件(篇5)

摘要:美术鉴赏课,是培养高中学生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教学实践。认真分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影响因素,并开发有效对策,才能保证美术鉴赏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以影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因素与对策为主题,展开探讨与分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若干思考。

新课程标准的快速出台,让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有了新的教学目标与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高中美术教师需要利用美术鉴赏教学落实素质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在美术课堂参与过程中感受美术知识的魅力。让学生在鉴赏学习中了解美术基本知识,体验美产生的过程,对于学生个人价值观的端正有积极作用。但新的美术教育环境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被一些因素所限制,没有达到教育改革的要求。

在应试教育实施过程中,高中美术一直都被当成副科对待。在高中教育体系中,美术学科是其它所谓主科学科的陪衬。许多学校管理者与教育工作者没有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更忽视了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的实施。得不到重视,美术学科的地位就很尴尬,教师也没有热情创新美术鉴赏教学活动。高考,是高中学生学习的目标。大多数学生与家长在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没有正确的美术学习观念。这会导致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影响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认为如果自己以后不学美术专业,就没有必要学习美术知识。大多数学生缺少基本的美术知识,也没有掌握正确的美术作品鉴赏方法。在初中美术学习阶段,虽然课本上有美术鉴赏内容,但出于种种原因,教师只向学生传递了美术绘画技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走进高中,学生仍然不能有效鉴赏美术作品,导致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效率不高。另外,大多数学生没有美术鉴赏的手段,在老师引导学生去鉴赏某一作品时,会出现冷场情况。

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的开展十分重要。在长期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认为美术技法教学最重视,一直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画画,却忽视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内容的理解不足,影响了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加上美术学科一直不被重视,美术教师逐渐轻视自己的教育工作价值,很少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头脑中的知识得不到更新,甚至落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能满足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的需求,自然会影响教学质量。

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的主体,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与评价者。高中美术老师应当对教育角色进行转变,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转变课堂角色。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做思维运动。但师生互动中,师生关系是平等、和谐的。作为新时期的高中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理念。认可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用自己的教学行为为学生服务。教师应当是美术鉴赏课堂中的知识传递者,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引导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是鉴赏活动的推动者。

加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手段的'丰富,会让学生有更好的美术鉴赏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爱上高中美术鉴赏学习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更加便捷地开展教学活动。多媒体设备具有形象性与生动性,可以在同一时间或者同一界面上显示不同类型的信息。如果教师一直通过张贴作品让学生欣赏的方法教学,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鉴赏教学活动,应当是形象的、生动的、快乐的、多变的学习活动。

比如在讲解《瓷器》的时候,如果教师要用实物教学,只能拿一些生活中的瓷器,但这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个瓷器作品发展过程的课件,让学生在丰富资源的支持下全面了解瓷器。或者,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纪录片,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欣赏瓷器。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高中学生的美术鉴赏学习积极性会提高,他们更乐于表达自己的鉴赏观点。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换鉴赏结果与美术意见。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期待学生与自己具有一样的想法,不能容忍任何个性化的意见。一些教师甚至会批评学生的独特想法,让学生认同大多数人的看法。要让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鉴赏看法,给学生空间去分享,也给学生权利去鉴赏。

比如在讲解《宫殿建筑》的时候,一些学生会感叹宫殿建筑的奇妙与宏伟,一些学生则会从实用性的角度批判宫殿建筑。无论学生有什么样的鉴赏看法,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要用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鼓励。教师更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评出最好鉴赏意见,促进美术鉴赏课堂氛围的活跃。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开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直接影响。将美术鉴赏教学活动视为高中学校落实审美教育的手段,能够扩大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意义。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的现状出发,认真思考每一个影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因素,开发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让美术鉴赏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阎飞.影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因素与对策研究.扬州大学,.

洪桂英.影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因素及对策分析.新课程学习(上),(12):199.

郑霞,张桂芝.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教师,2013(10):104.

高校课件(篇6)

摘 要:平面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当前我国高校平面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培养出来的广告设计人才,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严重影响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平面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简要介绍当前高校平面广告设

关键词:平面广告设计论文

平面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当前我国高校平面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培养出来的广告设计人才,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严重影响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平面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简要介绍当前高校平面广告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

一、当代高职学生特性

当前高职大学生都是90后,思想活泼,情感丰厚敏感,关注本身价值的完成。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可控性差,受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学生现出自在、散漫、拜金的现象。艺术类专业学生大局部家庭条件比拟优越, 由于家庭的养尊处优,性格任性骄纵,以为父母的钱就是本人的钱,父母会为本人布置好一切。失去本人的人生目的从而失去学习兴味和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比拟消极。一局部学生所学专业是父母布置而非本人爱好,迫于父母的压力在学校学习,来上大学最大的理想就是拿到大专毕业文凭。高职学生普遍文化根底较差, 区分是非才能弱,思索问题时思想深度不够,大都不喜欢理论学习。

二、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课程内容设计不合理。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变革,现专业课程的设计大都采用采用项目驱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办法,才能本位的项目化变革获得了一定的效果,经过一系列的项目理论,使学生可以根本控制平面广告设计所需求的专业技艺。但是由于网上资源的极大丰厚,学生留意力被很大水平的分散,教学效果急剧降落。固然采用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和办法但是教学内容还是很难惹起学生的学习兴味。不顺应即为不合理,教学内容必需可以充沛吸收学生留意力,才是真正优秀的课程设计。

教学办法与教学手腕落后。当代高职专业教员大局部可以紧跟时期的脉搏积极学习更新学问,并且可以及时把新学问融入到教学中。可是如今有很多高职教员觉得曾经很努力很用心了,教学效果却没有明显进步,面对学生感到很无法,大都在埋怨学生素质越来越差了。客观地说,高职的学生相关于本科院校的学生理论学问学习才能相对单薄,自学才能较差,更合适体验式学习,在做中学,学中做。有局部教员固然积极学习新的教学办法运用新的教学手腕,但是脱离了学生特性,一切的办法手腕都是生搬硬套、纸上谈兵。

三、对专业课程设计的.考虑

当前大学生在课上发愣、睡觉、玩手机成为一种很普遍现象,怎样把学生的兴味和留意力吸收的课程中来是每位教员必需要处理的问题。

首先,作为专业教员首先必需充沛理解学生,依据学生特性设计课程才干与学消费生共鸣,从而进步教学效果。局部教员以为作为专业教员上完课就行了,对学生的管理是辅导员的事情,所以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理解。专业教员必需学会与学生沟通,可以客观的对学生做出评价。平面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大都是艺术类学生,其思想活泼,追逐时髦、个性的事物。设计前沿的、时髦的更容易惹起学生的兴味,这请求教员必需紧跟时期步伐,把握设计动态,用广博的学问去吸收降服学生,做一个时髦而又广博的专业教员。

第二,合理设定课程目的。我们是高职院校培育的不是高智商的科研型人才,不是高层管理人才,不是学者,而是培育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高技艺、高情商、能做事的技艺型职业人才。所以教员要依据社会需求分离学生特性,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目的。才能、学问、素质,突出才能目的。

第三,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内容新颖,难易适中,重点放在学生综合才能的锻炼,完成单项才能缺乏以完成工作任务,突出综合实战才能锻炼。重点是应用学问控制,主要是“项目”和“任务”学生边做边学,理论学问在做的过程中浸透学习。才能是经过完成“项目”和“任务”入手动脑锻炼练出来的。“项目”和“任务”的设计要合理,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每个“项目”和“任务”都不只是片段、环节,而是一个完好的工作任务。

第四,教学办法与教学手腕灵敏多样。教员应让学生“学得好”而不只是“讲得好”。教学方式采用单元循环,由浅入深、按部就班的方式。课程依照平面广告设计师职业才能需求停止内容组织。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递进式任务驱动法,学习任务难度逐渐增加。教学手腕和办法灵敏应用。例如:用大赛法激起学生学习兴味。经过PPT课件解说学习任务和剖析案例,使学生明白学习任务,控制学问技艺。 划分学习小组,分组停止学习,共同完成任务,进步学生协作完成综合项目才能,进步学生协作才能。

第五,依据课程特性制定新的合理的考核评价规范。教员要分离学生学习特性转变评价规范,实在找到合适高职学生学习的办法和途径。采用过程考核、成果考核分离的考核方式,重点放在过程考核上。平常任务考核占总成果60%,平常任务考核包括学生的缺勤状况、课堂表现、单项任务的完成状况。成果考核占总成果40%,成果考核是学生综合任务的完成状况。每次成果的评价,都要在全班公开停止。经过考核评价学生及时理解矫正学习任务中呈现的问题,从而进步学生学习效果,完成学习任务。

高职院校的教学必需以锻炼学生技艺、进步才能来停止。教学过程以才能锻炼为主,并且注重理论理论相分离,在做的过程中锻炼学生职业才能。教员不只会讲课,更要有一手过硬的专业技艺,必需同时具备理论教学与理论操作的才能。在课堂上教员导演,学生主演,让学生跟着教员的指挥行动起来。新的考核项目与考核办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从而有效改动学生上课睡觉、打游戏、上网等不良现象,进步教学效果。

高校课件(篇7)

摘要:在分析当前个别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有效知识量、实用时间、课堂学习投入度等方面的基础上,认为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不断更新传统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进而提高适应行政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大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相关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巩固改革成果,推进课改深化发展的关键其中通过对我国高校各专业的培养特征分析.行政管理专业不管从培养的能力要求、素质要求还是从其教学理念来看,都有其一定的代表性。这个专业是培养具有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相关领域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文章以通过课堂调研为研究基础,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寻求有效途径解决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本次调查以我国沿海某省属普通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为研究总样本.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调查对象,具体为行政管理专业二、三年级各两个班,共计4个班156人,其中二年级两个班80人,三年级两个班76人。调查采用自编《高校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调查问卷》,共发放150份,回收132份,其中有效问卷131份,总体回收率87.3%为保证调查能突出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特色,我们专门选取了六门核心课程作为此次调查的课程内容。

课堂教学有效知识量是指课堂教学知识总量中学生真正受益、理解、有意义的内容和信息。设该课程一堂课的教学知识总量为100,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各科课堂教学有效知识量总体平均水平差距不特别明显最高的是行政法学81,最低的是公共经济学70。但每门课程中不同学生的有效知识量差异较大,在13—17之间,个体差异显著,两极分化较严重,同时我们发现,二年级三本生个体差异更加明显。

