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优美之家 >

之家课件范例14篇

之家课件范例14篇

之家课件 篇1

一、导入

1、读课题

2、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这个题目也有眼睛?指名回答

师在“棒打”二字上加点

3、指名完成填空,用一句话来概括得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原因 ,林冲棒打洪教头, (结果) 。

4、同桌互相说说

5、把一篇课文概括成一句话,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二、品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思考:林冲和洪教头分别是怎样的人?在重要的地方圈圈画画,作好批注。

2、交流(可读可说)谁?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读好句子师相机板书

(1)洪教头:自以为是(“洪不让座”一句)

(2)林冲:有礼貌(林“躬身施礼”一句)相机让学生表演

(3)林冲:谦虚(“请教”一词)

(4)洪教头:见钱眼开(使出浑身解数)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5)洪教头:骄傲(挑衅)

出示“洪教头跳起来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练习读(骄傲的口气)

(6)林冲:忍让

出示: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为……。”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

A、自由读,体会人物的性格

B、指名读,哪些词语中体会洪教头的瞧不起人?(冷笑、依草附木、骗吃骗喝)

C、齐读

为什么柴进说你可别小瞧了他?

出示: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柴进说:“……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A、指名读

B、男女生分角色读

C、采访:洪教头、柴进分别是怎样想的?

D、从“八十万禁军教头”上你还体会到什么?(武艺高超)

3、小结

4、品读第七节

(1)自由读文,看看林冲如何棒打洪教头?(出示插图)

(2)前面的文章也要看看,读4、5节

(3)指名读4、5节,圈画“脱了、拿、掂量、喝”等动词

(4)读7节(男女生个一位,老师三人赛读)

让学生打分并说说理由(评价)

(5)创设情境:众人哈哈大笑起来,对他们有什么话说?

(6)表演“灰溜溜地的下去”

三、课外延伸

介绍其他故事“武松打虎、杨志卖刀、鲁智深倒拔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让学生课后进行阅读

附板书: 林冲棒打洪教头

有礼貌 自以为是

忍让 见钱眼开

武艺高强 骄傲

之家课件 篇2

一、说教材

《金蝉脱壳》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段是第一、第二自然段,写叔叔们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要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段是第三至第六自然段,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很奇特动人。整个过程分脱壳前(第三自然段)、脱壳中(第四自然段)、脱壳后(第五自然段)。脱壳前是蝉自己爬上树,找一个皮裂口处,停着不动准备脱壳。脱壳时,蝉虫身体各部位分先后出来,顺序是背(露)——头(钻)——脚(出)——尾(抽),整个劝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翅膀与颜色。第三段是第七自然段,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本课记叙脉络清楚,金蝉脱壳的过程写得非常细致、生动,适合引导学生阅读想象,同时又易于学生的迁移运用。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编者的意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背诵第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4、通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 难点:1、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2、掌握小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四、教法学法

(一) 学法

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积极主动,我采取:

1.质疑问难法: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通过一定的质疑问难,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品读感悟法: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3.自读自悟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得好不如学的好,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一定要是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及师生互动学习中,掌握“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法”后,进行练习说话。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二) 教法

1. 以读代讲 :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尤其是情感真挚的文章,更应该有让学生倾吐内心情感的舞台。为此,我设计了“引读和回读”两个环节,意在通过学生的体验和理解内化人物的情感。

2. 品读感悟: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资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合作探究 :倡导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探究、获得新体验的需要,有被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有承担责任的需要。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

精神,从而养成互相合作的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学生刚生入五年级,对于默读,谈感受的学习方法及表达自己的见解方面都不是特别的适应,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把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默读,初步掌握边读边想,谈自己感受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第二自段的教学,尤其是四、五两个生点自然段,要引导学生自主理解、感悟,想象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诵读。

一、复习导入

遵循语文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复习,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也是做好与上节课的衔接,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本课堂中来。

二.主动探究,朗读感悟

(一)学习1-2自然段

1.快速浏览1-2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

2. 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是啊!你想了解吗? 在文中划出原句。

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二)学习第3-6段

1.品读句子合作交流阅读感受。

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正沿着柿子树往上爬。当爬到一个枝丫上时,它用脚紧紧抓住树皮上的一处裂口,停在那里不动了。

夜幕降临,蝉儿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在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2.默读第3-6自然段,思考:

之家课件 篇3

教材简介:

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学情分析:

这个单元课文都是以故事为主,许多学生都喜欢看,在教学时,重点是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应该注重语言训练,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童话的特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童话的美感。

(3)情感目标: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朗读感悟, 凭借对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

(2)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pp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 同学们,当我们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时,会看见满天璀璨的星星,(课件出示星空画面)看到这幅美丽的画面时,同学们肯定会有很多遐想,谁来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挥想象)

2、揭题:《七颗钻石》(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提示:什么时间,谁干什么,有什么变化,结果如何。)

2、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旱灾,体会当时万物对水的渴望,指导朗读。

三、细读课文,透过神奇,体会变化

1、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发生了,思考:空木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生读后汇报,师板书,)

2、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变化?

(一)、体会第一次变化的原因,感受小姑娘的一片孝心

1、【出示】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2、发挥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出示】童话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

3、得到了水后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

4、指导朗读,读出小姑娘寻水的艰难、寻到水的惊喜和送水的急切。(指名读,评价,齐读。板书:孝心感天)

(二)、体会水罐的后面几次变化 的原因,感受小姑娘无私、广博的爱

1、根据我们前面学习水罐第一次变化的方法,自主学习水罐变成银时、银水罐变成了金的水罐最后变成七颗钻石时,分别发生了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自主学习,并讨论。)

(1)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变成银的。生谈体会。(指名读这段话:谁能带上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句话。师:她的爱心使上帝给了她又一个奇迹,板书:爱心如银)

2、【出示】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1)发生了什么事?你体会到了一颗怎样的心?妈妈为什么不喝水?

(2)生谈体会。

师述:是因为母爱,是母爱让她本能地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女儿的生命,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3)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一起来体会一下这深深的、伟大的母爱。(齐读)

小结:是啊,母爱如金子般宝贵,灿烂。(板书:母爱似金)

3、【出示】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1)小姑娘喝到水了吗?她渴吗?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再也忍不住、凑上水、咽了一口唾沫)(这几个词变红色)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说明了什么?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师述: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被小姑娘的精神给深深感动了,她不仅关心自己的亲人(母亲),而且也关心毫不相关过路人,甚至关心一只小动物(小狗),她的心里装的全是别人,却唯独没有自己,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小姑娘。上帝又一次被她深深地感动了,所以(学生齐读句子)

4、【出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小结:看看黑板上一次次变化的原因,其实所有的原因总结起来只有一个词(生答:爱心)(板书:爱心,并画出爱心图案)正是因为爱心才使得空木罐装满了水,正是因为爱心才使水罐发生一次又一次的神奇变化。

四、拓展延伸,爱心故事大家谈

1、爱心故事大家谈。

童话中小姑娘的爱心就像钻石一样晶莹剔透,生活中也有许多爱心故事感人至深。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爱心故事?说一说你身边的爱心故事。(先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2、感受生活中的大爱。课件出示:(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图片并插入《歌曲爱的奉献》)

五、课堂总结,深化主题

想一想: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

(因为钻石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在本课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

师总结:作者希望爱心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让世界万物都沐浴在爱的柔光里;同时也希望人人都能拥有一颗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六、板书设计:

爱 心

19、七颗钻石

空水罐 金水罐(母爱似金)

↘ ↖

装满了水的水罐银水罐(爱心如银)

(孝心感天) ↘↗

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还是满满的

之家课件 篇4

精彩的马戏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动物能表演精彩的节目是演员们训练的结果。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精彩”、“表演”口头造句。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段。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图画和课文启发学生想象动物表演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理解能力。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出图意。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猴、直、紧、演、算”的字形。

(二)“马戏、好奇、喝彩、哄笑、绝技”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理解题意:

老师要带同学们看一场表演,什么表演呢?精彩的马戏表演。板书课题(精彩的马戏)。

谁看过马戏表演,什么是马戏呢?

(马戏,原指人骑马所做的各种表演,现在也指节目中有经过训练的其他动物的各种表演)。

精彩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一个词吗?(出色、优美)你们想看吗?

要想看到马戏表演,首先要过字词关。

(二)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对照生字表学习,读准字音、分析字形。认为哪些字易错,在字下边画横线,想一想怎么记住它。

2.汇报自学情况。

应这样汇报:“猴”字左边是反犬旁,右边是“时候”的“候”少一竖。中间不要多加一竖。

直:里边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或“真”去掉“八”。

紧:左上是两竖,不要写成“忄”。第七笔的点不要丢掉。

演:右边是“宀、一、由、八”组成。不要丢掉“一”。

算:中间是“目”,不是“日”。下边“廾”,不要写成“丌”。

“戏、扮、熊、狗、叔”几个字,可让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自己分析、记忆字形。

3.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猴子 小狗 黑熊 算术 叔叔 紧张 打扮 表演 马戏 直立)

(三)指导学生查字典,理解以下词语。

好奇: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

喝彩:大声叫好。

绝技:没有人比得上的、独一无二的技艺。

(四)读课文。

1.读准字音,句逗分明,速度适宜。

“好奇”的“好”是多音字,读hào。

“喝彩”的“喝”也是多音字,读hè。

“跷”读“qiāo”不要读成“qiào”。

“瞅”读“chǒu”不要读成“cǒu”。

“算”读“suàn”不要读成“shuàn”。

2.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第一幅图:猴子表演爬竿。

第二幅图:黑熊表演踩木球。

第三幅图:山羊表演走钢丝。

第四幅图:小狗做算术,猴子骑车,马钻火圈,都挺有趣。

(五)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猴、紧”二字的书写。

(1)“猴”左中右结构,中间的“亻”旁,写在竖中线上,三部分要写紧凑。

(2)“紧”上中下结构,中间“幺”要紧凑些。

2.写其他字时,要注意看生字表,看清每一偏旁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写时,写出笔锋。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动物能表演精彩的节目是演员们训练的结果。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指导背诵课文第四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图画和课文启发学生想象动物表演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出示字词卡片(猴子 小狗 黑熊 算术 叔叔 精彩 好奇 紧张 打扮 表演),指名读、开火车。(一个接一个)

同学们已顺利地通过了字词关,可以观看马戏表演了。

(二)看图学文,理解文意和图义。

1.出示第一幅图:

(1)你们看,这是什么节目?

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猴子表演什么节目?板书:猴子爬竿

(2)猴子是怎样表演节目的?指名读2~4句。

学生评读。

结合图说一说倒竖蜻蜓是怎样的?

(头朝下,脚朝上,用手支撑着身体倒竖起来。)

图文结合说一说从哪儿看出猴子的样子很顽皮。(眼睛瞪得圆溜溜的,还好奇地瞅着观众;穿着衣服,打扮得像个小孩;下肢自然分开,保持平衡;上肢紧紧抓住竿子,尾巴翘着……)读2、3句。(这两句具体写出了猴子是怎样表演的。)

(3)观众看了猴子的表演有什么反应呢?

读第4句。

为什么观众会哈哈大笑?(看图说意思)

(4)指名有语气读这段,小结本段写法:先说表演什么节目,再讲是怎样表演的,最后讲了观众的反应。

2.出示第二幅图。

(1)看图说说,这是谁表演什么节目?

(2)看书第3自然段。黑熊表演了什么节目,它是怎样表演的,观众有什么反应?默读标出记号,(节目名称画“ ”怎样表演的重点词下点“.”观众反应下画“

(3)汇报自学情况。

重点:看图观察黑熊的表情,说说从哪儿看出它很紧张。

说说“哄笑”的意思,再说说观众为什么会哄笑。(哄笑,许多人同时大笑。)

(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评读。

(5)练习填空:

笨重的(黑熊)(小心)地踩着木球,滚过中心点,是多么(紧张)啊!3.自己看图学文,读懂第4自然段。

(1)方法:山羊表演什么节目,怎样表演的,观众有什么反应。

同桌讨论自学情况。

(2)投影出示两句话。

读两句话。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细细,写出了山羊在什么样的钢丝上走。稳稳当当,写出了山羊走得怎么样。走过来走过去,写出了山羊怎么走。)

师小结:通过比较,我们认为第一句写得好,使我们感受到山羊表演得很精彩。读书上的1、2句,试背诵。

(3)山羊还表演了一个绝技,什么叫“绝技”?

(没有人比得上的、独一无二的技艺)从哪里看出山羊表演的是“绝技”?(圆板小;四只脚都踩上;圆板插在钢丝上会摇晃。)

小结:山羊表演了高难度特殊的技能,所以叫“绝技”。

(4)什么叫喝彩?(大声叫好)学一学怎样喝彩。

(5)尝试背诵。

先分部分读一读。

再分部分背,同桌互背、齐背、比赛背。

4.出示挂图三。

看图,说说还有哪些动物表演了什么节目。指名读第5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动物们表演得这么精彩。

5.总结:我们今天观看了一场精彩的马戏表演,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我们知道了,小动物们之所以能表演得这样精彩,离不开马戏团的叔叔、阿姨们的辛勤训练。因此我们应向叔叔、阿姨说一声:“谢谢!”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复习课文2、3、4自然段的写法,任选一个节目,学说一段话。

(二)练习用“精彩”、“表演”说话。

(三)巩固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着2、3、4自然段的写法说一段话。

(二)练习用“精彩”、“表演”说话。

三、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

请同学当评委打分。标准是:读音准确、声音洪亮、有语气、句读分明、速度适宜。

(二)检查背诵第4自然段。

同桌互背、老师指名背。

(三)复习2、3、4自然段的写法,学说一段话。

1.2、3、4自然段的叙述方法是什么?(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任选一个节目,想象一下表演得怎样精彩,说几句话。(可以是马钻火

圈、小猴骑车、小狗做算术??)。

(四)练习用“精彩”、“表演”说话。

1.想词语是什么意思?

2.看词语在文中哪句出现。

3.自己说一句。

(五)练习。

1.连线:

精彩的

圆溜溜的

细细的

顽皮的

笨重的

2.填空:

( )地走着

( )地瞅着

( )地移动

3.选择正确读音画√。

跷跷板(qiāo qiào)

哄笑 (hōng hng)

喝彩 (hè hē)

好奇 (hào hǎo)

眼睛 钢丝 马戏 黑熊 猴子

之家课件 篇5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6课《充气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略读课文,情节清晰,但识字任务较重,共要认识14个生字,有些字存在识记难点,如“旋”、“囊”等。文中的小林因为生活中的一次经历: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小林淋湿感冒了。为此,他就积极开动脑筋,想把雨衣改一改。他从张开的裙子和塑料救生圈上得到启事,将可充气的塑料气囊粘在雨衣的下摆,发明了实用的充气雨衣。课文4、5自然段中长句较多,朗读是个难点。

二、学习目标

1.会认“膝”“囊”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3.朗读感悟1、2 自然段,了解发明充气雨衣的原因。

4.学习思考,学会提出问题 ,并主动探究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14个汉字,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难点:朗读课文,联系实际,学会观察、思考。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五、教学设计

(一)接题质疑,激发兴趣

1.这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并学会动手做一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关于这一主题的。

出示课题:16

气雨衣 课题中有一个生字,你能读准它的字音吗?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需要充气的?

教师出示充气蹦床、充气攀岩、充气水池等图片。

2.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整理并板书出示。

问题预设:

充气雨衣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为什么要发明充气雨衣?

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

(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

1.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默读一遍课文。

2.检查学习生字词语

(1)出示生字词语。你觉得认读字词要注意什么?

(2)自由拼读;开火车领读,随机正音;

(3)交流识记字形。

(4)引出多音字 转 假 缝 差

(5)开火车认读。

(三)精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思考黑板上的问题。相关语句可做记号。

2.小组合作:说说自己解决了什么问题,是从哪儿发现的,教师随机引导。

预设:读了课文,学生最易解决的问题就是“充气雨衣是谁发明的?和“为什么要发明充气雨衣?”这两个问题。见此机会引导学习1、2自然段。

(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充气雨衣的发明者就是小林。他的真名叫林恒韬,我们可亲切地叫他小林。随机出示关于林恒韬的文字资料:

充气雨衣发明者:北京市打钟庙小学四年级林恒韬(男,11 岁)

发明作品:充气雨衣,又名吹气衣。

该作品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中获一等奖。林恒韬被授予“小小发明家”的称号。同时充气雨衣已在工厂正式投产。

这是全国第一届科技创新大赛,在全国参赛作品中,总共评出了22个一等奖,林恒韬的充气雨衣是其中的一个获奖作品。

真能干,你们已经解决了一个问题,你还解决了哪个问题?

(2)林恒韬怎么会想到发明充气雨衣的呢?你是从那写文字中了解到的?学生读相关文字。

出示第1自然段,再读。

什么叫“顶着大雨回家”?

小林顶着大雨回家,他遇到了什么问题?(随机朗读: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就像这几天,冷冷的,这样的天气,被雨淋湿, 确实冷极了。想象一下,穿着刚过膝盖的雨衣,冒着大雨回家的小林也许还会碰到什么问题?

朗读这一段。

(3)教师补充:因为这次遭遇,小林感冒了。当天晚上就发高烧,还为此请了三天假。假如你是小林会怎么想?谁能找找小林想的句子。

这个难题指什么?

“一直”说明什么?(小林没有放弃,坚持思考)

“……”表示什么意思?(小林思考的过程持续进行,没有结束。)

(4)小林是怎样解决这个难题的呢,从书上找一找。

(学生说,教师出示解决图片)并板书:旋转的裙子

(5)回家后小林怎么做的?板书:铁丝雨衣

新的雨衣做好了,穿着这种雨衣,雨水不会再流到裤腿上了,可新的问题又来了,是什么?

(6)这个问题小林又是怎么解决的呢?小林游泳的时候想到了塑料救生圈。

(7)充气雨衣终于发明出来了,我们也一起解决的第三个问题,大家一起再来看看充气雨衣的制作过程吧。

(8)一个很简单实用的小发明,也需要发明者的细心观察,多做多想,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小林的思考过程。

(9)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就一定能成功,漂亮、实用的充气雨衣穿在身上,可神气呢,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林吧!

