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合集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合集

趣祝福作文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许多人都会写作文,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让我们静下来认真思考,好文章都是改正的。写完作文后,要经过多次修改才能更加完善。优秀的作文通常具备哪些特征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合集,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篇1】

目前央视8频道及一些省台正在热播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各种媒体也在热炒这部电视剧,就忍不住观看了几集。它所描写的就是以几个家庭为背景的1949年前的中共党史,或者说是1924-1949国共两党的残酷斗争史。其中主线是杨立仁(国民党)、杨立青(共产党)兄弟俩互相残杀的历史,或者说是广州黄埔军校中的两党互相残杀的历史。这样来编故事,确实有相当深刻的涵义:这段历史其实就是俩兄弟互相残杀的故事,或者说是中国人分成两个集团(党派)互相残杀的历史。

难道这就是“人间正道”?我们不知道国民党代表的三民主义和共产党代表的共产主义到底哪个算是真理?难道为了一个什么主义就可以互相残杀?如果为了一个什么主义,人们就可以互相残杀,那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是个邪恶的主义!一个不把尊重生命当回事的主义,一个根本不懂基本人权的主义,真值得中国人去信仰?问题就在于就是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会信仰这种靠杀戮掌握政权的主义,所以中国人信仰这两种主义只是文化的表像,而骨子里依然是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的延续: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我们不清楚在国共两党互相残杀的几十年间,到底有多少中国人的生命被摧残、被毁灭?据有关的历史估计,所谓“消灭八百万蒋匪军”之类,加上共产党的近千万烈士……应决不少于数千万吧!其中国民党和蒋介石的确应该承担相当的责任!不过,难道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就可以轻松面对?中国人(主要是这两党)为什么至今都还没有一丝的忏悔之意?甚至还在那里宣扬这种兄弟相残的战绩,把许多非常残酷的国人相杀场面放在青少年们的面前,培养他们从小就要痛恨大人告诉他们的阶级“敌人”,培养一种可怕的阶级仇恨!

我不知道大多数中国人在观看此类电视剧时的感想如何?如果依然是毛泽东时代的阶级斗争的那种感觉,可以说中国人实在太可悲了!在经历了这么残痛的历史之后,许多人居然没有多少长进!至今还不懂得什么才算是“人间正道”,不懂得不同观点和信仰的人们需要的不是互相残杀,不是残酷的暴力手段,而应该是互相协商,互相妥协,就是在互相尊重对方的前提下,制定出一些较为公正的社会运作游戏规则。那种自以为是“真理”的代表,且以这种“真理”随便杀人的年代与意识形态应该成为历史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前些天就某一坚持实施晚期堕胎手术的医生被谋杀案件发表谈话时清楚指出:“美国人就不同问题存在的分歧不管有多深远,都不可以用邪恶的暴力手段来解决!”但为什么如今还会有这样多的中国人不明白这简单的道理?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篇2】

《人间正道是沧桑》太长了。看了许久许久都没看完。又或者,只不过几十集的剧情,这么久都没看完只是因为它让我的心太压抑。

并非对战争,对政治,对主义等等这些东西感兴趣,也并非对主流影视剧心存偏好。只是,去年在爸爸乐此不疲地每天都看这部剧时,贯穿于其中的一种情感突然间就触动了我的内心,尽管它让我一直看得很压抑。一年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在剧中消失,却仍未能看到最后的命定的结局。

没有人能在历史的大变革中侥幸逃脱或者幸免于难。一个苦难的时代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但也锤炼出了更坚韧的生命。就如同剧集末尾韩磊所唱的充满穿透力的主题曲,流露出无限沧桑与悲怆感的歌词和旋律,让我每次听来都有一种激荡心灵的震撼与感叹。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主席的诗词向来都非常值得品味和深思。它透射出一股气势磅礴的豪情,又饱含着一缕浪漫主义的柔情,更深藏着一种似有还无的萧索和悲壮。是的,一种萧索和悲壮——这是它带给我的最深刻的感受。所以,也更加觉得以这样一句诗词为名,宛若天成地吻合了整部剧的灵魂质感——既没有《亮剑》里的气宇轩昂,也不见《士兵突击》中的热血澎湃,只有一种独一无二的历史沧桑感,贯穿始终。