可用时间是指可以用于教学的时间.实用时间是指实际用于教学的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更多的课堂实用时间,是获取教学改革成功的一大重点。设一堂课的可用时间为100,根据调查显示.各科教学实用时间普遍不高,从高到低依次为行政法学85,政治学原理80,公共政策学78.行政领导学77.人力资源管理学77,公共经济学70,实用时间在80%以上的只有行政法学,而学生个体差异也较大,标准差在11至14之间,说明寻求有效的途径提高教学实用时间的潜力巨大。

课堂学习投入度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专心致志于课堂学习的程度。设课堂学习投入最高为100,5分表示上课分心现象严重,0分表示无分心现象,4分、3分、2分、1分,以此类推。根据统计,各科总体学习投入在66~82之间,课堂学习投入度从高到低排列为行政法学82,政治学原理77,行政导学76,人力资源管理学74,公共政策学73,公共经济学66,各科标准差差距不大,都在12~14之间,学生个体差异同样明显。与课堂学习投入度相关联的是学习分心度。其趋势与投入度吻合。课堂分心度从高到低的依次排列的是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人力资源管理、行政领导学、政治学原理、行政法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切实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本次调查将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是否得到训练和培养分为“非常好”“一般”“基本没有”和“根本没有”四个层次,调查各科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情况。在六大专业课程中,多数学生认为他们的思维得到了“一般”的训练和培养,但也有的课程让学生们得到了较好的思维训练和培养.例如行政领导学,有32.4%的学生认为自身思维得到了“非常好”的训练和培养,他们在此门课上选择“非常好”和“一般”的累积百分比为87.3%。但同时仍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思维基本没有或根本没有得NiJiI练和培养,这在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学和公共经济学课程上较为突出。在这一方面,二年级学生和三年级学生没有较大的差异。

课堂提问是互动性教学的一个体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大胆发言,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次调查根据课堂提问的思维含量、教师处理答问的方式、提问的密度和问题的质量把课堂提问分为“非常有效”、“一般有效”、“有效性较差”和“有效性很差“四个层次”,结果各异。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注意向互动式教学方式转变,在一些课程中得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课堂提问有效性总体良好,其中,行政领导学有43.7%的学生认为课堂提问“非常有效”。按选择“非常有效”和“一般有效”的累积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政治学原理98.3%、行政领导学94.4%、公共经济学93.1%、行政法学90.1%、公共政策学85.9%、人力资源管理80-3%。针对部分认为课堂提问有效性不大的学生。教师要注意提问方式.尽量做到全班互动。

关注学生学习准备状态和学习差异、重视个别指导和帮助、及时反馈和传递学习信息等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本次调查以5分表示做得最好、0分做得最差,4分、3分、2分、1分以此类推。

根据调查。政治学原理课程在关注学生学习准备状态和学习差异、重视个别指导和帮助、及时反馈和传递学习信息等方面做得较好,平均3.7分,有20.7%的学生得了5分的高分。但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共政策学在这方面较为不足,其平均分只有2.8分。从总体上看,各科标准差差异不大,学生普遍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加以个别指导与帮助。

本次调查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印象区分为“终身难忘(精彩)”、“印象深刻(良好)”、“尚较满意(一般)”、“马马虎虎(较差)”、“浪费时问(污染)”五个等级,考察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印象。从调查显示。认为课程教学给自己留下“终身难忘”或“印象深刻”的学生不占少数,最多的政治学原理累积百分比为67.2%,最少的公共政策学为15.1%。但我们必须关注到学生选择对课程总体印象“一般”甚至“较差”或认为“污染”的情况。这些原因与上述分析到的问题是相关联的。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显示,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所改善.在课堂教学有效知识量、课堂实用时间、有效提问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果。一些课程在思维的训练和培养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来看,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仍存在较大的弊端。

1.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片面认识教学“有效性”

在现实中,个别教师认为只要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就完成了课程教学,对学生是否解决问题、理解教学内容关注不多,从而忽视了知识更新,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在大部分课堂教学中,依然是“以师讲生听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教学方式.学生把精力主要放在记录、整理和背诵笔记上,很少主动去学习、收集并研究相关资料,在课堂上缺少独立思考,极少质疑教师授课的“权威”。可见,在大部分教学中,教师授课方式太古板,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法占主流,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难度导致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在难易度认定上也大不相同,极易造成时间浪费或跟不上学习进程的情况。而教师在这过程中由于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往往不知道这些情况,依旧按原定教学大纲进行。

在认识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存在问题之后.当务之急是切实采取措施推进教学改革,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在我国,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同其他专业教学一样,存在的一个共同问题依然是:课堂教学主要还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主要是进行理论授课,学生被动接受,教学主体的参与和师生双向互动较少,教学效果欠佳,这与培养应用型人才不相符。因此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尤其作为行政管理人才培养应区别于一般人才的培养模式.强调的是培养学识渊博、身体健康、富有个性、开创精神并具有实践管理能力的人才口]。因而,要求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改变“以知识为本”或“以任务为本”的.教学观念,树立、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在行政管理专业理论教学阶段,教师的角色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他们创新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主导与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我国高校到目前为止.总体上教学改革并无大的起色,课堂教学方法差别不大,在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下。课堂教学有效性难以提升。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寻求突破。

(1)重视案例教学。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知识大都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相对不足。如果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在实践中寻找实例来加以说明.极易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仅有感性认识而缺乏理性思考,不能深刻把握所学理论知识和所学内容,缺乏实战经验,对其今后发展成为管理类应用型人才极为不利。强化案例教学是进一步探索和改革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的重要途径。要求教师在一些课程(比如行政领导学、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政策等)中加大课堂讨论和案例教学的比重,建立案例库。同时,任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选取所需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开放的双向互动的交流局面。同时,还可开设专门案例课程,进行专题案例分析,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研讨式教学法。针对已具备了一定知识储备的大三学年以上的学生,教师可以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给出研讨题目,在课堂上全面调动学生参与研讨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按照行政管理专业对学生培养的基本要求.教师应注重课堂沟通的优化。纵向沟通方面,教师讲课应注意声音刺激的变换、语音的感染、表情的影响,微笑愉悦。横向沟通方面,兴趣、爱好、年龄的一致及彼此熟悉使学生之间的横向沟通更为容易、自然与顺畅,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班级教学中教师多学生少而导致的纵向沟通不力的状况。大学课堂教学中一个常用的组织方案是以讨论、解决问题为导向.将班级学生分组.在每组配备一到两名解决问题能力较强的成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横向沟通中学生知识储备、能力素质相对不足的状况。

(3)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地位,把它放到与理论课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对待,能切实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让学生走出校门,投身社会实践,在实际工作部门中了解其基本情况以及适应工作需要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了解未来将会从事的工作可能面对的各种问题等,能真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针对不同学生所提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互为条件,彼此衔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方法在知识转化为能力中的应用,也是现代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采用多媒体教学能节约课堂时间,解放教师的劳动,提高课堂效率。但在大量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切不可依赖多媒体手段,使课堂变成了“一言堂”,而要严格控制授课节奏,注意学生记笔记以及消化理解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可借助网络和电教等现代教学手段,建立行政管理模拟实验室,结合有关学科的教学要求,在模拟教学实验室里,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能力。就课堂教学而言,就有如前文所述的案例教学法。选择适当的行政管理案例。要求学生用行政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不要求有具体的结论,只要求按照行政管理的基本程序和基本原则来看待问题。力争把问题分析透彻;还包括情景模拟法,设计一些行政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情景,让学生扮演具体的角色,根据行政管理活动的程序和原则来处理问题。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在这一问题上应分清主次,抓住关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得到改进和发展。

高校课件(篇8)

各位专家老师:

下午好!

我是16号XXX,我本科和研究生均毕业于XXX,XX专业,现任教于XXXX。担任《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的教学,这些课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生理学》第八章第一节: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我将通过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

我们所选用的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第八版,该书作为这门课程的经典教材,被国内众多知名大学所采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他的任务是探索人体生命活动的迹象、过程、规律、机制、影响因素,以及人体生命活动的协调与统一。生理学是医学门类各个专业的基础学科,只有掌握了正常,才能认识异常(疾病)。本节课学习以解剖学中泌尿系统为基础,并将以此为基础延伸学习病理学与药理学等等,因此本节课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将来学习利尿药和肾的病变做准备。

下面来说一下学生情况,我根据学生的生物、化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不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的缺点,和好奇心强,求知欲望比较浓厚的优点,凭借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等基础课程,从而制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

主要分为三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肾脏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掌握尿的生成过程和排出过程,能够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临床病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建构肾的功能性概念,并通过功能机制准确运用到病人生命体征变化中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高度的责任心和人性化的医学理念。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通过对教材的理解,根据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任务重点和难点:

1、本科的教学重点是:掌握

(1)肾的功能结构;

(2)球旁小体的结构及生理功能;

(3)肾血液供应的特点及血流量的调节方式。

根据是:只有掌握了肾的基本结构,才能理解和学习肾的正确运行方式及规律,明白尿是如何生成的。

2、教学难点:肾单位的分类及其区别;肾血流量调节的方式。

依据:结构学较为抽象,难以在脑中形成立体完善的影像,学生之前没有进行过相关的学习。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启发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和学生自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来讲授新课。以问题的提出为主线,联系肾的解剖结构,最新的理论发展,临床实践和日常生活等,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1、直观演示法:利用幻灯片直观演示肾的外形、内部构造,球旁小体的组成、肾小体的血管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2、集体讨论: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有四个环节。

1、复习旧知识,温故而知新(2min):

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解剖学泌尿系统的知识体系出发,复习什么是排泄,排泄和排遗的区别,引入复习人体四大排泄器官(肾脏、皮肤、肺、大肠),及其排泄物,进而复习肾的基本结构,肾由哪几部分组成。

2、导入新课,以常见临床尿常规分析糖尿、蛋白尿是如何引起的例子调动同学的兴趣(3min)。

3、讲授新课(35min):

(1)学习肾单位的分类,功能,结构区别

(2)学习球旁小体的组成及各组分生理功能

(3)滤过膜的结构及其作用机制

(4)肾的神经调节

(5)肾的血流量特点及血流量的调节方式。

4、提出问题,探索新知(5min):设计引导学生讨论

(1)医生为什么通过一个单子一些数据判断一个病人的肾脏是否有疾病?病变位置在哪?