(四)拓展延伸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你想发明什么来解决问题呢?给大家一些小提示。

2.小结: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之家课件 篇6

一、 标题(课时)

二、 教学目的

三、 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1、旧课复习(时间)

2、新课内容(时间)

3、新课小结(时间)

四、 作业

五、 教学后记

教案(首页)

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

附件3:参考教案格式

课程教案

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一节或一次课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

4. 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教案参考格式

教案是体现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对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安排,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为做好教案编写规范与管理工作,促进教案活动更加规范、有序,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案编写的要求

(一)教案封面、扉页上的课程基本信息。

1.教案封面要求:应填写课程名称、课程编码、总学时(周学时)、开课时间、适用年级、专业、使用教材、授课教师等信息。

2.教案扉页要求:应填写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考核方式等信息。

(二)设计编写教案

教案是指正文部分对教学内容做了较为详尽的表达,较为充分的体现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包括:章节、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习旧课、引入新课、提问与练习、小结、布置作业等。 在编写教案时应突出以下要点:

第一,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的要反映学院的办学定位、办学思路、教授知识的

深度、广度、教学层次;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思想素质教育。

第二,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

极性,及时矫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第三,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紧紧围绕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了解并分析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特点。根据课程的重点、难点选定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某些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应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但多媒体课件不得替代教案,必须按要求编写教案。

第四,撰写教学后记。教学后记是教师对本章节教学效果反映的总结、分析,可

以全面审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肯定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三)教案编写时间要求。

教师编写教案应在上课前完成,其中开学准备周前应编写完成前五周的教案;教学过程中应提前一周编写完成下一周的教案。

之家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3)、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在前一课题中,学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结构,本 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并确认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等 信息即可,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 教学策略分析】

元素概念的教学应注意从熟悉的例子切入,通过与原子的对比,归纳出元素的定义,并组织好讨论,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元素符号的教学忌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应分散难点,逐步记忆,减轻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并注意组织好 有关的活动与探究,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联想记忆、卡片问答、查表抢答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概念。

【教学准备】

1.投影片:元素与原子的比较等;

2.元素符号的卡片、水分子等模型卡片。

【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 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回忆)

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 设疑)

什么叫元素呢?

回答: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之家课件 篇8

课前谈话:

听说咱们班有很多爱听故事的同学,谁喜欢听故事?你喜欢吗?你呢?看来我们都是知音呀。那太好了,今天我就投大家所好讲个故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或幻灯内容导入)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生活所迫,肩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俨然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殊的风景。

有一天,这位母亲为婆婆洗完脚回房间时看到自己的儿子晃晃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惊讶。这时,她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妈妈,洗脚。”看着如此贴心、懂事的孩子,母亲的心里暖烘烘的,感动地泪流满面。多懂事的孩子呀,原来她为婆婆洗脚的这一幕,已深烙孩子心中。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这真是个感人的故事──是呀,你懂得用心去聆听故事。这位妈妈真孝顺──你打心眼儿里钦佩她。妈妈和孩子都很孝顺──妈妈为婆婆洗脚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看我写课题──(板书:将心比心)然后请生读课题。

2、你们手中拿的就是这篇文章。课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读书声。(出示:现在请自由读课文三分钟,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3、把你认为最难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句并正音)

4、读的不错了,现在老师想听你们说说,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⑴ 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对,这是你说的这件事是不是这个意思?)(板书:帮助推门)

⑵ 例如: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你是要告诉大家这位母亲能──板书:理解过失)

⑶ 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温暖)你说的正是我想的。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⑴ 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

生说: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

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为什么?如果不一直拉着会有什么后果?

⑵ 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⑶ 朗读:

读出暖暖的感觉。(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⑴ “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① 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② 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③ 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⑵ “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① “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② 引读:

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

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③ 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⑶ “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① 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关心、无私。)

② 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练笔: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激动地想:……

(例:母亲的角度:母亲太爱我了,真是我的好母亲;我自省的角度:我为什么就不能像母亲一样体谅别人呢?我太小气了。道理的角度: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宽容对待,学会理解。只要我们将心比心,才会获得快乐与幸福。)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过渡: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男孩子把这句话发自肺腑地对女孩子说──

女孩子请把这句话献给男孩子──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板画出心,三十秒钟沉浸)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

(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结课:

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之家课件 篇9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电热器的原理、应用.

能举出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实例.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热器及其构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电热的利与害,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问题,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建议

1.重点是知道电热器的主要部件,是用电阻率大、熔点高的合金而制成的发热体,知道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原理.

认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辩证地分析问题.

2.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通过分析电热的利与害,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问题.

三、教学设计方案

复习:

1.焦耳定律及其公式.

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在什么条件与电流所做功相等.

一、电热的利用

1 纯电阻电路就是指电流通过的电路中的所有的导体,电流所做的功全部转化为内能.这样的电路叫做纯电阻电路.

2 电热器就是一个纯电阻电路,人们利用它来作加热的设备:

例如: 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电饭锅、电烤炉都是电热器.

电热器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做成的,电流通过电阻丝发出热量.

电热器清洁卫生,没有环境污染;热效率高;有的还可以方便地控制和调节温度等优点.

例如:电褥、电烘箱;家禽电热孵卵器,引发炸药的电热装置乃至高空飞行服里的电热保温装置,都是电热器,它们有不同的构造和用途,但原理都这样.

二、防止电热的危害

在电动机里,电流所做的功主要用来做机械功,但电流通过电动机里的电阻也会要产生热量(这样的电路我们叫它非纯电阻电路),会使导线温度升高,温度超过绝缘材料的耐热温度,绝缘材料会迅速老化甚至可能烧坏,这就需要考虑散热,还要加快散热,有的电动机里随电动机转动装有风扇,同时把外壳作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都是为了迅速散热.

收音机、电视机等用电器也都是考虑散热,它们的机壳上都有散热孔.

探究活动

课题 :了解家中电热器的工作原理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或个人

活动流程:

1、提出问题

2、实际观察

3、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

4、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之家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对字词的积累,和对文章品读、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

过程与方法: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情感与态度:感受作家笔下的美好生活。了解祖国各地的风俗。让学生更爱我们的祖国文化。

教学思路:

本文按照在反复的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

教学的重点:欣赏文中人物的基础上学习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对云南的风情并不了解。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致力打开学生思路、激活其思维。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从而领悟课文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对歌欣赏,激趣引入

播放视频片段“蝴蝶泉边”。

在我们国家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特有的民歌。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有的用歌唱来传授知识。因此,在许多民族中,小孩还在呀呀学语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许多有名的歌手在本民族得到特别的尊敬。今天,就让我们去参加“云南的歌会”,了解云南的民歌!

轻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米 蹲(dūn)踞

忌讳(huì) 酬(chóu)和 铁箍(gū) 熹(xī)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教师请学生读课文。

分为三种形式代表三个场面。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用”云南的歌会是一个_____的歌会”这个句子说一句话。

给学生鼓励。

2.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有哪些不同?有什么特点?

3.假如你作为一名游客来到了云南,根据课文的介绍,你喜欢参加哪一种歌会?为什么?

教师教唱几句《刘三姐》对歌中的几句。

三、赏析品读

同是写唱歌,但侧重点、写法却各不相同,也正是因为这样,文章将云南歌会形式的多样、内容的丰富、个性的独特尽情展示了出来。我们不禁叹服作者的构思是多么精巧!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歌会,去感受那一股扑鼻而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

(一)云南的歌会淳朴自然,气势壮观,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读后最喜欢文章的哪一段?为什么?

教师点评。

(二)刚才我们知道了对歌的形式下面我们

精读“山路漫歌”

1.我们再来看看那些赶马女孩,听听她们都唱些什么歌?她们的歌声充满一种什么样的美?

2.既然这样,但作者并不直接写赶马女孩唱歌,而是用许多笔墨去描写由呈贡进城一路的景色。

3.现在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读,同学们边勾画出好词好句,与大家分享。

在这个歌唱场面中,作者移步换景、从视觉听觉比喻拟人描景,侧重写唱歌的环境,请想想,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

教师小结。

云南确实有如此美丽的风光,所以作者要一笔一笔,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图,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写到“赶马女孩的歌唱”。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在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山鸟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交织成一支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4.假如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又是赶马女孩子中的一员,你会唱出什么样的歌?

(三)运用精读“山路漫歌”的阅读方法,阅读“山野对歌”和“村寨传歌”。

四、借鉴运用,品味描写

“彩云之南游赏罢,踏花归来马蹄香”。

赏读《云南的歌会》这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们似乎与作者进行了一次云南之旅。民俗是生活,它无时无刻不在你的周围,滋养着你,为你的生命提供必须的养分。让我们也捡拾起那些本就存活于我们生命中的美好的东西,让我们的灵魂鲜活起来。我们身边有哪些类似云南歌会般美丽浓郁的民俗呢?你能说给大家听吗?(视频展示过年吃饺子,放鞭炮,迎财神,元宵赏花灯,端午赛龙舟等图片)

(五)布置作业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做铺垫。

学生首尾接龙回答问题。

以不同形式朗读课文三个歌唱场面。

文章对三个歌唱场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侧重,而在写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首先我们让男同学读第一个场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学读第二个场面(第4段)、最后全班齐读第三个场面(第5段)。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同学们要边做勾画批注。

学生通过抢答的形式。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交流等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初步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

说出自己的理由。

学生合唱。

学生各抒己见。

(结合语段相关内容回答)

学生互读课文。

小组的形式。

学生择其精要,探讨品味,分析这些语段的作用和写法。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朗读,感受那一种离尘世很远,离心灵却很近的美。

[学生听录音“这条路……接着起飞”]

例: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它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受到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净。又如,“最有意思的是云雀……”中,“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

学生说出自己感受表达的要清晰。

学生说出你对这段内容学到了什么?

找同学用对歌的形式唱出你想说的?你想问的。

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质疑。

小组讨论并回答。

例如:我们先来听听“对调子”都唱些什么?

“多”字说明什么?能不能去掉?

既然“对调子”多唱情歌,那么它采用什么方式唱歌呢?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调子”都是什么大比拼?

“金满斗会”呢?这是一个以什么为主要内容的盛会?

从哪里可以看出歌会盛大?

如此壮观的场面,给人的感受如何?

收集当地的民风民俗,学习本文的写法,以“家乡风情”为题,写一篇随笔。

教学反思:

在今天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我们周围充满了诱惑,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同时包括我自己。感谢沈从文!是他,让我们停下脚步,去体味这些乡野间自在优美的生命;是他,让我们回望来路,去拣拾那些本就存活于我们生命中自然鲜活的基因。在民间感受着美好。

之家课件 篇11

【特殊教学背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选用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与文化巨人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文坛泰斗雨果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著名学者傅雷的家书(节选)一起构成“感受精英思想”主题单元,编者意图在于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品读,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使学生对人生、事业、爱情、艺术等问题有逐渐深入的领悟与思考。毫无疑问,《致女儿的信》“承担”了这系列思想风采中的爱情教育的“使命”。

文章主题深刻。文章强调人类高尚的爱情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爱情是一种生命体验,“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就是告诉我们只有积累了“生活的智慧”,才能完整地真实地为爱下一个定义,这无疑为指导学生正确对待“早恋”提供了感性材料。

文章写法独特。书信对“爱情是什么”没有作枯燥的理论上的阐述,而是以一个童话故事为基本框架,通过上帝三次视察人间诠释了爱的伟大:爱情的力量征服了无所不能的上帝,人类主宰了自己的精神和幸福。作为书信体,文章有很多细腻的抒情与描写。行文意味深长而又文采斐然。

教这篇文章有一定的思想“风险”。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各种传媒对爱情的渲染,更催化了他们对爱情的好奇与瑕想,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初涉“爱河”,苏霍姆林斯基对年轻人的“不设防”和宽容稍有不逊便会演变成“鼓吹”与“教唆”。

教这篇文章有一定的定位难度。本文是篇思想、艺术价值都很高的经典美文,爱情又是学生较为敏感的话题,就主题纠缠过多,又很容易把它上成一堂以“爱情”为主题的班会课,而忽视它的语言特质和艺术价值。

【创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致女儿的信》寓意深刻,文字却浅显易懂,可以一个课时学完。依据韩军老师“新语文教育”的课堂理念,每堂课直奔语言,把握几个要点就行。

本人选择了三点作为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忐忑、繁衍、化为乌有、无与伦比、一抔黄土、怒不可遏”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体悟细节,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进行表达。

3、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语言的哲思(对爱情的独特诠释),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思路的设计

为避免“主题至上”对语言特质的干扰,我确定了以“说听读写”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加上课前的音乐欣赏,共分为五个教学板块:

1、赏爱情名曲:

课前十分钟播放扬琴名曲《梁祝》。

2、抒(说)爱情见解:

学生略讲梁祝爱情故事,引出课题,并就自己的理解谈谈什么是爱情。

3、听爱情故事:

以“自身经历”(教师本人化身为苏霍姆林斯基)演绎《致女儿的信》中的故事,并随着教师的“讲”、“演”显示教学目标中要求积累的词语。

4、读爱情经典:

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归纳主题,领悟细节,并进行细节写作训练。

5、写爱情体悟:

赏析哲理语句,升华文章主旨;写作训练,进行内化:以苏霍姆林斯基女儿的身份给苏霍姆林斯基写一封回信。

三、教学机智的运用

1、“美文美讲”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生进入文本前,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课文故事。这种机智的运用脱胎于韩军“新语文教育”课堂理念的“美读吟诵”。韩军认为文字是有体温、有生命、有动感的,传达文字生命动感的最好办法是诵读,这更切合“读图时代”的学生心理:学生对声音和图像的敏感远甚于文字。“美讲”就是“美读”的一种变式。800字的文章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略显冗长,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学生在听到美妙的故事后,更有兴致研读文本。

2、“体态解词”提升积累效率:

本课设计在积累语言方面另辟蹊径,运用了“体态解词”的教学机智,即教师讲故事时,根据语境配以体态语言突出并同步用多媒体显示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积累的词语。这样做能是使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词的含义与用法,从而提高语言积累效率。

3、“故意出错”突出主题思想:

本文从多方面提示了爱情的真谛。更应对当今中学生要突出的观念是:爱情要靠一辈子的忠诚来维系,而不是一时的冲动!课文中上帝相隔五十年后第二次来到人间见证爱情就说明了这点。我在讲故事时(学生未进入文本时),故意把五十年错讲为十年。学生在进入文本时很快发现了这个错误,我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设计(不是十年而是五十年)?为什么爱情要用五十年的时间来见证?这样,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便更为深刻。

【精彩教学片断】

一、片断一

师:老师的故事讲得好,还是作者的故事写得好?

生:老师讲得好,富于变化的语调使故事引人入胜;同时还配有手势辅助,很形象。

生:作者写得也好。描述了很多富有诗情画意的画面。

师:其实,老师讲得不够好,同学们的评价太高了。老师讲得不好的最大的原因是不够细致,如老师讲到上帝三次来到人间,看到这对男女(前二次)和他们的后代(后一次)时的情形,只用了简单的一句话:他们幸福地生活着。作者却描述了三个生动感人的画面。我们现在把这些动人的画面找出来读一读。

生:(朗读。)

那正是清晨,太阳升起的时候。他看到窝棚旁坐着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面前的田地里是一片成熟的谷物。而在他们旁边放着一只摇篮,摇篮里躺着。那男人和女人一会儿望望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

原来有窝棚的地方已盖起一幢圆木造的房子,荒地变成了果园,地里一片见黄色的麦穗,几个儿子在耕地,女儿在收麦子,孙子们在草地上嬉戏。老头儿和老太婆坐在屋前,时而望望红艳艳的朝霞,时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

举目向麦田、向火红色的曙光望去:金黄色的麦穗中站着许多青年男女,他们一会儿望望火红色的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

师:谁能说说这三个画面感人的地方到底体现在哪里?

生:它描述的生活场景很美,如第一个画面中的“成熟的谷物”、“熟睡的婴儿”……这些画面色彩明丽,气氛祥和,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古朴的乡村。

生:它表现的情感美,如“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这句话在三个画面中都有出现,刻画出了两个人心灵默契、无声胜有声的情感交流世界……

师: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幸福祥和的、美的画面呢?

生:有。中秋节我们一家团聚在一起烧烤、赏月的情景,就是幸福。

生:……

师:大家生活中的幸福场景的确感人。老师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幸福的襁褓中。现在,老师再跟你们欣赏几个幸福的画面。

(投影显示图片一)这是电影《坦塔尼克号》的剧照:男女主人公张开双臂迎风而立……(依次出示图片二、三)。

师:这些画面和我们同学开始描述的场景一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能不能象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用文字表达自己心中和眼中的幸福呢?

生:能!(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分钟后)师:现在,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文字的精彩:声情并茂地读出自己描述的幸福画面。

生:一个幽静的小院里,有一个小凉棚,这小凉棚似乎专为等候一对老人而设。看,他们又来了,相互搀扶着来到凉棚下,头顶是几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树上的小鸟在欢快在唱着歌,他们就这样相拥着聆听这动人的歌声。有时他们又相互凝视着,捋捋彼此的白发,脸上荡漾着浅浅的笑……

生:……

二、片断二

师:老师讲故事之前,认为我的女儿心智不够成熟,课文里与“心智”这个词相近的词是什么?请找出有这个词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生:(朗读)“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我的宿愿是把生活中的智慧,也可称之为生活的本事传授给你。”

师:从这两句话里你能知道苏霍姆林斯基对“早恋”持什么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你怎样理解“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这句话?

生甲:苏霍姆林斯基是支持“早恋”的,他把爱情写得那么美好。“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人只要有智慧就可以恋爱了,我们现在不是个个挺聪明的吗?(学生笑)我想……,他是支持的……

生乙:错。苏霍姆林斯基应是反对的。他跟老师一样认为自己的女儿不够成熟。“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您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就说明了他的观点:他认为自己的女儿还没有成为有智慧的人,不能享受爱情的幸福。

师:我支持生乙的观点。那么,生甲把这句话里的“智慧”理解成“聪明”,生乙理解成“成熟”,到底哪种理解更接近于作者的本意?谁能就一就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有智慧的人”到底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学生分小组议论。)

生(小组代表):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有智慧的人”应指成熟的人。作者说:我的宿愿是把生活中的智慧,也可称之为生活的本事传授给你。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生活中的智慧就是生活的本事。我们小组讨论的结论是:生活能自立,思想能独立,经济能自主,才能是一个成熟的人──一个有生活本事的人。而这些只有我们到了一定的年龄才能拥有!(掌声)

……

师:我们来做个设想: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可能是恋爱了,她心中有一个心仪的“白马王子”或是有一个男孩在追她(学生笑),她是心中有了迷惘才问她父亲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的。收到父亲这封信后,她明白了什么?她会怎样对待自己的感情?

