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传统文化课件 >

传统文化课件实用9篇

传统文化课件实用9篇

趣祝福范文大全在教学过程中,教案和课件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天,老师都需要精心准备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完善教案和课件的工作可以帮助教师增强教学的信心。那么如何写出优质的教案呢?我推荐您阅读“传统文化课件”这篇必读的精品文章。这篇文章提供了详实的内容,您可以从中找到您所需的全部信息。

传统文化课件(篇1)

一、活动设想:

学校周计划中要求以诗歌朗诵为主题,但不拘泥于此,形式多样可自行组织。所以,此次活动加入了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竞赛、音乐欣赏、图片欣赏、视频等,资料较丰富,能够拓展学生视野。

二、活动目标:

1、中秋即将来临,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经过朗诵,是同学们能自主参与到活动中,增强自信心,提高朗诵本事。

3、查阅有关中秋节的资料,了解有关中秋节的一些传说、习俗等,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情的熏陶。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本事,提高审美本事和创新本事,培养民族精神。

时光的车轮年过一道道深深的痕迹,留下金秋的收获;

皎洁的月光传达的是一种真切的思念,向往中秋的团聚。

今日,就让我们带着对团圆幸福的渴望,感受古圣先贤的中秋情怀,体验诗歌中月的美丽,情的芬芳。让我们真心祈祷,祈祷大家明天会更好,真心祝福,预祝大家中秋欢乐。八一班“中秋诗歌朗诵会”正式开始。

中秋节在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已经成为表达美满、和谐、团圆和安康的完美愿望,也成为团结、庆丰收的象征,但团圆是中秋节最重要的资料。此时此刻,就让我们随着美妙的旋律走进诗的海洋。

诗歌总是那么优美,或忧伤,或活泼,总是让人回味无穷。

请同学们评价,并选出优胜者。

2.你明白那些有关月亮的传说或故事(在皎洁的月光下流传着各种传说和神话故事,让我们交流收集的典故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等)

教师以饱含活力的语调朗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五)、教师小结: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着中华礼貌的特点。经过今日的学习,现新同学们对此也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传统文化是一粒最有生命力的种子,只要心里播下这粒种子,它就会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生根、开花、结果,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有义务,有职责弘扬我们的传统。

最终,在这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之际,共祝福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学业提高。

传统文化课件(篇2)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

随着中国崛起以及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中国文化也逐渐引起了全球关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也开始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详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前景。希望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能够对广大读者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所帮助。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历史遗产的精髓,它承载了中国人的智慧和精神。其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为繁荣、富庶的国家之一,而中国传统文化也因此得以在整个亚洲地区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经历了长达五千多年的漫长历程。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这个体系包含了众多的元素,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中国民间文学、中国传统音乐、中国画等等,这些元素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

随着世界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也逐渐面临着危机。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精神归属感和安全感,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被边缘化和遗忘的危险。

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传承,使其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并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为今天的中国社会建设提供更为深刻、更为牢固的文化基础,也可以向世界发出更加真诚、温暖的邀请。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前景

在当前的形势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里,中国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国际化的渠道,向全球推广,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传播,引领新的文化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在保持传统文化的纯粹性和本质上保持其活力之间取得平衡。我们要发掘传统文化的潜力和价值,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特点,适时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化和升华。只有这样,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进一步壮大,为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交流与融合做出应有的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石。我们要深刻理解并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其优秀传统,与时俱进,团结一心,不断推进中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传统文化课件(篇3)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论语》(八则)

一、经典回放:

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

教学过程:

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

七、活动广角:第4页

八、成长阶梯:第4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传统文化课件(篇4)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本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辩证观察和认识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指导课前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探究中国传统习俗、建筑、文艺和思想,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利用课堂时间让个别小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师在学生探究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在学习中,继续与学生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其他特性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明确其作用的双重性,并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辩证认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

1、传统文化面面观

(导入)张岱年老先生的话引出课题——传统文化的继承

(多媒体展示)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作品

设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陶瓷)什么瓷?——青花瓷

也许我们许多同学对青花瓷并不熟悉,但这种传统艺术品却与我们古老的文明的.国度有着不解之缘,产于唐代,成熟于元朝,盛行于明代,而在清康熙年间达到巅峰,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几百年间,民族精神的火炬薪火相传,青花瓷不但没有灰飞烟灭,却因其珍贵而成为收藏家们的挚爱,因其绘画装饰清秀素雅而成为中国历代文人家居瓷器的首选,更因其间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而让某些人陶醉、歌唱……

今年的春节晚会上,周杰伦演唱的歌曲——《青花瓷》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所有的观众,歌中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中国风分外动人,加上周董含糊的哼唱,一种超凡的意境盎然而生……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这首歌,在这之前,请大家留意:歌词中有哪些词汇传神地描绘出传世青花瓷的风采?——

(多媒体播放)《青花瓷》

学生:认真观看、思考、讨论。

师:提问并归纳总结。“素胚”“天青色”“仕女图”“牡丹”“泼墨山水画”等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周杰伦的唱腔柔情而古朴,略带江南戏曲的雏形,绝妙填词配复古音乐,构成了一首佳作。综观周董的歌,几乎每一首都在演绎着传统——民俗、古建筑、传统乐器以及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的“孝”都有所体现。

一言以概之,从周杰伦的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而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2、传统文化在今天

(过渡)接下来我们再运用上述事例,进一步探讨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

(1)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当周杰伦站在春晚的舞台上,他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对音乐的热爱,而是一个歌唱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年轻人,一个用传统去演绎现代、创造经典的歌手,一个黑眼睛、黄皮肤的“龙的传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的认同感,我们通过歌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可以明显感受到浓郁的中华民族风。这就是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的体现。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歌词中传达出的“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古代人们把它看作最重要的德行之一,甚至认为只有对长辈的绝对服从才是“孝”。而现代我们提倡的“孝”,则是周杰伦在歌词中表达出来的意思,即在长辈与晚辈人格平等前提下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当然还有关爱和陪伴。

设问:从“孝”的演变,我们可看出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也就是说,“孝”这种中华传统思想在世代相传中仍保留着基本特征――即尊敬长辈,但具体内涵却因时而变――即去除盲目的部分,封建的等级思想,顺应社会生活,强调了在人格平等前提下的尊敬与孝顺。

(3)作用的双重性

通过以上对“孝”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如果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能够与时俱进,就会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们成长的作用。(过渡)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既可能起积极作用,又可能起消极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其积极作用呢?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展示)历届奥运会开幕式的特色

一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地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张艺谋)08奥运会开幕式之困惑

设问: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发挥其积极作用呢?

学生:思考,出谋献策。

师:总结归纳。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予以批判地继承,做到“移风易俗,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传统文化课件(篇5)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

对于中国人而言,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历经了几千年,汇聚了相当程度的知识、智慧和文化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对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特色三方面探讨了由此而展开的一些主题。

历史

中华文化属于世界文化中的一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中国龙的起源时期。古代中国从祭祀活动中形成了最早的文化,并逐渐发展出了诗、书、礼、乐、刑、政、农、商、工等九大文化。这些文化中流传下来的经典著作,也包括了《易经》、《道德经》、《论语》等著名的哲学课本。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丰富的历史和本土文化元素构建而成的。

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是礼仪和道德观念。中国人讲究谦虚、尊重、包容和奉献。这一理念渗透到中国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礼仪、言行、与人交往、家庭、教育和工作中都有所体现。道德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忠诚、正直、仁爱和公正,让中国人在意识形态和行为中保持了高度一致性。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和社会的重视,也使其成为相当包容并且公正的文化。

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特色受到世界关注和认可。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学,包括诗词、曲艺、小说、戏曲等多种形式。这些文学形式不仅传递着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也是中国人与外界沟通的重要载体。此外,在中国绘画、音乐、饮食、服饰等领域中,中国传统文化也有着非常独特的表现和特征。例如,中国传统绘画强调笔墨形体;中国传统音乐强调内涵和情感;中国传统饮食强调谷物和蔬菜为主,以及中药材的应用。这些特点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成为了世界文化中的独特财富。

总体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其是中国人民通向内心根源的一条线索。这种文化包含着中国人民关于自身文明的感悟、对世界秩序的理解等等,而这些情感和信仰也构成了中国人的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将使其继续在世界文化中闪耀,并同时为中国赋能。

传统文化课件(篇6)

活动目的:

1、经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经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本事,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中秋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那么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你们明白吗今日就让我们走进中秋节去了解一下。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构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1、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我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2、品尝月饼。

传统文化课件(篇7)

学习目标:

1.通过调查走访,向身边的人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培养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

2.感受活动的过程,初步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交流活动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指导实践,分工合作。

1.指导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并根据活动内容进行分工。(活动内容见附表)

2.分组提出活动建议,指导开展活动。

三、学生课下自主合作,通过调查走访,向身边的人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逐步完成各项活动内容,分组填好表格。教师适时了解各组活动开展情况并相机指导。(时间两周)

四、课堂展示活动成果(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明确课堂展示要求。

1.谈话:近半个月的时间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一定非常丰富、充实、有趣,因为我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了解了身边的传统文化,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也许,以前,我们沉浸在过春节贴春联的兴奋中时,从没意识到它是一种传统文化;我们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可口的粽子时,不曾想到其中包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们坐在电视机前轻松地欣赏黄梅戏时,没有想到它是我们石牌人的骄傲。而现在,一提起这些,我们会互相会心地一笑,因为我们不仅走近了它们,而且亲手揭开了它们神秘的面纱。对于它们,我们有许多想说的,想告诉大家的,想与大家一起分享的,对吗?

2.明确课堂展示要求:

(1)先在小组内展示并整理活动成果。

(2)班内展示时根据老师的提示,分小组按活动内容逐个展示。说,要清楚明白;演,要大大方方;评,要先举手,再发言。

(二)小组内展示并整理活动成果,教师巡视了解,为班内展示做准备。

(三)组织班内展示活动成果。

1.导语:同学们通过近半个月的调查走访和动手实践,收获真不小。大家主要分组选择了我们很熟悉的端午节、春节的风俗文化和家乡戏——黄梅戏文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现在,先让我们一起过一过端午节,感受一下端午节的文化氛围吧。

2.引导展示关于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1)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学生介绍,教师相机出示屈原的图象及简介。

(2)关于吃粽子、赛龙舟和插艾草。学生介绍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的来历、粽子的作法以及自己对赛龙舟的了解等,教师相机出示有关图片及资料。

3.引导展示关于春节的传统文化。

(1)说一说,我么家乡过春节有那些传统习俗。教师相机出示交流展示提纲。

(2)关于贴春联:为什么贴春联?展示自己搜集的春联和自己或家人书写的春联;说说其中一幅春联的意思。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搜集的及教师搜集的春联。

(3)关于贴门神:为什么贴门神?介绍门神上的人物和贴门神的传说。

(6)其他。

4.引导展示对黄梅戏的了解。

(1)播放黄梅戏片段,谈话引导。

(2)介绍黄梅戏与石牌的关系,说说你熟悉的黄梅戏演员及剧目。

(3)关于黄梅戏的角色行当。

(4)学生表演一段黄梅戏。

(四)交流开展此次活动的感受。

(五)小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

传统文化课件(篇8)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本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辩证观察和认识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指导课前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探究中国传统习俗、建筑、文艺和思想,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利用课堂时间让个别小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师在学生探究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在学习中,继续与学生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其他特性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明确其作用的双重性,并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传统文化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辩证认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

1、传统文化面面观

(导入)张岱年老先生的话引出课题——传统文化的继承

(多媒体展示)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作品

设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陶瓷)什么瓷?——青花瓷

也许我们许多同学对青花瓷并不熟悉,但这种传统艺术品却与我们古老的文明的国度有着不解之缘,产于唐代,成熟于元朝,盛行于明代,而在清康熙年间达到巅峰,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几百年间,民族精神的火炬薪火相传,青花瓷不但没有灰飞烟灭,却因其珍贵而成为收藏家们的挚爱,因其绘画装饰清秀素雅而成为中国历代文人家居瓷器的首选,更因其间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而让某些人陶醉、歌唱……

今年的春节晚会上,周杰伦演唱的歌曲——《青花瓷》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所有的观众,歌中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中国风分外动人,加上周董含糊的哼唱,一种超凡的意境盎然而生……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这首歌,在这之前,请大家留意:歌词中有哪些词汇传神地描绘出传世青花瓷的风采?——

(多媒体播放)《青花瓷》

学生:认真观看、思考、讨论。

师:提问并归纳总结。“素胚”“天青色”“仕女图”“牡丹”“泼墨山水画”等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周杰伦的唱腔柔情而古朴,略带江南戏曲的雏形,绝妙填词配复古音乐,构成了一首佳作。综观周董的歌,几乎每一首都在演绎着传统——民俗、古建筑、传统乐器以及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的“孝”都有所体现。

一言以概之,从周杰伦的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而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2、传统文化在今天

(过渡)接下来我们再运用上述事例,进一步探讨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

(1)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当周杰伦站在春晚的舞台上,他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对音乐的热爱,而是一个歌唱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年轻人,一个用传统去演绎现代、创造经典的歌手,一个黑眼睛、黄皮肤的“龙的传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的认同感,我们通过歌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可以明显感受到浓郁的中华民族风。这就是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的体现。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歌词中传达出的“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古代人们把它看作最重要的德行之一,甚至认为只有对长辈的绝对服从才是“孝”。而现代我们提倡的“孝”,则是周杰伦在歌词中表达出来的意思,即在长辈与晚辈人格平等前提下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当然还有关爱和陪伴。

设问:从“孝”的演变,我们可看出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也就是说,“孝”这种中华传统思想在世代相传中仍保留着基本特征――即尊敬长辈,但具体内涵却因时而变――即去除盲目的部分,封建的等级思想,顺应社会生活,强调了在人格平等前提下的尊敬与孝顺。

(3)作用的双重性

通过以上对“孝”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如果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能够与时俱进,就会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们成长的作用。(过渡)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既可能起积极作用,又可能起消极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其积极作用呢?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展示)历届奥运会开幕式的特色

一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地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张艺谋)08奥运会开幕式之困惑

设问: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发挥其积极作用呢?