(2)血液流经一个肾单位过程中发生那些变化?

(3)为什么正常人尿中没有血细胞、蛋白质和大量糖?请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回答。

5、小结并给学生布置课后思考题(5min)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肾脏的基本结构,肾单位的组成、分类、生理功能;球旁器的构造;滤过膜的作用原理;肾的神经调节(只有交感神经调节);肾的血流量特点以及调节方式,希望大家课下认真复习,下一节课我们再共同探讨和学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各位评测专家,本节课我根据大一学生心理特征及其认识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高校课件(篇9)

对于高校交往空间的探究,首先,必须从空间的主要活动者———“大学生”入手。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相近,热爱生活,思想开放,充满活力,有相近的文化背景,心理和生理需求。

2.1.1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学生的年龄大多为18~30岁,这是人一生中思维最活跃的时刻,也是渴望与别人有更多思想上交流的时期。同时,现代人尤其大学生面临升学就业压力,更渴望与别人倾诉交往。

2.1.2大学生的生活特点从学校管理上来看,固定的上课及吃饭活动时间,使大学生的生活具有规律性及时段性。然而,这样的特点加之高校公共空间的有限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流的峰值,这使不少同学不得不牺牲休息时间进行交往活动。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的形式对西安市的几所高校宿舍楼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目前西安市高校宿舍楼存在相同的缺点:宿舍功能单一,环境差,空间趣味性差,缺乏交往空间,学生们之间交往很少,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也少。下面以某高校宿舍楼进行详细分析:

2.2.1平面形式该高校宿舍平面为长廊式,如图1所示,这种宿舍形式,走道在中间,两侧布置房间,通风采光比较差,且居住学生多,学生来往活动噪声大,相互间的干扰大。这种宿舍形式仅满足了居住的需求,功能单一,对促进学生交往没有任何益处。

2.2.2空间品质近端式带型走道,如图2所示,走道细长,光线昏暗,空间品质差。学生不愿意在此空间中停留,走道仅仅作为交通空间使用,降低了学生之间的偶遇几率,且学生不愿在此空间发生交往。

可见,目前的高校宿舍,这与大学生的特点不相符,阻碍了大学生的发展,影响了整个校园活泼向上的氛围。

高校课件(篇10)

对于商业广场空间应具备以下六点机能:

(一)改善城市环境,提供休闲、娱乐、健康的空间。

(二)提供户外游憩、教育与交往等活动机能。

(三)可达性高使市民方便到达。

(四)具有视觉美感改善城市景观空间环境。

(五)具有地域特色提升城市意象的机能。

(六)提供城市减灾与避难的机能。

由于广场上活动是动态变化的,不同的时段皆可能有不同的活动发生,探讨市民在广场空间的分布、与环境互动的现象,试图发展一个个体行为导向的模拟程式,建立在空间认知之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人的行为与空间特点之间的关系,了解活动类型在不同空间环境上的应用。在本研究中,仅能针对特定时段了解商业区广场应有的活动类型,不同时段活动与空间位置的记录,并搜集更多型态之商业广场空间事例与多元的活动类型,进而比较商业区广场活动的类型、规模与其产生及观赏条件与空间分布的关系,将之转换成商业区广场游憩空间的设计原则。

城市广场的游憩行为是人类活动行为所产生出的空间需求,进而检视空间尺度对人类的重要性。公共领域空间的规则与使用,均需要考量人在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尤其在开放空间是不容忽视的,由于广场空间尺度包含平面与三度空间,平面上的长宽比例与三度空间的高宽比例会影响使用者的感受,并进而可能会造成某些类型的活动无法在该空间中产生。以使用者观点了解开放空间使用现况与需求,并分析活动引发行为,与行为对空间设施的需求,最后以使用者意见为基础,建议后续之研究应可朝空间尺度、广场上活动分布位置、与用户感受间互动关系的研究。

基于不同区域的商业广场有着不同气候条件与人文风俗习惯,广场的使用者应也有不同的偏好,因此座椅、界定的边缘与遮荫三个因素是可以同时存在,形成一个理想的观赏位置。其与活动空间因保持一个良好的距离。广场上的设施可能只是使用者路过或只是停留短暂时间坐下来休息,因此广场的休息座椅位置配置可能需要靠在广场周围且感觉知觉最舒适的地方,让使用者容易到达且停留,因此广场上的空间配置和排列,可能对使用者在广场的游憩行为表现有所不同广场应有足够的设施供人们选择性使用。吸引的焦点成为视觉的中心。界定的边缘,常为民众休憩的空间。都市广场应考虑地域的特殊性,不应为单一铺面形式,利用硬质、软质铺面与隐蔽树丛创造空间。需要足够座椅与遮荫。考虑看与被看的良好距离。适当的表演活动空间、夜间照明等。

经调查研究,虽对城市商业区广场休憩空间给予分析,并提出一个规划设计解决方案,但由于时间、经历与研究水平所限,研究过程仍有诸多课题无法进行深入探讨,为使城市商业区广场规划设计准则更加精准与健全,望后续研究对其他类型广场空间,如住宅型、宗教型、政治型等单一进行空间调查分析,增加对商业区广场的调研,研究结果更有助于更明确的界定各广场空间配置准则,以验证本研究对商业区广场的相关定位。

杨旭华.都市商業區廣場設計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中國文化大學,.

蔡金滿.使用者於廣場之動態遊憩行為與空間知覺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

郭瓊瑩.都市開放空間與都市美學.艺术家出版社1993.

李佩穎.商業廣場中身體支持物使用之研究.東海大學..

MoughtinyCliff.王淑宜譯.都市設計-街道與廣場.創興出版社,.

AlexanderChristopher.建築模式語言:城鎮.建築.構造.六合出版社,1994.

McAndrewFrancis.T.環境心理學.五南圖書出版社,1995

齐延成.广场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连接”——以哈尔滨西客站地区和谐中兴广场及休闲廊道设计方案为例.设计..

高校课件(篇11)

人文素养展演活动

一、课程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吸引和鼓励广大学生增强学习人文知识、阅读人文经典的积极性;

2、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运用人文知识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成才奠定更为宽厚的基础。

二、思政育人目标

1、提升与丰富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开拓创新与积极进取的精神;

2、促进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学会进步,培养学生能动协作的实践技能。

三、育人主题

实践创新

四、思政育人案例设计

针对当代社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以及人才成长中文化因素的作用,本课程加强推行学生剧作表演、口语表达会、读书报告会、古诗词鉴赏会等多类实践活动,并举行年度人文素养展演,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引领学生通过实践将知识转化为创造力。

五、实施过程

(一)活动背景及意义

我校当下正处于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的高速发展时期,面临从单一型人才向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转型,因此加强我校人文素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学生通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内在的人格、气质、修养,从而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品质和价值趋向,争做社会所需要的有思想、有道德、有思维、有责任的复合型人才。人文素养展演活动已连续开展多年,充分彰显母语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构建校园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方位地展示我校人文通识类课程的教学成果,有效提升学生全方位运用母语的能力以及文学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开拓创新与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能动协作的实践技能,以打造我校特有的人文素养教育质量提升的实施体系,形成自己的品牌。

(二)活动实施

1、活动主题

观乎人文化成天下

2、活动形式

经典诵读、戏剧表演、情境主持、创意配音等

3、活动要求

(1)可从哲学、历史、文学等经典著作中选题,也可以选用表现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等题材;

(2)要求作品内容积极健康,主题鲜明,富有感染力,兼顾思想性与文学性;

(3)鼓励在艺术效果和表演形式上进行探索与创新;

(4)每个节目表演人数最少5人,节目时长为8-20分钟。

4、参加对象

全校开设《大学人文基础》课程班级(每年约20个班级,800名左右学生)

5、活动流程

准备阶段:(每年3-5月)

(1)3月初各班级传达展演计划;

(2)3月中旬各班级选派同学并组队为各项展演做准备训练;

(3)4月-5月初举行展演节目排练。

全校展演:每年5月底或6月初

(三)活动内容

年度活动

节目内容

2018年度

人文素养展演

——人文短剧专场

1、人文短剧《幸福照相馆》

2、人文短剧《甄嬛后传》

3、人文短剧《趣味运动会》

4、人文短剧《感性与理性》

5、人文短剧《小心走路》

6、人文短剧《刘三姐》

2017年度

人文素养展演

——话剧专场

1、中国古典话剧《范进中举》

2、外国音乐剧《音乐之声》

3、中国现代话剧《沙家浜》

4、外国童话剧《白雪公主》

2016年度

人文素养展演

——戏剧专场

1、中国古典戏剧《西厢记赖婚》

2、中国当代戏剧《欢乐颂》

3、外国戏剧《金苹果的传说》

4、中国现代戏剧《边城》

2015年度

人文素养展演

1、国学荟萃

2、创意配音《东成西就》

3、中国现代戏剧《伤逝》

4、情境辩论《文学阅读与生活认知》

5、情境主持《电视购物》

6、外国戏剧《伪君子》

(四)活动总结

本活动的整台演出均采取全程拍摄并刻制成光盘,留存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内容丰富、节目质量优良得到高度肯定和广泛好评,充分显现了人文素养展演活动是丰富学生校园精神生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营造了我校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培养了我校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人文情怀,激发了我校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提升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充分展示了我校人文素养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的成果。

高校课件(篇12)

现代工业环境中,色彩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对色彩的研究已经从过去的单体色彩设计拓展到群体及环境色彩设计,从根本不重视色彩形象或色彩形象单一发展到利用色彩塑造富有个性特征的企业形象。一般情况下,从冶金工业企业建筑环境中的视觉组成看,建筑外立面无论从形象还是色彩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它的色彩最直接的刺激着人们的大脑,在人的心里产生相应的反应,进而影响着人的生活和工作。色彩作用已超出了装饰性和审美性这一狭隘功能,趋向实用功能性,重视其文化内涵。总的来说,在现代大型冶金建筑环境中,色彩作用日益重要,主要表现为装饰作用、工效作用、识别作用和情感作用等:

在影响建筑形象的所有表现手段中,色彩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对建筑形象的美化与再创造上。在冶金工业建筑环境中,简单的造型、单调的立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已不再符合现代审美要求,那么相对于建筑外部围护结构的改造和更新来说,通过色彩设计这一装饰手段改善建筑的视觉效果既不会带来结构问题,也不会造成多余的财物浪费,是一种操作简便、经济有效的手段。用色彩造型的方法可以在平凡单一的建筑形体上创造出丰富的的视效,使建筑形象鲜明起来。用色彩强调建筑的轮廓、转折、关键构件等可以使建筑的形体得到突出表现。