生:她认识到爱情是要靠一辈子的忠诚来维系的,而不是一时的冲动。

生:她认识到爱的精神力量远甚于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

生:她认识到她还没有成为一个智慧的人,她不能恋爱,她会拒绝那个男孩(学生笑)。

……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中肯,希望你们也能正确理解爱情,当我们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后,我们会拥有自己圆满幸福的爱情。

【深度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设计我先后在九、八年级的两个班级作了实践。教九年级时只有这个设计的雏形,感觉不错,便有了更完美的设想,并精心制作了课件,在八年级班的教学基本上取得了成功(八年级学生没有教材不知道上课的内容也为很多教学机智的运用提供了情境,大部分八年级学生刚好是苏霍姆林斯基写这封信时他女儿的年龄──十四岁,接受这样的教育也正合适):学生有些心灵上的收获,语言训练上也较到位。这堂课的设计完全来源于自己的独创,事先没有查阅任何有关的教学设计。后来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才知道这是李镇西老师的“招牌”展示,竟暗自庆幸事先没有理解更多的教学设计资料,也就没有受他人的影响,教出了自己的特色!

由于设计和操作上的不足,这堂课也给自己带来一些深度的思索:

1、教学目标设计没注重学科思维训练:

本堂课安排了二次说话训练:进入文本前让学生谈谈对爱情的粗浅认识,学习课文后让学生结合文章哲理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对爱情的认识。第一次因学生缺乏心理暗示,学生参与度不够;第二次因把握了文本,学生有自己独到的思维和见解(见教学片断二)。

教后我想,这堂课在设计时应有一个说话训练的目标,让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力争做到有条理、有依据。虽然这一目标在课堂“生成”时达成了,但由于教师事先缺乏“预设”,没有给足充分的时间,没有达到思维训练的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对每一篇文章我们可针对文本的特色,着重于听说读写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2、“美文美讲”对教师个人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美文美讲”在教者的教学活动中不是第一次尝试,但因为这次有了理论支撑(不久前听了韩军老师有关“美读吟诵”的讲座,并听了他诵读《大堰河──我的保姆》),心中有了对课堂效果的期待,便投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感。课堂氛围有了不小的改观,激发了学生挖掘文本美的兴趣,但由于教者水平所限,没达到应有效果,不失为一个遗憾。

新的语文课堂要求语文教师能读、能讲、能演,这就在个人素质修为上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课堂资源引用要贴近学生兴趣与爱好:

本堂课为了营造课堂气氛、提前介入课文主题,在课前安排了学生欣赏扬琴名曲《梁祝》。课堂导入时问学生这首曲子的名称,全班竟没有一个学生能回答。事后有些感慨:经典国乐在青少年中的市场已完全被流行音乐侵占。国乐经典教育是个社会风尚问题,这是个更深层次的教育话题。留给我们语文教师的思索是:我们在引用课堂资源时不能依据自己的教育背景想当然地选择,而要更多的研究学生实际,选择贴近学生实际兴趣爱好的资源,比如这堂课的背景音乐,在学生熟知的流行音乐中也有很多主题健康的爱情歌曲可供选择。

之家课件 篇12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二、解题:

1、齐读课题。

2、质疑:通过初读课文以及对课题的理解,你还想了解哪些内容?

3、教师小结归类:

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梅花具有什么品性?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三、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分小组自学,选择恰当的形式进行汇报。

2、学生自学。

3、小组汇报。

四、学生汇报自学内容。

1、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相关的词语。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幽芳,指香味清淡而芬芳。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漂泊他乡:指职业、生活不稳定,在远方东奔西走。

葬身异国:指尸体埋葬在外国,也就是死在外国。

文坛:文艺界。

颇:很。颇负盛名就是名气很大。

古玩:古董,即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是很值钱的东西。

玷污:弄脏。

杭绸: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

骨气:刚强不屈的气概。

折节:屈服。

秉性:性格。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

无所谓:说不上。

眷恋:深切地留恋。

2、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如,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3、课文中的梅花魂指的是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附:板书设计:

之家课件 篇13

一、学习方式

本节课以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为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对使用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把握每次实践练习的机会,充分熟悉,熟练.理解搜索的要领,达到活学活用.

二、学习任务分析

从教材地位上分析,本课在此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介绍搜索引擎的两种使用方法,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网络基础知识,进一步掌握网络使用技巧,提高上网效率.教材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学生能够自的,自觉的使用网络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使学生发展成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从本课教学要求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问题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并且学会比较,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高其信息素养.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同之处和不同特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性分析,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从学生特点分析,初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精神不易长时间集中,需要教师始终掌握学生思维动向,激发学生兴趣,调节学习情绪,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教学方法

鉴于以上考虑,对本课的讲授选用任务驱动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模式上使用探索研究式教学,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分组式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好强的心理,让其在教学活动中保持高度的热情以达到尽可能高的课堂效率.

四、教学媒体和工具

远程教育多媒体网络教室

屏幕录像软件

搜索骑兵软件

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

五、学习起点能力

前几节课使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网络知识,基本能够使网络为自己进行较为简单的服务.但面对略高级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掌握相关技巧.通过日常观察和了解,部分学生还存在不能正确有效地应用网络,没有养成较好的上网习惯的现象.这些问题通过本课都

将一一进行解决或改善.

六、教学目标

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学习习惯,自觉锻炼,动手动脑,勇于实践.正确认识网络的便利和信息化社会对于网络服务的使用要求.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启发及实践,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搜索引擎上网查找信息.并引导学生在搜索中建立分类查找的思想,掌握对关键词的提炼技巧和要领,提高上网效率,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与优势,令其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种搜索方式:相关专题搜索(即分类搜索)和关键词搜索,每种方式的形式,特点,使用技巧是学生应该重点把握的.尤其是关键词搜索,使用熟练后将非常方便.而且此方法目前在网络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难点:(1)分类搜索对学生分类能力的考察和要求.在学生没有正确把握搜索对象的归属分类的情况下,很难顺利使地用

其完成搜索任务.这需要借助学生原有的日常生活知识和经验.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分类概念,培养其分类能力.

(2)关键词高级检索方式(使用”空格”,”+”或”&”连接多个关键词进行检索).关键词搜索的核心在于关键词的提炼.要提高搜索效率,做到”用最少的关键字,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准确的结果”这样三最的标准对学生来说不是很容易,也不是一堂课就可以达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例练习要注意尽可能引导学生努力掌握提炼关键字的技巧,自觉培养提炼能力.

八、教学过程

之家课件 篇14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自己初步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作者对阅读的那份真挚的热爱,以及如何表达出这份热爱的。知道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与众不同。

3、能感受到阅读是一件充满愉悦的事情。

4、尝试学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文章3、4、5、6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出对阅读的痴迷。

【教学难点】

尝试学写读后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教师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听了这段话,请问,你有什么感受?

引入课题:我的长生果

二、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他们自己读课文: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根据交流,板书:

读书:香烟人画片、真正的连环画、文化站的图书、中外名著、作文。

3、这篇文章作者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她是怎样把对阅读的那份真挚的热爱表达出来的?

三、研读重点,体会写法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3~6小节,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在黑板的相应地方写上下列词语:

津津有味、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泪落如珠、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牵肠挂肚、废寝忘食。

(这一部分教学充分放手让学生读读说说,并重点指导学生读好4、5、6三小节。)

2、第三小节交流,引导学生从美差、抢、眼羡、卖力地呐喊助威、饱览等词感受体会。

3、师生合作运用津津有味、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泪落如珠、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牵肠挂肚等词语复述3~6小节的内容,再次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痴迷:

⑴ 我实在是太喜欢那些书籍了:

无论还是无论还是只要我就那些书有时让我有时让我有时我读得很快有时书中的悲欢离合又常常使我

⑵ 是啊,我实在是太喜欢那些书籍了:

不论是不论是不论是不论是我都看得( )。他们让我( ),他们让我( ),他们让我( ),他们让我( )!我完全地被书给征服了!

师:正是有了这份牵挂、这份痴迷、这份如饥似渴的醉心阅读,我的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我得到了报偿和赞誉。并且我还悟出了写作的道理!

4、略读8~14小节:

⑴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怎么悟出的?

别出心裁、与众不同、鲜味指的是什么?

⑵ 作文,要真情实感创造:

怎么悟出来的?怎样做才会得到呕心沥血的创造呢?

师小节:是啊,作者的成功离不开书籍的帮忙。因此,当他回忆起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愉悦之情充满了他的心房!师生一起朗读文章第二自然段。

五、出示范文,尝试学写读后感

六、提升认识,指导实践

齐读: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结课。

扩展阅读

菜园里课件(范例14篇)


菜园里课件(篇1)

教学过程资源时间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DVD)出示课件图,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板书:菜园里)谁来读一读,看到“菜”和“园”,你有什么好办法再见面就能认识它们呢?

二、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菜园里的蔬菜五颜六色,光泽诱人。大家喜不喜欢?你看载着新鲜蔬菜的汽车开到我们教室里来了。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下座位,看看,摸摸这些菜,再读读卡片上的字,记住它的名字,确认自己记住了,就从旁边盒子里取出一张字词卡片。等到把所有的蔬菜名字能记住了,你就回到座位上。

1、教师任意出示一种蔬菜,让学生从自己面前的字词卡片中挑出表示这种蔬菜名称的卡片,举起来,带大家读一读,谁记得快,读得准,就由谁领读。

2、老师出示生字卡片,谁会读就起立读,(进行巩固生字的练习)。

3、让没起立读的同学把生字卡片读给大家听,大家给这些同学找出进步点。

三、自学儿歌,朗读擂台

菜园的美景让我们赏心悦目,优美动听的儿歌更让我们着迷。

1、借助拼音,自读儿歌

课件出示儿歌中的生词,让学生边读儿歌边动笔对生词或不理解的地方圈圈、点点、勾勾、画画、拼拼。认识字这一训练重点不脱离语文环境。

2、小组讨论,合作识字

把自己画出的字词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让组员一起想办法帮帮、比比、记记、看谁的记字办法好。

3、师生讨论,扩展词语

先让学生说说认识屏幕上的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再让小组代表汇报记字方法,哪个小组想出的记字办法好,让大家认可,就可争得小红星。

4、认识偏旁,了解规律

这些生字中哪些偏旁我们没学过,学生找出“草字头”“走字底”“风字旁”大家识记。本课中草字头的字出现较多,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了解草字头的构字规律)。

5、抓住关键词,突出重难点

抓住关键词着重引导理解,突出教学难点。如“捉迷藏”一词,可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玩这个游戏的,然后读书上的有关句子。告诉学生我们吃的萝卜是植物的根,是埋在地底下的,走到萝卜地里,只能看到绿色的叶子,看不到萝卜,萝卜就像躲起来跟我们“捉迷藏”一样。接着问一个问题:“你还知道哪些蔬菜和我们捉迷藏?”让大家各抒已见,了解其他蔬菜的特点。

6、运用游戏,巩固生字

出示生字课件,做开火车的游戏,看哪组的火车开得快。火车没停的小组可得一颗小红星。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营造展示成功的机会。

7、写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按笔画顺序书写,一笔一画的写在课后的田字格中。先描红,再书写。

8、朗读擂台,体验成功

先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提示学生看看图,做做手势动作,把各种蔬菜瓜果的特点表现出来。

四人小组请每一组一名平时朗读有困难的学生朗读,其他人做动作。比赛前,请小组成员一起朗读儿歌,帮助这些选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顿,其他人练习表演,通过手势,动作表现出蔬菜的特点,朗读擂台赛在比赛时,任意点拨,肯定学生朗读的精彩之处,并让大家评议:说说哪位同学读得好,哪小组表演得好。最后评出最佳朗读能手,最佳合作小组。

四、运用生活经验,扩展识字

1、小组交流

每人在四人小组中出示自己准备好的自己画的蔬菜画,带领小组同学认读名称,再交换画,尝试认读生字,看谁认得快,学得多。

2、成功展示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并领着大家读蔬菜的名字,再把画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把菜的名称读一读,认一认。看谁认得多,评出“识字大王”。

五、作业

放学后随父母去菜市场,认识更多的蔬菜瓜果,把新认的蔬菜瓜果用彩笔画下来。写上名称,然后贴在教室里的展板上,布置一个“蔬菜瓜果园”。

DVD

实物

字词

卡片

DVD

DVD

蔬菜

4分钟

16分

1分半钟

5分钟

菜园里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词语,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语文在生活中无出不在,激发学生喜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初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资料的能力。

4、工整、正确的书写本课的生字,初步感知汉字的形态美。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语文在生活中无出不在,激发学生喜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平时都喜欢吃什么蔬菜?

2、这些蔬菜的家都在哪里?板书菜园里

3、师:瞧!这两个字眨着眼,要跟我们说话呢?

菜说:小朋友你有什么办法记住我的摸样呢?

园说:种着许多蔬菜的地方叫──

种着许多果树的地方叫──

种着许多花的地方叫────

你还知道哪些园?

师:看来,这两个字已经和我们交上朋友了,让我们亲热地叫一叫他们吧。(齐读课题)

二、认识蔬菜,畅谈特点

师: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菜园,去认识更多的蔬菜宝宝吧!

1、出示课件(菜园里)

2、找一找、认一认菜园里有哪些蔬菜。

(学生找到一种蔬菜,随机学习一种蔬菜名。)(鼓励学生自主认字)

3、学生读语文书94页的蔬菜名。

4、读词卡,并把词卡发给学生。

5、游戏,说话练习:

⑴我的名字叫什么?(这是什么?)──出示实物

⑵我的名字叫什么?(学生带词卡上台)──实物与词语相结合。

⑶你喜欢我吗?喜欢我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等方面展开说话联系。)

黄瓜:你喜欢我什么?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作用等方面说。

黄瓜的皮绿绿的好像什么?

黄瓜的皮上还有什么?好像什么?(请学生动手摸一摸)

学生边说老师边板画。

茄子: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出示课件,看茄子挂在枝上好像什么?

萝卜:出示课件,看萝卜好像在跟我们干什么?学习捉迷藏

南瓜: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课件,了解南瓜的生长过程。理解越老皮越黄(学生边说老师边板画)

豆角:老师可喜欢豆角了,我也想把他画下来,谁能教教我怎么画。

先帮老师选颜色,再告诉老师怎么画?

理解青青细又长(学生边说老师边板画)

6、说话训练:

菜园里有()色的()。

菜园里红绿黄紫多()。

整个菜园真实一片()。

三、朗读儿歌,深入品析

1、师:有个叫寒枫的人看到这幅美丽的菜园风光写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出示儿歌,学生自主读一读。

3、再选一种你喜欢的蔬菜美美地读一读。

4、赛读。

5、师:多么灿烂的菜园,多么迷人的风光啊!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吧。

师生对读。

四、生字书写

这节课我们学了许多蔬菜宝宝,其中有两个有点玩累了,想在田字格中安个家,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

指导书写卜、又

五、总结谈话

教学反思

让游戏贯穿教学还孩子快乐童年

这节课着力体现一年级语文的学习重点,即识、读、写。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利用图片、实物结合游戏进行教学。课堂语言尽量赋予童趣,如和蔬菜娃娃交朋友等。根据儿童遗忘规律,先快后慢的特点,安排多次、形式多样的出现生字、词语,如帮蔬菜娃娃找名字、送蔬菜娃娃回家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活他们的思维,使旧知得到巩固与积累,又唤起他们强烈的学习需要,使其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同样,在读悟儿歌时,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选择你喜欢的一句品读。这些举措使小朋友们学得更轻松、更愉悦。

菜园里课件(篇3)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平时都喜欢吃什么蔬菜啊?(生说)大家喜欢吃的蔬菜可真不少。各式各样的蔬菜里含有很多丰富的营养,大家一定不要挑食,多吃蔬菜。

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农民伯伯的菜园里看一看。(师板书课题)谁能读读课题?(指名2人,在齐读一遍)

二、新授

1、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菜园吧!(点击示菜园图)

2、小朋友们看一看,菜园里都有哪些蔬菜?(随学生说点击相应的词语)

3、你看这里还藏着卷心菜呢!(点击)大家一起叫叫他的名字吧!

4、还有一种蔬菜已经被农民伯伯摘下来装到卡车上了,你瞧是什么?(点击出词:豆角)你吃过豆角吗?瞧这就是又细又长的豆角!(出示豆角实物)

5、小朋友们快大声叫叫这些蔬菜的名字吧!(生自读生词)谁还能大声叫叫他们的名字?(指名读)谁还能带着大家读一读?

6、这些蔬菜的名字又跑到老师的手里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指名读带音节词卡,齐读一遍)

7、小朋友们都自己准备了词卡,快跟你的同位一起读读吧。如果你的同位有不认识的字,你要教教他。(师贴菜图及菜名)

8、大家读的可真认真啊!现在这些蔬菜都已经被农民伯伯运到了超市里,摆到了货架上,请小朋友来帮助售货员阿姨给蔬菜贴上标签吧!标签已经在这摆好了,请你把你的词卡也像老师这样摆好。第一种蔬菜是什么?茄子的标签在哪里?(生找到举起卡片)请一个同学上来贴!(找到贴到图下)你们可真棒,一下就找到了!你能带着大家读读吗?(生领读,其余的词如是处理)

9、大家可真能干,一会儿就学会了九种蔬菜的名字,下面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首有趣的儿歌,我们一起来打打节拍。(点击示课文,师按节奏范读儿歌。)

10、大家喜欢这首儿歌吗?那就赶快把书打开,翻到95页,自己来读一读吧。注意要把字音读准,遇到不认识、读不准的字,可以请拼音朋友来帮忙,好,开始吧!

11、大家看,谁藏在儿歌里呢?(点红生字)它们都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生字宝宝,赶快叫叫他们的名字吧!谁能读一读,谁能领着大家读一读?