学生:思考,出谋献策。

师:总结归纳。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予以批判地继承,做到“移风易俗,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传统文化课件(篇9)

一、教材依据

本框题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内容。

二、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框题分为三个目: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条主线,分析什么是传统文化,为什么要继承传统文化,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内容与现实联系非常密切,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课外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外来文化的强烈攻势下,不少学生盲目崇尚外来文化,追捧外来文化,甚少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了解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通过本框的学习,从直观的赏析入手,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思辩中进一步明确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观点。

同时高二学生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接触了解了不少的传统文化,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这为教师引导他们通过分析传统文化的一些具体内容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明确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感悟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善于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学生生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入手,通过丰富的图片,音像资料,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增强感性认识。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形成观点,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观点、态度,并且能学以致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体现新课改学生主体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特别是绍兴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和爱国爱家乡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在今天的特点,辩证看待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利用电子教学课件进行直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

【课前准备】

(一)学生学习准备:搜集有关中秋节、四合院、京剧和大同思想的由来及特点,关于《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辩题有关资料的搜集。

(二)教师教学准备:电子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感受身边文化

教师设疑: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稽山中学是一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学校,她的前身是绍兴府学宫,投醪河环抱着校园,那么有哪个同学能解释一下“投醪河”的来历。(来自越王句践投醪出征的故事)

学生回答。

教师引出学校的校训为“卧薪尝胆”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思想,与越王句践投醪出征有关。进一步引出学校所在的绍兴市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历史文化和山水风光为特色的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5000年文化积淀和2500年建城历史,文物资源极其丰富;秀丽的江南水乡风光,众多的名人胜迹,使绍兴成为特色鲜明的旅游城市。假如今天有一群外地中学生来参加“跟着课本游绍兴活动”,请在座的同学担任导游,向同学们介绍绍兴的传统文化,那么大家会把绍兴哪些特色的传统文化介绍给同学们。当然了,要介绍绍兴的传统文化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主要通过哪些形式继承。

【设计意图】

导入从同学们所处的环境入手,引导同学们回味生活,关注生活世界。从本地资源入手,让学生容易接受,感觉亲切,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导入中所用的“卧薪尝胆”典故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一、创设情境、合作交流,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教师:请同学们浏览书本,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及继承的四种形式。

学生看书。

教师讲解:那些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统称为传统文化。(创设情境)刚才讲到今天有一群外地中学生来参加“跟着课本游绍兴活动”,请在座的同学担任导游,介绍绍兴的传统文化,接下来分四组分别以传统习俗游、传统建筑游、传统文艺游、传统思想游为主题设计一条旅游路线,并讲出设计理由。要求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发言。

学生分四组进行讨论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第一组学生代表发言。

传统习俗游线路---鲁迅故里、咸亨酒店。

传统习俗是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或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祝福”是绍兴的传统习俗,它始于元朝,每逢旧历腊月除夕前夕,绍兴城乡差不多每家每户都请“祝福菩萨”。后由于年深月久,竟演变为一年一度的习俗了。鲁迅笔下曾经有描述,鲁迅故里作为浙江省首次确立的14个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之一,在周家老台门“德寿堂”有向游客表演《祝福》里的情景,表演者准备好福礼香烛。福礼包括鸡、猪肉、鱼、鹅、牛肉或羊肉五牲福礼,及粽子、年糕、茶、酒、盐、豆腐干和炖熟的禽血。然后依次行四拜四叩头之礼。仪式完成后,一起喝散福酒、吃散福年糕,同时鲁迅故里还进行绍兴传统婚礼的表演。

第二组学生代表发言

传统建筑游----八字桥、书圣故里、仓桥直街历史街区。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绍兴传统民居,色彩以黑、白、灰为基调,和谐淡雅。仓桥直街、书圣故里的民居、老台门、河埠头就展示了古城历史文化积淀,而八字桥则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城市梁桥(有文字标记的)。这些都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教师可出示上述建筑图片,以增强直观性)

第三组学生代表发言

传统文艺游线路:柯岩——兰亭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剧、绍剧、莲花落是绍兴的传统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鲁迅笔下的社戏每天都在绍兴柯岩风景区内的古戏台上上演,游客能够欣赏到各种流派的越剧唱段,而在兰亭风景区欣赏王羲之书写的行书《兰亭序》更是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教师播放一段越剧视频,让学生获得艺术的熏陶,或可介绍越剧的由来)

第四组学生代表发言

感受传统思想游线路:大禹陵——府山越王台

中国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在我们现在生活中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影响,大禹陵中我们能感受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吃苦耐劳、克己奉公的忘我精神。府山越王台上,更能感受到2500多年前,越王勾践率领子民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成就霸业的壮举。(此环节为后面分析传统文化特征之相对稳定性做好了铺垫,教师可出示相关图片)

【设计意图】

让学生更充分的参与课堂,真正当课堂的主体。从生活观察、体验中来感受文化的继承性。同时通过对家乡传统文化资源的展示,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由于地方文化与共性文化知识之间的统一性,学生对理论性文化知识更易产生认同感和对接认知趋势,在文化的熏陶中提升了人文素养。

二、学习探究,扩展知识技能

教师:通过对绍兴地方传统文化的感受,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其传承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1、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其传承方式

师生一起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小结。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含义:

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或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建筑被成为凝固的艺术;

文学艺术,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影响: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有悠久的历史。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地位:

传统文化的基础形式之一;

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设疑提问)上述我们提到的这些传统文化,有些已经经历了几千年,为什么历经沧桑仍旧可以保留至今呢?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2、传统文化的特征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请学生结合前面交流的内容分析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这一特点。

教师归纳:无论是绍兴的传统习俗——祝福,越剧、绍剧、莲花落等传统曲艺,还是独具一格的江南水乡建筑和行云流水般的《兰亭序》,都能感受到深深的古越情和浓浓的中国风。“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因为传统的节日激起了无限的乡情,海峡两岸会引起两岸同胞最大的“乡愁”,就因为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请学生看书继续回归书本知识,落实知识目标)传统文化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教师设问:今天,绍兴市委、市政府提出绍兴人民要弘扬此“胆剑精神”,请学生讲述“胆剑精神”的由来及内涵。

学生根据前面的分组探究内容回答

教师归纳:“胆剑精神”是绍兴历史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2500多年前,越王勾践在古越大地上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成就霸业。此后,以"硬骨头"精神和"韧的战斗"精神为内涵的"胆剑精神"在绍兴代代相传。而今,"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敢作敢为、创新创业"的新时期"胆剑精神"更是成为绍兴城市精神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当然,从新时期胆剑精神的内涵可以看出,它继承了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的基本特征,同时也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所以,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课本中所提到的儒家思想中的“和谐理念”在今天的一脉相承也说明了这一特征。(教师简单讲解书本举例的儒家思想中的“和谐”理念,回归书本)

【设计意图】

通过对绍兴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从中归纳出基本的知识点,上升到理性认识,既能落实知识能力目标,同时又能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有说服力,增强可信度。

三、思维碰撞,形成理念

(过渡)同学们都知道,绍兴建城近2500年,越国、晋朝、吴越王、南宋、明末先后五次在此建都。在全盛时的宋代,绍兴府山上共有72处楼台亭阁。而现存的只有越王台、越王殿、南宋古柏等文物景点十余处,为重现古越遗风,xxxx年底,府山越王城保护工程这一市区投资规模最大的古城保护项目动工实施。但是在此项目实施之前,也有很多人认为还原越王城要拆迁很多户居民,浪费太多土地资源,还要花这么多钱,真是劳民伤财。面对着前人们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的传统文化,我们该怎么对待它们?我们要继承,还是否定抛弃它们呢?(引导学生结合绍兴传统文化思考书本43页两个观点,并进行辩论)

观点一:传统文化是财富

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

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

观点二:传统文化是包袱

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

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正方观点“传统文化是财富”,反方观点“传统文化是包袱”,先分小组讨论,准备辩论的事例和观点。选出4位学生进行现场辩论,在允许的情况下,其他同学,可以进行场外的提示。在针锋相对的激烈辩论中,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使学生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形成辩证看问题的观点,进一步生成知识。

3、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1)传统文化的作用

教师:通过刚才的辩论,我们明确了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也要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

如何继承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中,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如“卧薪尝胆”精神,“和谐理念”等,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也有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我们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如儒家思想中的“自然无为、天神化”,和古代社会中的“愚忠愚孝”等要剔除。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个人才能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

【设计意图】

通过辩论,促使思维碰撞,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更全面、客观的看问题,学会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继承观。

四、学生践行,回归生活

【作业设计】

为落实新课程生活化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在感悟体验中生成、在体验生成中提高,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教师设计一个开放性作业,要同学们能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投影:请在课堂探讨的基础上,为绍兴某旅行社设计一条绍兴传统文化经典游线路,线路要求涵盖传统文化继承的四种形式,并配好解说词。

(课堂总结)(引导学生自主归纳)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传统文化的含义、形式、特点以及对待传统文化在今天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我们需要重点把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五、教学反思:

课堂的设计理念是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的,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在知识的介绍和重点突破这两点都教给学生去完成,注重通过在课堂上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由于教学内容是讲述传统文化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本节课把重点放在情感目标上,重点引导学生认同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时认清传统文化的现状,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事实证明,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学生有很多方面的观点可以进行发现,再加上有些观点从学生的口中表达出来会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这样也可以更好的达到情感价值观目标。

扩展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是栏目小编为您整理和分享的内容,恳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网站,记住我们。在开课之前,老师需要准备本学期的教学教案和课件。现在就开始着手准备教案和课件也不算晚。只有做好教案和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数量都能得到满足。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篇1】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主题范文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历经千年,延续至今,给我们的生活和思想认知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启迪。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可以通过制作课件来进行学习和分享。本文将就中国传统文化相关主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大家启示和帮助。

一、中国传统文化之四大发明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众所周知,中国有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这四大发明不仅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深远,而且对全世界的文明发展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制作课件,结合动画、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四大发明的历史背景、科技原理、应用价值等内容。课件制作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例如在课件中加入四大发明相关的问题填空、拖放、连线等小游戏,帮助学生加深对四大发明的印象和理解。

二、中国传统文化之诗词歌赋

汉语古代文学是世界上最为富有魅力的文学之一,其代表之一便是诗词歌赋。通过制作课件,我们可以将一些经典的诗词歌赋通过语音、图像等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体味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讲解古诗的背景故事、时代背景等,增加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力。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先贤的诗词歌赋写作风格,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

三、中国传统文化之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符合十二时令、反映民族特点,历经时间的沉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这些节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由来、文化内涵、习俗活动等方面的特点,它们不但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深层次的文化情感,还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通过课件制作,我们可以展现这些传统节日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并结合寓意、喜庆、庆祝等方面的视觉元素和动画效果,生动地展现出这些传统节日的意象和神韵。而且,在制作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设计出一些贴近生活、富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总之,制作中国传统文化课件是一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启示深刻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价值,还可以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教育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篇2】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一窥中华文明

题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了非常值得一提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和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世界的认识、对自身的认知和生存方式的整体概括。而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则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精髓之一,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以及审美方法。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

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包括了“和谐”的“天人合一”和“中庸”的“道之所在”。在古代,人们认为,“和谐”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和美学概念。它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孔子及其学生们提倡的“天人合一”是密不可分的。人们相信,和谐是宇宙的本质属性,它是宇宙万物相互调和的结果,也是人们生活的根本需要。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思想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语言、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各个方面都有所表现。比如中国古典文学中常出现的“意境”,就是一种表现和谐之美的审美方法,它通过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将景物、人物等进行抒发和呈现,表现出一种氛围、一种情调、一种意蕴,使人感受到美妙的生命力。

而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也体现出了“中庸”的“道之所在”。中庸的美学思想认为,“道”是世间万物的本源和终极目的,而中庸的“道之所在”则是指一种道德、艺术、哲学、政治等多重因素的统一,一切行为都必须顺应中庸之道、融合双方的思想,达到最佳的平衡和协调。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被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在审美上也注重平衡和协调,强调的是情感的和谐,对于艺术作品的价值观多从“大美”、“小美”两方面参悟其中,探索出表达中庸之美的具体方法。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审美思想的重要体现,它不仅独具特色,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有助于增进我们的美的浸润和情感交流,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生活,享受生活中的美妙。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篇3】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

介绍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丰富的传统文化,从古至今,传承不断。这种文化的底蕴深厚,传承了几千年,为世界文化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课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当然,在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方面,课件也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学习工具。有了课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主题一:中国传统节日

作为一个传承千年的文化,中国的节日就像文化的轴心,始终围绕着它们转动。这些节日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形式、荟萃的文艺活动等元素。学生可以通过课件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背景、精神内涵、节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更好地参与其中,了解古老的文明传承与今天的活力与魅力。

主题二:中国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历史悠久,素有“音乐之乡”的美誉。从古至今,中国传统音乐一直以纯朴、自然、形神兼备、意境高远等特征为人称道。通过课件,可以使学生了解如昆曲、北京剧、京剧、豫剧等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主题三:中国传统艺术

中国传统艺术涵盖了绘画、书法、雕塑、工艺美术等诸多门类。中国传统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繁复的技艺和令人赞叹的效果。课件可以对学生进行精准的解说和图像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发现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趣味和工艺美学结合所带来的卓越精神。

主题四: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是京派建筑、南方建筑和晋风建筑三大派别的统称。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讲究形似意相、择时见贵贱、既追求外形美丽,同时也注重它的功能和实用性。课件可以通过动态的效果展示和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独到之处和精妙绝伦之处。

主题五:中国传统服饰

中国传统服饰是世界上著名的民族服装之一,因其古老而流传。中国传统服饰有着严格的制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肌理、图案、色彩和制作工艺方面皆有特殊要求。通过课件,可以展示出一件件精美的道袍、唐装和汉服之类,让学生从中品味到中华传统文化风格的独到之处。

结语

通过上述主题的介绍,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课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当然,除上述主题外,还有许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主题需要我们去展开更深入的了解。希望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出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篇4】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是中国历史、文化、价值观念、信仰、民俗等多个领域的集合体,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和独特的魅力。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扬,是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知传统文化,我们应当积极开展相关的课程,加深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提高人们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构建更美好的文化环境。

一、中华文化的内涵

中华文化是指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文化系统,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技、哲学、宗教、伦理等综合要素。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不断推陈出新,发掘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并进行融汇,从而形成了多元、开放、包容、博大的文化体系。而这些文化的特征表现的更加明显和贴切,反应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了一种精神信仰。

二、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文化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更新和发展,变成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资源。同时,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遭到冲击,受到了很多挑战,这其中就包括一些传统的观念、习俗或文化形式,没有得到全面的继承和发扬。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必须要将其与现代社会紧密结合起来,赋予其新的内涵和价值,这样才能获得更多人的认同和支持。

三、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1.维护民族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宝藏,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就是维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能够使中华民族在全球文化中更加有底蕴、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2.提高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传统文化的发扬,能够极大的增强人们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人们的自我价值,从而提高文化自信心,作为一个自信文化强国的中国,传承发扬中华文化的任务更加紧迫。