冶金工业企业特有的建(构)筑物外形以及厂房建筑与各种构筑物的联系形成工厂别具一格的工业景观和特有的空间格局,有着鲜明的特点与风格,如煤气厂矗立着几十米高的巨大的煤气柜、供水厂耸立着扁梭形的水塔、炼铁厂纵横着交错的各种管道、焦化厂林立着塔式管和球形罐、热连轧厂车间墙面上排布着规律的窗户等等。抓住厂区的这些特质,利用色彩进行规划、设计、改造以及合理管理,可以创造出特定的厂区景观环境。丰富、多样的色彩体系能使工厂环境在功能和美观间寻求到合理的平衡点,增进厂区环境的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再者,冶金工业企业厂区一般占地面积广大,其高高盗立的大型构筑物、机械设备等都将影响所在的城市的天际线并可能成为地标性景观,其建筑整体色彩也将对城市色彩景观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厂区环境进行专门的色彩设计,可以减弱或者强化工业建筑与城市公共建筑在形象上的差异,尽量协调于周围环境,以求能成为城市肌体中良好的一部分。

设计良好的色彩不仅关系着建筑、环境的美观,最主要的是适宜的色彩设计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色彩的工效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色彩实现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工作环境。冶金工业企业厂房室内各种复杂的物理环境和特殊刺激等因素(如大小机械设备、噪声、强光、粉尘、余热、振动等)强迫工人进行生理适应,工人的情绪一直笼罩在紧张的气氛之中。而在工业建筑环境中进行合理的色彩设计,对人的生理、心理都将产生良好的影响。从而使工作效率和工作舒适度同时得以提高。

色彩除了具有美化厂区和改善生产条件的功能之外,还起着重要的识别作用。人们运用色彩反映一定的内容,获得某种具有识别意义的色彩印象。色彩的识别作用主要体现为色彩作为塑造企业形象的有效手段。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文化日益受到重视,对工业环境的要求不再仅限于单纯地满足生产需求,还要求具有鲜明的整体面貌,代表企业形象,体现企业文化,具有广告效应,提升企业效益。表现在色彩上,即通过色彩形象策划来强化企业自身的特点。将企业标准色、标志及整个企业形象识别体系(CIS)广泛应用于企业建筑的内外环境中,利用色彩具有的视觉刺激和识别意义的色彩印象,塑造独有的、完整的、统一的'企业形象,使工业建筑立面成为企业的巨大广告,以显示企业的经营理念、产品的内容特性,形成与其他企业的差别。成功的工业企业建筑环境色彩改造往往能够极大的提升一个企业的总体形象及魅力,成为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标志,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价值。

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对建筑色彩的存在和意义有着潜在的心理需求。未经设计的传统模式的冶金工业企业建筑环境色彩唤不起工人对环境的心理反应,使人与企业之间的认同感不强,在员工与环境之间形成一种屏障,凭添了企业的冷酷感;而经过设计的、符合人视觉心理的并且有意义的色彩,能增加人们对建筑的情感认同,增强了企业的亲切感和企业凝聚力,增强了工人的自主意识与中心感,有助于形成“员工爱企如家”的情感效应。

1)工业建筑立面色彩的设计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工业建筑环境色彩是一个综合的体系,也是工业环境景观的组成部分,在设计时应将建筑、环境、人及色彩影响因素等方面综合考虑。现存的问题是不善于全面考虑问题,没有创造整体形象的观念,缺乏统一的规划,致使厂区建筑环境色彩杂乱或者单调。在色彩的运用上存在着随意赋色、色彩搭配不协调、用色不当等问题。

2)建筑环境色彩设计的深度不够,形象单一,缺乏把色彩同工业建筑环境中的细节深入、有机的结合起来的设计。厂房立面的色彩需要设计,而不是简单的将厂房外表涂上颜色。例如有些冶金企业将厂房外墙全部抹上灰色的水泥,只为求得“抗污染”,全不顾及那种灰沉沉的色彩让人望而生厌;另一个极端是为求“色彩丰富”而涂抹成了“大红楼”、“大黄楼”,在夏季温度较高的厂区里的煞是躁人,对环境造成了色彩污染,给人们增添了心理负担。

3)色彩管理混乱。因未有确定的色彩标准和管理体系,致使从建筑环境色彩的设计到施工未能连贯有序;实施完善后的色彩维护也不完善;污染后修缮回原设计的可操作性小,缺乏对建筑环境色彩的追踪管理。

4)对建筑环境色彩的重视程度不够。良好的配色往往会使建筑环境形象乃至企业形象大为改观,是一项花钱少、收效大的设计投资。但我国大多数的企业领导者乃至设计师都未曾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5)“长官意志”使得设计师做好的色彩设计无法实现。在中国现阶段,“领导说了算”的现象还很严重,有时并非没有进行色彩设计,而在于苦心经营的色彩设计未得到肯定、重视和实施,建筑环境色彩设计经常决定于外行的“一家言”。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开始重视环境的色彩协调。由考虑一幢建筑物的色彩处理推进到考虑一座城市或某个地区之内以建筑群为主的环境的色彩处理,大大扩展了色彩处理的对象与范围。这种色彩处理,简单地说,就是把现有的建筑群和它的周围都作为环境看待,重视这片环境内的所有色彩相互协调。

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就已经比较广泛的将色彩运用于工业建筑,积极地运用色彩效果,进行合理的色彩设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世纪初色彩开始用于心理、生理调节。即将建筑物、交通、机构、设备和机械施以色彩,利用色彩所具有的性质,为人们创造美好的、舒适、高效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1925年美国的外科医院就是利用色彩调节在墙壁上涂上了绿灰色,消除了手术医生的视觉疲劳,类似的色彩调节技术很快在以后的许多部门和场所应用,并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这就为色彩用于建筑环境开拓了宽广的前途。在20世纪60年代,国际建筑师协会相继在波兰、巴西(1962年)、瑞士(1966年)和美国(1968年)召开了有关工业建筑师的任务和改善工厂劳动作业环境方面的会议,特别讨论了在现代工业、企业中应用综合技术和美学手段来创造良好、舒适的劳动作业环境的问题。目前,在国外的厂房设计中,色彩处理已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专门项目。日本建筑师还提出,不仅在新厂房设计中必须考虑色彩处理问题,而且还要把它看做是促进整个工厂统一协调、美化环境的手段之一。

冶金工业企业的建筑形式按不同的功能和结构又可分为工业厂房和工业建筑两类。在建筑形象方面,前者数量众多、体量高大,立面形式简洁,细部较少。因工业厂房有着工艺要求、生产流程等的限制,厂房的体型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在主厂房附近还配置有相应的如供水、除尘等体量较小的功能性用房。经常作为一个建筑群体存在。后者则等同一般的单体建筑,建筑语汇丰富,形式感较强,细部完整。这两者虽然都是存在于工业环境中的建筑,但因在形态、功能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上有所不同,因此在处理手法上也要有所区别。冶金工业厂房巨大的体量,更利于通过色彩的语言来丰富建筑的立面,使建筑生动起来。工业厂房的建筑形象对于整个建筑环境的总体形象具有控制性,在进行色彩设计时应尽量考虑工业厂房对环境的影响力。不论设计处理手法如何,都要注意与环境协调,从而达到既展现工业建筑个性,又能良好共生于环境的目的。工业厂房建筑外立面根据使用要求,往往形体上没有什么变化,仅有规则型的开窗和工业门。这种平板的外墙由于缺乏空间层次,常有单调乏味之感,建筑形体的趣味性不强。运用色彩造型的方法可以对平板的外墙加以调节。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建筑环境色彩的点状构图、线状构图、面状构图、自由构图以及综合构图等构图形式予以造型。大型厂房的色彩设计表现为体、面、线的有机结合。以体、面为主,穿插、点缀有色带,强调稳重有力、强劲大气又简洁明快的钢铁企业建筑风格。小型厂房、群房等与大型厂房相比体量悬殊的建筑,不强调其个体特征,将其视为辅助建筑,与大型厂房(视为主体建筑)组成建筑组群统一设计处理,以保持厂区面貌简洁和区域整体统一。利用横向构图的方法形成横向色带。利用左右窗间墙、上下窗间墙与其余部分的色彩对比形成横竖线条。将窗洞周边的窗间墙部分地涂成与窗洞接近的颜色,可以把几个窗组织在一起形成更大的面。利用窗边横竖角线与墙面的色彩对比也是划分墙面的一种方法。线角不仅具有尺度划分的作用,线角与墙面形成的尺度对比也增加了尺度表达的层次。工业建筑的形象对于整个建筑环境的总体形象具有活跃作用,在进行色彩设计时应适当增加其艺术性和细部。

点状构筑物主要包括:煤气柜、烟囱、水塔、冷却塔、冷却器、除尘器、球罐、铁塔等。这类点状构筑物,由于形体较特殊、高大醒目,而易成为当地的标志性构筑物。对于这类构筑物人们以往通常关心的是它们的使用功能,而忽视了它们作为环境景观的一部分。对这种地标性构筑物的改造更新,应保留、美化原为人们所熟悉的建筑特征,进行符合逻辑的二次设计,设计强调形象新颖,醒目有力。使其具有标志性,为整个厂区环境乃至城市景观增添亮点。

线状构筑物主要包括:工业管道、通廊、转运站、架空运输廊等。对于贯穿厂区的线状构筑物,应利用色彩使其保持整体性和连贯性,在厂区内形成视觉引导性,通过它们把整个厂区、不同分厂连为一个整体。