12、瞧!儿歌里的生字宝宝已经跑到老师手里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重点讲:藏──小朋友看,这个字的笔划特别多,让我们用心记一记,再来读一读,谁能用它来组个词?风──小朋友看这个字有一部分是红颜色的,它就是这个字的偏旁,名字叫风字框,跟老师一起说风字框,谁能用风组词?;菜──用菜组词)。我们再开火车读一读好吗?

13、生字我们都会读了,儿歌我们也一定能读好!(全黑儿歌)请小朋友自己再来读一读儿歌。谁想读给大家听?(指读1人)

14、读了儿歌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随机链接萝卜和南瓜的分析图)

萝卜:你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那为什么说萝卜也会捉迷藏呢?(点击萝卜地)这是一片萝卜地,萝卜藏在哪儿呢?(点击萝卜图)瞧,原来萝卜藏在地里呢。我们吃的萝卜是根,他深埋在地下,成熟了我们看不到,要拔出来才能看见。看!萝卜多顽皮呀!好像在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所以我们说萝卜地下捉迷藏。谁能来读一读这句话?

南瓜:这是刚刚长出来的小南瓜,(点)过了一段时间,南瓜长大了,(点)又过了一段时间,长大的南瓜变老了。你们有什么发现?(生:皮越来越黄了。)所以说,南瓜越老皮越黄。

15、刚才我们来到菜园,看到了许多新鲜的蔬菜,有红色的-----,绿色的-------,黄色的-------,紫色的--------,五颜六色好看极了。真是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

16、让我们一起拍着手再来读一读这首儿歌吧。

17、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宝宝,又学会了一首有趣的儿歌,下面我们再一起来写写字吧!

18、请你看大屏幕,这个字你认识吗?(卜)这个字有哪几画组成?(点击笔画,示笔顺,生书空)

19、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竖写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点呢?对,要注意把字写在田字格的中间。(边说边点击笔画)师:板演卜。

20、请大家打开书第96页,把卜描红,再写两个,注意你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师巡视)

21、请小朋友坐好,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学习写剩下的三个字。下课!

菜园里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

2、认识一些蔬菜,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

3、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儿童自主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记十四个生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

主要教法、学法

按照看图归类识字的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认字,合作识字,交流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蔬菜实物九种,表示蔬菜名称的词卡若干,多媒体课件一组。

2、让学生按自己的喜好准备一种蔬菜实物;画一张自己喜欢的蔬菜画,写上蔬菜的名字。

3、蔬菜小模具多种,用于奖励(随机)课堂上会学习的小组。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课件出示:动态的菜园图。

2、课件出示“菜园”二字,这两个生字娃娃谁认识呢?怎么认识的?读一读。还有其他方法认识的吗?你要提醒大家这两个字的读音吗?教大家读读。

3、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菜园里去参观参观。愿意吗?出发之前,我们先分好组:带黄瓜的同学为“黄瓜组”,带茄子的同学为“茄子组”,带萝卜的同学为“萝卜组”,剩下的为“辣椒组”。记住,我们要比比哪个组观察最仔细,收获最大。好,让我们唱着歌儿一起出发吧:快来吧,快来吧,高高兴兴去菜园,菜园里面蔬菜多,快走吧,快走吧!

二、创设情景,自主识字

1、认识蔬菜,词语中识字

⑴到了,到了!这不是你们要看的菜园吗?课件再次出示动态菜园图。你觉得这个菜园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菜园里蔬菜很多?

⑵这么多的蔬菜,你认识哪些呢?课件出示九种蔬菜图片和词语。

⑶抽生回答。如所请学生全部认完,就请他介绍学习方法并当小老师,教一教大家;如所请学生只能认一部分,就启发同学们想一想:不会认的怎么办呢?这里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借助图片和拼音,记住它们的名字,重点认记不会的。)

⑷学生再自由认记。

⑸检查认记情况:课件一种一种出示带图片的词语齐读。

⑹去掉图片认读:课件出示带音节的词语,分组读,教师提醒:(子、卜:轻声;心:前鼻音)。

⑺去掉音节读:请同学们拿出去掉音节的词卡,同桌互抽,不会的互相教一教。

⑻师生互动:老师出示一种蔬菜,学生从词卡中找出它的名字,告诉老师它是什么。

⑼重点认识本课部分生字:你们发现没有,在词语中,有几个穿红色衣服的生字娃娃,我们再和它“打个招呼”(读一读)。

2、了解蔬菜,儿歌中识字:

⑴菜园里的蔬菜看得我们眼花缭乱,优美动听的儿歌更是有趣。请大家打开书95页,自己练习读儿歌,看谁先把它读通顺。

⑵抽一生读儿歌。

⑶生评价: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⑷理解儿歌(说明: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豆角青青细又长”和“南瓜越老皮越黄”,其余几句由学生分组学习;理解儿歌时,理解一句,通过课件出示一句,生字为红色。)

①蔬菜们听到你们读得这么好,也想来凑凑热闹,你看,豆角来了,(出示实物):谁能说说它的颜色和样子?儿歌中哪句写豆角?(出示)“豆角青青细又长”。导读。

②出示嫩、老南瓜实物:瞧,一下子来了两个南瓜,看着这两个南瓜,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观察南瓜的异同)出示“南瓜越老皮越黄”。

③各蔬菜小组拿出蔬菜:看看、摸摸、闻闻、把你感觉到的给同桌说说;看看哪句写你手中的蔬菜,用横线画出来。

④请各小组汇报一下:黄瓜组:哪句写黄瓜?出示“黄瓜身穿绿衣裳”,导读(裳:轻声)。茄子组:勾的哪句?老师有个问题不懂,儿歌中怎么说(出示)“茄子高高打灯笼”?萝卜组:读读写萝卜的句子:(出示)“萝卜地下捉迷藏”课件播放“拔萝卜”的动画及儿歌,学生随着画面边唱边做拔萝卜的动作。大家都在拔萝卜,到底想把萝卜从什么地方拔出来呢?对,萝卜真调皮,它躲在地下就像和我们捉迷藏呢!辣椒组:你们画的哪一句?(出示)“辣椒长个尖尖嘴”。其实,蔬菜中除了这种尖椒外,还有很多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辣椒,你还见过哪些?

⑤各种颜色的蔬菜在一起,菜园里真是好看极了:(出示)“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结合插图体会并读一读)这些蔬菜不光好看,而且营养价值极丰富。小朋友们可要多吃蔬菜哟!

⑸把儿歌连起来读一读,喜欢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⑹儿歌中也一直跟着几个红色的生字娃娃,我们再和它见见面(读一读)。

3、脱离语境,认记生字:

⑴生字娃娃们看到你们学得这么开心,都从词语和儿歌中跳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全课音节生字自由练习读、抽生读、重点读“心、捉、藏”几个字。

⑵生字娃娃脱掉音节帽子,你分得清谁是谁吗?课件出示全课去掉音节的生字:我会认各组比赛读。

⑶生字娃娃们搬家了,你会读吗?课件出示熟字与生字组成的词语:我会读青菜、土豆、萝卜、越长越大、小嘴、细心、风光、公园、又细又长、捉迷藏、(抽生读,注意“长”的读音。)

三、运用游戏,巩固生字

1、开火车游戏:生字娃娃们坐上火车了,火车轰隆隆──

2、摘茄子游戏:火车继续开,开到菜园里,再次出示菜园图。哎呀,生字娃娃们藏到茄子里面去了。如果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它会送给你们一个大茄子的!我们开始行动吧!(课件演示:菜园里的每个茄子上都有一个生字,生读对一个就摘下一个茄子,放到篮子里,生字认完,菜园里的茄子就摘光了。)师:大家学得真好,一会儿就把生字娃娃们找出来了。看来你们已成为好朋友了。

四、课外延伸,扩展识字

1、为了认识蔬菜,小朋友们还随爸爸妈妈一起到过菜市场,并把自己喜欢的蔬菜画了下来。现在请大家把自己的画拿出来,在小组内教你的伙伴认识你画的蔬菜及名称。

2、同学们又认识了很多蔬菜。谁愿意把自己画的蔬菜拿出来展示展示。(请学生上展示台展示并把画张贴在黑板上)

3、大家往这儿看(师指黑板),好多的蔬菜呀!这不又是一个菜园吗?(教师贴“菜园”二字)。哦,这是小朋友们自己的菜园。下课后,小朋友们找上自己的伙伴来参观参观,认识更多的蔬菜。

4、总结:这节课,各蔬菜小组的小朋友们到菜园里走了一趟,收获真不小!不但认识了蔬菜,和很多生字娃娃交了朋友,而且还有了自己的菜园。下节课,我们再到菜园里去走走、看看,把儿歌读得更好,生字记得更牢,再一起学习写几个笔画简单的生字。行吗?

教案述评

《菜园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看图归类识字,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图画,展现菜园风光。图下安排了9个词语,都是蔬菜的名称。第三部分是短文,介绍了蔬菜的特点。最后两部分分别是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师创设了一个“参观菜园”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菜园”中学习:通过课件出示动态菜园图,以蔬菜名称给各小组命名,唱儿歌,奖励蔬菜模具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出示蔬菜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自主认识蔬菜名称;通过实物、课件演示,合作学习,了解蔬菜特点,理解儿歌,体会儿歌意境;通过开火车、“摘茄子”等形式巩固识字;通过交流展示蔬菜画,拓展识字。总之,让学生在“参观菜园”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自主探究,感受蔬菜的特点,将认识事物、观察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便于教学。学生对于“参观菜园”这种设计很感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处在兴奋状态中,学得主动积极。教师教得轻松、愉快,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节基础教育课改汇报课,获得了区内外观摩教师、领导的的高度评价。(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傅开国)

菜园里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四个字。认识3个偏旁“草字头”、“走字底”、“风字旁”和一个笔画“卧钩”。扩展学习本课以外的有关汉字,扩大知识面。

2、能力目标: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了解儿歌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是本课教学重点。识记生字、写好“心”、“风”是难点。

主要教法、学法

1、教法:从本课集中归类识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尝试、情景教学法,引导、讨论、合作等方法综合运用。

2、学法: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受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根据这一特点,让学生尝试自主认字,小组合作识字,交流识字的学法,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读一读、议一议、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演一演、做一做、教一教、帮一帮”的学习过程中,牢固地识记生字,提高识字效率。

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在每个小组摆放上蔬菜,有“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等。在每种蔬菜旁放上表示蔬菜名称的字词卡片(要注拼音数量与小组学生数相同)。

2、课件一组。

3、课前让学生画一张自己喜欢的蔬菜画,并想办法写上蔬菜的名字。(可以是一种蔬菜,也可以是多种蔬菜。不会写的字可以请家长帮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3分钟)

导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出示课件,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师出示板书:菜园里)谁来读一读?看到“菜”和“园”,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呢?(说得好的同学可为本组夺得一张蔬菜图片。)

二、创设情景,自主识字(10分钟)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些新朋友,他们就是新鲜的蔬菜。请组长把他们请出来。孩子们,喜欢它们吗?下面就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菜,再读读卡片上的字,记住它的名字,把名字记住了,就从口袋里取一张字词卡片。

1、做“找朋友”的游戏,请一名学生当小队长,任意出示一种蔬菜,其余学生从自己面前的字词卡片中挑出表示这种蔬菜名称的卡片,并举起来。谁第一个举起,就请谁领读。(哪个小组都找对了,就奖励一张蔬菜图片。)

2=、老师再出示生字卡片,谁会读谁就起立读,其余同学当好小听众。(进行巩固生字的练习)。

三、自学生词,初读儿歌(20分钟)

菜园的美景让我们赏心悦目,优美动听的儿歌更让我们入迷。

1、借助拼音,自读儿歌。

(课件出示儿歌中的生词)这些就是课文里的“小调皮”,请小朋友们一边读课文,一边圈出这些“小调皮”。(让学生边读儿歌边动笔对生词圈圈、点点、拼拼。让识字这一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

2、小组启思,合作识字。

把自己画出的字词在小组中交流,让组员一起想办法帮一帮、比一比、记一记,看谁的记字办法好。

3、师生讨论,扩展词语。

(课件出示生字)先让学生说说认识屏幕上的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再让学生自由扩词造句。(哪个小组想出的记字办法好,让大家认可,就可争得小蔬菜)。

4、认记偏旁,了解规律。

这些生字中哪些偏旁我们没学过?学生找出“草字头、走字底、风字旁”大家识记。本课中草字头的字出现较多,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了解草字头字的构字规律:跟植物有关的字多数都有草字头。)

5、运用游戏,巩固生字。

(出示生字),做开火车的游戏,看哪组的火车开得快。火车没停的小组可得一颗小蔬菜。(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营造展示成功的机会)。

四、练习写字,重点指导(5分钟)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字,光会认还不行,还得会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写两个笔画简单的字。

1、仔细观察课后田字格里的前两个字“卜、又”,想想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说说怎样才能写好每个字。

2、你能写好哪个字?写好这个字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谁还有不同意见?(学生边说,老师边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范写。)

3、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回个别指导。

五、运用生活经验,扩展识字(7分钟)

1、小组交流。

每人在小组中出示自己准备好的自己画的蔬菜画,带领小组同学认读名称,在组内交流这些蔬菜有什么用途。再交换画,尝试认读生字,看谁认得快,学得多。

2、成功展示。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介绍蔬菜的用途,并领着大家读蔬菜的名字。再把画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把菜的名称读一读,认一认。看谁认得多,评出“识字大王”。

六、作业

放学后随父母去菜市场,认识更多的蔬菜瓜果。

公开课评点摘要

教学设计体现了三维目标,创设情境导入能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活动充分,自主、合作学习体现较充分,识字联系生活实际,化枯燥为具体,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怎样记汉字”的方法有一定的创新性。

还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注意学习习惯的指导,开展活动做到收放自如。

菜园里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汉字,9个词语和一个笔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积累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设计意图:

1、在游戏中、活动中自主识字,提高识字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

2、教学形式多样化。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生生互助等形式,在多种教学形式下,学生能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3、让学生扮演蔬菜进行,积累语言,在口语交际中感悟和体会。

4、指导写字时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词语卡片、相关蔬菜头饰和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小朋友都跟爸爸妈妈去过菜市场,请大家互相说说,菜市场里些什么蔬菜呀?

2、这些蔬菜长在哪里呢?(板书课题:菜园里)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兴趣十足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

二、走进菜园,学习字词

1、学词。

指名带读课题:谁能带大家拼一拼课题里的两个生字宝宝?(学生带读,老师点评)小朋友们读得可真好听!我们一起去菜园看看都有哪些蔬菜?(展示蔬菜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把你知道的蔬菜名说出来吧。(出示课件蔬菜图片和名称)这些蔬菜都有自己的名片!

(1)出示带图片的词语,自由读,同桌互听。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词语读流利。同桌相互纠错。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互助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发现他人优、缺点的能力。

(2)去掉图片出示词语,指名小老师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

这些词语中的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吗?

设计意图:用当小老师的方法巧妙地兼顾了不同程度的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蔬菜,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做课堂的主人。

2、学字

(1)启发学生识字:小朋友们学词语学得真快!那么你们看屏幕上的生字宝宝,你们能想办法记住他们吗?先小组讨论一下。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我们班的小老师可真棒!下面让我们班的“小火车”开起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渗透识字方法。

三、学习儿歌

1、师:有一位叔叔把这些可爱的蔬菜写进了一首儿歌,想读读它吗?

2、师:请一名小朋友读儿歌,其他小朋友找一找儿歌中写了哪些蔬菜?

3、指名说蔬菜名,师相机贴出蔬菜卡片。

4、师:请大家再读读儿歌,你最喜欢哪种蔬菜,就把描写它的句子多读几遍。

(指名说自己喜欢的蔬菜,学生说到哪种蔬菜就学习描写它的句子)

(1)(出示豆角图)

师:看着图,谁介绍一下豆角?(指名说)

师:儿歌中是怎样写豆角的呢?(出示相关句子)(指名读)

师:儿歌写了豆角哪些方面的特点?(指名说)(颜色:青青形状:细又长)

指导朗读。

(2)(出示黄瓜图)

师:黄瓜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蔬菜,谁来说说它?(指名说)

师:黄瓜的皮是绿色的,所以儿歌中说——(出示相关句子)

师:平时谁穿衣服?儿歌把黄瓜当作可爱的小朋友来写,说它穿着绿衣裳,让我们感觉到黄瓜像小朋友一样漂亮、可爱。

指导朗读。

(3)(出示茄子图)

师:喜欢吃茄子吗?茄子是什么样的?

师:茄子长在枝上,紫紫的、亮亮的,像一个个的小灯笼,漂亮吗?

师:一起读读吧。

(4)师:冬天到了,妈妈是不是经常提醒你要多吃些萝卜?

(出示萝卜地)师:我们就一起到萝卜地里看看吧!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我们只看到绿绿的叶子。)

师:萝卜在和我们玩捉迷藏呢!快找找,萝卜在哪呢?(指名说萝卜藏在地下)

师:萝卜真是一群可爱的小朋友,谁来读读?(出示相关句子)

(5)(出示辣椒图)

师:我们看看辣椒长在什么地方?说说它的样子吧!(指名说)

师:辣椒的维生素C含量特别丰富,我看谁和它们交上了朋友?(指名读)

(6)师:同学们,平时你看到的南瓜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师:想知道它是怎么长大的吗?(出示南瓜生长图)

师:所以儿歌中说(出示相关句子)读——

师:谁也能用“越……越……”说一句话?(指名说)

(7)师:同学们,当你走进菜园,看到这么多蔬菜,你想说些什么?能夸夸菜园吗?