杨廷鹤对费明说:“有时候,血缘并不一定比感情更可靠。”

瞿霞说:“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信仰,没有一个人可以强行去干涉他人的信仰。”

瞿恩说:“这个世界上的理想有两种:一种是,我实现了这个理想。另一种是,这个理想通过我得到了实现,纵然牺牲了我的生命。”

他们的话让我忽然想起了去年在小西天电影院看的《风声》。那是我在电影院看的唯一一部国产影片。后来有人问我:“那部片子很多地方都特别血腥,你一个人晚上去看不害怕吗?”是的,有些地方确实是我从来没在电影里见到过的那种血腥,当时看的时候我也只是一次次地闭上双眼握紧拳头,躲过那些让我战栗的镜头和无比凄惨的声音。但是,看到影片的'后半部分,我还是被它深深打动了。周迅扮演的顾晓梦在牺牲前用摩斯代码留在衣服里的遗言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甚至今日我依然能将它几乎完整地复述出来——“我不怕死,怕的是爱我者不知我为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纪录,只希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最亲爱的人,我对你们是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但灵魂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他们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我想,我能读懂他们的心,能理解他们为什么都如此确信。

信仰全然不同于寄托。寄托,会让人走入生命的沉沦。信仰,却能令人始终保持一种清醒。

就如同,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具标志性的色彩。曾经被刀光剑影下的鲜红感动和激励了许多年,面对红色的旗帜庄严而热烈地宣誓。只是,也许红得太鲜艳,就容易迷失本来的底色,以至于渐渐淡忘了那最初的红是用多少革命先烈的热血染成的。所以才有了那么多让人不得不面对的结局。诸如《潜伏》里的无尽凄凉,诸如《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的无限悲壮。

看到《潜伏》的结尾,翠平抱着孩子向通往山外的路上张望,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因此懂得什么叫做生离比死别更凄凉。看到《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瞿霞的遍体伤痕,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无泪有伤。

信仰与主义,以生命为代价,以死亡为证明和对抗。

“如果,是你,你会像翠平或者瞿霞那样吗?”看到那些画面的时候,我不禁在心里问自己。

我不知道。真不知道。我不害怕瞬间的死亡,但确实害怕承受太多的身心折磨。所以,也许我更愿意选择一种极端的瞬间的万劫不复的死亡方式来保全自己的生命和信仰。因为无论到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我都不想不能也不会背叛自己的祖国。

作为一个东方大国,我们从来都没有远离过战争。在富强的美国人都尚未开始学习他们的“雷锋”之前,我们似乎还未养成争当世界公民的实力和气魄,有多少人还记得七十年前的抗日战争?有多少人还记得江姐,赵一曼,抗联,那些有名字或者没名字的,倒在血泊中的先烈们?那些成万上亿的民族脊梁,我们理应永远铭记。

时至今日,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我们依然都在坚持着一种信仰。或者说,我们必须坚持一种信仰。对生命的信仰,是一种苍凉的理性。尽管,动辄成百上千万的黑混淆在红的中央,冷却着越来越多的已然缺失了信仰与主义的心。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篇3】

三一文库(心得体会范文/心得体会范文

难道这就是"人间正道"?我们不知道国民党代表的三民主义和共产党代表的共产主义到底哪个算是真理?难道为了一个什么主义就可以互相残杀?

如果为了一个什么主义,人们就可以互相残杀,那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是个**的主义!一个不把尊重生命当回事的主义,一个根本不懂基本人权的主义,真值得中国人去信仰?问题是,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信奉以杀控权的原则。所以中国人认为,这两种原则只是文化的表现,而其实质仍然是几千年中国文化传统的延续: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我们不知道在国共两党互相残杀的几十年里,有多少中国人的生命被摧毁?据有关历史估计,所谓“消灭八百万蒋介石土匪”等等,再加上共产党近千万烈士,绝对不应该少于千万!其中,国民党和蒋介石确实应该承担相当大的责任!