3.促进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传统文化间的交流也是这种推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在推动国际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为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提供了更好的契机。

四、传统文化课件的教学重点

1.文化传统的概述

传统文化是什么?它的内容包括哪些?在多种文化互动的背景下,为什么我们坚持传统文化仍然很重要?本标准将让您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

2.文化遗产研究

中国的文化遗产是指历史上留下的人类智慧,包括古建筑、书画、历史文物、音乐、戏剧等。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文化遗产,以便能够把传统文化真正传承下去。

3.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中国众多领域的知识和理论,本标准让您投入於其中一个个独特领域,从而让您能够领会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孔子文化的研究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儒家思想一直是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的一环。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奠基者,让我们了解他的思想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五、结语

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扬时随着文化的时代变迁,传统文化也需要与现代社会融合,赋予其新的内涵和价值。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需要由全体中国人一起承担,注入更多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国际文化交流的水平,彰显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篇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精髓,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近年来,随着中华文化的崛起和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传统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人和外国人的关注。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分别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和民间文化。

一、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核心之一,它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文化自然也有自己的核心理论,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仁”。在儒家文化中,“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词汇, 它主要包含了道德、修养、情感、外交等方面的含义。在儒家理论中,达到“仁”的境界是人生的最高追求。

二、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另一个核心,它的核心理论是“道”。在道家文化中,“道”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包含了哲学、宗教、修养、卫生、政治等方面的内容。道家文化讲究的是和谐、自然和协调。道家文化的发展也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和推崇。佛教文化的核心是“慈悲”,而佛教文化讲究的是如何自我修养、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慈悲与福德。佛教文化也对中国的美学和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四、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它包括了中国的传统非官方文化,如歌唱、舞蹈、诗歌、故事、民俗、民间艺术等。民间文化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精髓,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独特精神和文化底蕴,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篇6】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国人民智慧、创造力和情感的结晶。它是中国传承下来的珍贵宝藏,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深厚传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文化记忆。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内在的深意和价值观念,影响着数以亿计的人们。本课件将通过从文化角度的分析,系统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1.哲学

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很多深刻的理论,如阴阳、五行、天人合一、道德经等。中国哲学的主张以“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协和万物”为核心,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礼仪之邦、修身臻己”。

2.文学

中国文学包含了经典散文、诗歌、小说、戏曲、笔记、杂文等形式,这些文学作品记录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与文化。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红楼梦》、《西游记》等,它们反映了中国人的人文思想、道德观念和精神追求。

3.艺术

中国传统艺术是一种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形式,包括了中国画、书法、雕刻、剪纸、剪红纸、泥塑、木雕、瓷器等。这些艺术与中国民族茶文化、酒文化、戏曲文艺、佛教文化、庙会文化等共同构成了鲜明的中国风情。相信通过深入的了解,同学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妙和博大精深。

4.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包括了红色文化、黄河文化、战国文化、汉唐文化、宋元文化、明清文化、徽派文化、民俗文化等。这些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历史的见证,记录了大量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沉淀。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1. 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源远流长,传承至今,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增强文化自信,是走向世界的必要条件,这是激发中华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2. 人文关怀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人本主义,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平衡。它的价值观本来就注重如何树立正确的道德和信念,以及如何与世界和谐相处。同时,还强调了社会和个体的互助精神,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的和谐共处。

3. 开放包容

中国传统文化是开放和包容的,容纳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因此,它在音乐、绘画、文学等方面表现出了很高的艺术造诣和美学水准,受到了全世界的赞赏。

4. 社会责任

中华民族注重社会责任的理念非常重要,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仁者爱人”的核心理念,能够引领我们,让我们时刻牢记社会责任,为实现一个美好世界而奋斗。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1. 传承与发展

在现代化进程打造的创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仍有着本土化、时代化、现实化的延续性作用。通过传承,可以更好地保持文化特色,也可以通过创新带动文化发展。

2. 天然的生态平衡

中国传统文化人文关怀与和谐共处的理念,可以引导现代社会建立更为合理的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传统文化可以引导人们邻里友好、尊重自然生态、保持平衡。

3. 为国家的辉煌贡献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文化价值极高,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严格要求自己,还能为我国的前沿科技作出重大贡献,为国家的和谐发展寻求助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底气,也是今天中国的现实所需要的。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传承了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和创造力,为推动中国文化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在当今的现实中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动着中国不断前进着。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篇7】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文化精华得以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宝贵财富。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制作了一份《中国传统文化课件》。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主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

作为中华民族的根,中国传统文化是指自五千年前的夏朝开始,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的文化。它包括诸多方面,如文学、历史、哲学、道德、艺术、人文等等领域。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我们应该尊重、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观

中国传统文化在道德观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它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走向正确的生活道路。比如,孔子所提倡的“仁爱”、“礼仪”、“忠诚”和“诚信”等道德理念,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非常丰富多彩,包括音乐、舞蹈、戏曲、书法、绘画、雕刻等。这些艺术形式都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瑰宝,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感。比如,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书法家通过墨水和纸张的精彩组合,展现出中国文化的雅致和宁静。

四、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紧密相连。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涵盖了曾经属于中华民族领土的大片区域和时期,也包括了中华民族同外部文化的交融、同化,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历史是任何文化的根,传承和发扬历史文化,是对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继承。

五、中国传统文化与民俗

民俗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习俗和风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非常多样,包括传统节日、祭祀活动、婚丧礼仪、民间民俗等等。这些民俗形式通常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丰富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精华。

以上是我制作的《中国传统文化课件》的主题内容。通过这份课件,希望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内涵,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篇8】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

导言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精神营养和文化认同感,也为世界上其他文明提供了启示和借鉴。本文将从中华文化特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三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珍贵价值。

中华文化特点

中华文化是一种优秀的东方文化,它以其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而备受世界瞩目。其主要特点如下:

1. 物质与精神相统一

中国文化特别注重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平衡和统一。它强调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和谐相处,以及个体与集体的平衡发展。这种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关系。

2. 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被认为是个体生活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则被视为家庭的延伸和扩展。这种文化特点不仅包括对亲情的重视,更有着敬老、尊师、礼仪等诸多美德的体现。

3. 艺术形式多样

中国文化不仅言传身教,在艺术方面也充满创造力。从诗歌和文学到绘画、书法和音乐,中国文化创造的各种艺术形式都深受世界各地爱好者的追捧。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人民长期积累的智慧和经验。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具有以下重要性:

1. 保护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通过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和魅力,同时也有助于保护文化遗产。

2. 促进文化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特点和内涵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高度的赞誉。通过传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可以促进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增强各国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友谊。

3. 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领悟,可以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鼓舞人们积极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熔合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繁荣,不少外国人士也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和研究,形成了一些融合中西文化的新文化现象。

2. 先进价值观传承

传统文化中的德、智、体、美等要素,仍是当代社会的先进价值观。这些价值观的传承与发扬不仅可以确保社会的良好运转,更是广大人民适应现代生活的必要方式。

3. 文化旅游

随着国内旅游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已成为各类型旅游的热门景点,既能够带动国民经济,又能够让游客了解到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内涵。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当代社会中,传统文化不仅对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交流、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作用,更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应该珍惜并发扬传统文化,以此铸造中国特色文化之路。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篇9】

【主题】中国传统文化

【范文】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博大精深、厚重多彩,不仅在中国影响广泛,也深受海内外人民的喜爱和认同。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漫长的文化积淀,包括了思想、文学、音乐、绘画、书法、戏剧、服饰、佛教、道教、儒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对于中国的影响尤为深远。其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为中华民族的灵魂书籍,在近现代史上的发展历程中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仍在人们心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戏剧、书法和绘画等方面同样令人感叹。中国古代的乐曲令人陶醉,而歌剧、京剧等都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珍品,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文化宝藏。书法和绘画方面,墨迹清雅、意境深远,传承至今,广为流传。其中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唐朝吴道子的绘画等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有习俗,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是中国人民的重要传统文化活动。包括去年流行的"中国年"专辑中,春节团圆饭、逛庙会、放烟花、看春晚、做年画等各种新年习俗,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代表。这些传统习俗在时间的沉淀中越来越鲜明生动,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和尊重传统文化,以保护传统文化为己任,让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继续繁荣发展下去。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篇10】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度,其灿烂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为世界所瞩目。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传,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对其的认知和理解。为此,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界开始推出“中国传统文化课件”的概念。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中国传统文化课件”的主题。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

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血脉,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而中华文化的发展也是从古至今,源远流长。从我们祖先的远古文化到现代文化的多元化,一路上中华文化不断传承发展,既有优秀的思想文化、又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其独特性和丰富性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课件”中,中华文化的发展不容忽视。

二、中华文化的内涵

中华文化丰富多彩,蕴含着无数的内涵。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观、美学观、人文精神、道德伦理和哲学思想等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并对自己的人生追求有所启示和帮助。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

中国传统文化深厚广博,代表性极强。在“中国传统文化课件”中,我们可以将其分成诸多类型,如古代文学、古代戏曲、中医药、书法、篆刻、绘画、音乐等,这些不同的类型都有其独特的代表性作品。通过了解这些代表性作品,让人们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是我们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通过掌握各个领域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文化传统,让其在现代社会中充满活力。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富,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传承和发扬。而“中国传统文化课件”这一教育形式,具有良好的积极作用,不仅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够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篇11】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长期积累的文化成果,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礼俗、传统医学等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贯穿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中国文化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至商代的贝雕、玉器等文化遗存。周朝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文化事件,如《周礼》的制定、音律的系统化、魏晋时期士族文化的兴盛等。进入唐宋时期,中国的文化达到了较高的巅峰,产生了许多卓越的文化成就。

三、中国文化的内容

1.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以诗歌为主导,唐诗宋词为代表,又有小说、散文等。

2.艺术:中国艺术包括绘画,传统的书法和中国功夫等。

3.哲学:中国哲学史分为先秦、汉代以及唐宋时期的三个阶段。其中,老庄思想、儒家思想、 民间信仰、道教、佛教等思想流派对中国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宗教:中国的传统宗教主要有儒教、道教和佛教三大门派。

5.礼俗:中国的传统礼俗包括婚礼、丧葬、节日等各个方面,这些礼俗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6.传统医学:中医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中药为主要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四、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文学:唐诗宋词等经典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鲁迅、贾平凹等文学巨匠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2.艺术:中国的传统艺术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如古代中国的工艺品在世界范围内都十分出名。

3.哲学:中国的哲学思想在现代中国的文化发展和思想解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宗教:佛教被世界各地人民广泛接纳,并且对人类文化进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礼俗:中国的传统礼俗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谦让,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6.传统医学:中医学的理念也被现代医学逐渐接受,并运用到新的医疗技术中。

五、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必要内容。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需要政府、学术界、民间组织等各方面的努力。政府应该加大保护文化遗产的力度,促进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传承。学术界和民间组织应该加强文化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挖掘文化的内涵,创造出更多体现中国文化精髓的现代艺术和文化产品。

法律课件实用9篇


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趣祝福的编辑挑选出一篇有价值的文章题目为“法律课件”,如果你觉得这份干货非常有价值请不要吝啬你的分享让更多人受益!

法律课件 篇1

活动目的:

1、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 依法办事的好 baihuawen.c n习惯,有效的树立和维护学校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活动方法:知识学习、观看事例、 参予讨论 班会时间:2014年12月12日 班会地点:教室

参加人员:全班同学及班主任 主持人:班主任和班长 班主任:滕士刚

班会主题:法律与我们同行

主要内容:

一、加强法纪教育,引导学生学法、守法,自觉遵守校规班纪。

二、强化安全教育,防止发生踩挤、跳窗、交通、溺水、食物中毒等事故,教育学生远离不良文化,远离诱惑,远离游戏厅歌舞厅网吧,远离邪教,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由此引发的违法犯罪。 活动过程

1.主持人开场白,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2.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知识(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竞答,分抽签必答和小组抢答,评选优胜小组)。 3.讨论怎样处理以下行为。 ·包间内,乌烟瘴气,一群中学生饮酒庆祝同学生日。 ·有人跳窗入室盗窃,一人看见后悄悄走开。 ·一毒品贩子正诱骗一群中学生吸烟。 ·有的同学向同学强行借钱,不借就找人打。 ·朋友被打了,其他人帮他打群架。 4.班主任老师总结:

我们从小要知法懂法,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才会担当重任,做国家的栋梁。

5.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主持人:愿同学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法制与我们永相随,让幸福快乐与我们永远相伴!

法律课件 篇2

学习目标:

1.理解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2.能够正确行使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教学重点:

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学难点: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了解学习目标

师生一起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成才的阶梯”,引入接受教育的话题,多媒体呈现学生在教室上课、餐厅就餐、运动场上活动的图片,并让学生完成“填一填”哪些是权利,哪些是义务: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学习,必须保持教室良好的秩序;我们可以在餐厅就餐,必须节约粮食爱护环境;我们可以在运动场上活动,必须爱护场地和一切活动设施。让学生初步认识“权利”和“义务”不同,直接导入“受教育——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讨论学习。

二、自主探究,全面理解

(一)学习任务一:为什么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宪法对公民受教育的规定。

出示多媒体:宪法图片及内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老师:这是个可以争论的话题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老师引导: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受教育既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又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学生齐读宪法规定,以加深印象。

2.受教育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老师:宪法对公民受教育做了如此规定,对公民个人又有什么意义呢?大家起来了解“姜锦程的故事”。

学生读故事……

出示多媒体:是什么原因使姜锦程从辍学当建筑工人变成了一名律师?他的经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

课堂交流:学生发言,老师及时点拨引导,姜锦程辍学当了建筑工人,但他坚持学习建筑知识、学习法律及英语,一步步提升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受教育是他自身生存发发展的需要。

学生明白道理后回归课本,划出受教育对个人发展的意义的内容并诵读以加深印象。

3.受教育对国家社会发展的意义。

多媒体呈现:设想我们这一代不学习了,将来有的人当老师教育学生,有的人当医生给人治病,有的人管理企业为社会提供产品,有的人还要管理社会事务,甚至有的人还要当国家的领导人,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学生讨论并发言……

老师及时点拨引导:没有受教育的人主宰社会,国民素质不高、科技水平很低、经济发展滞后、社会秩序混乱……反言之,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受教育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公民只有接受教育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学生明白道理后回归课本,划出公民受教育对国家社会发展的意义的内容并诵读以加深印象。

老师以总结问题导入下一个讨论内容。

(二)怎样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必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1.坚持受完规定年限的教育。

多媒体出示: 马燕的故事。

学生读并思考:马燕的受教育权利难以实现时,她是怎样做的?当她的受教育权利得以实现后,她又是怎样做的?