师:儿歌中是怎么夸菜园的?(出示“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

师:菜园不仅好看,这么多蔬菜成熟了,说明农民伯伯丰收了。你就是农民伯伯,高兴吗?读读吧!(齐读“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

师:你抬着南瓜,看看满园的蔬菜,你高兴的说——(齐读“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

师:你边摘着茄子,边欣赏着满园的蔬菜,你高兴地说——(齐读“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

(8)齐读儿歌,师生合作读儿歌,加动作表演读儿歌。

四、拓展练习。

1、师:同学们,菜园里还有其它许许多多的蔬菜,它们的颜色、形状、味道各不相同,我们也学着课文的样子,夸夸它们吧。(出示蘑菇、土豆、西红柿、蒜苗、苦瓜、卷心菜图,以及句式:“()青青细又长()地下捉迷藏()高高打灯笼()身穿绿衣裳”帮助学生说话)(指名说)

2、画画连连(课件出示)

五、、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在菜园里认识了很多的蔬菜朋友,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千万不要挑食。因为蔬菜里有我们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能让我们快高长大。今天回家把你最喜欢的蔬菜画一幅画送给你的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和我们一起分享今天我们在菜园里的成果吧。

附:板书设计

豆角细又长

黄瓜绿又长

茄子打灯笼

萝卜黄,红捉迷藏

辣椒红、青尖尖嘴

南瓜越老皮越黄。

菜园里课件(篇7)

教材简析

本课是看图归类识字,通过图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名称,通过儿歌帮助学生了解蔬菜的特点,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具体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认记生字的积极性。

教学理念

注重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识字,为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识字途径和识字活动,通过认识蔬菜,读相应词卡,使汉字与实物对应,让学生在经过多次视觉刺激后记住生字。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心、又”2个字,认识笔画“卧钩”。

2、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教学重点

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什么地方呢?(出示菜园图)

caiyuan

2、板书:菜园里

认识“菜园”两个字。

⑴指名读,说说你在哪见过这两个字。

⑵齐读课题

二、认识生字,汇报交流

1、看图:菜园里都有哪些蔬菜?(学生观察交流)

2、今天,老师特意从菜园里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新鲜的蔬菜,想看看吗?

⑴小组认识蔬菜实物。

⑵对应蔬菜自由练读词语卡片。(每人一套)

3、教师举蔬菜、学生举相应的词语卡片,指名领读词卡。教师举词语卡片,小组合作举蔬菜。

4、读儿歌

师:我把这些蔬菜的名称编成了一首儿歌,你们想听吗?

⑴教师范读背儿歌。

⑵自由读儿歌,画生字。

⑶指读儿歌(2~3人)

5、整体认知生字

caiyuanluobodoujiaoxinxiyouzhuomicangzuiyue

菜园萝卜豆角心细又捉迷藏嘴越

⑴学生自由练读。

⑵互相提醒,哪些字的音读起来要注意。

⑶指读生字。

⑷交流识字方法、识字途径。

这些字里面哪些是你原来就认识的,怎样认识的?你原来不认识的字今天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课间律动。

三、巩固识字

1、“小鱼吐泡泡”形式认字(不注音的14个字)

2、游戏:摘蔬菜:

⑴指名把自已喜欢吃的蔬菜从图中摘下来,读准字音。

⑵组词,找找这些字哪些能成为好朋友,组成词,齐读。

⑶美美地练读儿歌。

⑷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四、写字

1、出示生字“心、又”,指读。

2、指导观察: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3、教师范写“心”介绍新笔画“卧钩”,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记住笔顺。

4、学生描红,临帖。

5、展示优秀写字作业。

教学反思

上完了《菜园里》这节识字课之后,我对于新课改精神又有了深层的体会。不仅感受到了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识字的益处,也深切地意识到:教师创造性地教,才会给孩子的学习以极大的动力。

1、情境的创设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

本节课的教学始终贯穿着学生的活动。而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应归功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开课伊始,我就带学生看图进入“菜园里”。又进一步让学生通过摸蔬菜,认识蔬菜,使学生忘记了课堂,仿佛真的来到了菜园里,再通过用蔬菜名称编儿歌、引导学生读到菜园摘菜的游戏巩固识字等,始终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正因为如此,学生才学得高兴,学得投入。

2、让识字变得轻松,生动起来:

新教材每课安排的生字都不少,本课就有14个,即使只认不写,学生的压力也不小,怎样才能处理好“识字”这一重点呢?在本课教学中,我感受到:只有让学生的识字活动变得生动形象起来,为他们创设喜闻乐见的识字途径,认字活动。才能使他们轻松地记住字形,乐于识字。

菜园里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4个生字,认识2个笔画和2个偏旁“走”、“几”。

2、正确、流利儿歌朗读。

3、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4、通过劳动实践,买菜、种种菜,进一步激发了解蔬菜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

2、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语文,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蔬菜;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读准、记忆9种蔬菜。学写本课4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小朋友都跟爸爸妈妈去过菜市场,请大家互相说说,菜市场里有些什么蔬菜呀?

2、这些蔬菜长在哪里呢?

二、走进菜园,学习字词

1、观看录像

想去菜园看看吗?(播放录像)菜园里的蔬菜可真多呀,仔细观察,把你认识的蔬菜名称说出来吧!

2、自主识字

这些蔬菜都有一张名片,上面写着他们的名字,(出示课文中带有拼音的词语)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一认名片上的字。

老师将九种蔬菜名称的词卡贴在黑板上,会读的同学当小老师,取一个词带大家读一读。

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读音。

引导学生交流识字途径,如,“这个字你还在哪里见到过?”积极倡导生活中识字。

巩固词语:做找朋友的游戏,一个人拿菜,一个人拿词卡。(一人说“我是茄子,”另一人说“我是你的名字茄子”)。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卜、又、心、风”。

2、描红后各写两个。

3、展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儿歌,了解一些蔬菜的特点。

2、创设情境,拓展识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音出示词语卡片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九种蔬菜,你现在能让它对号入座吗?

二、朗读儿歌并理解

1、这些词语,放到儿歌中会读吗?

2、合作读、指名读、齐读、男生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

3、读了儿歌,你知道了些什么?

4、表演读。

三、创设情境,巩固字词

为学校营养午餐排菜单。

1、我们认识的这些蔬菜还能做成小朋友爱吃的好多菜呢!瞧!(出示菜单:西红柿炒鸡蛋、萝卜烧排骨……)请小朋友先读读,然后选择几道你爱吃的菜,填在菜单上。

2、反馈:把菜单交给食堂,建议食堂采纳。

齐读词语和短文。

3、扩展活动

把自己认识的蔬菜、瓜果的名称制成图文结合的图片,课后交流。

板书设计

豆角细又长

黄瓜绿衣裳

茄子打灯笼

萝卜捉迷藏

辣椒尖尖角

南瓜越老皮越黄

菜园里课件(篇9)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吃什么菜?(生回答)

2.看来孩子们都很喜欢蔬菜,如果蔬菜娃娃知道大家这么喜欢他们,一定会很开心!你们知道他们的家在哪里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菜园里认识这些蔬菜娃娃们。(板书:菜园里)

3.谁来读一读课题?(生读课题)

4.你教大家读一遍吧!(生领读课题)

5.大家看,菜园里的菜可多啦!今天菜园里的蔬菜瓜果来到了我们的教室里,想和我们交朋友。大家想和它们交朋友吗?

6.小朋友们向教室周围看看有几种蔬菜来到了我们的教室里?

7.下面就请小朋友随着音乐,从第一组开始按顺序下座位,看看,摸摸这九种蔬菜,读读卡片上的字,如果小组中每个人会读了,组长就取走放在蔬菜旁的一张词语卡片,等到把九种蔬菜的卡片都拿齐了,你们就回到座位上坐好!咱们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观察得认真,认字最快,呆会我可是有奖励的哟!(生伴着《铃儿响叮铛》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蔬菜,读认词语,拿卡片)

8.XX组第一个拿齐卡片,坐好了!请大家坐好,把卡片摆在桌上。老师想看看你们是不是和蔬菜瓜果交上了朋友?

二、汇报交流,巩固认字

1.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给蔬菜娃娃找名字的游戏!请各组组长从你的桌子下面拿出我为你们准备的图片,小组的伙伴们一起帮助上面的蔬菜娃娃找名字,这些名字就在你们刚才取走的卡片上,找到了就把它的名字贴在图片的下面。孩子们,你们想取胜吗?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各小组成员间可以安排一个人找卡片,一个人贴卡片,还可以安排人来看看贴得是不是准确。相信咱们团结起来力量大!刚才第一个拿齐卡片的小组,我把上台贴的机会送给你们,请你们小组到讲台上来!一会儿我还会把在下面贴得最快的一组的作品拿到讲台上和他们的一起展出!孩子们:行动起来吧!胜利一定属于你们!(学生小组活动)

2.展出最快的一组。问:他们和你们贴的一样吗?把这些词语齐读一遍,好吗?

3.如果这次老师从词语中抽出几个字,你们还会读吗? 那么就来看大屏幕吧!(出示课件)

(1)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一位学生读 ; 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读的是否准确。(注意正音)

(2)把字读给你相邻的同学听 ;咱们的游戏就先玩到这,我知道有的小朋友还想玩,这样吧,今天放学回家和爸爸、妈妈和你们的小伙伴玩这个游戏好吗?咱们班的小朋友太棒了,认识了这么多的蔬菜,都和蔬菜交上了朋友,现在老师要看看谁的眼睛亮晶晶,观察得最认真!

(3)(出示课件)用鼠标指着课件中展示的菜园分别问:茄子、卷心菜、南瓜、白菜、萝卜这些蔬菜都是什么颜色的?这些蔬菜的颜色好看吗?你喜欢吗?菜园里的蔬菜瓜果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我们来夸夸美丽的菜园。(展示课件,出示儿歌)

三、学读儿歌,细细体会

1.请小朋友们自己先读一读儿歌,不认识的字按我们以前的习惯,把它圈出来,再读一读上面的音节。(自读儿歌。)

2.看见大家读得那么认真,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小朋友们认真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最棒!师范读儿歌后,问:老师读得好不好?老师读得怎么好呀?(生评议:你读得时候带表情,你读得有感情,你读得好听,你带着微笑去读儿歌……)谢谢同学们的夸奖,你们想读好儿歌吗?

3.那你们就学着老师那样带着表情和感情去读一读儿歌,夸一夸美丽的菜园。(生齐读儿歌。)

4.你们觉得儿歌中哪句话最难读?生汇报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

5.师播放课件展示难读的句子,有这么多难读的句子。现在你们把自己难读的句子告诉小组中的同学,请他教你读,如果还不会读,就告诉老师。

(1)小组合作学读儿歌。

(2)汇报学习结果。

A现在,谁来说说你们小组中还有哪些句子不会读?(我们组还有第。。。句读不好。)

B谁会读?谁来帮帮他?指名学生当小老师教读儿歌。

6.咱们解决了这么多难读的句子,再读儿歌一定能读好!谁能读一遍儿歌?

(1)指名学生读儿歌。

(2)读得多流利呀!谁敢向他挑战?(抽生读)

7.读得多棒呀!现在咱们带上表情,给儿歌加上动作来表演读儿歌,好吗?(全体学生起立表演读儿歌。)

8.试着用动作背一背课文。

孩子们真了不起,读得好,演得好,我真喜欢你们!不过,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了新的情况:蔬菜王国的小精灵知道大家伙儿认识了这么多蔬菜瓜果,她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到底有多聪明!孩子们:准备好了吗?

四、扩展延伸,发散思维

播放课件,创设情境(1):画面出现九种小动物,

1.指着大屏幕:这些小动物是小精灵请的蔬菜管理员,你们喜欢哪个小动物呢?

2.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师点击动物的图案,转变为本课的词,这就是小精灵想考你的词,你会读吗?

生读词,我代表小精灵奖励你一朵小红花!

(学生上台点击鼠标,选择自己喜爱的动物,然后读一读。)

播放课件创设情境(2):蔬菜王国的小精灵出现在大屏幕上: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蔬菜王国的小精灵,你们平时接触的蔬菜瓜果还有很多很多,每个蔬菜瓜果的形状、颜色都不相同,你能照着儿歌那样说说其他蔬菜瓜果的特点吗?说对了,我有礼物送给你们!

课件显示文字内容:

()青青细又长,()地下捉迷藏。

()高高打灯笼,()身穿绿衣裳。

听清楚小精灵的要求了吗?你们平时还见过哪些蔬菜?它是什么形状、颜色的?有什么特点?

你能照着儿歌那样说说它的形状、颜色吗?

学生发言。

5.你们知道的可真多,我真高兴。课下把你知道的蔬菜和小伙伴们一起说一说,看谁知道的最丰富。你们爱画画吗?

老师今天布置的作业就和画画有关!播放课件出示作业:画画连连(P96的课后练习)会做吗?

你们这么棒呀!这么了不起!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画出你最棒的作业,让我欣赏、欣赏!(学生伴着音乐《秋日私语》画画)

菜园里课件(篇10)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四个字,认识2个偏旁“走字旁”、“几字旁”和一个笔画“卧钩”。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

3、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本课是看图归类识字。通过看图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名称,通过儿歌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认记生字的积极性,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认一认的自主活动,既认识了蔬菜,又认记了生字,而且始终处于一种较为兴奋的状态,有利于将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多媒体软件展示各类蔬菜的特点,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儿歌内容。本课的儿歌是为巩固识字学词服务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这些蔬菜的认识。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提示学生看看图,做做手势动作来表现蔬菜的特点;组织朗读比赛,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这样,既检查、交流了朗读情况,又复习巩固了生字新词。并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创编儿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识记生字,学写“心”、“风”是本课难点。

课前准备

1、请家长带孩子到菜市场了解一些蔬菜。

2、在各小组旁摆放上蔬菜,有“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等。

3、师生各准备一套写有蔬菜名的生字卡。

4、多媒体课件一组。

教学用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走字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特点。

3、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是什么地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板书课题)

2、谁来读一读?看到“菜”和“园”,你有什么好办法再见面就能认识它。(提示学生用形声字特点来记)

二、创设情景,自主识字

过渡:(出示农民伯伯动画形象)农民伯伯,您菜园里的菜可真多呀!您能带我们班的小朋友们认一认您种的蔬菜吗?(课件背景音:好的,小朋友们可要认真听哟。)

1、课件相机在插图中配上相应的菜名并带读,学生跟读。

2、瞧,农民伯伯还把新鲜的蔬菜送到我们班来了,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菜,再读一读卡片上的字,记住它们的名字。

3、(师任意举起一种蔬菜)请同学们在自己面前的生字卡片里找出这种蔬菜的名称,谁找的快,读得准,就站起来读一读。

4、(师出示生字卡片)谁会读谁就起立读。

5、(课件出示不注拼音的儿歌)你能在这首儿歌中找出你认识的蔬菜名吗?(指名读)

三、自学儿歌、体会感悟

过渡:同学们都喜欢读儿歌,这首儿歌就是农民伯伯为了欢迎我们,为同学们所准备的,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呀?

1、初读儿歌(读通、读准)

⑴请你们自由读一读,并找出藏在儿歌里的生字圈起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儿歌读通顺。

⑵(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在组内互读,并互相纠正读音。

⑶检查认字情况。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⑷全班汇报交流识字方法。(师引导识记“草字头”、“走字旁”)

⑸游戏巩固:农民伯伯菜园大丰收了,他要把蔬菜装到火车上,运到城里去,你们能帮他吗?做“开火车”游戏。(课件显示火车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火车车厢上的生字。根据学生认读结果,设计两种动画效果,增强趣味性)

2、细读儿歌(读懂、读好)

⑴自由读儿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⑵引导学生质疑。重点理解“捉迷藏”、“越老皮越黄”。

①联系生活实际及课件直观演示,理解“萝卜地下捉迷藏”。

②结合实物及课件演示,理解“南瓜越老皮越黄”。

⑶再读儿歌。重点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课件相机出示蔬菜动画图和相应的句子)指导句子的朗读。

①指导学生读出表示蔬菜特点的重音。

②学生读出句子的停顿。

③学生利用体态语言,深化理解蔬菜特点。

⑷师生问答读。(以猜谜形式进行)

四、大胆表演,美读成诵

过渡:农民伯伯正在他的菜园里举办一场“儿歌朗读擂台赛”,想请小朋友们去参加,你们想去吗?

1、请学生自由组合参加比赛。(可一人参加,也可组队参加)

2、组织学生评议,评选出“最佳朗读手”、“最佳合作小组”,颁发小奖品。

3、全班边表演边诵读。

五、创设情境,积累语言

过渡:今天农民伯伯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蔬菜,干脆我们都变成“蔬菜娃娃”,做个自我介绍,好吗?

1、师示范说:“我是西红柿姑娘,我身穿红衣裳,多美呀!我的味道又酸又甜,营养价值也很高,大家都喜欢我。”

2、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准备,互相交流。(比比谁说的有趣、有特点)

3、指名学生上台自我介绍。

六、拓展延伸,创编儿歌

过渡:我们参观了农民伯伯的菜园,现在我们到农民伯伯的果园看看。

你能照课文的样子,给你喜欢的水果编一首儿歌吗?

七、课外扩展

我们平时接触的蔬菜、水果还有很多很多,请你把认识的蔬菜水果用彩笔画一幅“蔬菜水果图”,并写上名称,送给农民伯伯,祝他来年还是个丰收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复习儿歌。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卜”、“又”、“心”、“风”四个字,认识1个偏旁“几字旁”和1个笔画“卧钩”。

3、完成课后“我会读”、“画画连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运用生字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巩固识字。

2、学生自由选择朗读课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其他学生进行评议。

3、(课件出示“我会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二、体验交流,展示评比

1、小组内展示学生的“蔬菜瓜果图”,并教组员认读它们的名字。

2、全班展示学生的画,学生进行评议,评出“小画家”。

3、指导学生完成“画画连连”。

三、练习写字,重点指导

1、(课件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学生仔细观察,说说怎样才能写好每个字。

2、学生交流写字方法。(学生边说,老师边范写)

3、重点指导写好“心”、“风”。(随机认识笔画“卧钩”和偏旁“几字旁”)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5、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菜园里课件(篇11)

设计理念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语文新课标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本课的设计正是在教育即生活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运用多媒体、实物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直接将情景生活化,并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学习知识,激发他们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看图归类识字,通过图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名称,通过儿歌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让学生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而且本课的儿歌是为巩固识字学词服务的,儿歌语言生动形象,琅琅上口,也非常适合朗读训练。因为课文中所描写的都是常见的蔬菜,因此可以在教学中直接创设出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认识事物,学习字词。

教学目标

1、认识菜、园等7个生字,会写卜、心、又、风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一些蔬菜,了解他们的一些特点。

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一些蔬菜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蔬菜的特点。

课前准备

1、教师四周摆上各种蔬菜: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

2、每样蔬菜边放上表示蔬菜名称的词语卡片,蔬菜旁边放一个小纸盒,里面放上与学生数等同的表示该蔬菜名称的词语卡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揭题: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多媒体课件出示菜园的图片和课题)指名读课题。

2、教学生字:菜、园(用好方法记一记)

3、媒体出示王大妈在菜园里的图片。

过渡:今天王大妈菜园里的蔬菜大丰收了,王大妈年纪大了,正急着找人帮忙呢。我们一起去帮帮她好吗?要成为小帮手,你们愿意接受考验吗?