但共产党及其领导人能否轻松面对?中国人(主要是这两党)为什么至今都还没有一丝的忏悔之意?甚至还在那里宣扬这种兄弟相残的战绩,把许多非常残酷的国人相杀场面放在青少年们的面前,培养他们从小就要痛恨大人告诉他们的阶级"敌人",培养一种可怕的阶级仇恨!

我不知道大多数中国人看这样的电视剧时有什么感觉?如果还是毛泽东时代的阶级斗争感觉,可以说中国人民真的很可悲!在经历了如此痛苦的历史之后,很多人都没有取得太大的进步!

至今还不懂得什么才算是"人间正道",不懂得不同观点和信仰的人们需要的不是互相残杀,不是残酷的暴力手段,而应该是互相协商,互相妥协,就是在互相尊重对方的前提下,制定出一些较为公正的社会运作游戏规则。那些认为自己是“真理”的代表,用这个“真理”随便杀人的时代和意识形态,应该成为历史!美国**奥巴马前些天就某一坚持实施晚期堕胎手术的医生被**案件发表谈话时清楚指出:

“不管美国人在不同问题上的分歧有多深远,都不能用**的暴力手段解决!“但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人还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篇4】

洋洋洒洒的十多万字的**《骆驼祥子》我细细咀嚼了一遍又一遍,对于笑中有泪,泪涸失魂,魂寄余生的北平洋车夫祥子,我又怎么能以短短一千多字道完他给这个社会及人的强大冲击呢?所以,按要求,我只能读20页,写下祥子第一部可贵可悲的奋斗史。

老舍先生的作品幽默风趣,俏皮文字活泼有趣,但在《骆驼祥子》的开篇,他却抛开幽默而正正经经地介绍了北平洋车夫的不同级别状况,虽然作者自己说《骆驼祥子》是他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并且掌握了丰富的资料,所以文字平易又新鲜。但我想**开始详细介绍国外人力车夫的行业,以引出祥子的正确定位。祥子年轻,有车,是一个资深的人力车夫,这是一个可喜的开始。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人们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层次,高低是最基本的社会规范。

而在黑暗中夹处逢生的祥子被赐予不错的开始,却在为他几起几落的沧桑人生作着悲悯的铺垫,也以开头看得见光明的祥子与结尾沦为个人主义末路鬼的祥子作强烈的对比,照出畸形的社会扭曲人性的可怕的现实。

开始的祥子,和骆驼不沾边。他是一个可爱的人,勤奋,积极,欣赏自己,追求自己的梦想。他没有所有车夫的坏习惯,没有因为苦难而失去理想,也没有因为可怕的社会而失去自我。

祥子一向打扮得体面,即使他是拉车的﹔一向都觉得自己可爱,即使模样也不怎样﹔一向都像大树一样坚壮又有生气,即使他在那个社会里没有可汲取的养分。孤身进城在一切困苦中挣扎,不磨嘴皮多跑几趟车挣钱,生病了也只当是痒痒忍忍就过去了,待人和气又爱惜别人的车子。终于,汗流浃背的祥子有了第一辆车。

可以说,这是它光辉一生的第一章和最后一章。此时的祥子,真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生活在泥泞的社会漩涡中,祥子可以自由地追求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想。多么的不容易啊!又多么高尚可贵的人格啊!

谁会认为在这个病态的社会里拼命挣钱吃饭是世界上最脊梁的事呢?惟有祥子自己。从一开始,作者就为祥子建立了一个庞大而勤劳的社会,但他一刻也没有离开祥子的眼睛,写别人和事情可以衬托他。

祥子的心理,祥子的疾苦生活,祥子拉别人车的作风,祥子为实现买车梦想的冲劲还有祥子拉上自己的车的兴奋劲都始终在故事中闪闪发光,就像祥子的每个呼吸,每个动作,每个想法都牵动着那个车夫社会的神经。

不怕吃苦的祥子最怕失去自己的车。第一段人生里,祥子的第一辆也是最让他有骨气的车被大兵抢去了。汉子落泪了,痛喊了。

坚强的祥子即使努力爬到最底层,也爬不到社会的大嘴。此刻,一无所有的祥子与骆驼结缘了,他和三匹脱毛骆驼经历了枪淋弹雨的战争,终是逃走时也不忍抛下那三匹牲畜。即使他丢了车,丢了梦想又丢了魂,但他还有心,那颗向善的﹑怜悯的心还在艰难地努力地跳动着。