小组交流以上问题。

学生回答:难以实现时,她积极争取、决不放弃,当得以实现时,她下定决心、努力学习。

老师引导:马燕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特别是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我们,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多媒体出示:在我们的周围,有没有厌学、辍学的案例,他们厌学、辍学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举例并分析原因……

多媒体出示:家长侵犯儿童受教育权的漫画,并设问题:假如漫画中的学生是你,你应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回答:和家长讲道理,讲法律,不能剥夺我们受教育的权利。

老师引导:《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坚持受完九年义务教育是我们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首先要做到的。

2.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老师:我们坚持受完义务教育,那在学校里应怎样去做呢?看看我们身边的榜样——文斌他是怎样做的。

学生读“文斌的`故事”并交流文斌的表现,朗诵、演话剧、当主持人、当小记者,而且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做到了全面发展。以文斌为榜样,完成自己的近期规划,争做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多媒体出示:争做全面发展的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学习方面、体育锻炼方面、特长发展方面要怎样做。

学生交流自己的规划,老师适时点拨引导并总结出:努力学习,争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就是我们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最现实的表现。

3.争取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学习。

多媒体出示: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认为学生面临的五大挑战(一)是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必须加强沟通意识;(二)是知识更加实用化,应该保持持续广泛的学习;(三)是应该更关注人文科学;(四)是面对知识的快速发展和更新,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应该对知识慎重选择;(五)是在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中,应该具有主动意识,把学到的知识释放出去。思考:我们只完成规定年限的教育(初中毕业)能适应这些挑战吗?你打算怎样去做?

学生思考并回答:初中毕业后,要考高中、大学,将来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也要积极的学习,迎接这些挑战。

老师点拨总结:我们在在完成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争取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积极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学习。

三、课堂检测

A.侵犯了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B.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C.不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

D.没有尽到学校在义务教育中的责任

A.没有认识到受教育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B.只享受了受教育的权利

C.只履行了受教育的义务

D.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家乡镇企业以每月

A 公民的受教育权受法律保护;

C青少年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D父母必须保证适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四、对照学习目标,总结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法律课件 篇3

一级建造师法律课件

在当今建设行业,一级建造师的角色尤为重要。一级建造师需要具备全面的法律知识,以便更好地处理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因此,一级建造师法律课件的编制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将对一级建造师法律课件进行详细、具体和生动的介绍,以帮助一级建造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

一级建造师法律课件的第一部分是建筑法律基础知识。在这一部分,课件详细介绍了与建筑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通过学习这些法规,一级建造师能够了解建筑工程法律的基本框架和操作指南。课件还通过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示了建筑工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纠纷和解决方法,帮助一级建造师在实践中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规。

第二部分是建筑合同法律知识。合同在建筑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级建造师需要具备合同法律知识,以便正确地订立和履行合同。 在这一部分,课件通俗易懂地介绍了合同的基本概念、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和合同的履行等。同时,课件还重点强调了建设工程中常见的合同类型,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技术咨询服务合同等。通过学习这些合同法律知识,一级建造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

第三部分是建筑工程索赔与争议解决法律知识。在建筑工程中,经常会出现索赔和争议的情况,一级建造师需要熟悉相关的法律知识,以便正确处理这些问题。课件详细介绍了索赔的基本概念、索赔的种类、索赔的条件和索赔的程序等。同时,课件还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示了索赔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和解决方法。此外,课件还介绍了建筑工程争议解决的常见方式,如仲裁、诉讼和调解等。通过学习这些法律知识,一级建造师可以更好地应对索赔和争议,保护自身权益。

最后,一级建造师法律课件的第四部分是建筑工程质量法律知识。建筑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在这一部分,课件详细介绍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法律要求和评定标准。课件还重点强调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和验收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学习这些法律知识,一级建造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建筑工程质量的要点,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

总之,一级建造师法律课件是一份具备详细、具体和生动性的教材,为一级建造师提供了全面的法律知识和操作指南。通过学习这些课件,一级建造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这对于一级建造师来说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在工程建设中合规合法地操作,还可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力。因此,一级建造师应充分重视法律课件的学习和应用。

法律课件 篇4

(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一课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页,粗读第一课的内容,只读课题、框题、目题。阅读后,请写出本课的.知识总体框架。(教师把结构式写在黑板上。)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框题的内容。

一、什么是法律(板书)

通过刚才的粗读,我们知道了(指向副板书此部分目题位置,读后归纳。)

第一,法律是"行为规则",即规定人们什么能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必须做。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法律具有其它行为规则不同的牲,即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的。

请同学们在书上标出法律的含义。(第12页)

下面,我们讲解法律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把握法律的含义。

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板书)

(一)国家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板书)

国家制定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创制法律。在我国,国家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们须按法定程序,依据宪法,创制国家的刑法、民法通则、教育法等法律。

国家认可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据实际需要,对社会已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则、宗教教规等加以确认。例如,我国建国初期,婚姻法有关结婚年龄的规定,即女18周岁,男20周岁,就是依当时的实际情况对人们的习惯予以确认的。

以上两种形式,一般都是以文字形式出现的,即成文法。在法制发展过程中,也有不成文法。

(二)规定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行为规则的一个重要特点。(板书)

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板书)

请同学们打开书阅读第10、11页的案例,看图片并思考:什么是国家强制力?法律的实施为什么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一)国家强制力主要指暴力。(板书)

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二)法律行为规则必须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板书)

因为:

只有领先国家强制力,才能迫使被统治阶级遵循与服从法律。

对统治阶级成员中(在我国是人民中),出现的违法犯罪分子,也需要国家强制力予以制裁。

只有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才能确保人们享有法定权利,履行法定义务。

(三)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板书)

三、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的行为规则(板书)

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同时思考,每一画面上的要求包括什么?是对谁提出的要求?(出示图片。)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单位、部门行为规则,只限于特定范围的人群,而法律则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

(一)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的显著特征。(板书)

(二)法律这一特征的表现。(板书)

第一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贪污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即公民平等遵守法律。(板书)

第二、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法律之上。即公民一旦触犯法律,平等承担法律责任。(板书)

法律具有权威性。这一点,在国家处理的大案要案上体现得非常清楚。教材第12页的案例,请同学们仔细阅读。

通过学习法律的牲,我们对法律的含义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请同学们记往"法律"这个在法律常识中最基础的重要概念的含义。

在学习法律特征的过程中,同学们不难发现,教材是用对比的方法介绍道德行为规则与法律行为规则的不同的。请同学们再熟悉一下这部分内容,并回答二者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道德与法律都是人们的行为规则,但二者具有明显的区别。

第一、从形成上看,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它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之中。即具有自发性。法律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要求,由国家制定的认可。即具有阶级意志性。

第二、从实施上看,二者的实现手段不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的信念的力量来维护。即具有理念性。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即具有强制性。

第三、从约束力上看,阶段社会的道德规则,不能约束每一个社会成员,而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小结:这节课我们获得了一个新的知识: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则。知道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法律的含义,并明确了法律最主要的牲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巩固新课]

同学们共同分析一个案例,回答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目的:强化国家强制力保证法律福利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投影)

某校校址周围皆为居民住家,其中私房者甚多。一天,校长发现学校东围墙被扒开一豁口,约20平方米的空地被xx占为房基,校长带人去交涉,拿出建校时的图纸,证明该地为学校所有。xx家人用长凳砸校长,校长头部砸出两寸长的口子,流血很多。学校领导来到当地公安派出所报案,派出所依法对xx予以处罚并责令其退回20平方米空地,还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赔偿医疗费用。

此案件说明了法律的权威性,国家强制力保证法律的实施。

[课后练习]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特殊"在何处

列举案例,说明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法律难以实现。

探究活动

你对法律有何见解?

活动内容:

将班级同学分为三组分别负责搜集有关"法律"方面的:

1、文字资料

2、名人名言

3、相关图片及其他媒体资料。

在本课内容结束后请同学们自己出一期墙报:什么是法律?

法律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明白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懂得青少年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善于斗争

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法律与人打交道;能够在面对违法犯罪时,勇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依法维权意识,树立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教材P57“运用你的经验”)

1.思考: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

2.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

教师总结、过渡:保安的行为是侵犯小华权利的表现。我如果是小华的朋友,可以告诉他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引出课题《善用法律》。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一)依法维权

活动一: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结果

(学生阅读教材P58“探究与分享”)

1.思考:为什么王某受到法律的制裁?为什么村民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你从这两则事例中明白了什么?

教师讲述:

王某纠集他人将打伤自己弟弟的李某打成重伤,违反了法律,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村民们依照法律规定同村干部论理、论法,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由此可以看出,非法维权受惩罚,依法维权终受益。

教师总结:

我们应学会依法维权。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活动二:法律救助帮维权

(学生阅读教材P58—59“阅读感悟”)

法律课件 篇6

1.试论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1)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的,都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体现,都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的。

(2)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又是有区别的:前者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规范性文件,后者是由社会舆论确立的一般社会意志;前者着重要求人们的外部行为及其后果,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后者是要求人们内心世界的境界,由人们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保证其存在和发生作用。

(3)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是紧密相连,互相作用的。一方面,前者在培养人们的社会主义道德中起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法律贯穿了社会主义道德的精神;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也是健全法制、厉行法治的重要因素。

(4)总之,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既有一致性又有区别点,既要重视法律的作用,又要重视道德的作用。既要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又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

2.试述法律的作用。

①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社会的影响。它包括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②法律的规范作用是指法律的指引、教育、评价、预测、强制作用;

③法律的社会作用:一是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作用;二是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作用。

3.试述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①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②有法必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③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

④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保障。

4. 试述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①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缺一不可,不可分割的。

②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③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④必须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有机结合起来,离开民主讲法制,就不可能是社会主义法制,就可能是 专制;离开法制讲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就可能是无政府主义。

5. 根据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试述我国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①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②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③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①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要享有权利就要承担义务。

②不容许滥用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要自觉履行义务。公民应该自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6. 为什么要确立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怎样才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1)我们之所以提倡确立社会主义信念,因为它是科学。所谓社会主义信念,是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解和真诚信仰。

(2)无产阶级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是基于对科学预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最终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其根本原因在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确立社会主义信念,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在前进中的曲折和困难。

(4)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必须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

7.试述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道德是以 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

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2)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3)人是要有道德的。要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就要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

(4)要能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就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而且,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也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

(1)为人民服务是科学的人生观。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这种群众史观反映到人生观上必然是为人民服务。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一方面,为人民服务思想,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为人民服务包含着社会主义道德不同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结合。

(3)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是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先决条件。由于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的影响,在一些地方、环节和一些人身上出现了只顾自身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的倾向,这就需要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

9.试述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的内容和意义。

(1)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五爱”,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其内容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的意义:

①“五爱”是我国人民根本道德要求和价值取向,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价值的道德标准。

②“五爱”是我国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品德和素质,

③“五爱”为执行具体道德规范创造了条件。

10.试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内容与要求及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1)社会公德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须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2)社会公德的内容与要求: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①它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②它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③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11.试述职业道德的含义、内容与要求及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意义。

(1)职业道德是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规范。

(2)职业道德的内容与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3)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意义:

①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②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手段;

③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④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法律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公民,什么是权利、义务,人身权利包含的内容,什么是人身自由权利,能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实例,说明公民依法享有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非法侵害,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公民含义的讨论、分析,使学生明确公民与人民的区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公民的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等知识点。通过分析相关案例,让学生明确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所包含的内容。

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学习,知道公民有哪些人身自由权利,认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应该享有的`最起码、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能自觉行使这些权利,并且不做侵犯别人人身自由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当自己的人身自由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

教学重点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教学难点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本册书的目录,总结本册书在内容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阅读、总结后教师归纳)

从目录上我们不难看出,本册书涉及最多的字眼是“公民”、“权利”、“义务”,每一课都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公民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那么,什么是公民?公民有哪些权利、义务?这些权利义务之间有何关系?公民应该如何享受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这些问题。

第九课 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板书)

一、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板书)

学生活动(一):

先阅读教材,掌握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公民的权利、公民的义务等概念,了解人身权利包含的内容,了解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继而讨论如下问题:

(1)“公民”和“人民”有何区别?

(2)罪犯是不是公民?

(3)从作为和不作为两个方面列举你所了解的公民的权利。

(4)为什么在公民的人身权利中,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通过讨论,让学生巩固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学生活动(二):

分析动画和视频,总结出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侵犯包含的三方面内容。

学生活动(三):

根据平时的所见所闻,举出一两个公民受到人身侵害的例子。(如果学生平时阅读时间和水平有限,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5)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

法律课件 篇8


第1篇: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案

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案范文

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职业道德的内容;理解为什么要在职业活动中遵守职业道德。

(2)运用目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增强践行职业道德的意识;对职业生活中各种F败现象有正确的认识。

(3)情感态度观念目标:懂得爱岗敬业的意义,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意识;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体会“我奉献,我快乐”的真谛;培养诚实、守信、公道的品质,树立讲诚信的作风。

2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搜索或查阅报刊,收集有关职业道德的案例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3)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阐述法、讨论法。

3 教学重难点

职业与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

4 教学设计

4.1 案例导入

镜头一:一位医生走上救治“非典”病人岗位前,平静地对满含泪水送别的妻子说:“我是医生,这是我的职责。”

镜头二:某旅行团乘坐的旅游车不慎与超速改道的货车迎面相撞。当火速赶来的救援人员准备将坐在前排的导游小文抢救出来时,小文急切的说:“我是导游,后面都是我的游客,请你们先救游客。”

提问:上述医生和导游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发言。

教师总结: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道德要求和不同的行为准则。职业活动中,我们应当遵循的这些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就是职业道德。

4.2 教学过程:第二单元、第四课——恪守职业道德。

4.2.1 我爱岗,我敬业

(1) 职业道德——职业的灵魂

职业道德的含义:职业道德是我们所从事的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是我们职业成功的保证。

案例:对于职业道德,人们存在不同的看法:

观点一:职业道德是大道理,我是小人物,因此职业道德对我没用。

观点二:职业道德是一纸空文,社会上很多违背职业道德的人生意很火,所以谁遵守谁吃亏。

观点三:违背职业道德而获得的利益只是短暂的,遵守职业道德而获得的利益才是长期的、永久的。

提问:对于职业道德的看法还有哪些?你是如何看待上述观点的?