(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卡通式人物王大妈带学生走进课文,使学生置身于故事中,让学生一开始就处在愉悦的状态之中。)

二、认识蔬菜

1、师口述要求:要收蔬菜,首先得认识它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请小朋友观察周围的蔬菜,想办法记住它们的名字。

要求:

⑴离开座位到教室的周围看一看,摸一摸。

⑵读读旁边的生子卡片,试着记住名字。

⑶把盒子里的小卡片拿在手里,等到把所有的蔬菜名都记住了,再回到座位上。

2、学生自由找到各种蔬菜读一读,记一记,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交流:老师拿起一种蔬菜,学生找到小卡片大声读,比一比谁读得快,念得准,声音响亮。

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走进相关的富有情趣的认知园地,让一个个陌生、枯燥的方块字变成他们急于认识的朋友。教师创设一个相对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由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把单纯的接收性学习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三)读课文生字词语。

过渡:王大妈还是不放心,想亲自考考小朋友。

1、出示书中9个词语,用小卡片考考同桌。

2、指名带拼音读,然后再指名去拼音读。

3、请小老师领读。

同桌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认读生字,有利于生字的巩固,体现了识记的梯度。

(四)读儿歌,了解蔬菜特点。

1、过渡:第一关,小朋友都顺利通过了,现在过第二关,我们一起来夸夸王大妈家的蔬菜。(出示儿歌)

⑴布置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儿歌。

用O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夸给同桌听,互相正音。

⑵指名同学读儿歌。(重点正音:藏、捉、嘴、越)

⑶听录音,听听王大妈自己师怎样夸自家的蔬菜的。

⑷跟王大妈比一比,把你喜欢的蔬菜夸一夸。

⑸教师拿起一种蔬菜,想夸的小朋友站起来夸一夸,比一比谁的反应快,又夸得好。

(多种方法练读,以读代讲,因为有了前面的具体感知,所以学生在这一环节的反复朗读中对课文所描述的豆角青青细又长、南瓜越老皮越黄能够有很好的感悟。)

2、过渡:王大妈听了大家夸奖,可高兴了,决定让大家过第三关,请一个小朋友选择一种蔬菜来介绍介绍。

⑴小朋友选择其中一种蔬菜,说说刚才看到、摸到的结果。(师生共同评议)

⑵和好朋友互相交流自己了解的蔬菜。

3、再读儿歌,师生齐夸。

(学生通过生活获得认知,又通过进一步的认知,把生活中的实践经验和课本中的知识内化为个体的体验,在相互的交流中,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

五、开展摘蔬菜游戏巩固生字

1、蔬菜后边藏着7个字宝宝,小朋友们能找到它们吗?找到了再来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

2、指导心、卜、又、风四个生字的书写。

媒体出示四个生字。

小朋友,这四个字宝宝可调皮了,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同桌讨论怎样记4个生字。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齐读生字。

4、生字书写指导:让学生说说它们在田字格的位置,媒体演示生字书写的要领。特别指导心字卧钩的写法。

5、教师指导,学生描红。再自由选择每个字写1~3个。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既能取得良好的识记效果,又能培养他们的独立识字能力。)

菜园里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2、会认菜、园等14个生字,会写心、风2个字。认识1个新笔画卧钩和新偏旁风字框。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一些蔬菜的特点。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会写心、风。

教学难点

写好心、风两个字。

教学准备

1、在教室四周设置四个菜园,每个菜园摆放好蔬菜,有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每种蔬菜上贴有表示蔬菜名称的卡片(要注拼音)。

2、多媒体课件一组。

3、让学生画一张或多张自己喜欢的蔬菜画,并写上蔬菜的名称,贴于教室四面墙上。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小朋友们,瞧,这是什么地方?(随生的回答指导读好菜园两个字,特别是菜的平舌音)认识菜园里的这些蔬菜吗?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客观性、激励性评价,就是对的要具体,有分寸地赞赏,错的要委婉地引导,积极强化)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到菜园里认识更多的蔬菜。

二、认读生字

1、创设情景,自主认字:

瞧,这里是天天菜园,圆圆菜园,青青菜园,里面有许多新鲜的蔬菜,我们一组去一个菜园参观参观。怎么参观呢?我有个建议:(课件出示要求)

⑴仔细观察,(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或者抱一抱)这是些什么菜?你觉得它们长得怎么样?

⑵它们的名字就在卡片上,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记得快。

下面就和你的好伙伴一起去吧,会读会记了就回到座位上。

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教师把课堂设置成几个菜园,摆设出贴上词语卡片的蔬菜,孩子们在自读词语卡片的同时,也达到了抽象思维与直观形象的统一。

2、反馈自读效果: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指名读,每次师指一生读5~6个,生评。老师对学生易错的字做到心中有数,随错随纠。

3、认读词语中的生字。

⑴(课件出示生字),自己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记得快。

⑵指名读,可抽学习速度慢一点的学生,节奏可快一点。

4、小结:小朋友们读得准,记得快,真不错。

5、认读不带拼音的词语。

去掉了拼音还会读吗?试一试,看谁读得好。(指导读出语感)

6、读儿歌,学生字。

⑴今天我们认识了那么多蔬菜,你最喜欢哪一种,请介绍一下它的样子。

⑵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读一读儿歌,做到正确流利。(生自读)

⑶生齐读,师指导读好轻声:衣裳、灯笼。

⑷(播放课件,五颜六色、光泽诱人的蔬菜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请看,这些蔬菜长得多好呀!

⑸把你最喜欢的蔬菜读给大家听听。

生自读,指名生读,师范读,部分生读等多种形式,师指导生读出喜爱之情。在指导读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部分蔬菜的特点,如:萝卜长在地底下,南瓜越老皮越黄等。

⑹小朋友都这么喜欢蔬菜,那采点回家吧!(课件展示:小竹篮上有儿歌中的生字)不过,茄子娃娃说,读准了生字,才能提着小竹篮摘蔬菜,敢迎接挑战吗?

带拼音,生齐读;去拼音,男女生竞读。

7、巩固生字词。

(出示课件:依次出示茄子地、卷心菜地及各种各样的蔬菜,每个蔬菜上有一个生字,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读准了字音蔬菜就消失。)

现在咱们就一起去摘蔬菜吧!

瞧,像小灯笼似的茄子。(开火车摘茄子)

又大又绿的卷心菜多吸引人啊!(开火车摘卷心菜)

这儿有各种各样的蔬菜,你想摘哪种就摘吧!(这里的蔬菜上是生词,指名生摘一种蔬菜)

评:低年级的学生应让他们在乐中学、在趣中学,游戏仍是教师们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摘蔬菜这个游戏,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生动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昂,争先恐后地读词语、摘蔬菜,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完成任务。

三、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小朋友的收获真不小,真是满载而归。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呢?告诉小组里的小伙伴,比比谁的记字方法最多最好。(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⑴菜:艹采

萝:艹罗(熟字加偏旁)

迷:辶米

⑵卜、又(记笔画)

⑶捉(动作演示帮助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记忆字形)

⑷藏(出示课件进行有趣的记忆)

对于那些有不同见解的记字方法,师应给予鼓励。

评: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对于生字字形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思维,让他们尽情地去想象并畅所欲言,从中让学生发现识记字形的方法,形成自主识字的习惯。

3、指导书写风:

⑴刚才小朋友说到了园字是由外边的方框与元字组成,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的偏旁,叫风字框(课件展示风,显红风字框)

⑵风字框像哪个字?(课件出示:几──几)

它们有什么不同?(风字框的横折弯钩旁的弧度很小,稍稍往外斜一点)师边述边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范写。

⑶小朋友们可以书空,再在书上练习一下。(生书写,师巡视。)

⑷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书写,对不足之处进行指导。

4、指导书写心:

⑴心字有一个新的笔画,认识吗?(课件展示心,显红卧钩)这叫卧钩。它像什么呢?

⑵要写好心字,卧钩很重要。(师边范写边述)写卧钩时,起笔轻,运笔渐重,到钩之前要顿一顿再钩,最后写两点。

⑶生尝试书空,再在书上写,师巡视。

评:课程标准中指出:低段写字要求中应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体会汉字的优美。本课重点书写的两个汉字风心,均有一个新偏旁和一个新笔画需指导,教学中,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弄清新偏旁、新笔画与以往掌握的偏旁、笔画的不同,再通过范写,让学生明白风字框和卧钩的书写方法,最后,学生通过独立书写,在实践中体会。在整个写字过程中,教师反复强调书写方法,巡视纠正不良的书写姿势。

四、拓展训练

1、今天,我们到菜园里摘了许多蔬菜,不过我们平时吃过的也不少。(师指墙上已贴好的蔬菜图片)瞧,这是小朋友们画的各种蔬菜。读一读,记住了就把它摘下来,比一比,看谁认识的蔬菜最多。

学生下位认生字,摘蔬菜图片。

2、把你认识的蔬菜名称读给小伙伴听听。

3、认识蔬菜最多的是谁呢?

指名生上台在投影仪下展示图片,并认读,认识的学生可跟着一起读。如有读错,师注意纠正,对认读又多又准的学生给予鼓励,并评出识字大王。

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教师要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执教者充分利用了孩子们生活经验,用他们熟知的蔬菜作为新的课程资源,利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识字。

五、总结

从课本里,我们能学习许多生字;在生活中,我们也能认识更多的生字。只要小朋友们善于观察,认真学习,咱们人人都能成为识字大王。

注:罗佳老师执教的本课《菜园里》由人民教育音像出版社录制发行。

菜园里课件(篇13)

教材简析

《菜园里》是人教版新教材第一册识字(二)的第三课。本课是看图归类识字课。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菜园的情景图及图下三组词语,通过图画认识一些蔬菜及名称;第二部分是根据情景图配备有关蔬菜的儿歌,通过儿歌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第三部分是14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和4个会写的字。

教学对象

分析本班学生拼音知识掌握较好,基本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但对识记字形不感兴趣,加上一年级小朋友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活动情景,让小朋友在玩中学,学中玩。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四个字。认识一个笔画“乚”和二个偏旁“走、几”。

2、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了解儿歌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4、培养自主识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能正确、通顺地朗读儿歌是本课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正确书写四个生字是本课难点。

教学策略

选择采用尝试,情景教学法,综合运用引导、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六、教学媒体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蔬菜实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内容

第一课时:

1、认识14个生字;

2、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了解儿歌的内容;

3、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4、培养自主识字的兴趣和能力。

第二课时:复习巩固生字,流利地朗读儿歌;认识新笔画和新偏旁;指导书写四个生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励情感,启动主体

小朋友,你见过菜园吗?能向同学介绍一下吗?(多媒体出示“菜园”情景图,指导观察说话,认识“菜园”)

二、发挥主体,自主识字

1、王老师从美丽的菜园里摘了一些蔬菜回来,如果你是菜园的主人,能向客人介绍它们的名字吗?(看实物说菜名)

2、合作认读菜名,识记字形。

3、交流自学情况。

4、找朋友游戏。

三、小组合作,自学儿歌了解蔬菜的特点

1、蔬菜王国的国王听到你们这样夸她的孩子,可开心啦。我们听听她在说什么?(师演示课件,范读儿歌)

2、自已试着读一读,把难读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3、同桌互读儿歌,相互读一读,听一听,帮一帮。

4、全班交流。

5、出示生字,自由认读。(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难读难记的字)

6、把你觉得最有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用多媒体课件引导理解:“萝卜地下捉迷藏”“南瓜越老皮越黄”,指导用“越……越……”说话。

四、实践创新,体验成功

1、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

2、出示小白兔图片,引出小白兔送给小朋友的礼物,自由读,指名读,并说说小白兔为什么要我们小朋友多吃蔬菜。(多媒体课件出示:我的菜园里有豆角、萝卜、白菜、花菜、土豆、菜豆,还有花生。萝卜和花生在地下捉迷藏。我爱吃蔬(shū)菜。)

3、展示自已课外认识的蔬菜。

五、作业菜市场里的蔬菜非常丰富

小朋友回去之后跟爸爸妈妈去菜市场走一走,认识一些蔬菜,并把你喜欢的画下来。

教学反思

1、追求“识字生活化、情境化,游戏化”,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本节课教师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互动交往、角色表演,促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调动多种感观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

2、遵循从儿童言语实践中来,再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规律。看图、识字、读儿歌都力求遵循从儿童言语实践中来,再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规律。教师整堂课都用协商鼓励的口吻,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和认识客观事物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重点。如儿歌中的难点──萝卜“捉迷藏”“南瓜越老皮越黄”,教师用课件直观地展示它们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拓展“谁还喜欢捉迷藏?”“你能说一句话用上两个‘越’吗?”,练习说话,将识字充分地融入学生的言语实践,得到一箭多雕的效果。

菜园里课件(篇14)

识字教学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字,还要教给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邬老师这一节课紧紧围绕这一重点进行教学。

一、情境创设非常成功

本节课的教学始终贯穿着学生的活动。而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应归功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开始,邬老师就创设了一个将孩子引入菜园的情境。把正襟危坐的认读生字这一呆板的教学形式,变成了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呼唤蔬菜宝宝的名字。孩子们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个冰冷陌生的生字,而是一个个有温度的,生动活泼的蔬菜宝宝。

二、手段多种、图文并茂

在整个识字、学习儿歌的过程,邬老师采用自读、互读、开火车读、分男女生读、比赛读、挑战读、展示读等多种形式体现并落实语文学科以读为本、读悟结合的特点。通过读,让学生感知语言、积淀语言。后来,邬老师还画了一幅幅漂亮的蔬菜宝宝画,让学生贴到了相对应的词语旁边,这样,使不稳定、不持久注意力的一年级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他们在动中求悟通过悟,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识、写结合,在认字同时重视写字。

邬老师在本堂课中,认读了菜园、萝卜、豆角、卷心菜、辣椒、西红柿、南瓜、茄子、黄瓜、白菜这10个新词后,将萝卜的卜和心的认和写结合起来,观察字的占格、起笔、收笔落实在写字教学中。渐渐地让学生练就一手漂亮的铅笔字。

我觉得在上课之前老师能让学生跟随父母去菜市场,看菜买菜,认菜,了解并收集有关蔬菜的知识,这样效果会更好。

艾滋病课件(范例14篇)


经过我们反复调试这个“艾滋病课件”终于达到了我们的标准,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让你更加快乐地学习和工作。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也是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同时要清楚知道一份优秀教案课件,也能快速梳理各个知识点。

艾滋病课件【篇1】

《艾滋病小斗士》是苏教版小学语方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方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课题“艾滋病小斗士”以“小斗士”突出题旨。艾滋病,是一种死亡效率高的传染病。是全人类面对的一种挑战。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这种挑战?正如课文最生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所言:“恩科西就是榜样。”人们应该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

1、知识目标:深入研读课文,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感受恩科西不但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还关心别的患病儿童。

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人们称作“艾滋病小斗士”。

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学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1、教法:采用“感情朗读法”利用极富感情的语言表达,紧扣重点词、句、细嚼慢咽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

2、学法:教给学生抓住重点句,段细细品读、感悟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1、复习导入:

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联系整篇课文介绍小恩科西,用恰当的词形容恩科西。

2、回顾学法,引导学生整体品读文段,找出描写恩科西不幸遭遇的句段和体现恩科西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还关心别的患病儿童的句子。

3、精讲细读释疑拓展,体会情感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形式读书,引导学生体会小恩科西的精神。先让学生边读边想,捕捉关键词语读出小恩科西的顽强,再让学生通过品读句子学习,恩科西坦然面对困难,顽强抗争的精神,最后,呼吁学生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人。

4、拓展延伸,引导说话。

以“从恩科西身上”我们学到了面对灾难,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说话,锻炼学生口语表达,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这次设计主要是想拓宽学生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量。

艾滋病课件【篇2】

1.导入

通过艾滋病病毒图片引出课题 ——艾滋病

2.复习

复习艾滋病名称来历、艾滋病毒、潜伏期窗口期等相关概念。

3.内容深化

通过有关艾滋病患者的真实照片对学生产生强烈震撼,结合相关图表、事例以说明艾滋病的巨大危害性和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工作的紧迫性。

4.重点内容

学习、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并通过分析日常行为具体事例进一步加强、巩固相关知识的落实。

5.学习延伸

通过引导使学生主动投入防治艾滋的实际行动中,以国际艾滋病日和“红丝带”为引线,进一步促进学生关注、参与防治艾滋的社会公益活动。

6.学习拓展

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多媒体课件的详细步骤,一步步进行教学。在导入部分、复习部分、延伸拓展部分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引导学生整理归纳原有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

艾滋病课件【篇3】

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同学们,你们现在对艾滋病了解多少呢?