工业厂房的立面色彩是改变环境、美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色彩对生产和人机方面的影响较小,因此色彩的选择主要集中在美感和意义表达上。在色彩的选择及应用方面有以下几点应予以注意:其一,色彩的意义表达。即色彩在建筑中是作为一种符号来使用的,人们对这类符号的识别和运用需要建立在相关文脉之上,从而传达特定的寓意。这种对色彩的认识和使用是建立在色彩的生理、心理感受的基础上,但又超越了这种基本层次而上升到了一个较高的情感和精神层面。其二,色彩的统一性。工业厂房的体型是多种多样的,难免有杂乱之虞。为求厂容整洁有序,应在统一中求变化,通过选取、设置一个主色调,对厂区整体布局进行色彩协调,以期达到整体统一性。在选取主色调时,要根据整个工业区的性质以及建筑物的功能确定和施加色彩。其三,色彩的变化性。在色彩配合中,应有变化和对比,活跃环境气氛。在色调上应在统一中求变化,在一个主体色的统领下,使用数种辅助颜色,使色彩的丰富程度大为加强,建筑立面的细节表现和作用体现更为完善。主体色的色彩性格要能突出核心建筑和表达其功能。如果是一个大、中型联合企业,还可以按照不同的建筑组群选择不同的主体色,以强调不同的功能和性质。其四,色彩的艺术性。厂房建筑的立面色彩设计,原材料本身的色彩、材乓或者简单的厂宁,涂刷上一种“长官意志”指定的颜色;即使l以往的做法无外乎是利用专门进行了颜色设计也很大程度决定于设计者个人的爱好,很少有进行大胆的艺术设计的。实际上,大胆设色的建筑构图以及对周围环境进行色彩装饰能给置身其中的人们提供完全不一样的视觉享受和心理快感。其五,色彩的透视性。了解过色彩的物理特性,我们就知道色彩透视对所选用颜色具有影响。由于大气、飘尘、日光、距离等原因形成的色彩透视现象,是我们进行建筑外立面色彩设计时不能不考虑的。再有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蒙尘、雨水冲刷、风沙侵蚀、日晒氧化等将使建筑饰面的色彩发生很大变化而不再鲜亮如初,所以,我们在最初做色彩选择和调配时就应考虑到这些,给以余量。在实际的运用中,一个建筑或建筑群的色彩效果不应孤立的进行设计或评价,而是要结合环境中的其他色彩要素进行综合考虑。比如说建筑旁的各种树种的绿化、加诸建筑立面之上的标识标志、夜晚照射的有色灯光等都会对建筑外立面的色彩效果产生微妙的影响。最终体现于人们眼前的必将是个色彩因素互动后的结果。从劳动保护的角度来讲,配色尽量不要单一,色调单一会加速视觉疲劳或引起单调感;配色的明度不应太高或相差悬殊,否则会因为视觉适应性而促使视觉疲劳;配色的饱和度也不应太高,不然较强的刺激会分散注意力,也容易加速视觉疲劳。

唐钢是笔者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项目,本着要将唐钢建设成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大型钢铁企业的目标,厂房建筑立面色彩突出了活力工业的特点———按照冶金工业建筑四大分类以及各自小类的划分,给不同的分类的厂房立面涂以各种不同色调的色彩。使得不同的分类加以区别、同一分类加以联系。这种建筑立面色彩规划方式,既能够避免全厂建筑色彩千篇 一律的单调感,又增加了识别性,可迅速辨认生产性质不同的区域,美化环境,增加情趣。不同分类色彩的多样化,使得整个厂区充满“活力”。色彩具有区分作用。建筑立面色彩的差异起着标识作用,可以传达多种信息,如区分功能区、区分部位、区分材料、区分结构等实际的意义。在建筑设计中,对建筑加以适当的区分可以给人以构成清晰的印象。同时,色彩又具有统一作用。同一的色彩设计能够将完全不同的、具有不同功能、体积和建造时间的多个单体建筑一体化。甚至可以将冲突或碰撞的结构所产生的相斥、相离的感觉转化为相互吸引乃至是和谐。在一定的区域里将建筑用统一的色彩组织起来,容易形成气氛。唐钢建筑立面色彩的设计原则为:建筑色彩总体布局的区别性。根据原状色彩取样,选取、保留和修正其中适合的、有代表特色的和为人们所喜爱的色彩,再按照各建筑分类的特点和类别联想,设计修改或添加新的特征色彩,在分类的基础上形成意义适合、色相丰富的主、辅色系的建筑色彩体系。主辐色系的制定便于区域界定及识别,提高区域归属感和向心力,又能使之更新,给人以新颖、充满活力的感觉。该立面色彩设计方案突破了钢铁企业建筑“钢铁味”十足的旧有一色彩模式,选用更为丰富、多样的建筑色彩体系,注重色彩之间的平衡感,通过色彩调配来彰显企业个性。该方案的设计增强了钢铁企业的亲切感,使唐钢厂区整体形象新颖、现代,为冰冷而生硬的工业建筑物赋予了一股扑面而来的生命与自然的气息,呈现出一种在冷静中见绚丽的艺术效果,为厂区环境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经济决定上层建筑。时代审美观、色彩流行以及建材种类、施工技术等都会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而进步,故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对建筑环境色彩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经济的急剧发展和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人的审美倾向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过一些信息渠道,人们易对异地相同类型的建筑环境色彩产生认同感并加以借鉴,造成工业企业建筑环境色彩个性化的缺失和削弱,形成各个企业厂区形象的雷同感。因此,色彩设计要考虑特定的人文因素。在向先进设计借鉴的同时,要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企业色彩设计模式有所差异,不能简单照搬。现代的新型的冶金工业企业在走向未来的同时更要不断地追寻属于自己特色和个性的东西。

高校课件(篇13)

1.1管理观念和教学方法滞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学质量管理观念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指导和统帅作用。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观念还非常落后,导致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实效性低下,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首先,分数管理盛行。分数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工具,也是考察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遗憾的是,在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中,分数被绝对化了。分数从“促进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异化为“控制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极可怕的魔杖”。教师和学生在分数面前顶礼膜拜,成为分数的奴隶。分数管理观念严重扭曲了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价值取向,教学工作被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造成教学质量管理的低效。其次,规章管理泛滥。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过分看重规章制度,见“章”不见人,重“章”不重人。这种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质量管理的本性,管理过程被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了。管理变成了检查,教师疲于应付,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有所谓的教学改革,也只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再次,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在我国教育改革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继承轻创新、重书本轻实践、重学科知识轻整体知识等问题。高校课堂教学基本上仍实行以教师为中心的大班授课制,教师讲授、学生记笔记、定期考试的方式,教学方法上还未有效地突出能力的培养,缺乏协作学习和团队精神的培养。理论课为主,实验课不仅课时少,而且往往难以保证实验的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对教学工作而言,评价和监控具有规范、导向、促进、诊断、反馈等作用,这对于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尚未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评价和监控体系,致使教学质量评价及监控难以充分发挥其各种作用。表现在:首先是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尽完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不平衡,偏重于课堂理论教学,而对其他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以及教材的使用监控较少,特别是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监控不力。其次,教学质量评价反馈体系不健全。对于教学质量监控,只重视评价标准的研究,不重视反馈信息的落实解决和跟踪,在整个具体的反馈实施过程中不能准确的处理反馈信息,特别是对某些跨部门的反馈信息很难跟踪,缺乏一个反馈链,某些重要信息就此不了了之。再有,评价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只有学校领导、教务处、教学督导室的评价,没有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缺乏全员性参与,没有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瞪。

l.3教学管理队伍不够稳定,教学质量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质量管理意识淡薄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高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程度提高,但教学和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相对于高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的速度、质量以及高校的发展要求而言,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较多的问题。一方面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是由专业教师兼任的,他们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以及相应的管理理论和专业知识,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提高和进步,更重要的是造成教育资源投入的浪费。一部分从行政岗位转岗而来的工作人员,学历层次普遍较低,与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人员相比对教学管理理论、课程体系建设、科研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应用事倍功半。另一方面,由于高校领导对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又受制于有限的经费,从而使高校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于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在客观上,则是由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事情杂乱,头绪繁多,同时又受制于不够完善的高校教育行政体制,致使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始终得不到提高

高校课件(篇14)

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周密

(大连科技学院外语系,辽宁大连116052)

摘要:本文通过针对目前高校的英语阅读课现状,指出了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探讨,运用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并对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设置提出建设性的探索方法。

关键词:英语阅读;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英语阅读课是英语专业教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是使学生不断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一门实践基础课。该课程在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扩大词汇量和丰富知识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堂阅读课如果设计新颖、内容充实,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会有助于教学的良好进展。教师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近年来,注重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我国英语教育改革的一个主方向,国内外学者和英语教育者对二语阅读做了大量研究,阅读课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高。

一、英语专业阅读课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深受传统语法的束缚,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对教材按部就班的讲解。各高校的英语阅读教学仍然倾向于枯燥、单一的词汇讲解和语法分析。由于教学方法单一,与学生互动少,课堂教学氛围不高,再加上学生对阅读课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了阅读课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提高缓慢。本课题通过调查问卷和访问的方式,了解到了高校阅读课程的教学现状,掌握了学生的反馈和要求,及时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推动阅读课程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经过调查和日常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内容理解差,阅读处于被动状态。部分学生只是机械地阅读文字,没有把文章的内容通过已有的知识进行消化理解,最终结果是学生阅读速度不慢,但是理解的不深刻或不到位。对文章背景知识缺乏了解,遇到生词无法结合语境,误解单词在文章中的真正含义。语篇背景知识是准确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这会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进行有意识的阅读活动。我校学生平时阅读积累不多造成语篇背景知识匮乏,对阅读造成了障碍。如概括文章中心时,不到位、不全面,往往缺乏针对性或以偏概全;对作者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不理解或理解得不够透彻;阅读速度提高得慢;等等问题。同样,教师在教学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适应选材,因材施教,没有把全面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根本的教学目标。在课程设计上,对学生不熟悉的题材的导入不够充分,导致学生对某些阅读材料不感兴趣或很被动地进行语言输入,其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在教学方法上,没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形式单一不活泼。在课外阅读方面,由于本院学生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都,课外阅读量较其他院校的学生偏少,语言输入不够也是提升缓慢的主要原因。这些都是导致学生缺乏对阅读课学习兴趣的原因。

二、研究的目的、对象及过程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高校英语专业阅读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作者通过对本院英语专业的阅读教学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和探讨,找到了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并对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设置提出了建设性的探索方法。

本文选取了大连科技学院外语系2013级英语专业的学生(大二)为实践对象,共58名学生,采取调查问卷和个人访谈两种形式。调查问卷于2014年底开始进行,共有两份调查问卷:第一份就学生英语阅读的学习情况进行调研,第二份就学生平时的阅读材料进行了解。调查问卷采用匿名的形式填写,以求得数据的可靠性。访谈以个人的形式,本课题组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情况不同,对每名学生提出同样的问题,然后将访谈内容记录下来,最终对数据及内容进行整理与总结。