学生活动:让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将来想从事的职业谈谈自己对职业道德的认识。

教师总结: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错误的原因,说明观点三正确的理由。

职业道德的作用: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有效保证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维护和提高企业的信誉,促进行业的发展;规范整个行业全体人员的行为。

(2)职业道德的基础——爱岗敬业。

案例:

镜头一: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在信中告诫儿子:“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快乐,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镜头二:职校生小李上课没精神,认为就业前途渺茫,将来只能从事环境艰苦、繁重劳累或地点偏僻、工作单调,技术性低甚至有危险性的工作,因此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混日子。

提问:你赞同洛克菲勒的“天堂”和“地狱”之说吗?你怎么看?小李的想法和做法会导致什么结果?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能否热爱自己的职业,关键在于培养自己对职业的兴趣。有兴趣就容易产生爱的感情,会工作积极,勤奋努力,改造质量高。没有兴趣就谈不上爱,会工作消极,情绪低落,办事拖拉。

爱岗敬业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乐业、勤业、精业。做到乐业、勤业、精业,我们就能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取得更大的成绩,从中获得工作的乐趣;就会因尽到对社会的责任而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赞扬。

4.2.2 我诚信,我公道

(1)恪守职业道德的重点——我诚信

什么是诚信?

职业道德中的诚信,强调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为什么要讲诚信?

案例:一些不法从业者为了谋取暴利,不惜以消费者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制造劣质食品。例如,不含蛋白质的劣质奶粉、含有苏丹红的辣椒酱、残留孔雀石绿的水产品,以及西瓜“膨大剂”、饮料中的“塑化剂”等等。类似事件一次又一次拉响食品安全的警报。

提问:这一次次食品安全警报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其他不诚信的现象进行交流。

教师总结:常言道,诚实是为人之本,守信是立事之先。如果不讲诚信,会让人的良心变坏,失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假冒伪劣盛行,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我们做诚信的人,会得到他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 合作关系,成为有益与社会的人、受欢迎的人。 我们在职业活动中恪守诚实守信的准则,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要诚实;要有信用,讲信誉;要忠诚所属企业;要维护企业信誉;要保守企业秘密。

如何做到诚信?诚信要求我们遵守国家法律、符合社会道德要求;诚信是要把企业利益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但是企业利益不能高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诚实守信是各行各业的生存之道,是各行各业树立良好信誉的根本。企业的信誉体现了社会承认,体现了企业的社会价值,影响到企业的未来发展。

(2)恪守职业道德的较高要求——我公道

什么是办事公道?办事公道是职业道德的又一准则。公道就是处理事情坚持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办事公道强调职业活动应遵从公平和公正原则,它是提高为人民服务质量的起码保障。

案例:

观点一:在工作中关照亲友乃人之常情,与办事公道要求不矛盾。

观点二:办事公道是对有权人而言的,我们基层从业者不存在这一问题。

提问:你如何看待上面两种观点?

学生活动:分组辩论,允许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做适当引导。

教师总结:通过观点一,我们知道了办事公道就是处理事情坚持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照顾亲友显然是有违办事公道的原则的;通过观点二,我们懂得了无论是掌握一定权力的人还是普通职业人,工作中都涉及公道的问题,它不是有权人的专利。

办事公道的具体要求:公平公正;不计个人得失,不屈从各种势力;要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

办事公道的重要意义:对企业而言:办事公道,在企业内部会形成一种凝聚力,增强团队协作的合力,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个人而言:个人具有办事公道的良好职业道德,能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最终为企业赢得较好的信誉,使企业发展壮大。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道德要求和不同的行为准则。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将努力追求做职业道德高尚的人,做对社会有益、受人尊敬的人。这是我们职业取得成功的保证。

课后作业:

(a)谈谈你对“今天不爱岗,明天就下岗;今天不敬业,明天就失业”这句话的认识。

(b)综合所学专业,讨论该专业对应的职业该如何爱岗敬业。

4.3 教学反思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二年级学生,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就将走上工作岗位,所以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课教学中运用了讲授法、案例探讨法、讨论法。在教学中利用一些生动典型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从中掌握课本知识,并能学以至用。让学生认识到,无论今后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能认真勇敢地承担责任,恪守职业道德,“干一行,爱一行”,就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会获得尊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2篇: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案

这是一个互助平台,为您提供大量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案范文,送一篇给你。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第一课

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一、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理解自尊自信的重要性。

2.情感态度观念

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珍惜自己的人格尊严。

3.运用

把学到的塑造健康人格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从点滴做起,塑造健康人格。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自尊自信(重点)

什么是自尊和自信?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很多学生的理解存在着失误和偏差,对自尊与自信理解方面的不足将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学生在日常行为中的一些不够自尊、不够自信的行为。而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尊自信,必须先从认识上解决问题。

2)珍惜人格尊严,努力塑造健康人格(重点也是难点)

在日常德育课教学中,知的问题往往是比较好解决的,但要落实到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却存在着相当的难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使学生理解自尊与自信的重要性只是解决了知的问题,而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自觉珍惜自尊自信,加强修养,努力成为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对于这节课来说,不仅是重点,也存在着实实在在的难度。 2.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主题是“做自尊自信的人”。教材从认识自己入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自尊自信的内容及重要性,然后再进入践行的层面,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自信心的方法和了解塑造健康人格的途径,自觉加强修养,成为具有健康人格的,自尊自信的人。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正处在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发展阶段。一方面,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渴望成为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另一方面,多数同学对于自尊和自信理解得并不全面,存在着一些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着较强的自卑情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纠正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更主要的是要帮助他们学会一些树立自尊与自信的方法,帮助他们更自信地走好今后的人生道路。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个国王独自到花园里散步,使他万分诧异的是,花园里除了小小的忘忧草,其它的花草树木都枯死了,园中一片荒凉。后来国王了解到,橡树觉得自己没有松树高大挺拔,因此轻生厌世死了;松树因为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结出甜美的果子,也自惭死了;葡萄羞愧自己终日匍匐在架上,不能直立,不像桃树能开出美丽可爱的花朵,于是也死了;牵牛花叹息自己没有茉莉花那样的芬芳,其余的植物也都分别觉得自己缺陷太多,比不了别人而无精打采,而顶细小的忘忧草却并不觉得自己卑微,独自欣赏着自己,茂盛地生长。 【引思明理】 师: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吗?古希腊的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箴言。你认为人认识自己重要吗?请结合你对上面故事的理解谈谈你对认识自己的重要性的理解。

高大的橡树、挺拔的松树、深受人们喜爱的葡萄树都觉得自己无法活下去了,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它们真的很差劲,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了吗?忘忧草为什么能愉快地活着?

师生一起讨论。

老师总结:这些原本优秀的植物纷纷自愿放弃生存的机会,不是因为它们自身的缺陷,而是自信心和自尊心出了问题,而自信的丧失来源于它们自我认识的偏差。那么,人通过哪些途径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呢?

1.正确认识自己: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第8页中 “相关链接”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在全班交流各小组总结出的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

老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发言:认识自我是人生的起点,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人生选择。

案例:小明上课时很怕站起来回答问题。很多时候他知道答案,但又怕自己回答不好,因而不敢举手,有时候老师指定他来回答,他会显得犹豫、畏缩。要是回答得不够准确,他会灰心、自责,暗暗地想:“看来我真的不行”。即使答对了,他心里也会不踏实,觉得自己是侥幸,愧于接受老师的好评。小明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太强了,使自己不敢表现自己。

2.做自尊自信的人

小组讨论:你认为小明的这些行为和想法是自尊心强的表现吗?自尊心强应该有哪些表现?平时同学们的哪些行为是自尊心强的表现?

我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般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回答,老师参与讨论并进行点拨和补充:环境因素(来自他人的态度和评价、家庭气氛、父母的教育方式等)、个人的身心特征、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自我认识、个人对成败的归因方式等等。

看看下面的同学,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出了什么问题?

A同学:我,一个男孩子,个子还不到165cm,站在人群中总是觉得比别人矮一截,唉!

B同学:我口才不好,专业技能在班里也不是最好的,学历又不高,我注定是没有什么大作为的。

C同学:虽然我十分努力,在文体活动中表现也很突出,动手能力也不错,老师都夸我有礼貌,同学也喜欢和我交往,但文化课的成绩就是上不去,因此,我一直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老师点拨:A同学和C同学分别把自尊和自信建立在什么基础上了? 学生讨论,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讨论之后,老师提供下列故事:

故事1.彼得.丹尼尔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常遭到班主任菲利普太太的责骂:“你功课不好,脑袋不行,将来别想有什么出息!”彼得到26岁时还大字不识几个。有一次,一个朋友念了一篇《思考能致富》的文章给他听,彼得深受震动,从此发愤图强,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后来,他事业有成,买下了他当年打架闹事的街道,并且出了一本书,名叫《菲利普太太,你错了》。

故事2.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的评价是:“反应迟钝,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爱因斯坦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他死后,还有许多科学家在研究他的大脑和常人的不同之处。

故事3.罗丹的父亲曾抱怨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他也是个前途无“亮”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罗丹后来成了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塑家。

故事4.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身高156cm;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深受前苏联人民爱戴的列宁身高156cm;雷锋身高156cm,并未影响他成为一个时代青年的楷模;曾横扫全欧洲,被无数人崇拜的拿破伦身高162cm ,男人气十足的俄罗斯前任总统、现任总理普京身高170cm,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163cm。 老师提出问题: 1)

听完上面的故事和数字,你认为还有必要为自己过去和眼前的分数而丧失信心吗?还认为身高和未来的前途有着直接必然的关系吗? 2)

对于一个青年学生来说,决定未来前途的最关键的东西应该是什么呢? ( 学生回答,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他们认识到对于个人发展来说,坚定的信心和不懈的努力才是最为重要的。)

老师:我们今天已经讨论了许多关于自尊和自信方面的问题,现在,同学们能否归纳一下:自尊和自信对我们的个人成长有哪些作用呢?自尊与自信仅仅是个人的问题吗?它与集体和国家有没有联系?

请学习小组派代表按自己的理解归纳自尊与自信的重要作用,老师适当加以补充并导入下一个问题:

3.珍惜人格尊严,努力塑造健康人格

老师:看来,我们都认识到自尊与自信对于个人的发展、祖国的强大都很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成为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呢? 学习小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学习书上第11页中的内容,归纳出塑造健康人格的一些途径。 【体验导行】

1.反思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一个自尊自信的人。

2.以小组为单位,找找生活中不够自尊的表现,并以文字或图片的方式展示出来。 板书设计

一、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1.正确认识自己: 2.做自尊自信的人

3.珍惜人格尊严,努力塑造健康人格

六、教学反思

1.思想的转变必须是一个主动内化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调动他们的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才能使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2.以学生活动为落脚点,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将学习过程由小组成员协作完成,并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

第一课

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二、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个人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2.情感态度观念

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 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

3.运用

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要学生明白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清楚个人礼仪规范与自身修养、社会和谐和整个国家以及全民族的文明程度的关系。从小处讲,提升个人礼仪,可以表现自己的良好形象,搞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大处讲,能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和谐与稳定,因而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是本课教学重点。通过礼仪教育,让中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2)个人文明礼仪的习惯养成问题

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2.教学难点

个人文明礼仪的习惯养成问题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中华民族虽然有几千年文明史,但由于多种原因,文明礼仪的传承好像受到“阻碍”,中学生对文明礼仪有一定的了解,但能按一定礼仪规范去做的更是不多见。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种不容忽视的现象呢?家庭、学校和社会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受到熏陶。要联系学生实际,找到影响学生把个人礼仪规范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障碍,并想办法加以克服;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感悟道理,避免枯燥的理论说教。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一些经历关系到礼仪教育的成效,如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的礼仪习惯差等。因此,老师不能将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必须从学生实际入手,将内容细细融进,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德育课的学习目的。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分组教学。

五: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个人礼仪方面的书籍、资料;收集有关个人礼仪方面的格言警句或典型的事例,制作幻灯片。

2.学生预习课文并查阅收集与个人礼仪有关的资料;思考能够展示中学生风采的个人礼仪规范,做好表演的准备。

3.拍摄制作好图片资料。

六、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提出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1 曾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能够坐上总统的宝座,成为美国"第一公民",与他的仪态表现分不开。在1988年的总统选举中,布什的对手杜卡基斯,猛烈抨击布什是里根的影子,没有独立的政见。而布什在选民中的形象也的确不佳,在民意测验中一度落后于杜十个百分点,不料两个月后,布什以光彩照人的形象扭转了劣势,反而领先十多个百分点。原来布什有个毛病,他的演讲不太好,声音又尖又细,手势及手臂动作总显出死板,身体动作不美。后来布什接受了专家的指导,纠正了自己的动作,有效地改变了人们对他的评价。

案例2 小金是某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前夕,她参加了很多企业的招聘会,投递了自己的简历。学习成绩很优异的她接到了很多面试通知,可是几乎没有成功。她大为不解,请学校的就业指导老师指点,老师很快发现了她的问题:说话声音小,底气不足,面容苍白,头发蓬乱。

案例3 教材第12页(两个镜头)。

引导学生思考:看了这几段材料,同学们有何认识?案例1中老布什在竞选中为什么能反败为胜?案例

2、3带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并发表意见。

教师点拨:这些材料表达了个人礼仪的重要性。讲究个人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流露,是我们具有良好道德的表现。尽管我们常说“人不可貌相”,但仪容仪表,个人形象等礼仪问题在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过程中还是有着重要作用的。那么,什么是礼仪呢?

一、个人礼仪打造良好“第一印象”

1.礼仪的含义:礼仪是一种教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提问: 谈谈个人礼仪应遵循什么样的基本要求,才能彰显自己的个人魅力?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并发表意见。

2.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仪容仪表整洁端庄,言谈举止真挚大方,服饰搭配得体,表情自然舒展。

学生活动:一分钟专业演讲比赛。

课前请两个同学准备好演讲稿,不穿校服,自备职业服饰(最好能体现自己的专业特色)台下各组派一名评委打分,参照书上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对演讲者进行评价。(仪容仪表20分 肢体动作20分语言表达20分服饰20分整体感觉20分)

学生活动:观看演讲的学生对演讲者进行评价,分别找出优点,挑出毛病,谈谈感受。教师根据学生具体表现进行点评和小结。

教师总结过渡: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我们现在要创建和谐社会,不遵循礼仪规范是不行的。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心理学家说过,在沟通前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见面后的20秒,而这20秒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你个人相貌、仪表、服饰、表情、姿态、谈吐等外在因素的感受决定的。这也说明了个人礼仪的重要性。

二、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镜头:一家企业的招聘现场,一个男生挤到招聘席前,高举着简历,大声叫嚷“喂,收一下我的应聘材料!”但招聘人员盯了他一眼,继续和其他应聘者交谈。事后,招聘人员告诉记者:“像这样没礼貌的人,谁也不敢要!否则,哪天公司形象受损都不知道。”

引导学生思考: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的理解。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并发表意见。

教师点拨:个人礼仪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彼此友好的表示,其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专家孔子就认为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礼仪是普通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的基础,是一个领导者治理好国家、管理好公司或企业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礼仪比智慧和学识都重要。

1.