内容可分两类,具同样的重要性。首先是它有非常明确的传播途径。HIV病毒存在于患者和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液中。传播途径有三种:

(1)性接触传播。

(2)血液传播。通过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在纹身、穿耳朵眼、共用剃须刀等时使用污染的器械,因刺破皮肤或黏膜而感染。

(3)母婴传播。母亲若感染HIV病毒,其所生婴儿有半数以上将在胎儿时,或通过母亲产道分娩,或出生后吃母乳而感染,绝大多数在5岁前死亡。其次,应明确告诉学生,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内容尽量具体,如:咳嗽、打喷嚏、握手、礼节性接吻;同在一个教室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玩;共用电话、茶杯、马桶垫、游泳池、毛巾等;蚊子等昆虫叮咬;都不会传播艾滋病。懂得这些知识后,将使青少年明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明确,从而增强预防的信心;同时有助于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转而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关爱和帮助。

2、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对艾滋病的认识。

3、学生自主发言。

三、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再次交流新的口号。

今天又学了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我们要呼吁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班会目的:开展艾滋病教育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体现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相互渗透,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由来、传播途径、艾滋病的危害,使学生能够学会判断艾滋病病毒传播的相关行为,呼吁社会宣传与关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为让同学们更真实的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组织同学进行自编自导自演短片,来警告提醒同学们艾滋病的影响和危害。

4、最后让同学把资料整理再给出建议并让同学串稿。

班会过程:

一、强调班会主题:预防艾滋,平等关爱,携手共奏人生美好乐章。

图片1表格形式有关亚洲及非洲艾滋病的趋势,非洲是最严重的国家,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一分钟的时间里能做些什麽?回答…

讲解:在全世界一分钟里就有6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强调速度快,分布广,危害大。

1、了解艾滋病英文缩写aids的全称和中文名称;

2、分别介绍艾滋病的窗口期,潜伏期,死亡期发病时间;

图片1艾滋病病毒的结构图,分析内核外核构造了解病毒;

图片2是艾滋病病毒吞食宿主细胞在生成新的艾滋病病毒的全过程;

图片:早期没有症状,之后会逐渐出现像感冒咳嗽的表现,后严重出现卡波西式肉瘤,

引出传播途径的话题,除了输血还有其他方法:

1、介绍国内的预防艾滋病宣传大使:他们是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志愿者,与病人亲密接触不歧视他们。

2、游戏名称:解扣8人围一圈双手随便拉别人的手,然后像解扣一样解开,中间不能松手,最后完成一个大圈。

(六)结束:同一世界,同一梦想,一起抵抗,共奏人生美好乐章。

班主任小结:

班会结束了,班会主要是以六大步进行的,通过同学有步骤地讲解,一目了然的让同学们了解关注到艾滋病,中间播放同学自演的短片和游戏环节先是带动了气氛再是通过这些形式让同学更真实的了解艾滋病。

艾滋病课件【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通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推知大意。

1、揭示课题,指名读题,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2、师简要的介绍一下艾滋病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随时正音。

(2)读后说说小斗士是谁?文章通过几件事,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坚强?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3)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学生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段。

(2)交流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一节)写恩科西去世,引起世界许多人的关注。

第二段:(第二四节)写恩科西的遭遇。

第三段;(第五七节)写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并关心着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第四段:(第八九节)写该怎样面对天灾,恩科西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点:

感悟小斗士的可敬。

教学难点:

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小斗士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细读课文2、3、4节,感悟不幸。

1、读悟课文第2节。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从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2)让学生抓住相关的词语,朗读体会这一段中所包含的情感。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读悟第三、四节。

(1)让学生默读第三、四节,体会艾滋病的可怕。

(2)指名读课文,体会恩科西遭遇的不幸,命运的无辜、不幸、可怜。

(二)细读课文5、6、7、节。

1、自由读第5、6节,恩科西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是怎样做的呢?

2、自由读第7节,同位说说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6、7节。

(三)细读课文8、9节,感悟关注。

1、自由读课文第8、9节,说说恩科西是哪一天离开人世的?

2、出示:第九节的内容。

(1)指名读。

(2)体会曼德拉的话的含义。(就是激励人们在天灾面前要像恩科西那样正视现实,敢于拼搏,做顽强抗争的斗士。)

三、联系实际,培植信心。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遇到挫折、失败、伤残、疾病等灾难,我们该怎么办?

(1)号召学生遇到灾难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从满信心。

(2)同情、帮助、尊重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板书设计:

顽强抗争

15、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珍爱生命

关爱他人

文献摘录: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致的一种传染病,它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破坏,由此而产生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或其他威胁生命的表现。艾滋病最初发现于1981年中期。当时在纽约、洛杉矶及旧金山相继发现在年轻的健康男性同性恋者中发现,艾滋病自发现以来,呈迅速扩散趋势,发病人数持续增加。截止20xx年6月底,我国报道的感染者共26058例,其中病人1111例,死亡584例。传播途径共有3种,主要通过注射途径和性接触传播。近年来由于女性患者的增加,母婴传播日趋重要。

艾滋病课件【篇5】

今天上完了15课,有了一种久违的轻松。因为13、14课上得都不太满意。

第一节课,我从20xx年的南非世界杯导入南非这个国家,接而介绍南非的经济,人民的生活水平、困扰南非人民的疾病,整个导入花了3、4分钟的时间。关于本课的导入,补充两点,一是最近我们班的同学踢足球蔚然成风,兴趣浓厚,所以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我又在反思,这是不是有效的教学,这样的导入是不是离题太远了。

第二课时伊始,我就以书后第三题的大问题(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贯穿课的始终。学生自学了10分钟左右,我请学生汇报学习的收获。

学生们找到了这样几处:

第一处: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毕竟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学生抓住了毕竟、挺等。

第二处: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拍的艾滋病。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学生抓住了不是而是、坦然、一边一边等。

第三处:20xx年初,恩科西的病情开始恶化。6月1日这天,被艾滋病折磨得体重不到10千克的小恩科西终于静静地离开了人世。静静地,最难能可贵的是好几个同学提出这里的终于用得不妥,一个学生解释到:终于一词表现出了恩科西终于摆脱了病魔的折磨。大家都很赞同他的意见。

读到这里,孩子们都在围绕着恩科西与天灾斗进行品读,随即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课文中,小恩科西仅仅是跟艾滋病在斗争吗?

看到学生们想不出什么?于是我读了下面的一组句子:

他用纤弱的声音不断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

我希望政府向携带艾滋病毒的孕妇提供艾滋病药物,使她们不再把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孩子。

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们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这一句我读了两遍)

等我长大了到各国演讲,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

孩子们一下子就发现了恩科西还与那些对艾滋病人歧视、偏见斗,学生他们表述上不是太准确,甚至有种眼前有景道不得的意思,不过大家心知肚明。这些算是与人祸斗吧。

所以,恩科西与天灾人祸斗!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话,我们也不可忽视!我拿出来读一读,让学生说一说!

这就是今天的一节课,最大的优点就是摆脱了前一课的零散,有种整的感觉!哈哈,有点自恋了!

艾滋病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课前准备:了解非洲人民的生活状况;了解艾滋病的一些知识,如传播途径;感知艾滋病的可怕。

1、揭示课题,指名朗读。

2、课题质疑:课文中有没有介绍什么是“艾滋病”?“小斗士”是谁?是哪个国家的?文章通过哪些事情,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顽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指导读好长句。

4、生再读课文,思考相关问题。

5、思考质疑的问题。

(1)全文的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依据是什么?

(2)请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你觉得本篇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4)学生自读后互相交流。

(1)通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思考“为什么一位12岁的名叫恩科西的南非儿童去世了会引起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 ”(指导学生结合重点词语“勇敢的声音”、“顽强抗争的小斗士”、“失去……失去……”理解。了解反衬的写法)

指导书写:“携”的右下“乃”先写横折折弯钩,再写撇。“遭”的笔画较多,要注意笔顺,并写好“走之旁”。

课前准备:搜集与命运抗争、与困难斗争的励志的名人名言。

2、学生说说这一课的大致内容。

二、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1、细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感悟“不幸”。

3、读悟课文第三、四段。

感悟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语,体会艾滋病的疯狂可怕,体会恩科西不幸中的侥幸。(如第三段中抓住“每天,都有近200名,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也许是,最强的,竟然,一直挺到”体会出得了艾滋病的不幸。)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细读课文第五、六、七段,感悟“抗争”结合第一段,细读课文第八、九段,感悟“关注”

5、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用学习三、四段的方法去继续理解和感悟课文。

2、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遇到挫折、疾病等“灾难”应该怎么办?)

四、总结: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困难和灾难,都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充满信心。我们还要同情,帮助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五、拓展延伸:

1、以“恩科西,我想对你说”为中心,表达对恩科西的同情、赞赏。

2、从恩科西的身上,我们学到了面对“灾难”,应该怎样做?

(同情、帮助、尊重遇到“灾难”敌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在《上下五千年》读本中找几个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奋斗的人物故事读一读。

艾滋病课件【篇7】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3、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了解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

二、教学对象:

五(2)班学生。

三、教学方式:

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四、教学内容:

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五、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六、教学过程: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有关艾滋病的基本概念 如:什么是AIDS(艾滋病的英文缩写)。什么是HIV(艾滋病病毒Human的略称)?HIV这种病毒有哪些生物特性?等。

2、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可重点介绍两方面。一是它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情况,如:

(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

(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

介绍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3、艾滋病的严重危害

可侧重于以下内容:

(1)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

(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

(3)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和亲友。

(4)艾滋病不是简单的疾病问题,而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它导致的社会发展迟滞、劳动力损失、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等灾难性影响,波及整个国家和民众。

4、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内容可分两类,具同样的重要性。

首先是它有非常明确的传播途径。HIV病毒存在于患者和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液中。传播途径有三种:

(1)性接触传播。通过混乱的男女间、男性(同性恋)间的'性交传播。

(2)血液传播。通过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在纹身、穿耳朵眼、共用剃须刀等时使用污染的器械,因刺破皮肤或黏膜而感染。

(3)母婴传播。母亲若感染HIV病毒,其所生婴儿有半数以上将在胎儿时,或通过母亲产道分娩,或出生后吃母乳而感染,绝大多数在5岁前死亡。

其次,应明确告诉学生,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内容尽量具体,如:咳嗽、打喷嚏、握手、礼节性接吻;同在一个教室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玩;共用电话、茶杯、马桶垫、游泳池、毛巾等;蚊子等昆虫叮咬;都不会传播艾滋病。懂得这些知识后,将使青少年明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明确,从而增强预防的信心;同时有助于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转而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关爱和帮助。

5、艾滋病的症状

下列概念和临床表现十分重要:

(1)人感染HIV后,一般经历多年后才出现症状。他表面上可是完全健康的,但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液中存在着大量HIV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

(2)若某人发生上述危险行为后,出现长期低热、体重急剧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和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注意排除艾滋病。

(3)进入发病阶段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受到全面破坏,所以会出现肺炎、脑炎、结核、乙肝、病毒性疱疹、口腔霉菌感染等“条件性感染”(对正常人不会致病的病原体能在他们身上引起感染),以及恶性肿瘤等。

6、艾滋病的诊断

重点介绍两个概念。第一,因为不同HIV感染者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发病)长短不同,短则2-3年,长则10年以上。这段时间没有表面症状。若有怀疑应尽快到医院,通过HIV血清检测来确诊。这样做,不仅使自己能通过服用药物等,使生存期明显延长,且可避免使他人受害。第二,在感染HIV初期,可能因身体产生的HIV抗体数量还少,尽管已被感染但检测不出来。这段时间称“窗口期”。他应该一两个月后再去检测一次,真正确定是否感染。

7、预防措施 :

(1)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不发生婚前和婚外性行为;

(2)万一有伴侣,又不知对方是否感染HIV,可通过使用安全套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

(3)不输用任何未经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

(4)坚决拒绝吸毒,尤其不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

(5)接受任何注射或验血,使用一次性器具;

(6)不到未经许可的医疗单位进行注射、拔牙、针灸和手术;

(7)不用未经消毒的器具穿耳朵眼、纹身、美容,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8、反对歧视,提供关爱作为积极参与全民艾滋病预防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严格按政策和法律,采取以下措施:

(1)不随意泄露患者和感染者的姓名、地址和个人隐私;

(2)不随意渲染他们的病情和生活状态,使他们及家属的身心健康受伤害;

(3)不以不正当理由拒绝为他们提供服务,如购物、孩子上学入托、就医等;

9、交流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10、总结今天学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呼唤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艾滋病课件【篇8】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准备:

课前先学:了解非洲人民的生活状况;了解艾滋病的一些知识,如传播途径;感知艾滋病的可怕。

1、揭示课题,指名朗读。

3、课题质疑:课文中有没有介绍什么是艾滋病?小斗士是谁?是哪个国家的'?文章通过哪些事情,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顽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指导读好长句。

4、生再读课文,思考相关问题。

5、思考质疑的问题。

(1)全文的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依据是什么?

(2)请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你觉得本篇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4)学生自读后互相交流。

(1)通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思考为什么一位12岁的名叫恩科西的南非儿童去世了会引起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指导学生结合重点词语勇敢的声音、顽强抗争的小斗士、失去失去理解。了解反衬的写法)

四、综合训练指导书写:

携的右下乃先写横折折弯钩,再写撇。遭的笔画较多,要注意笔顺,并写好走之旁。

五、拓展延伸观察两幅彩色插图:

课前先学:搜集与命运抗争、与困难斗争的励志的名人名言。

一、复习导入。

1、写生字词。

2、学生说说这一课的大致内容。

二、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1、细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感悟不幸。

3、读悟课文第三,四段。

感悟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语,体会艾滋病的疯狂可怕,体会恩科西不幸中的侥幸。(如第三段中抓住每天,都有近200名,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也许是,最强的,竟然,一直,挺到体会出得了艾滋病的不幸。)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细读课文第五,六,七段,感悟抗争,结合第一段,细读课文第八、九段,感悟关注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用学习三、四段的方法去继续理解和感悟课文

三、联系实际,培植信心。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遇到挫折,失败,伤残,疾病等灾难,我们应该怎么办?

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困难和灾难,都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充满信心。我们还要同情,帮助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五、综合训练联系课后练习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1、个人准备: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说说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可以画出有关语句,加上批注,也可以把自己的看法归纳在笔记本上。

2、合作探究:朗读有关语句,讨论交流,发表个人见解,推选小组代表。

3、全班交流。

六、拓展延伸说话练习:

以恩科西,我想对你说为中心,表达对恩科西的同情、赞赏。从恩科西的身上,我们学到了面对灾难,应该怎样做?(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充满信心。)(同情、帮助、尊重遇到灾难敌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设计在《上下五千年》读本中找几个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奋斗的人物故事读一读。

艾滋病课件【篇9】

教案标题:

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其危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种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认识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了解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意义及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目标: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和谐相处,共享生命。

教学概要:

提出什么是艾滋病,引出艾滋病传染的三大主要途径 ,引导学生自行讨论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并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危害,增强学生珍爱生命,关爱艾滋病人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师生共同讨论引出艾滋病的话题。

二、 讲授新课

(一)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缩写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

(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力,感染其它疾病而导致死亡的

一种严重传染病,目前无药可治。

(二)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

(1)目前全球主要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

(2)艾滋病可通过性交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

(3)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2、血液传播:

(1)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医疗器械,共用注射器吸毒是感染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

(2)接受未经血液筛查的输血;

(3) 接受未经筛查的器官或组织移植。

3、母婴传播:

(1)母婴传播的概率在25%~40%之间;

(2)感染的母亲可通过胎盘、分娩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3)感染的`母亲也可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设计思想: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可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纠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对自身已掌握知识的认识及运用能力,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三) 艾滋病预防措施

1、自爱,遵守性道德,杜绝婚前、婚外性行为。

2、使用安全套。

3、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4、关爱下一代,受病毒感染的女性应避免怀孕。

5、救护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

教学预测及设计思想:每个同学所收集资料的侧重面不同,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和教师间、学生和学生间相互学习,共同分享健康信息、彼此的经历和经验,相互促进提高。

教师概括小结:

1、自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以异常迅猛的速度蔓延到世界各地,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感染者95%在发展中国家。

2、目前,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呈蔓延之势。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发布的《2006年世界艾滋病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30万,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达3950万,同时全球又有290万人死于艾滋病。

3、80年代艾滋病流行几乎不涉及妇女和儿童,而现在有成千上万的妇女儿童感染HIV,他们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到2010年,如果艾滋病的传播末得以控制,那么,在流行严重

的地区,艾滋病将使婴儿死亡率增加75%,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增加一倍还多。

4、卫生部通报显示:①我国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人数增加。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止2006年10月31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1837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0667例;死亡12464例。

②三种传播途径并存。

③经性途径感染呈上升趋势。

④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

另外,感染者的流动、大量人口流动和性病疫情上升等是造成艾滋病蔓延的重要因素 艾滋病危害:

通过案例,以叙述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艾滋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危害。如:艾滋病孤儿的生存现状、国家青壮年劳动力的丧失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艾滋病人由于疾病遭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折磨、治疗艾滋病所需昂贵的药品等等问题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概括总结如下:

1、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

2、对家庭的危害

①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②使家庭经济状况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对社会的危害

①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

②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③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五)窗口期和潜伏期概念

窗口期: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 到体内产生出艾滋病病毒抗体,这一段时间称为窗口期。在窗口期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检测查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结果呈阴性。窗口期的长短个体有差异, 一般2周到3个月,我国目前各疾病控制中心普遍认可的窗口期是3个月。在窗口期虽检测不到HIV抗体,但体内已有HIV,因此窗口期同样具有传染性。

潜伏期: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到出现临床各种表现,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个体差异极大,这可能与入侵艾滋病病毒的类型、强度、数量、感染途径以及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健康状态、营养情况、年龄、生活和医疗条件、心理因素等有关。一般为6~10年。在此之前,他们从外表上看上去与健康人一样,可没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自己并不知道已感染上艾滋病,但潜伏期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六)艾滋病病毒检测意义及艾滋病病毒检测途径

(1)减少担忧;

(2)早期接受观察治疗;

(3)及早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延缓向艾滋病的发展;

(4)及早采取措施保护家人,防止将病毒进一步传播给他人。

检测途径:目前通常的检查办法是到当地的卫生防疫机构进行血液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如抗体检测呈阳性反应,表明这个人已经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由于感染艾滋病病毒4-8周后(一般不超过6个月)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所以怀疑自己可能感染了病毒,应尽早去做检测。检测的结果若为阳性,应在3-6个月后再去医院复查。

我国省、市级卫生防疫站、皮肤病防治所、各大医院都可以进行。目前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已成为各地血站或血液中心的常规检测项目。关于对检测结果的保密问题,国家有明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人、病毒感染者和其家属。不得将病人和感染者的姓名、住址等有关情况公布或传播。

艾滋病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了解非洲人民的生活状况;了解艾滋病的一些知识,如传播途径;感知艾滋病的可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揭示课题,指名朗读。

2、课题质疑:课文中有没有介绍什么是“艾滋病”?“小斗士”是谁?是哪个国家的?文章通过哪些事情,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顽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好长句)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指导读好长句。

4、生再读课文,思考相关问题。

5、思考质疑的问题。

(1)全文的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依据是什么?