黑夜里,祥子牵着骆驼在一团黑气中浮荡,不知道该往**走。祥子,一向要强的活得明明白白的他真的像将要灭的蜡烛,连自己也不能照明白了似的,因为他这次真的丢了车,那辆自己用血和汗甚至是生命辛苦挣来的属于自己的车。

祥子心里仍惦记着买车,把骆驼卖给了位老者,带着仅有的三十五块钱回到了城里,填饱肚皮又赏自己件新衣裳算计着回人和车厂---那是祥子最痛苦又最摆脱不了的虎穴。崭新的祥子,仍是很体面,话不多﹑勤打杂,但他终生却与“骆驼”二字脱不了干系,他是“骆驼祥子”。他丢了车还活着,但他从此好像丢了半个魂一样,心在滴血,仿佛四周有面目可憎的怪物无时无刻不在吮吸着他仅存的还在心房里流淌着的血液。

带着干倔劲儿的祥子在艰难地活着,并开始了他接二连三的不幸﹒﹒﹒﹒﹒﹒

**前四章,祥子聚集了人的所有可爱之处,作者以平易又带活泼味儿的文字写活了车夫社会的一个与众不同的骆驼祥子。文字里含着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怜悯,对铮铮汉子的敬畏,对无人道的社会的唾弃,还有对麻木的人心得召唤。以祥子为焦点牵出社会百态,道尽人间的正道是如此的沧桑。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篇5】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诗词全集》中最令我感到震撼的诗。它溢满了诗人豪爽与雄魄,使人不得不为之感叹;它蕴藏了走向和成功的秘诀,是人生道路上亘古不变的真理。于是,带着七分的钦佩,三分的热血,我再一次走进了充满自豪的队伍。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国民党的旗帜在风雨中可怜地飘扬;仿佛看到解放军在**上,勇敢地奔向胜利的顶峰。但这一幕只反映了解放军的勇敢和英雄主义,谁会知道他们以前的艰辛?也许战争的每一个晚上,他们都会想念家里的亲人,但他们只能咬牙切齿地看着天上的满月,不能与家人团聚,为此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但泪水怎会抹杀他们的坚强?在擦干泪水之后继续前行,如今灿烂的微笑依旧是他们坚强的见证。每一个成功的人,在他们的旅途中总会有苦难的阴影,总会有战胜苦难的坚强脚印。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主席领导共产党这么多年的反潮流斗争,甚至敢于同必自己强几倍的敌人作战,靠的是一种勇气。难道这从中就没有过一次失败吗?一定有,但每次他们都会坚强地活下来,不会因为挫折而跌倒,只会更加勇敢地战斗。

是啊,挫折可以战胜,挫折孕育着成功。前提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但有了这些条件,挫折就会踩在你的脚上,明天就是看太阳的时候了。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记得很小的时候老师便教给我们“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这是解放军士兵获胜的关键原因之一。当你接近成功时,你应该继续努力,而不是自满,这会使你做得更好。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正如毛主席所写,我们的青年必须经历许多无法忍受的孤独、痛苦和悲伤的浸淫,才能走向成熟和丰富。于是,带着一如既往的坚强、勇敢与谦虚,我在这茫茫人海中寻找通往成功的道路。

花开花落,落叶归根。看到燕去燕归,看到浮云经过,我和你一一握手道别。我知道新的脚印会留在前面崎岖的道路上,但我不知道这些脚印是否能留在成功的巅峰?

人间正道是沧桑。就让时间见证一切。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篇6】

《正道》的故事很好看,是它能吸引观众眼球的首要条件。整部《正道》,故事编得很圆满,剧情跌宕起伏、演绎得合情合理,破绽不多。《正道》中的男性主角都很有个人魅力。许多对军事题材的电视剧从不感兴趣的女性观众在看完《正道》后,话题多集中在杨立仁、董建昌、范希亮这三位男配角身上。这三人的人气甚至超过了“正面人物”杨立青、瞿恩,成为女性观众最想嫁的人。(boxun)