个人礼仪修养具有完善人格、调节道德修养行为的意义,遵守个人礼仪基本要求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进人际交往

镜头:午饭时间,某职业技术学校饭堂内人头攒动,大多数同学自觉排队打饭,李想打完饭经过长长的队伍时,因为空间比较窄,加上走路太急,不小心碰到了正排队打饭的张强,张强很大声地责备说:“他X的,走路没张眼睛啊”,李想一听也没好气地说:“谁叫你不排好队的”,“你跟我说对不起!”“凭什么?你也不对!”两人遂吵起来,后来看有老师走过来制止.张强指着李想鼻子说:“你小子等着瞧!”,李想毫不示弱:“谁怕谁啊!”后来双方各约一大帮人晚上聚集在学校比较隐蔽的地方解决问题,结果几句话不合,双方动起手来,引发一起恶性校园打架事件,几个主要肇事者被学校开除,其他参与打架者被处以校内留校察看处分。

引导学生思考:这件事情如果换一种处理方式,可能结果会完全不同,如果你是张强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李想,你会怎么处理?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表意见

教师分析:讲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会用文明幽默的语言化解纠纷。中学生中的许多纠纷多由口角引起,而口角的发生大多与恶语伤人有关。俗语说“祸从口出”,即说话不当可能引来祸端。当由于你的不小心,伤害了别人的利益,要真心实意地向人说一句“对不起”。反过来由于别人不小心伤害了自己利益时,要尽可能大度一些,说—声“没关系”,这样纠纷就会自然化解。

礼仪具有很强的凝聚情感的作用。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在平静中会突然发生冲突,甚至采取极端行为。礼仪有利于促使冲突各方保持冷静,缓解已经激化的矛盾。如果人们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

2.遵守个人礼仪基本要求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整个国家和全民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快社会的发展

以小组为单位找找生活中(公交车站、校园、旅游景点等地)存在的违背礼仪要求的行为,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老师:如果生活中到处都是这样的人和事,这个社会还有和谐可言吗?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加以点拨并小结,导入下一个问题。

老师总结过渡: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讲道德、懂礼仪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走向社会,进行交往的必备条件。但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因素,现在的学生对“文明礼仪”的意识越来越淡薄。在部分学生中出现了“不尊重教师”、“不尊重同学”、“不尊重家长”、”自私自利、出言不逊”等不良习气。我们该如何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呢?

三、个人礼仪重在养成

材料一: 一名在德国的外国留学生,学业成绩很优秀,动手能力也很强,拿到博士学位后,自认为可以轻易地留在德国工作,没有任何问题。可他在求职中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他四处求职,拜访过许多著名的大公司,均遭到拒绝,对方也没有对他说出任何拒聘的理由。直到他在一家很小的计算机公司去求职,仍然遭到了公司 很有礼貌的拒绝。后才得知遭到拒绝的原委:这一切都因为自己乘坐公交车时曾经有过3次逃票的记录。这使得他更加气愤——就因为这么点鸡毛蒜皮的区区小事,就小题大做,把一个博士生拒之门外。

乘车逃票是区区小事吗?人的道德品质和礼仪修养是如何形成的?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我们应如何自觉践行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

1.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要加强自律,学会自我约束

学生活动:课前安排4人一组,小组到校园内外拍摄不合文明礼仪的现象,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用投影展示

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与笔,在纸上写下你自己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有多少写多少,写好了放在桌上面,请同学起来念一下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有哪些,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的。

学生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写出大家知道的文明用语。将文明用语进行分类,并在全班展开竞赛,看看哪个小组说得最多。

教师总结:

2.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要懂得自尊自爱 学生表演礼貌情景剧

(场景一) 当你想向同学借东西时,你该怎么说,怎样做呢?

(场景二) 如果课间你不小心碰掉了同学的铅笔盒,你该怎么办?

(场景三) 当家里来了客人,你怎样招待他?

观看表演的学生逐一评价表演者的语言,分别找出优点,挑出毛病,谈谈感受。 3.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要注意言行适度得体适

适度的含义是指在应用礼仪时应该特别注意把握分寸,认真得体,要尽量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学生活动:前后桌四个同学为一组,小组同学互相观察,指出每位同学在仪容仪表上的优点和不足,共同探讨有关仪容仪表的具体要求。

教师点评:(结合学生的讨论)仪容仪表要做到自然美、修饰美和内在美的统一。一是要注意适体性,修饰要与容貌、体型、个人气质相适宜;要与自己的身份和职业协调统一,合乎和体现自己的身份特点和表现内在的素意。恰二是要注意整体性,各部位的修饰要与整体协调一致。。三是要把握适度性,无论在修饰程度,还是饰品的数量和修饰技巧上,都要把握分寸,自然适度,追求雕而无痕的效果。

教师点拨:许多人在生活中时往往因为没有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就与人产生矛盾;面试的时候仅仅因为挠头抓耳、抖腿,着装不当,进退场没有注意打招呼,就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可见,讲礼仪必须从日常行为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形成文明礼貌的习惯。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是让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只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一定会养成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的好习惯。

教师总结归纳:“礼仪”给社会增添了许多美丽的音符。他架起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大家互助、互敬,也使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二、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

一、个人礼仪打造良好“第一印象”

1.礼仪的含义: 2.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

二、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1.遵守个人礼仪基本要求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进人际交往 2.遵守个人礼仪基本要求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加快社会的发展

三、个人礼仪重在养成 1.要加强自律,学会自我约束 2.要懂得自尊自爱 3.要注意言行适度得体适

六、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筛选案例时尽量用学生身边和周围所发生的人和事来进行设计,但必须要以课本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为依据,不能离题万丈,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表演和学生自己收集素材等方式,把要学的东西和学生的实际联系在一起,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 2.在课堂教学中,设法用生动深刻的案例使学生入情以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尽管使学生入情的方式因人而异,因内容的不同而不同,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教师要动情。教师强烈的感情,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开启学生感情的门扉。 第一课

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三、交往礼仪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 (2)理解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3)体会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

2.情感态度观念

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

3.运用

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自觉践行交往礼仪规范

从理论角度看,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体会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最终要落实到自觉践行交往礼仪规范上,这是学生学习和践行的重点内容。从实践角度看,自觉践行交往礼仪规范,有重要的亲和作用,可以在交往中表达尊敬、沟通思想、联络感情、增进理解。从现实生活看,交往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中职学生在与老师、同学、实习单位人员等的日常交往中需要自觉践行相关的交往礼仪规范。

2.教学难点

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和遵守交往礼仪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交往活动都离不开礼仪,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目前,存在着一些这样的现象:部分学生学了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本道德的水平。这是与交往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交往礼仪的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交往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3.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主题是“交往礼仪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教材从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入手,帮助学生通过学习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和作用,从而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自觉践行交往礼仪规范。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身心变化大,情感情绪表现出丰富多变、矛盾的特点,学生中的一部分曾经在学习上受挫而生活上又远离父母,内心容易苦闷、孤独和烦恼。一方面,多数同学由于受生活阅历、交往经验和自身品德修养的限制,缺乏与人交往的知识和技巧,容易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偏差,造成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又有迫切的交往愿望,乐于与人沟通,渴望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习交往礼仪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调节不良情绪,提高交往中的品德修养,培养和增进接纳别人的意识,为自己赢得一个良好而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今后的顺利就业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发现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马克思把交往比喻为“人们日常生活、日常接触中的必然伴侣”。在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与人打交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与人交往。我们与他人可以因共同做一件事而喜悦,可以一起体味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一起在人生的道路上相互扶持。在今天的课上,让我们先来测试一下自己的交往能力。

展示:人际交往能力小测试

1.我不喜欢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和活动。 2.我不喜欢说话,有时宁愿用手势,也不用语言。 3.我不愿和任何人的目光接触。 4.同学们不喜欢与我一起学习和活动。 5.同学们不喜欢在我面前讨论各种问题。 6.父母总是对我管束严厉,动辄训斥。 7.放学后我不愿意回家而喜欢在外面玩。 8.我对爸爸妈妈的谈话十分反感。 9.我对爸妈的斗嘴、吵架感到无所谓。 10.爸妈从不过问我的任何事。

11.老师对我特别挑剔,专爱跟我过不去。 12.老师在课堂上几乎从来没有看过我一眼。 13.在路上看到老师,我总是设法躲避。 14.老师家访时经常向爸妈讲我的坏话。 15.我觉得老师对我太不公平了。 a.是

b.不一定

c.否

积分规则:选a计1分,选b计2分,选c计3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得分说明:40分以上,说明你乐于与人交往,人际互动良好。

20~40分,说明你与人交往意愿与能力不是很突出。 20分以下,说明你的人际交往意愿与能力偏弱。

通过测试,我们可以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一些了解。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以提高交往的能力,更好的与人和谐相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金钥匙——交往礼仪。 【引思明理】

师:课前我们已经分组布置了预习任务,下面请各组同学的代表将本组准备的内容进行展示。

1.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

一组学生代表:我们组的任务是展示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首先,让我们复习一个概念——个人礼仪(个人礼仪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这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内在品质、文化素养、风度魅力的外在表现),哪位同学能讲讲什么是交往礼仪吗?

生:交往礼仪是社会成员在相互往来中的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 师: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集体主义为指导,体现的是相互服务、竞争合作、团结和谐的关系。

一组学生代表:在了解了交往礼仪的概念后,让我们着重来学习一下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请大家看一组我们搜集的材料。

镜头一:风总要和太阳争执谁的力量大。风说:我可以证明我的力量是巨大的。你看,地下正走着一位身披大衣的老者,我能比你更快速地将他的大衣脱掉。于是,太阳躲进乌云里,风使出它所有的威力狂吹,但是,风吹得越大,那老者越将他的大衣牢牢抓住。最后,等到风筋疲力尽停下来时,太阳从云彩里钻了出来,对那位老者投去微笑。不久,那位老者便用手将他前额的汗水拭去,并轻轻脱掉身上的大衣。太阳对风亲切地说:“仁慈和友善总要比愤怒和暴力更为有力。”

(问)上述这段寓言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课本的探究性活动材料)

法律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法律是什么。

②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

③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2.能力目标

①积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

②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正确认识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权利,并体验用相应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利,以及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课件展示与法律有关的图片。

(2)调查同学们所了解到的法律规定了我们的哪些权利。

(3)除了权利,还规定了哪些义务?

(4)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在哪里呢?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能够了解并掌握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法律。2、知道法律给我们规定了哪些权利和义务。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说一说,你接触过法律吗?

2.你觉得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纪律有何不同?

3.与我们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有哪些?

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利用课件教学:

1.课件出示第2页图片,列举生活中我们了解的法律,以及给我们所规定的权利。

2.课件出示图片,了解法律给我们所规定的义务。

3.课件出示第4页的活动园。

交流:你是如何看待法律和纪律的?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

4.过渡: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准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课件出示第4页的阅读角。)

小结:通过学习阅读角,正确认识道德与法律的在我们生活中的关系与作用。

5.无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伴随着我们。(课件出示生活涉及法律的图片)

小组讨论:我们的亲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

小结: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教学反思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化石课件精品9篇


以下是趣祝福编辑为您精心挑选的“化石课件”。在老师上课之前准备教案和课件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而现在正是该准备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展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必要手段。如果您在阅读本文时获得了一些教益,那将是我最大的心愿!

化石课件【篇1】

《化石吟》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师:有一首动听的歌《木鱼石的传说》,是这样唱的: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

歌里会说话的石头就是化石,同学们一定也不陌生《侏罗纪公园》吧!它也是通过保存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让我们窥见了亿万年前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引领我们遨游那远古的神秘世界,沧海桑田的变迁引起人们无限遐思,让我们跟随张锋的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再次接触这些“会说话的石头。”

生: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可以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起源、演化、发展的过程,还可以恢复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等。

生:《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吟,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生:本诗共七节,可分三层来理解:1、2节是第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3、4、5、6节是第二层,为诗的主体部分,具体抒写遐思的具体内容。最后一节为第三层,回应1、2节,使全诗结构完整。

生: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

师:同学们认为通过哪些途径学习这篇课文比较合适?

生:①首先要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②可以联系生物课上所学内容(如鱼类进化、鸟类祖先、两栖类祖先、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知识);在查阅、积累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调动自身的想像力,去体会诗中“沉睡亿年的石头”所说的话及内涵,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例题一:诗的第一节、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何好处?

解析:本题意在让学生体会诗歌前后照应的结构美的特点。

生(讨论后回答):诗的1—2节以一连串的问句开篇,引发读者的想像。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富有孩子气的浓厚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一下子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最后一节,“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请向我──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第七节是对第二节的回应。这样整首诗开合自如,首尾圆合,显得结构严谨。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出下文。

②“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化石中隐藏了古生物的信息。()

③“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运用拟人的手法,说明人类对化石有很深的了解。()

师生互动:这几个判断题考察的是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1)句中的两个问句不是设问,因为设问是自问自答,而这两个问句只问而没有答,所以是×。(2)句中,把生命历程的痕迹比作条条皱纹,把化石比拟为人的脸。所以是√。(3)句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是对的,但是并没有说明人类对化石有很深的了解,而是说明人们刚刚挖掘出化石,开始了解他,所以是×。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师:诗歌的开头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样开头有什么样的作用?

生:运用了排比手法,通过连续的问句,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师:诗歌的最后一节与第二节有什么样的关系?它们能否互相调换?