通过学生英语阅读的学习情况调研问卷,我们了解到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材料、阅读动机、阅读速度、练习频率、词汇量以及课外阅读情况等信息。两个班有1/5的学生愿意主动去进行阅读方面的练习,他们或者主动去提高阅读水平,或者是为了考试被动参与阅读活动。一半偏少的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兴趣一般,他们英语背景知识偏少,因此平时由于教师要求才偶尔阅读。少于1/5的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个清醒的认识。通过对学生阅读情况的掌握,我们知道学生希望从兴趣出发,不断拓展自己的背景知识,这样才能读懂任何题材的文章。

第二份调查问卷能够反映出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兴趣。其中超过60%的学生非常喜欢生活新闻,这些材料学生较为熟悉,喜欢去阅读。50%的学生喜欢看专四阅读试题练习,他们期待专四能够取得好成绩,所以希望上课学习的内容对专四考试有所帮助。一少部分学生非常喜欢英美文学作品选读、诗歌散文,这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希望通过欣赏优美的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文学情愫,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还有一少部分学生非常喜欢阅读课本,这部分学生希望通过学习教材中各方面题材的文章接触到丰富的阅读资料。另外个别学生就时事政治、科技、学生读书报告鉴赏表示有兴趣,这些学科领域会给他们提供思考的另一种角度,有利于视野的开拓。通过对以上两个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教师课堂设计要丰富多彩,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在选材上,要多角度、多侧面的选择以符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督促、指导的作用,学习的主体仍然是学生自己。只有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到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方面的思考与探索

1.构建文化背景知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通过对背景知识的掌握能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背景知识是每日积累所成,教师要给学生定期布置各方面题材的读物,涉及范围越广泛越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新的篇章讲解之前需要向学生简短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或让学生自己就背景知识预习汇报,这样学生会有意识地进行阅读活动。

2. 摒弃以往的着重于词句和语法的单调授课模式,尝试采用综合性的授课方法,即把词句讲解以及通篇阅读理解相结合的方法,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优化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主要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听说法、交际法、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样既能丰富课堂活动,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模态,如声音、图像、微信和微博等,丰富的教学模态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相对枯燥的阅读材料变得生动起来。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非文字话语或者把文字与其他符号系统相结合。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制作图文并茂的读书报告或者书评,例如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或者喜欢的作者。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不同模态与大家分享心得体会。

四、结语

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教师了解了英语专业学生阅读课的现状,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阅读活动。同时,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要不断研究,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英语专业学生。

参考文献:

[1] 钟丽佳。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阅读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阅读课程调查问卷引发的思考[J]. 滁州学院学报,2009,(6 ):103-106.

[2]文晶。英语专业阅读课的课程设计[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3 ):95-99.

[3]周黎平。关于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教学与改革探讨[J].甘肃高师学报,2006,(1 ):88-89.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林琳,单小艳。试析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教学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173-175.

识字四课件(模板8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的编写要按照教学内容贯穿教学整个过程。趣祝福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篇题为“识字四课件”的好文,邀请您的朋友加入我们的社交网络分享数量会更多!

识字四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辨析形近偏旁:“礻、衤”。学会5个“示字旁”和“衣字旁”的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做到匀称、美观。

2.熟读词语,能借助图画理解词语,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3.初步感受汉字文化,探究构字规律,培养识记能力,激发识字兴趣。

【教学预设】

一、游戏导入,领略汉字奇妙

老师和大家玩一个猜字游戏。我们要猜的字,非同一般,是古代的字。

1.(出示:古文字“鸟”)这是什么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我们的汉字最初就是一幅画。(出示:“鸟”字的演变过程)

2.(出示:古文字“高”)这又是什么字?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师:古代的“高”字,有尖尖的屋顶,高高的楼台,底楼还有一扇大大的门。(出示:“高”字的演变过程)。

3.(出示:古文字“休”)这又是什么字?你是怎么看出是“休”字的?

师:一个人干活累了,就靠在一棵树边休息。这就是“休”字的来历(出示:“休”字的演变过程)。我们的祖先造字多有智慧啊!

4.(出示:古文字“贝”)这个美丽的字是什么字呢?

师:(出示:“贝”字的演变过程)古时候,人们用贝壳当钱币来用,那时候贝壳真是一件宝贝!

【设计意图】:

通过富有情趣的猜字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汉字不是冰冷冷的笔画组合,而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一段优美的故事……猜字游戏,既展现了汉字丰富的文化底蕴,又让学生沉浸在一种特定的识字氛围中。自然而然,他们的识字兴趣就会提高,认识汉字的能力就会增强。同时,还能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能获得提升。

二、追根溯源,感受汉字文化

1.印度有一位总理(尼赫鲁)曾对他的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说的就是汉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神奇的汉字天地,去探索汉字的奥秘。

2.请看大屏幕,继续猜字。(出示:佛像的头像)猜猜看,它会变成什么字?

3.讲解:古人根据地神的外形造出了“示”这个字。“示”最初是神的意思,写成丁,横表示天,竖表示神仙从天而降。后来,横上又加了一横,表示在天上方;下边的竖也加了两条,变成三竖,表示是日、月、星三神。这就是现在的“示”。

4.(演示动画:“示”字变成示字旁的演变过程)说说是怎么变的?

5.(出示:“衤”的偏旁演变)有什么发现?

6.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很多偏旁原来是由文字演变而来的。谁来做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这两个偏旁的名字?

7.怎样写好这两个偏旁呢?请和老师一起写。

(1)师边范写边讲解:先写示字旁。第一笔为侧点,稍大;第二笔为横撇,与点拉开距离,一笔写成;第三笔写竖,与第一点对齐,竖要写成垂露竖;第四笔是点,与竖的起笔相连。

(2)仔细观察衣字旁,和示字旁有什么区别?衣字旁的撇是从“衣”字的哪一笔变成的?为了加深印象,我们再用“放大镜”看看。(出示:“放大镜”,突出区别之处)

8.指导书写:写衣字旁时,前三笔和示字旁一样,右边上方加上短撇,最后写点。撇、点和竖的起笔相连。

9.请在作业纸上把这两个偏旁各练写一遍。

10.这一课,我们就来认识“礻”和“衤”的生字,和它们交朋友。

【设计意图】:

陈寅恪先生曾说,“凡解释一个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这说明我们的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识字教学不能脱离汉字文化语境。本环节通过多媒体呈现示字旁和衣字旁的演变过程,使学生了解最初的意思以及变化中的含义。这样追根溯源,探究汉字的构字规律,不着痕迹地渗透汉字文化,让学生体味到汉字的神奇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喜爱汉字、主动学好汉字的情感。

三、诵读辨析,探究构字规律

(一)借助图画,初读词语

1.请轻轻打开课本,借助拼音把词语读准,再借助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生自主学习。

(二)探究规律,区别“礻、衤”

1.学习“示字旁”的词语。

(1)(出示:“示字旁”词语的图文)指名读、齐读。(提醒:注意翘舌音、平舌音)

(2)教学词语“神话”:

a.(出示:“嫦娥奔月”图)这幅图画是什么神话故事?

b.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c.老师也带来一组(出示: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齐读。

d.神话故事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教学词语“祝福”:

a.天上的老福星爷爷给大家送来了祝福,他祝大家健康活泼,天天快乐!你在什么时候也给谁送去过祝福呢?

b.(出示:“福”字)你在哪儿见过“福”字?

c.我们中国人特别喜欢这个“福”字,写出了各种各样的“福”,希望“福气”能够降临。请看——(出示各种“福”字,最后定格在“百福图”上)这上面都是同一个字!猜猜,是哪个字?

d.可以给“福”字组哪些词?

(4)教学词语“祖先”:

图上画的是离我们年代非常久远的古人,他是我们人类的祖先。你对我们的祖先有哪些了解?

(5)齐读词语。

(6)想想,“示字旁”的字一般与什么有关呢?

2.学习“衣字旁”的词语。

(1)(出示:“衣字旁”词语的图文)指名读,指导读准“衬衫”这个词。

(2)“衣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系呢?

(3)齐读词语。

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示字旁”的字大多与神仙、祖先等古老的事物有关;“衣字旁”的字大多与衣服有关。现在,去掉拼音读,女孩读一读“示字旁”的字组成的词,男孩读一读“衣字旁”的字组成的词。

4.(出示:打乱的不注音的生字)学生读。

【设计意图】:

汉字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这民族文化底蕴包括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审美标准等,这些都是一种非常丰厚的课程资源。教学中,通过开发资源教“福”字,通过交流认识“神话”“祖先”,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祖先造字的智慧和美好的愿望。这样,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弘扬了民族文化。

四、自主识字,拓展积累新字

1.接下来,我们要到字典爷爷那儿去学学新字。请左边两排的小朋友到字典爷爷那里找找示字旁的字,请右边两排的小朋友去找找衣字旁的字。有个建议:要找的字尽量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每人找三个,把新认识的字写在作业纸上,别忘了注上拼音。

2.学生查字典,自主识字。

3.谁愿意上来和我们分享学习成果?(把学生所学的新字投影出来,并请学生做小老师领大家读。)

4.小朋友,平时我们除了可以在课本中学生字,可以在生活中、在课外阅读时学生字,还可以通过查字典学生字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分别找“示字旁”“衣字旁”的常用字,自主识字;然后做小老师,把认识的字介绍给大家,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其实,在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涨的热情,更积极的方式再去“探索新知”。

五、科学识记,指导书写生字

1.再读五个生字。

2.仔细观察,这五个字都是什么字?

(1)讲解:在一个字当中,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读音,这样的字叫——形声字。一起读顺口溜——(出示:形声字,真有趣,声旁帮助读字音,形旁帮助解字义。)齐读。

(2)这五个字,形旁和声旁各在哪儿?

3.请打开习字册,把五个生字宝宝在习字册上各描红一个,临写一个。

4.(播放古筝曲)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提醒。

5.出示学生书写的字,师生评价。

6.讲解:这五个字中,“裙”字比较难写。写的时候,除了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穿插”。“穿插”就是要让笔画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请和老师一起写“裙”,(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君”字一撇要穿插到左边点的下方。请再把这个字练写一遍。

7.通过学习,你对汉字又有了什么样的新感受?