杨立仁这个主角,塑造得最为丰满真实。饰演者黄志忠对这个主角的明白、扮演时的分寸拿捏得极好。从神情到形体,从静态到动态,黄志忠让杨立仁这个人物彻底地活了。难怪网上有人说起初是想到《正道》看孙红雷的,结果不由自主地“爱”上了黄志忠。杨立仁也是个充满了矛盾的人物。他有着强烈的救国情怀,早年也曾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杨立仁对感情追求弥久,但始终不得良缘,正因他先后爱过的瞿霞、林娥都是坚贞的女共产党员。杨立仁亲自监斩,由范希亮亲手枪杀了杨在黄埔的旧同事、中共委员瞿恩,但他支持妹妹杨立华收养了瞿的独子并取名费明。杨立仁很喜爱费明并要费明叫自己“大舅”,这在中国那些描述国共斗争的文学与影视作品中是一个难得的突破,正因反面人物尤其是中统大特务向来是绝不可能有什么“人性”的。在远离了“阶级斗争”时代的这天看来,“人性”与党派、信仰是不一样的概念。“人性”是人的共性,而党派、信仰则因人而异,是人的个性而不是共性。个性与共性没有可比性。

杨瞿两家千丝万缕剪不断的爱恨情仇,构成了《正道》中温馨柔情的一面。正如剧中杨立华所说:“这就是我们杨家与瞿家,爱恨情仇、主义政治,全搅到一块了”。杨家三个子女各自走不一样的道路,瞿家红色家庭的坚定信仰,导致情感与家庭,无不沾上视同仇蔻的党派间的信仰之争、生死之争。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也许感情始终无法突破因信仰不一样带来的隔阂,但是亲情仍然能够超越一切。杨家对瞿恩唯一的后代费明的养育之恩,交错于上一辈的恩怨纠葛之中,是《正道》的又一大看点。杨瞿两家共同的后代费明像一剂最好的粘合剂,把两个支离破碎的家庭用情感情义重新粘聚到一齐。政治上的分道扬镳并不等于情义上的恩断义绝,这是该剧的一大突破。《正道》中展现的这些浪漫与唯美,弥补了沧桑的历史中情感的缺憾。这些情感情义的脉络给了《正道》一份阳刚之气下的阴柔之美。

《正道》的前半部分用浓墨重彩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追求个人理想与奋斗的历程。抛却特定年代的特定历史条件,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精神是现代年轻人励志的典范。时隔近一个世纪后,现代人在生存的挣扎中渐渐被消磨掉的激情,也许能够从《正道》中得到一点久违的共鸣。虽说大时代出大英雄,英雄有时势造就的客观因素,但是追寻那个年代追求远大理想的热血年轻人的足迹,对信仰、理想双缺失的现代年轻人有更多的启迪与激励。最后务必指出的是:《正道》中突出了不论国共的一代年轻人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与职责感,这点直到这天都不会过时。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篇7】

作为黄埔的后裔,我一直相信我的血液有黄埔的颜色,因为我祖父在成都**军校读书时,黄埔的精神已经融入了他的血液。8年前的春天,跟同学到汉中圣水寺游玩,一些破旧的土房子使我久不能忘,斯人已去,空余怀想。后来知道那儿曾是黄埔军校一分校的旧址,那些老房子里曾经培养了千百抗日志士。

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再去圣水寺,我还要到成都北校场去、到广州黄埔岛去,因为黄埔精神对一个黄埔后代的感召是巨大的,我要到生长出这种精神的土地去朝圣。

正是怀着朝圣地心情,我看完了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电视连续剧中的爱国主义和师生之爱是黄埔精神的最佳诠释。瞿恩、杨立青、杨立仁、范希亮&&这些黄埔人,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因为他们是万千黄埔人的缩影,是一个时代精英群体的缩影,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写就了中华民族走向独立、自由的历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大同社会是我们民族几千年的梦想。无论是三民主义,还是共产主义,都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

在此基础上上构建起来的黄埔精神,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色彩,因为这种独特的文化作用,黄埔军校创造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简陋的教学设施、简短的学制,学员却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黄埔军校成为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以及俄罗斯的伏龙芝军事学院齐名的世界四大著名军校。