生:最后一节照应了第二节,第二节用问句的形式,引人深思。在结尾时,用陈述的语气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1938年12月的一天,印度洋里有条渔船,在靠近非洲东海岸的较深的海里,捕到一条奇怪的鱼。

渔人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奇怪的鱼,它大约15米长,长得倒不难看,全身钢青色,眼睛深蓝色。最特别的是它身子下面的鳍很大,有点像腿。

这条鱼离了水,只活了四个来小时。船长觉得这的确是一条特别的鱼,在科学上或许有什么研究的价值。所以船一靠岸,他就给那儿博物院的管理员拉蒂曼去了一封信。可是那个季节,非洲正热不可耐,这条肥鱼已经开始腐烂了。

拉蒂曼看了这条鱼,也认为这是一种新奇的玩意儿,应当好好保存下来,给科学家去观察,去研究。她请了一位专门做标本的人,把这条怪鱼的皮剥了下来,塞进些草,做成一个标本。她想,这条怪鱼一定是个新发现的种类,因此用自己的名字来称呼这条鱼,叫它做“拉蒂曼鱼”。现在通常叫做矛尾鱼。

但是真糟糕,当时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条怪鱼的重要性。要是知道的话,一定会想法子把它身上的每一个部分都保存下来。可是结果呢,只留下一张皮,一个头颅,还有几块零碎的骨头。

化石课件【篇2】

《化石吟》是一首语言优美的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感情丰富。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1、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2、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请听老师范读。(配乐范读课文)

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⑵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⑶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学生可在自由诵读中思考,然后讨论,讨论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⑴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⑵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⑶诗歌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2、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后,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做铺垫。

1、教师导学: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章节、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研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⑴“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⑵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⑶“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⑷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⑸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以上内容在朗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每组讨论一个题,e题每组都要讨论。发言时可以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启迪意义。

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假如学生希望教师指点或总结时,教师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其余的内容,只要想像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3、学法指导:

好诗阅读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深,重点词句细品味,联想想像悟中心。

简单的内容归结、板书:

化石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叹服、海枯石烂”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生物进化探究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

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揣摩品味语句,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或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设疑探究,调动想像力,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首尾呼应的结构美。

教学过程

一、导课、解题

(导语)同学们,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他们的生命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来。当我们面对这些化石,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它们似乎在向我们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板题,放投影理解化石意思。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朗读,勾画并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guǒ( )藏 骸( )骨 潜( )行

躯壳( ) 猛犸( )

(2)根据释义说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①称赞而且佩服。( ) ②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③(草木)青翠茂盛。( )④奇异而虚幻。( )

(3)回忆课文,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

( )的神话 ( )的真理 ( )的骸骨

( )的密码 ( )的魔法师 ( )的雕刻家

2.听朗读录音,学生感受其中对自然高妙的赞叹和节奏韵律之美。

听了录音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说一说。

仿照录音学读课文。

提示: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全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并且以第二人称来称呼化石,亲切自然。诵读中要仔细体会语气语调的变化。

三、理解诗歌内容。

(1)小组合作完成:诗中的哪几节是诗人对化石的吟咏?分别吟咏了哪些方面(即化石说了哪些话)?

(2)诗的第2节与结尾有什么关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口答)

(3)化石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展开想象具体描述。

四、品味、积累(任选一句说明喜欢的理由并做好积累)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研读诗文,你还有哪些喜欢的句子或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提出来,共同分享。

五、课堂练习 分组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诗人张锋饱含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遐思之余,我想,如何尽可能地去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让后世的人们在博物馆去慨叹、遐思,这更多地需要全人类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七、课外作业 收集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或卡片办一期手抄报。

附:板书设计 化石吟

发问、引发联想----抒写遐想、吟咏化石---强调深化、回应发问

化石课件【篇4】

教材简说

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已经灭绝了,像三叶虫、恐龙等。我们要想了解它们的生存情况,只能通过对它们的化石进行科学的研究。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古生物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它是人类开启地球宫门的一把钥匙。因此,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人们确定地层的年代。

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古老的生物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现在,如,本课所介绍的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成为人们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扇形的小叶子,长得很慢却有着营养丰富的果实,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这就是银杏树。肥胖的身体,粗壮的四肢,犹如戴着墨镜的黑眼圈,这就是大熊猫。尖而长的大嘴,核桃大的眼睛,体长可达四五米,体重可达半吨的水中动物,这就是中华鲟。

学习本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增强他们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北京古生物博物馆去参观参观,怎么样?(播放课件)

(出示“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始祖鸟骨骼化石,蜻蜓和蝴蝶化石,三叶虫化石,枝蒎厥化石,考古学家正在挖掘化石”)

欣赏完这些图片,你们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吗?(板书:化石)

引入化石:你们知道什么是化石吗?

师:老师告诉你们吧,在远古时代,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古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它们死后,遗体被埋入地层,经过亿万年的演变,它们的遗体逐渐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我们就把它称作化石。

明白了吗?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跟化石有关的,(补充课题:活化石),请齐读课题。咦?怎么多了一个字“活”?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质疑。

3、师:如果你想了解的话,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知生字:

1、按要求读书:

(1)轻声读课文,借助“树叶”里的生字,读准字音。

(2)找一找,课文里写了几种“活化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4、师生评议。结合读好几个生字:

悉 鳞 肉 稀

5、再读课文,找一找一共写了几种活化石?作上记号。

6、汇报:银杏树 大熊猫 中华鲟

7、师:是啊!这些动物、植物都是生活在远古时代,它们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了现在,所以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指导学习课文第二小节,结合训练:

1、课文是怎样介绍“活化石”的呢?首先请大家读读第二小节,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可以用笔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3、汇报交流:

(1)“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观察图片和实物)

“一片片”和“一把把”能换成“一片”和“一把”吗?为什么?你能举个例子吗?

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很多,谁能说几个呀?

填空:一块块( ) 一条条( ) 一棵棵( ) 一只只( )

(2)理解“公孙树”“白果树”:为什么叫“公孙树”“白果树”?

师:老师找到了一棵名副其实的“公孙树”,想看看吗?(出示课件师描述)在山东省最南端的新村乡,当地群众为一株被冠为“银杏王”的古老银杏树过了3000岁“生日”。 此树高41.9米,胸围8米,直径2.6米,树冠根系面积五六亩。老树王虽历经沧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师:其实,银杏树是一中很美的树,有位小朋友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配乐师诵读)我很喜欢银杏树,因为它很美丽。我发现,它的叶子随着春、夏、秋、冬季节的变换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四季的形状我都喜欢。 春天,银杏树枝头嫩绿的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在阳光的沐浴下,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夏天,日照充足,叶子长成扇子的模样,绿得似乎一碰就会滴下油来。在酷暑难耐时,如坐在银杏树下阅读,一阵风吹过,千万只小扇子为我煽风,那份凉意,那份舒畅真是如同生活在仙境里一般。 秋天,片片黄叶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 冬天,银杏树落光了叶子,将自己包裹起来,等待着严冬的来临。他似乎苍老了,却仍在风雪交加的日子里顽强地挺立着。

银杏树也开花,但很小,常常被人忽略。它开的花是白里带点淡黄色的。小花结出的果子却是人们喜欢的。银杏的果子像一只只小橄榄球,乳白色壳子里面躺着一个淡绿色的胖胖的果仁,非常好吃,还带有一点微微的苦味。我常跟妈妈用微波炉烤着吃,只需小火一分钟,就听到微波炉里传出“叭叭”的声响,不一会儿,果壳裂开了,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师:你们觉得美吗?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吧!

现在你喜欢银杏树了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

(给读得特别好的小朋友奖励一片银杏叶片作为纪念)

四、自主学习第三、四小节,结合训练:

1、课文还写了两种“活化石”------大熊猫和中华鲟,小朋友们能自己读懂吗?试一试吧!也像刚才老师那样,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记,同桌合作,把读懂的内容向大家汇报,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开始吧!

2、学生合作学习第三、四小节。

3、汇报交流:

(1)“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非常可爱。”

你知道“熟悉”的意思吗?你对什么很“熟悉”?请说一句话。

(2)“灭绝”是什么意思?谁知道其他动物为什么会“灭绝”的呢?

师:一只成年大熊猫的体重大概90—135千克。四脚站立时,肩膀部位的高约0.9米,身长大约1.5米。雄性大熊猫比雌性约大10%。

大熊猫的体形非常适应森林环境。虽然大熊猫笨重的`体态和“内八字”的脚步使它显得笨手笨脚,但实际上它却出奇的灵活。它甚至可以用后脚够到脑袋。强壮的前腿和厚实有力的肩膀使它们爬起树来身手矫健,遇到敌人时也能化险为夷。灵活的身体使它们能轻松地穿过茂密的竹林。大熊猫腿短,走起路来离地面很近,因此走得很慢,即使是逃离险境时,也只不过是慢腾腾地迈着小步连跑带颠。野生大熊猫的寿命约为20年。

(3)“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子怪怪的。”

“稀有”,稀少,少见。

为什么中华鲟会“稀有”呢?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师生评议。

五、演读课文:

1、师: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它们,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讲解员,要给前来参观的游人作解说有关“活化石”的内容,你该怎么说呢?想试一试吗?

2、(师示范):我是银杏树,就是大家常说的白果树,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我长得很慢很慢,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了我,一直要等到你当上了爷爷奶奶,才能吃上我的果子,所以我又叫“公孙树”。

3、(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活化石”介绍给游客。

4、各组派代表上台演说。

5、师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对活化石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小朋友们,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还有许多从远古时代生存至今的生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课件欣赏:)生活在3.5亿年前的腔棘鱼;4.5亿年前的鹦鹉螺

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娃娃鱼;桃花水母;宽咽鱼;红豆杉,已经1200岁了;稀有物种桫椤;浙江百山祖冷杉。

六、课外延伸:

1、请你写一写:仿写一篇有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2、请你读一读:《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3、请你查一查

化石课件【篇5】

一、教材分析

《化石吟》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化石吟》是一首以科学为题材的抒情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人类的伟大。《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单元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而《化石吟》作为第一篇课文,应是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宫殿的前奏。它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也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学习本诗,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化石,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化石吟》也是一首语言优美的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感情丰富。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体会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揣摩语言,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节奏、音律之美。

2、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一)、屏幕展示化石图片,进行欣赏。

同学们,看到这些化石,你们有什么联想呢?你们知道这些化石中动物的名称吗?你们能想象到它们所什么生活的时代是什么样子的吗?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动物已经不存在了,变成化石了呢?有一位诗人也和我们一样看到了化石,他感慨万千,于是,诗兴大发,吟诗一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张峰写的《化石吟》。(板书课题)

这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首科学诗。“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在这里是“赞颂”、“赞美”的意思。所谓的科学诗就是把诗与科学结合起来,用优美的诗语言和意象去描绘科学世界,去传播科学知识,去表现科学精神,去启迪科学思维的诗。

(二)、出示学习目标,指明学生读。

1、朗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揣摩语言,展开合理的联想和相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三)、提出朗读要求:

这首诗歌,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全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并且以第二人称来称呼化石,亲切自然。诵读中要仔细体会语气语调的变化。感受诗歌对自然高妙的赞叹和诗歌中的节奏韵律之美。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一读诗歌,读准字音 自由朗读课文,给红色字注音:

huàn hái guǒ cōng lóng 奇幻 骸骨 裹藏 葱茏 yōu yǎ qiǎo dàng 幽雅 悄然 档案

(二)、二读诗歌,读出节奏

听范读,小组练习朗读、讨论,把握节奏与停顿。 (出示诗歌的范读)

(三)、三读诗歌,读懂内容 指名朗读,其余学生听读并思考: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b.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三、再读课文,问题探究

1、诗的第

1、2小节,用连续的问句开头,妙在何处?

2、体会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3、第3节中的“你”具体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为什么?

4、化石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5、第六节的最后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6、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四、课堂小结:

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饱含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

五、开动脑筋,积极发言。

面对复原的恐龙和猛犸,你有什么感想?

六、课外拓深

挑战思维极限,科学猜想:人类会进化成什么?

化石课件【篇6】

《化石吟》以优美的语言,神奇的意境,热情洋溢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化石,为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神话般的生物世界的奇观,写出了作者非常的热爱化石。

《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科学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诗共7节,可分3层。1、2节是第1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3、4、5、6节是诗的主体部分,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承上启下。接下来就是写飞扬的思绪了。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你看,那冰冷的骸骨不就是明证吗?古代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就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有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在这些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有机物的残余不就是生命的信息吗?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不就是破译这些密码吗?第5节的前两句写“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起人。人脸上的皱纹就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这是每一个读者都明白的道理。但是作者并不是写人,还是在写化石。作者的思绪飞向那远古洪荒,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无论多么久远,无论变化多大,都阻挡不了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生命的形式也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皱纹和化石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皱纹呢?假如化石是人的脸,那么刻在这张脸上的皱纹不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第6节,作者转入现实。当你参观古生物博物馆,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你会作何感想呢?你可能想像它在引颈长吼;当你站在重现的远古林木之中的时候,难道你不会赞叹大自然的高妙吗?“叹服大自然”,这是作者由衷的赞叹,大自然是魔法师,是雕刻家。至此,作者的感情达到高潮。读到这里,我们会突然感到,诗的第1节中接连四个问句是怎么引起的呢?可能是参观博物馆时生发的疑问。

最后一节回应2节,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亲切自然。教学时要注意诗的韵律,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这首诗比较好懂,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局限在语文的小圈子里,应该放开让学生去想,去说,去朗读。要注意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起来,既学到了有关诗的知识,又学到了自然科学知识。当然,语文教师对于化石可能了解甚少,不妨在备课时找一些资料,也可以请生物教师帮忙。

对于诗中某些字词的含义不必细究,能基本理解就可以了。

《化石吟》所在的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新课标在这一单元中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化石吟》写的是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家通过它,能给我们展示出亿万年前地球上的奇异画面。化石功不可没,科学真是神奇,科学家更是伟大。

学习这一课时,为了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有必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鱼类的进化、鸟类的进化、两栖类的进化、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内容。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讲解过多,不能上成生物课。

课文是一首科学诗,以诗词的形式,传达科学的内容。兼具科学与文学之美。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⑴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⑵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⑴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⑵学习快速阅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认识到科学的美,培养对生物世界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朗读法: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韵律美,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呼化石,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赞叹之情。非诵读不能体会其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情感之美和音乐美。

2、联想想像法:亿万年前地球上神奇的.景象,化石作了一一的记录,科学家据此复原了古生物的形象,要求学生根据诗歌所提供的素材描绘出想象中的远古世界,并以优美的语言,有条理的思维描画一翻,这对于锻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化石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化”和“孙”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3、初步了解古生物知识,感悟银杏树的珍贵、独特和寿命长,能形象、生动地向别人介绍银杏树。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能体会银杏树的珍贵,叶子的独特和名为公孙树的理由。

教学难点:

能结合书本资料生动、形象地介绍银杏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这天老师想带你们到古生物博物馆去参观参观,想吗?你们瞧,这就是上海的古生物博物馆,咱们进去看看吧!(课件播放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三叶虫化石,始祖鸟化石)