8.小小汉字,奥妙无穷,它们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只要你睁大发现的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发现学习汉字很有趣,很好玩。下课后,自己尝试学学后面两个偏旁的字,看看它们又有怎样的奥秘。

【设计意图】:

环节主要通过“字理识字”让学生科学识记。所谓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的音形义的关系进行识字。“福、裙、裤、衬、衫”这五个生字都是形声字。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来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不仅有效地促进学生巩固字音、字形,还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识字四课件(篇2)

【设计理念】

充分遵循低年级识字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的发展为原则,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并在实践活动中积累、迁移、创造性地运用词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一、导入

课下,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的成语,那谁愿意把你的积累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呢?(指名说)(设计意图:由积累成语到导入本课的学习,旨在激发孩子积累成语的兴趣。)

你们真了不起,都积累了这么多的成语了!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的是由成语组成的《识字4》。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板书课题)

二、读中识字(设计意图:识字是重点,二年级的学生应该有自己识字的能力了,让学生在读中识字,正是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

1、相信大家现在都迫不急待要和成语朋友见面了。那就打开书,自己来读读《识字4》。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你该怎么办呢?(指名说方法)

2、好!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和生字交朋友,来读成语吧!注意读准字音。(生自由读)

3、你们都会读了吗?会读和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准确。(同桌互读)

4、(出示成语原文)刚才老师看到大家读得很认真,现在我把三组成语从书中请了出来,有谁想单独来读成语呢?(指名三人分组读)那么我们可要认真听,然后评一评,谁读得最棒!

5、听了朗读,你想给谁评一评呢?(指名评价)

6、还有要试试的吗?(指名三人分组读)

7、你们读得也很棒!老师看到大家都想读成语,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成语吧!(齐读)

8、(出示“我会认”生字)这会儿,生字的小伙伴回家了,只剩下淘气的生字朋友了。看,它们已经排好了队伍,正等着你们叫出它们的名字呢。

9、生交流识字方法。

10、读成语并交流成语的含义。

三、运用成语。(设计意图:学习成语的目的是要地生活中运用成语。)

师讲故事,让学生用成语概括成语内容。

三、写字。(设计意图:写字是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重点,培养孩子良好的写字习惯很关键。)

指导写字

1、(出示“助、功”两字)大家看,你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一起来读读。(齐读正音)

2、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吗?(指名说,注意“且、工”的“横”变成“提”,右边“力”的“折”笔要向左斜)

3、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先看看“助”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谁想教大家写好这个字?(指名说位置)

4、师板书“助”字,生书空。

5、让生描红练写“助”字。师提醒写字姿势。

6、让生自己观察后练写“功”字。

7、师生共同板写“功”字。

【教学后记】

识字是小学低段的重点,教材也专门安排了识字课。识字课的重点是识字,但也要兼顾其教学内容。识字4 的内容是12个成语。所以我把这一课的目标定为识字、朗读成语,理解意思和激发对成语的兴趣。本课生字归类性不强,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把识字分散到各个成语意思理解的教学中,这样字形和字意同时识记,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好的。

成语一般都有出处,有些还有故事,如本课中的“坐井观天,拔苗助长”等。把成语意思的理解和故事结合起来,学生很感兴趣,而且比较容易懂。这次教学欠考虑的地方是没有把成语故事提前准备一下。

《识字四》评课稿

识字的教学是低年段教学上的重点,每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都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识字课比较起其它类型的课文来讲,可能更侧重于在识字教学的方法与技巧,这类文章往往内容比较短小,容易理解,杜老师所选择的《识字四》这一课文,是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虽然内容短小,但所包含的知识含义却比较多,短小而精悍。

杜老师在课前进行深入地自我解读课文,进行钻研,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特点,制定了学习目标,利用多种教学技巧与方法充分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整堂课学习气氛活而不乱。

本篇课文分为三小节,每个小节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意思,在整堂课地教学过程中,杜老师是以大而灵活的设计环节,根据班级学生的兴趣,随机进行相关环节的教学活动,与孩子们共同探讨成语的意思,充分体现了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对课堂较强的驾驭能力;整节课张弛有度,有层次感。

本节课识字教学形式多样,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加深对生字的识记,特别是在同桌相互识记生字环节,组织有序,效果很好。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堂课的教学也有一些值得思考与商榷的地方:

一、识字教学此类型的课文,如果能加入一两个生字的教写,课堂会显得更完善。

二、在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环节中,所拓展的大鱼、小鱼故事,不如借用在语文园地五所学的大象和猫的故事,既能节省时间,形象地理解这句话的内容,也能学以致用。

以上就是我听课后的感受,仅供参考。

识字四课件(篇3)

识字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两根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2、仔细观察图画,借助图上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3、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能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课前五分钟说:

你在草丛、公园或其它地方见过什么昆虫吗?能举例说说吗?

二、看图导

小朋友,请大家看这幅图:这是什么地方?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指导说话:在郊外,同学们在采集标本)今天我们就一块儿到大自然中去采集昆虫标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好吗?

三、看图学文,学习部分生字词

1、出示图片:星期天,生物小组的同学们为了举办一次昆虫知识竞赛,他们决定采集一些昆虫的标本。你们知道什么叫标本吗? 采集之前得先观察 (出示词卡:观察、采集、昆虫)他们到哪儿去找昆虫呢? (田野、树木、花丛)

2、学习生字

(1)教学“集”

让学生认读,范读,开火车读

(2)教学“虫”

①草地上有什么?这些东西又叫什么?

②出示 ch?ng

虫 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虫”是独体字。

③指导书写

④让学生用“虫”口头组词,并说一句完整话。

(3)教学“田”

①简笔画帮助记忆“田”的字形

②指导书写

(4)认识“昆”和“野”

认读、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写字

1、自己练习说笔顺

2、学生书空

3、练习描红

板书设计: 观察、采集、昆虫

田野、树木、花丛。

识字四课件(篇4)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理解第一则短文的意思,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

《小蚂蚁搬走大青虫的故事》(大概):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条死去的大青虫,去搬,搬不动。又来了一只,也搬不动。后来,又来了三只、四只……最后,一大群蚂蚁终于把比它们体积大上千倍的大青虫搬回洞里。

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课内悟

(一)导入:

1、认读熟字:木、人、工、心。

2、板书课题。

(二)初次看图,自渎生字词

1、看书上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些什么?

2、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轻声读,读准字音,想一想课中哪些生字与图有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三)看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左图(一)

2、图上画了谁?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走路)

3、他走路的姿势像一个什么字?(出示)人

“二人”是干什么的?

4、左图(二)(三)教法如上。

5、小结:刚才我们边看图边学习了哪几个生字,新词?想想,这些生字与图有什么关系?

(四)看图学习短文

1、自由读短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金:前鼻音成:翘舌音,后鼻音

3、检查儿歌朗读情况

4、读懂儿歌:

“二人从”是什么意思:“三人众”是什么意思?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是什么意思?

回顾刚才的“小蚂蚁搬走大青虫”的故事

4、 背儿歌

三、教学生字

1、认读生字词

2、按笔顺描红

反馈‘变、成、金’的笔顺

5、 学新偏旁:“群”:羊字旁

6、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7、指导书写,师重点指导以下字:

众:上面的人要盖住下面的从,从的左边的人的一捺要写成一点。

群:君与羊都要写得瘦长些,羊的一竖还要写得长些。

成:第四笔斜钩要写舒展,略有弧状

金:人字头要写得舒展些,盖住下面的字。

8、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师范写。

9、学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四、课后练:

1、填空:

成:共()笔,第3笔是(),第5笔是()。

变:共()笔,第3笔是(),第5笔是()。

金是()结构的字,共()笔,第6笔是()。

2、 课文内容填空:

一人单独走是什么字?()

二人结伴走是什么字?()

三人成一群是什么字?()

教学后记:“群”“黄”容易写成错别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剩余5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

2、理解第二则短文的意思,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3、 有感情地诵读短文。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背诵第一则短文。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学。

2、讨论交流,适当点拨。

3、根据学生回答点拨,并相机出示生字词,指导读准生字字音。

三、看图学习短文

1、自由读短文。

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检查儿歌朗读情况。

3、讨论交流:

这则儿歌你读懂了哪句?说一说。

4、有感情读背短文。

四、教学生字。

1、认识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用“单、丝、线、独”口头组词。

3、在书上描红“单、丝”。

4、在习字册上书写“单、丝”。

五、诵读全文,检测效果

1、 多种形式诵读课文。

2、 多听写本课生字词。

六、小结

七、教学后记:

1.学会本课了本课生字,掌握了一个偏旁:羊(羊字旁)。

2.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较浓。

3.能够有感情朗读儿歌,理解两首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并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4.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够合作探究、大胆交流。

识字四课件(篇5)

第一课时

一、认识“也”和马字旁、提土旁、三点水。

1、卡片出示。

2、学生分别读出,并区分马字旁和“马”、提土旁和“土”的区别。

二、转转盘识字。

激趣:“也”字一个人玩久了,有些孤单,想换个样子,于是,就去找偏旁家的孩子们帮它变身,它得到了四个偏旁的帮助。

1、出示转盘,再认读一遍四个偏旁。

2、转动转盘,观察加上不同的偏旁后,“也”分别变成了哪四个新字。

3、借助拼音读出“驰、地、池”和“他”。

4、分别给四个字组词,并理解“奔驰、田地、池塘”的意思。

引导学生观察词语的意思和其偏旁之间的联系。

用“驰、地、池”多组几个词,再观察词语意思和偏旁之间的联系。

5、试着用三个词说一两句话。

6、学生观察出前三个字韵母的相同。

7、解释形声字及古今读音的变化。

三、教写“驰、池、地”

学生先观察三个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老师再次强调两个偏旁中的提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由“也”组成的四个字。

二、学习字谜歌。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熟字谜歌。

2、从字谜歌中圈画出生字,做到可以单独认出。

3、出示生字:奔、塘、行、养、虾、千、庄和要求认读的“稼”。

a、让学生观察:上面有些字本来和“也”一样,单独就是一个字,后来它们也找到偏旁结合在一起变成了新字。你能找出来吗?(虾、塘、稼或者还有行、庄)。老师可补充上“养”,并比较上半部分和“羊”的区别。

b、解释“行、庄”虽然可以拆成两部分,但为什么和前面几个不同。并让学生试着想办法记住各个字的形状、笔画。

4、理解“行千里、庄稼”的意思。

5、描红写生字。

6、解释字谜是怎么一回事。学生猜出本首字谜歌的谜底。

7、猜字谜:草上飞;儿女双全;太阳西边下,月亮东边挂。

8、试着用这类办法给本课生字出出字谜。

三、课堂练习

1.加偏旁组词。

也——————()——————()—————()———————()