中华民族是一个和平的民族。汉字武术很好地解释了我们的战争观念。中华民族不好战,但不怕战争。在那个战争不断的时代,我们不得不选择以战争结束战争。孙中山先生认识到革命要有自己的武装力量,黄埔军校应运而生。

从今天起,我们应该成立一个志愿者。一辈子,我们都没有升迁致富的心态。我们只知道怎样做救国救民的事。中山先生号召着优秀的中华儿女云集黄埔,不必说周恩来、叶剑英,也不必说徐向前、林彪,看看《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主人公吧!这些人物虽是虚构的,但他们每个人都是真实感人的,他们有血肉、有理想、有追求、有勇气,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万千黄埔人身影、眼神、思绪、微笑&&黄埔岛上曾有一群如此可爱的人、武昌两湖书院曾有一群如此可爱的人、成都北校场曾有一群如此可爱的人,我相信海峡对岸的台湾凤山军校也有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和我们一样都爱着华夏民族、九州大地,他们都愿意为了中华的伟大复兴流血牺牲。

条条大路通罗马。最后,这些可爱的人相信未来是光明的,因为他们的信仰不同,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选择的道路也不同。于是,我们看到他们分道扬镳、同室操戈,历史的道路就是这样的曲折,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说,这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走过去的,共产党员有这样的精神、国民党员也有这样的精神,他们终于第二次携手,以中华民族的英勇无畏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这是一段无法忘却的历史,多少黄埔儿女血洒疆场、多少黄埔儿女坚强不屈,记住他们的名字吧左权、赵一曼、戴安澜,当然还有薛岳、张灵甫、关麟征、杜聿明&&《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杨立青、杨立仁、范希亮就是英雄们的缩影,为民族付出的先辈,我们不应忘记、我们也不会忘记。

《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电视剧,告诉我们黄埔精神的核心是爱国爱民,爱国主义是一种伟大的情怀。所有的中国人都应该是爱国的,所以我们相信,海峡两岸既然都是中国人,黄**、黑眼睛、方块字、诗经、史记早已将我们连在一起,所以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两度握手、共克时艰,相信有一天,国共两党会第三次握手,因为一种精神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之中,有一个声音总在呼唤,那就是到黄埔去!

我在剧中多次被师生同学的感情所感动。钢刀是钢刀,同学是同学!这是范希亮在毕业晚会上的座右铭。黄埔军校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教的优良作风。瞿恩是一名好老师,他充满理想、充满智慧、充满大爱;剧中还有一位不知名的教官,近乎苛刻地要求学员。

黄埔军校有很多这样的老师。他们严格教书,以身作则。在他们的领导下,黄埔学生怎能不成为有用的人才。黄埔学生的感受在电视剧之前就已经感受到了。在我的家乡陕西宁强,有人在黄埔军校读书。我祖父就是其中之一。我祖父在世时,常有老人来我家。他们都是我祖父的黄埔校友。

他们虽然不是同一级,或许还是不同分校的,但是他们都以同学相称,他们在一起的那种亲切让人感动。所以,当我看到这些老人世,我和我爷爷一样亲切。现在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去世了。我仍然想念他们并祝福他们。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杨立青、范希亮虽然在不同的阵营,但是他们感情让我们深深感动。亲爱精诚,同学始终是同学,黄埔校友习惯以同学相称,无论是那一届毕业、无论是大陆台湾,黄埔学子始终都是同学,同学情常在。黄埔后代之间也有一种天然的纽带,只要得知彼此都是黄埔后代,就会一下子亲近起来,我遇到的每一个黄埔后代莫不如此,我们共同谈起先辈的荣光,共同叹息、共同微笑。

因为黄埔学子的感情,黄埔后人的感情都是。黄埔同学虽然有一天会全部离开人世,但是黄埔后代的血脉里始终流淌着黄埔的颜色,黄埔精神必将永存。

毛泽东在诗中写过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正道是什么,人间正道就是中山先生所说的从今天起,我们应该成立一个志愿者。一辈子,我们都没有升迁致富的心态。我们只知道怎样做救国救民的事。因为我们是黄埔的子孙,我们必须牢记我们作为中华民族子孙的责任。我们有责任弘扬黄埔精神,努力振兴中华!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824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