2、谁能说说刚才你看到的这些古生物都能够称为什么呢?刚才我们看到的都叫“化石”。板书“化石”。

3、明白什么是化石吗?不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就有一句话向我们传达了有关化石的信息,赶紧打开课文读一读。

找到了吗?指名回答并课件出示“在博物馆里,我们观看一块块化石,就能看到亿万年前的动物、植物。”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话,你明白化石是怎样样的呀?(很久很久以前的、动物和植物变成的。)

小结:是呀,在远古时代,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动物和植物,它们死后,遗体被埋入地层,经过亿万年的演变,逐渐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这就是化石。

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古老的生物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活到此刻,它们就成了特殊的化石,科学家称之为“活化石”板书“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呢?咱们赶紧打开书本来读一读吧,注意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了。(生读师巡视)

2、指名回答并板书: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3、小朋友真了不起,第一次读课文就能把最重要的信息给整理出来。

那课文里的生字词能读好吗?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自己读一读,指名读)

重点正音“珍”(前鼻音)“熟悉、核桃”的轻声(直接告诉学生熟悉也要读轻声)

“孙”字的平舌音。

立刻自己再读一读

4、去掉拼音后你还会读吗?(开火车读)书上说什么很“稀有”?(中华鲟)明白什么是稀有吗?(稀少,少见)是呀,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的数量都不多,中华鲟就更少了,据资料介绍,中华鲟是我国独有的珍稀鱼种,目前仅剩五百尾左右,所以它成了——稀有鱼种了,因而十分——珍贵。

三、整体感知

1、把这些生字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会读吗?请你再大声地读一读课文的2、3、4自然段,让生读。

2、指名三位同学分别读三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为什么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就能够称为活化石呢?你能不能在相关自然段里找到依据呢?(拿笔划一划,巡视)

3、交流:咱们来交流一下指名回答并出示:“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为什么你找了这一句呀?(年代久远,十分珍贵)

四、朗读感悟银杏树

1、这天我们就一齐走进最熟悉的活化石——银杏树吧。(点击画面,请你们再读读这个句子,除了能明白银杏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外,你还能读到些什么,自己读一读。)随机

(1)白果树对我们长兴人来说,银杏是最熟悉但是了,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它还叫白果树吗?(因为它的果子就叫白果)

(2)十分珍贵几亿年前的树种为什么就珍贵了呢?师补充银杏树资料:在三亿多年前,银杏类植物几乎分布于全世界,之后由于地球的气温发生了变化,距今300万年前,地球上发生了第四纪冰川运动,大部分植物都遭到了灭顶之灾,而银杏凭着顽强的适应潜力生存了下来。成为地球上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因而显得弥足珍贵,看到这样珍贵的树种,你们想不想赞一赞它啊,那就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吧!(指名读,读得不好的话,就引:有点珍贵,还不是十分珍贵,再读。)科学家透过银杏树明白许多以前地球上发生的事,银杏树很有科学研究的价值,所以就显得更加珍贵了。我们一齐来赞美一下这珍贵的银杏吧!(齐读)

2、咱们再到课文第二自然段里读读,你还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3、交流

(1)叶子很独特

(银杏树的叶子很容易辨认)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读一读吗?读句子。

那老师立刻来考考你,我那里有一大堆的树叶,你能找出哪一片是银杏树的叶子吗?课件出示各种叶子,生说

出示:“银杏树的样貌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银杏树的叶子真是与众不同呀!(指名读)

小朋友,你们看,春天,银杏树枝头冒出了嫩绿的小叶子,夏天,叶子长成扇子的模样,坐在银杏树下读书,一阵风吹过,千万把小扇子就为我们带来了习习凉风。秋天,片片黄叶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多个性的美呀,(课件出示画面,慢慢展现,慢慢说,语言柔美)

再出示句子,你能读出这种美吗?(指名读并评价)能够两到三个。

(2)长得慢(你还从哪句话里获得什么信息?)

出示:“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一棵银杏树,一向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假如先说“公孙树”,就问一句为什么呀?

哦,如过你此刻种下一棵银杏树,你得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吃上它的果子啊?(等我当上爷爷)你呢?(等我当上奶奶)是呀,一棵你小时候种下的银杏树,要等到你七老八十岁的时候才能吃,银杏树长得真是(慢极了)难怪我们叫它“公孙树”(齐读)多搞笑呀,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指名读,点评:我听出来了,个性的有意思。再指名读,点评:是呀,长得可真够慢的。据学生的朗读适时点评。)

这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我们长兴自己的“公孙树”,你们看,这是我们长兴县水口风景区中寿圣寺内的两株千年银杏王,老树王虽经历世间沧桑,却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可见,银杏树的寿命可长了。也许就在很久以前,就有一位爷爷和他的孙子曾在这棵银杏树下品尝美味的果子呢,咱们一齐再来读读这句话,记住这长得极慢的,长寿的银杏树吧。

小朋友(指板书)刚才,我们透过朗读,明白了银杏树十分珍贵,它的叶子很独特,容易辨认,银杏树长得极慢,又被称为公孙树。咱们再一齐来把这段课文读一读。(齐读)

4、说来,我们实验小学和银杏还有着个性的感情呢。银杏叶是我们学校的标志,因为银杏有着许多的独特之处。(资料简介,读)银杏树浑身是宝。它的木质是优良的建筑材料。它的银杏果能够做药用,能够治疗气喘病和肺病。它的叶子是一种很好的农药,能防治害虫。如果你用银杏树的叶子做书签,能够驱除书中的蛀虫,正因为如此,所以银杏树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简单说说了解到什么。你还有其他补充吗?

老师推荐,课后,小朋友能够去了解更多的关于银杏的资料,给它做一张小名片,就挂在我们学校的银杏树上,好吗?

五、指导写字:化、孙

1、生齐读两个字,并仔细观察在写这两个字时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点什么

强调“化”字的笔顺,“孙”字左边的横边为提。

化石课件【篇8】

【课前透视】

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银杏树、国宝──大熊猫、水中活化石──中华鲟……这些古生物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生存到今天的生物,被人们称为“活化石”。这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课文洋溢着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贴近儿童的生活,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学生爱读,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但是对银杏树和大熊猫特别熟悉。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识知出发,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的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查阅有关古生物的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阅读、识字、交流,注意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引发他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本课教学可以采用放手让学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了解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惜动物的意识。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有关录音磁带,头饰。

2、制成各种生物形状的生字卡片。

3、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搜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并自己整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演示:(播放课件或录音,向学生介绍一点古代生物的知识)说说你看到(或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板书课题)组内交流找到的资料(文字或图片),推选出代表向全体同学介绍。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解说和生动的画面的展示中受到感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展示图片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2、板书:化石,问:你知道什么是化石吗?你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在“化石”前面加上“活”字,齐读。)我们这节课要学习“活化石”这课,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让学生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发展了思维和表达能力。)

〖对话平台〗

一、自读

1、课文是怎样介绍“活化石”的呢?请你一边读一边想,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相信学生,给他们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2、边读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或句子。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动手、动脑的习惯。)

二、朗读

1、指名读。

2、领读,教师有重点地领读重点句子,正音。

3、轮读,每人读一自然段。

4、选读,喜欢哪段就读哪段。

5、指读,组内指定读,互听互评。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训练,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发挥范读的作用,在朗读中要注意对朗读的评价。)

三、识字

1、拿出生字卡片,自主识字。

2、请小老师介绍识字经验。

3、开火车读,连词读,齐读。(注意“珍、肉、史”翘舌音。)

4、游戏:猜猜猜。(小组合作,一人摆生字的口形,其它同学快速找到他说的生字。)

(用不同的方法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和生字见面的机会,给学生识字的空间。)

四、写字

1、出示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化 代 孙 植”,认读,交流识记方法。问: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怎么样写?(先书空,再引导发现写字规律:左窄右宽。)

2、观察“化、代”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范写。(加强对单立人写法的认识和运用,写好单立人的关键是:撇不能太弯;竖一定要垂直。)

3、学生描红,临写。

4、组内推选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五、作业

将找到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做成卡片,写上说明,下节课向大家介绍。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同桌互读检查,小组给生字找朋友。

3、课件出示生词,举行擂台赛,选出识字小擂主。

二、质疑

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再集体交流。

三、熟读

象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这样的古生物已经越来越少,许多人还不了解他们,大家想不想把这些古生物介绍给别人听,并让大家都来保护他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看谁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互相检查。

3、全班整体检查。

四、表演

假如你是“活化石”,请你任选一种生物,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吧。(先组内练习,再戴头饰到台上表演。)

(转换角色,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五、写字

1、出示“历 史 灭 克”四个字,认读,组词。组内交流:这四个字的笔顺及怎样写好这几个字。

2、指导书写:上下结构的字“灭、克”横不能太长;“史”和“灭”书写时竖撇要先坚后撇。

3、学生边观察边练写,教师巡视,发现不足之处随时指出。

4、选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在组内展示。

六、练习

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七、展示

拿出上节课的作业向大家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不必限制,可以是本课介绍的三种古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甚至可以是学生喜欢的其他动植物。)

八、拓展

1、向你的其它人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古生物知识。

2、有条件的地方可带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

3、以小组为单位继续搜集古生物资料,进行动植物手抄报比赛。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遗迹,叫化石。

相关链接:

银杏树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又称鸭脚树或公孙树。它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是古代银杏类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种,因此植物学家们把它看做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并与雪松、南洋杉、金钱松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园林树木。我国园艺学家们也常常把银杏与牡丹、兰花相提并论,誉为“园林三宝”,并把它尊崇为国树。银杏树为高大落叶乔木,躯干挺拔,树形优美,抗病害力强、耐污染力高,寿龄绵长,几达数千年。银杏树不仅以其俊美挺拨、叶片玲珑奇特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她适应性强,药用功效大,经济价值亦非常可观。银杏树的果实--白果,品味甘美,医食俱佳。经过加工之后,可以制成色泽鲜艳,气味浓郁,香甜可口的各种风味饮料和老幼皆宜的保健食品。银杏的根、叶、皮也含多种药物成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中华鲟

中华鲟,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体长梭形,吻部犁状,吻端尖,略向上翘。口下位,成一横列,口的前方长有短须。眼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中华鲟有一亿多年的悠久历史,如此古老鱼类已经不多。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是长江中的瑰宝!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洄游性鱼类,最大的个体可以达到400~500公斤。平时,中华鲟栖息于北起朝鲜西海岸,南至我国东南沿海的沿海大陆架地带。在海洋里生活了9~18年后,性腺发育接近成熟时,便成群接队向长江洄游,到达长江上游四川宜宾一带和金沙江下段繁殖。

大熊猫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熊猫从分类上讲属於哺乳纲食肉目动物,但食性却高度特化,成为以竹子为生的素食者。大熊猫主食竹子,也嗜爱饮水,大多数大熊猫的家园都设在溪涧流水附近,就近便能畅饮清泉。大熊猫性情温顺,一般不主动攻击人或其它动物。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

化石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知道讲了哪几种活化石,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3.培养爱自然、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生字词的学习。

2.知道并了解保护活化石的意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恐龙吗?是怎么知道的?恐龙是生活在很多年前的一种动物,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化石来认识它!那么,“活化石”又是什么呢?就让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凭借拼音,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多读几遍,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想办法识记生字的形。

3.看看课文共分几个自然段,然后用序号标明。

4.教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说说课文讲了哪几种活化石?

5.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并将扩大数学挂图与课文段落相配合。

二、指导学习生字。

1.认读8个生字和8个生词。

2.重点指导:历、史、化

3.认识并记住字形。

(l)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重点指导:代不要写成“伐”,植右边有三横。

4.指导写字。

(l)看清楚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及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完成“我会写”。

(2)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人。

1.认读生字卡、生词卡。

2.这篇课文讲述了哪几样活化石?

二、引导学习课文。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l)化石一般存放在哪儿?(博物馆)-

(2)化石可以用来干什么?(通过化石,我们可以看到亿万年前的动植物)

2.学习第2自然段。

(l)指导朗读。

(2)看挂图,了解银杏树的样子。

(3)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关于银杏的哪些知识?

(银杏树已生活了几亿年,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扇子,生长得很慢。)

3.自学第3自然段。

(l)自由读第3自然段。

(2)你知道了哪些有关熊猫的知识。

(熊猫生活在许多年前,它爱吃竹子,它的祖先却以食肉为生。)

(3)指导朗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对照挂图,了解中华鲟的样子。

(3)你能说说中华鲟的有关特征吗?

(中华鲟生活在一亿多年前,生活在江河里,身披大片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嘴巴又尖又长,现在已非常稀有了。)

5.学习第5自然段。

(l)齐读。

(2)明白这段的作用。

(总结全文,井点出主旨:好好保护它们。)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1.边看挂图,边说说这三种活化石的有关特征。

2.读了全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

33 活化石

银杏树——(几亿年)

保护古生物 大熊猫——(有祖先)

中华鲟——(一亿多年)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不足之处是,在一引些知识细节上未能及时纠正学生。如在做一些重叠词的练习上,有一个同学写个“一个个太阳”,我只是一语带过,“太多太阳了吧”!现今的语文课是要用人文性活化工具性,语文的训练点要在老师的心中。课后再揣摩,对我的启迪很大。

《活化石》这篇课文虽然篇幅较长,首先在课堂上,我先板书“化石”,让学生运用自己查找到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化石的理解。然后我再补充完整课题,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课题的意思了。接着,我尝试让学生质疑课题。有的学生提出:课文中介绍了几种活化石。

下面我让学生带着“银杏树有几个名字?为什么?”“银杏树的样子是什么样的?用划出。这两个问题用默读的形式学习第二自然段。学生通过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因为它的果实的壳是白的,也是我们潮汕人常见的、喜欢吃的“白果”。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公孙树”。我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这个名字的由来,由此知道银杏树长得很慢的特点。

在学习描写银杏树的样子的句子时,除了让学生在读在知道讲述了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出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并且学习量词“一片片”。我再提出问题:“为什么科学家认为银杏树是活化石?”学生从课文中相关的词中找到答案。接着,我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方法,激发他们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二年级的学生知识积累和经验都比较缺乏,因此,我再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时以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可以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形式学习。

接下来他们还要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认真阅读理解,进行加工和整理,把自己所知道的这些传达给别人。在课堂上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有的把整理后的资料内容读给大家听,有的汇声汇色地讲出来。 利用网络,让学生在网上了解到更多的“活化石”,学生感触很大,纷纷表示,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适量、适度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整体感知,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使学生有所成,在宽愉的环境中学习,在成功中愉快。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722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