2.扩词。

行()()()

奔()()()

3.选字填空。

池驰

(1)鱼儿在()塘里游来游去。

(2)骏马在草原上奔()。

4、仿照寒假作业中一个习题样式,鼓励学生做一个生字剪贴本。

识字四课件(篇6)

【设计理念】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情境教学正是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把从生动、直观的 形象思维入手创设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启动契机, 从而带动语言的训练, 促进智力的发展和 审美情趣的培养。因此,我创设了小熊带学生游成语王国的情境,让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 态中学习成语,认读生字。在巩固识字上,采用“走迷宫”“登山”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 、 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中学,激发兴趣、巩固知识,增强参与的`积极性。在指导写字上, 注重学生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并进行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的书写指导,培养 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使每个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做到正确、端正、整洁。

【教材分析】

《识字4》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是成语的归 类识字。 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它言简意赅,能帮助我们以最简洁的语言,把思想感情 表达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从小了解、 积累一些成语, 对他们以后的说话、 作文, 将大有裨益。

【学习者分析】

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知成语的特点,培养收集成语的兴趣,对学生终身学习尤为重要。二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教学中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重视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寸、益、彰、豹等9个生字,会写补、拔、所等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预习收集成语并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

2、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听老师或同学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揭示课题。

2、预习时,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的成语,那谁愿意把你的积累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呢?(指名说3到4个)

3、你们真了不起,都积累了这么多的成语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的是由成语组成的《识字4》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板书课题)

二、初步朗读课文,读中识字。

1、相信大家现在都迫不急待要和成语朋友见面了。那就打开书,自己来读读《识字4》。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你该怎么办呢?(指名说方法:用笔做记号,问同学,问老师并且多读几遍。)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生字交朋友,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会读的和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准确。(同桌互读)

3、(出示成语原文)刚才老师看到大家读得很认真,现在我把三组成语从书中请了出来,有谁想单独来读成语呢?(指名三个同学读)那么我们可要认真听,然后评一评,谁读得最棒!

4、你们读得也很棒!老师看到大家都想读成语,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成语吧!(齐读:朗读成语时,要注意咬字吐字)

5、(出示“我会认”生字)这会儿,生字的小伙伴回家了,只剩下淘气的生字朋友了。看,它们已经排好了队伍,正等着你们叫出它们的名字呢?让我们的特快火车开起来,去认识认识它们吧!

6、用开火车的游戏巩固我会认的字(指导区分“彰、障”的字音。)

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cùn yì zhānɡ bào zhànɡ tàitú ɡōnɡ qú

寸益彰 豹 障 泰徒功渠

三、交流识字经验,并说说识字的方法

“渠”字水底下有一块巨大的木头

“障”和“彰”:用“章”加偏旁的方法来识记

“功”也可以采用加一加的方法,左面“工”字,右面“力”字。也可采用换一换的方法。“劝”字左面的“又”字换成“工”字。

四、指导写字,并示范。

重点指导“补、拔、所”

补:第四、五两笔要短,右边不过竖中线,左边不要多一点。

拔:左窄右宽,捺要舒展,右边不要写成“发”。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六、品评鉴赏:学生互评,师生互评。

七、熟读课文,巩固识字。

板书设计:

lubáɡōnɡ zhùsuǒ qǔ

落 拔 功 助 所 取

(落下) (拔河) (功课) (帮助) (所以) (取得)

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很重要,因为识字课没有课文有感情,有趣味。所以,把激发学生积极性放在首位,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拔苗助长》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在识字中,通过和生字宝宝交朋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识字时先让学生自主识字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鼓励与同

桌合作识字,再交流识字方法。采用多种识字方法来记忆,如:“加一加、换一换”偏旁部首来识字,“编字谜”识字。用开火车的游戏认读带拼音的字,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趣味识字,加强巩固。

识字四课件(篇7)

一、导入

1、歌曲《春天在哪里》

2、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找春天,你找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打出词语)突出下列词语的教学:春风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轻轻的、柔柔的)春雨春天的雨是怎样的?(细细的、像牛毛)嫩芽谁来说说“嫩芽”是什么样的?(只有两三片叶子是浅浅的)你见过哪些植物的“嫩芽”?是什么颜色?布谷“布谷”是什么样的,你见过吗?我们——起来听听它的叫声。(播放布谷的叫声录音)梨花、杏花、桃花图上的三棵树分别是什么树?你是怎样辨认它们的?

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重点指导:“春、树”翘舌音,“草”平舌音,“柳、梨”边旨.“燕子”的“子”读轻声,“嫩”前鼻音,“杏、蜂”后鼻音。

三、图文结合,巩固词义

1.采用贴图形式将词语和图画对位。老师出示插图,将本课12个词语写成卡片,让学生把卡片贴在相应的图画旁边。贴对后,再领着学生读一读。

2.读韵文,说一说每一组词语与春天的什么有关。

四、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按要求归类读。

2.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3.背诵韵文,边背边想象。

识字四课件(篇8)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在教学实施上,提倡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在情境中学,以增加趣味性和可接受性。”从这一点意义上讲,低年级识字教学必须走改革发展之路,摒弃有碍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寻找适合每个学生个体,个性的教学方法。一直以来,小学生识字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模式。那么,怎样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想学、乐学、主动学习呢?本学期我在识字教学上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激趣导入

识字对于好奇心比较强的低年级小学生是一项比较枯燥的差事,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可利用直观的教具或课件,也可配以风趣机智的语言),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教学有一个好的开端。

(二)自主识字

小学低年级的识字量很大,教学时,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反复再现,使学生从整体上自主识记,巩固生字。这是识字教学的重要环节,具体分为以下几步:

1、语境之中,初步识字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门的集中识字课,一种是阅读课中的识字。无论哪种课型的识字,学生只有在具体可感的语境中,借助于图画、拼音和词句,才能对要学的生字有一个正确的初步印象,为更进一步的识字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识字课中,教师要利用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让学生借助图画与拼音充分认读词语;在阅读课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多种途径(可借助拼音、查阅字典、伙伴互助等)进行识记。

2、反复再现,自主识记

把生字从具体的语境中提出来,逐步加大识字难度,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识记。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可以先带音认读,也可以直接认读。注意,学生认读生字时,可以先交流哪些字是原来就已经认识的,是怎样认识的(如从电视、广告牌、食品袋、故事书上认识,在游乐园、幼儿园时认识的等),以此引导、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识字渠道;然后,重点识记较难的生字,提高课堂识字效率。

②要重视学生的自主识字,让他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充分识记。其间,要注意识字方法的渗透(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谜语、编顺口溜、编小故事等)、小组内的合作互助(互帮、互查、互赛等)、字与词的结合(读字、组词、个别常用字说句),以增强识字效果。“协作”与“会话”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两大要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通过不同的观点交锋,能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协商互学就是让学生向同学、老师汇报自学收获和存在的疑问,主动把自己的学习过程“暴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即能锻炼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满足了学生的交流欲望又为学生创设了利于创新的课堂环境。

在平常的识字课里,我注意渗透一些识字的基本方法,“加一加”如:“火车票”的“票”加上“氵”就是“漂”;“减一减”如:“植树”的“植”减去“木”就是“直”;“换一换”如:“场”去掉“土”字旁,加上“木”字旁,就是“杨”;形式上先让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是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字形。然后让小组汇报,说说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怎样记住字形,在一个小组中同一个生字或不同的生字,学生有的用“加一加”的方法,有的用“减一减”的方法、有的用“换一换”的方法、有的用“猜谜语”的方法、有的用“编儿歌”的方法、有的用“查字典”的方法。然后小组长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再由其他小组补充、纠正等,体现了学生的合作学习。

在掌握老师教的识字方法后,学生在小组的合作中还会根据生字的字型、结构,自己独创一些方法,“编儿歌”如:教学“停”,有的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一个学生则编了这样的一个儿歌“一个警察站在亭子旁指挥交通”。又如教学“膀”字,有的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记忆生字,有的学生则编了这样的一个儿歌记住字型“小鸟飞到了月亮的旁边”。学生自己编的这些充满童趣的儿歌,既容易记,又激发孩子的思维,如学习“街”字,有的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生字,有的学生则新创了“拉开插入法”,就是把“行”拉开,在中间插入两个“土”。教学“士”,有的学生用“十”字加“一”的方法,有的学生则自创了“调一调”的方法,就是把“土”字倒过来。这些识字方法都是根据学生的发现,运用的,老师及时肯定、鼓励、表扬。给生字说词语、说句子的教学内容,在小组合作,协商互学这一环节中起着非常重要在作用,他们往往在小组每个同学给生字说一个词、句子,那么,在这个小组中的同学就集了小组中几个同学,甚至班上其他小组的同学的词句,无意中积累运用了词汇、句子。

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检查生字识记情况时,创设有趣的情境,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体现情境中学、游戏中学、玩乐中学的课改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生字回文,再读巩固

生字由具体的语境中来,还要回到具体的语境中去。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练读课文,加深对生字的熟悉程度。

四、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可以为学生设立随时识字的专题,例如:让学生收集商标,认读商标上的字,留意电视上的字幕自己或请家长把认识的字写下来,各种场合中的广告上的字,马路上的路牌、各类书籍报刊、热门新闻学生、认一认身边的同学、老师的姓和名等都给学生识字的机会。此外,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式在熟字的基础上认记生字。

(三)指导书写

汉字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低年级起步阶段,一定要打好学生的写字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识字能力,重点指导,严格要求。

1、观察字形

可让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笔顺规则、关键笔画以及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以便指导书写时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2、范写指导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规范书写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要有重点地在田字格中书写示范。

3、描红临写

教师范写后,要让学生在课本上先描红再临写。此时,教师要走下讲台,巡视学生的书写方法,纠正学生的不良姿势,促使学生养成提笔即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与正确的书写姿势。

4、展评激励

学生练写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书写进行展评,及时给予鼓励与帮助,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总之,识字教学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能创造多种途径,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体、个性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识字的主人。我想:枯燥的无味的汉字在学生面前,将会成为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824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