(2)请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你觉得本篇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4)学生自读后互相交流。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

(1)通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顽强抗争的小斗士”、“失去……失去……”理解。了解反衬的写法)

四、综合训练

指导书写:“携”的右下“乃”先写横折折弯钩,再写撇。“遭”的笔画较多,要注意笔顺,并写好“走之旁”。

五、拓展延伸

观察两幅彩色插图:找到相应的文章,图文结合,加深理解。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与命运抗争、与困难斗争的励志的名人名言。

一、复习导入:

1、写生字词。

2、学生说说这一课的大致内容。

二、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三、四自然段,感悟“不幸”。

2、读悟课文第2段。生自读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段。

感悟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语,体会艾滋病的疯狂可怕,体会恩科西不幸中的侥幸。(如第三段中抓住“每天,都有近200名,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也许是,最强的,竟然,一直挺到”体会出得了艾滋病的不幸。)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六、七段,感悟“抗争”结合第一段,细读课文第八、九段,感悟“关注”

四段的方法去继续理解和感悟课文。

三、联系实际、培植信心: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总结: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困难和灾难,都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充满信心。我们还要同情,帮助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五、拓展延伸:

赞赏。

2、从恩科西的身上,我们学到了面对“灾难”,应该怎样做?

(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充满信心。)

(同情、帮助、尊重遇到“灾难”敌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六、作业设计

在《上下五千年》读本中找几个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奋斗的人物故事读一读。

艾滋病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是一种高危险的传染病。

2、让学生正确地看待艾滋病。

3、最终让学生自觉地加入红丝带,关心保护艾滋病患者。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红丝带40条;

3、纸片40张;

4、公益歌曲“世界这么大”;

5、公益歌曲“感恩的心”;

6、小奖品10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生问好。

师:大家看看今天老师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老师身上多了红丝带。

师:大家已经在课下进行了资料的收集,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的预习情况。谁能告诉老师,红丝带代表了什么?

生:当你不知晓它的含义时,它只能是一条无言的红色带子。但在每年的12月1日,当你在胸前别上一条折好的红丝带,它便有了生命的意义,一条飘动的红丝带表示了对全世界艾滋病病人的理解和支持。

师:孩子,你说得太好了,我们把鼓励送给他(奖品和掌声)。

出示课件一:课题《舞动的红丝带》

师:跟我齐读课题,思考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二:提出问题什么叫艾滋病?它是怎样传播的?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回答问题。

师:讨论好的请自觉坐好,谁来先给老师讲讲什么叫艾滋病?

生:艾滋病,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师:还有补充吗?

生:艾滋病艾滋病的缩写是AIDS,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师:你们说的很全面,不但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还告诉我们艾滋病的缩写是AIDS,艾滋病毒简称HIV,(进行板书)看来课下的预习做的很认真,我们也把鼓励送给他(奖品和掌声)。下面让我们看一些现实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例子。

出示课件三:关于艾滋病的实例及图片,进一步说明艾滋病的危害。

师:艾滋病是不是很可怕?

生:是。

师: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是是可以预防的。我们来了解一下:

出示课件四:艾滋病的四种传播途径,教师进一步进行讲解。

(1)性交传播(2)血液传播(3)共用针具的传播(4)母婴传播

师:虽然艾滋病可以预防,但看到艾滋病患者无助的'眼神,老师心中百感交集,大家又作何感想呢。小组讨论并把它写下来。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师:大家讨论得很热烈,那就请同学上台来说说。(把写好的内容贴在黑板上)。

师:大家说得真好,说出了真情实感。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我们把想说的话,以心型贴在前面的板书上周围。

师:我们的总理温家宝、影视明星濮存昕都非常关爱艾滋病患者,为他们送去了温暖。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少年,也要继承和发扬前辈的这种人文主义精神,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使舞动的红丝带舞起生命的力量,使所有的生命都得到尊重.让我们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去宣传,去呼唤,让结满爱心的红丝带飘动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师:老师这里有红丝带,要发放给我们的小艾滋病志愿者,谁要缴入着光荣地组织?

学生踊跃举手,老师发放红丝带。

师: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齐声合唱歌曲“世界这么大”

出示课件五:公益歌曲“世界这么大”。

下课,师生再见。

课下作业:

发放艾滋病试卷,检测当堂学习成果。

艾滋病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轩然大波”“坦然”“呼吁”“痛切”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3、通过默读课文,能围绕“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斗士?”认真思考,从而科学了解艾滋病的知识,并学会关爱艾滋病患者。

4、品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斗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称为“小斗士”。

教学难点:

理解恩科西为什么会因为入学在当地引起轩然大波,为什么艾滋病会得到全世界如此重视,为什么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通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推知大意。

1、揭示课题,指名读题,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2、师简要的介绍一下艾滋病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小斗士指谁?为什么称他为“小斗士”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随时正音。

(2)读后说说“小斗士”是谁?文章通过几件事,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坚强?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3)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学生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段。

(2)交流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一节)写恩科西去世,引起世界许多人的关注。

第二段:(第二——四节)写恩科西的遭遇。

第三段:(第五——七节)写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并关心着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第四段:(第八——九节)写该怎样面对天灾,恩科西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点:

感悟“小斗士”的可敬。

教学难点:

树立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小斗士”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细读课文2、3、4节,感悟“不幸”。

1、读悟课文第2节。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从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2)让学生抓住相关的词语,朗读体会这一段中所包含的情感。

交流讨论。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读悟第三、四节。

(1)让学生默读第三、四节,体会艾滋病的可怕。

(2)指名读课文,体会恩科西遭遇的不幸,命运的无辜、不幸、可怜。

重点体会“挺”字。用“坚持”“撑着”这些词语换它可以吗?

指导朗读。

(二)细读课文5、6、7、节,感悟“斗争”。

过渡:小恩科西在面对这巨大的不幸时,是怎么抗争的呢?

1、自由读第5、6节,恩科西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是怎样做的呢?

2、自由读第7节,同位说说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恩科西是个怎样的孩子?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6、7节。

(三)细读课文8、9节,感悟“关注”。

1、自由读课文第8、9节,说说恩科西是哪一天离开人世的?

2、出示:第九节的内容。

(1)指名读。

(2)体会曼德拉的话的含义。(就是激励人们在天灾面前要像恩科西那样正视现实,敢于拼搏,做顽强抗争的斗士。)

三、联系实际,树立培植信心。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遇到挫折、失败、伤残、疾病等“灾难”,我们该怎么办?

(1)号召学生遇到“灾难”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从满信心。

(2)同情、帮助、尊重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艾滋病课件【篇13】

教学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深入认识艾滋病,树立正确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2)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艾滋病症状、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及世界防治艾滋病宣传标志等。

(3)宣传并预防艾滋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能力目标:

(1)关注世界艾滋病的流行问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艾滋病病人和谐相处。

(2)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活动材料清单:

红色纸条60张(用途:折“红丝带”),大头钉60枚,有关防艾的视频及音乐若干,计算机。

教学活动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主题

1、课件投影“红丝带”图片(幻灯片1),让学生思考:这是个什么标志?

为配合学生思考,播放《红丝带,系住生命系住爱》视频。

2、认识“红丝带”,了解“红丝带”的象征意义。

(课件展示)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

幻灯片14:

艾滋病的易感人群

人类对HIV普遍易感。

由于其感染与人们的行为密切相关,具有高危行为的人群感染的机会较大。根据暴露机会大小,可分为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的人群)。

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的人群:有卖淫、多性伴、男性同性性行为、注射吸毒、接受HIV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等危险行为的人;感染HIV的母亲所生婴儿;感染者的'配偶或性伴。

幻灯片15:

艾滋病可以治疗吗?

在人类共同的努力下,艾滋病已不再是当年人们眼中的世纪绝症、超级癌症。

虽然艾滋病仍然无法根治,但通过高效抗病毒药物治疗(鸡尾酒疗法)后,可以非常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延长生命,长期存活。

我国“四免一关怀”政策规定:抗病毒治疗免费。

4、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教师:虽然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也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是,艾滋病可以预防,而且,预防艾滋病是每一个人的职责,要从每一个人做起。

(以下内容课件展示)

幻灯片16:

为什么说艾滋病是能够预防的?

首先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其次,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杀死,因此艾滋病病毒不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是能够预防的。

幻灯片17:

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A.共同工作、劳动(共用办公用品、学习用具、农具等)

B.一般生活接触(共同进餐、拥抱、握手、礼节性接吻,游泳;共用马桶、浴盆、衣服、被褥、钞票等)

C.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

(课件展示相关漫画图片—幻灯片18—22)

(播放“日常生活不会感染艾滋病的行为”动漫视频,以生动形象的解说让学生更直观深刻地了解“不会感染艾滋病的一些行为”)

幻灯片24:

为什么要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目前,艾滋病传播与流行的条件依然存在,甚至有所加剧。青少年学生性观念已经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吸毒人群增加,且静脉吸毒的比例逐渐增高;预防艾滋病知识普遍缺乏,等等。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预防艾滋病教育作保障,很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侵袭,甚至成为艾滋病的受害者。因此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艾滋病虽然可怕,但其传播方式明确。人们只要洁身自好、纠正不良行为,完全可以预防。而良好的卫生观念和行为必须从青少年时期培养。青少年具有可塑性,通过适宜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

5、作为中学生,如何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学生分组讨论,并做发言)

教师总结:(课件展示—幻灯片25)

作为中学生来说主要预防措施是:

(1)不发生婚前性行为;

(2)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3)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4)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朵眼、纹身、纹眉、针灸或手术;

(6)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

(7)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

6、青少年在防治艾滋病中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课件展示—幻灯片26)

青少年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抓好大、中、小学健康教育和艾滋病预防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

问题的战略措施。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和《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将预防艾滋病、性病及禁止滥用药物等有关内容列入健康教育基本要求,明确规定:对中学生应加强青春期性教育和性病(包括艾滋病)防治的教育;对大学生要提倡性道德、洁身自好,警惕性病、艾滋病的发生。

教师小结:

幻灯片29:每个人都有权了解和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避免危险行为,加强自我保护。从自己做起,掌握认识艾滋病的知识。让我们行动起来——全民、全社会共同抵御艾滋病。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都应该积极参加艾滋病防治宣传,把懂得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告诉其他人。希望同学们经过这节课后,也可以把你们所学到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告诉你们身边的其他人。

(播放姚明为艾滋病宣传所拍的公益广告,让学生认识到:预防艾滋病,人人有责!)

7、考考你:

幻灯片30:

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HIV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

(2)共用注射器吸毒可传播HIV。

(3)HIV可通过性行为传播。

(4)HIV可通过受感染的母亲传染给胎儿。

(5)与HIV感染者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可感染HIV。

(6)从外表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感染有HIV。

(7)没有方法可使你避免感染艾滋病病毒和性病。

(8)HIV可通过食物传播。

(9)HIV可通过咳嗽传播。

(10)如果你身体强壮健康,就不会得HIV/AIDS/STD。

二、“手拉手”游戏

请十个男同学上到讲台旁,参照课件展示的拉手方式(幻灯片31)“手拉手”。(播放背景音乐“给我爱的光”)

(该活动主要是为学生创造亲身体验、感悟——宣传并预防艾滋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艾滋病病人和谐相处的活动情境)

三、活动总结:

(结合讲台旁十个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利用幻灯片32:进行全课总结)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预防艾滋病。这样,我们的生命健康,将会像投影上面的夜景一样美丽、灿烂。

艾滋病课件【篇14】

活动目标:

看照片、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演讲各类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讲究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

活动准备:

录像。

2、准备知识竞赛题十个。

3、前黑板上作相应布置,渲染气氛,桌椅围四周,中间空出。

4、每人写一篇《预防传染病》文章;

5、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的准备,数码相机拍整节课活动情形,以备存档展览;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展示图片,播放录像

二、组织讨论:

传播和预防。

2、报告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预防传染病其实并不难,我们每个人只要做到以下要求,就会远离传染病:

1、头发:头发整洁无异味;男生不留长发。

2、脸:洁净无污垢。

耳根干净无污垢。

4、手:手干净无污物;不留长指甲,指甲缝内无污垢。

5、红领巾:整洁,勤换洗。

衣袖无污垢;

7、鞋袜:鞋子整洁,上学穿袜子,不拖鞋带。

8、书包:书包干净整洁,书本摆放整齐。

9、桌兜:整洁无杂物。

三、预防传染病知识竞赛:

划分两个小组,有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类,分别给两个小组计分

1、了解春季的常见传染病

春季的常见传染病有以下几种:

A流感流感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B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怕光、流泪、流涕,眼结膜充血,出现口腔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

C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伏期14—19日,发热,耳下或下颌角疼痛,以耳垂为中心1—2天内迅速肿大,张口和咀嚼时疼痛

D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发热,咽炎、全身弥漫性皮疹,疹退后伴皮肤脱屑等,潜伏期1—7天

2、如何预防?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A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交叉感染等

B不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去。

C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D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E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

F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四、课堂总结:

学生活动情况和效果评价。

摩擦力课件范例14篇


摩擦力课件 篇1

根据摩擦力的定义思考:摩擦力的方向如何?摩擦力的作用点在哪里?(学生会很快答出:方向和作用点)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学生猜想不全面,引导学生再做手放到桌面上的实验: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大小不同的力推或拉,感受摩擦力用什么不同力?用大小相同的力将手平放在桌面上或准备好的棉布上推、拉,感受摩擦力什么不同力?学生就很容易猜想了。)

4、分析论证交流评估。

组织全班同学对黑板上的实验数据和结论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对同学前面的猜想正确的用红笔打√错误的打×以加深印象)

(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处理数据能力,从而达成教学目标3。)

指导学生看课本61页科学世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摩擦力的增大与减小方法。(通过改变摩擦力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培养热爱科学到科学的意识,从而达成教学目标4。)

(通过1、4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通过2题检测目标4的达成,通过5题检测目标3的达成。)

(四)布置作业:

观察自行车应用了那些摩擦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关于摩擦力,主要是认识摩擦力的存在,以及摩擦力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而没有要求学生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所以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没有提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若说到产生条件就会牵扯到动摩擦、静摩擦,它们的产生条件是有区别的,讨论起来就非常的难。

摩擦力课件 篇2

本课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物理也在改变或影响着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处于弹力、重力两种力之后,又处于力与运动之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对前两种力介绍完的延续又是认识阻力对运动物体影响的铺垫。本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

(3)增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申。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在阻碍物体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好通过例证讲述了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初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对于摩擦力有一定的感知。能举出生活中和摩擦力有关的例子。但对于摩擦力的认识,也只停留在此而已。对于摩擦力的种类,怎样的两物体间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与什么有关,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摩擦力,摩擦力并不是完全是阻力,有时也是动力等,并不知晓。所以,本课在讲授、实验中要注意针对这些难点,设置问题暴露学生认知不足及冲突,而后进行概念转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会区分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及增大有益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通过观察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规律的习惯。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1、教学重点:

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2、教学难点:

摩擦力概念的理解,设计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的实验方案及其实验操作。

解决办法:采取方案交流和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启发、讨论、交流法突破难点

(1)演示器材:橡胶棒一个,细毛扫帚一把、软弹簧一个,木块、长木板一个

【设计意图:在学习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方向时演示,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更形象,直观】

(2)分组器材:牙刷、测力计、毛巾、棉布、长木板、小木块各12个,钩码72个

设计意图:本节课全程使用多媒体课件,原因是: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信息丰富,直观

小游戏1:让一个力气大的男生握住事先抹过洗洁精水的橡胶棒一端,让一个力气小的女生握住棒的另一端,观察现象。

小游戏2:两本书尽可能多的错页交叉在一起,找两个力气大的男生看能不能将书拉开?

感受摩擦力活动1>

(1)演示实验:将一木块放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用软弹簧拉,观察弹簧的状态。

(2)学生活动:将手放在桌面上向前推或向后拉桌面(手相对桌面滑动),感受桌面对手有没有作用?

(3)学生实验:换用牙刷在桌面上向前推或向后拉桌面,观察牙刷的状态

【小结】实验表明,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接触面 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活动2>

生活中的实例:

(1)推动一张课桌比推动一张讲台容易,猜想摩擦力可能与 有关;

(2)汽车制动后在柏油路面比在结冰路面上更容易停止,猜想摩擦力可能与 有关;

(3)赛车的轮胎很宽,猜想摩擦力是否与 有关;

由上述实例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

想一想:在研究上述某一个因素对摩擦力的影响时,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在实验中我们又该如何判断摩擦力的变化呢?

信息快递: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桌面上的物体,使其沿直线匀速滑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原理:二力平衡)

【小结3】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与_____________无关。物体间的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______;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

把一未开封的`桶装水横放在地面上,用力推和用力拖水桶那个费力?试一试>

实验结论:若把滑动变为滚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变_____。

1、摩擦力对于人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试一试举例说明。思考>

2、对于有害摩擦我们应设法 ,而对于有益摩擦我们应设法 。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下列示例中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摩擦,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

(1)自行车的刹车装置 ;

(2)轴承中装有滚珠 ;

(3)门与门之间的活页用久了要涂润滑油 ;

(4)鞋底的花纹 。

摩擦力课件 篇3

摩擦力教案示例

主题:摩擦力的实际应用

引言:

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可以影响物体的运动和停止。摩擦力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还在工程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教案将通过相关实例和实验,向学生展示摩擦力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特性;

2.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3.认识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程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4.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学习内容:

1.摩擦力的概念和特性

- 通过实例和图示方式介绍摩擦力的概念;

- 说明摩擦力与物体表面性质及力的大小有关。

2.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 介绍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方法;

- 给出公式,引导学生运用。

3.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通过实例分析,找出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力应用;

- 分析摩擦力对物体运动和停止的影响。

4.摩擦力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 介绍工程领域中摩擦力的应用场景,如车辆刹车、滑动门、自动扶梯等;

- 鼓励学生调查并报告更多摩擦力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5.实践操作

- 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感受摩擦力;

- 使用斜面、线轮、平衡杆等实验器材,让学生测量和计算摩擦力。

三、学习过程:

1.导入

- 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和兴趣,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

2.知识讲解

- 通过多媒体展示摩擦力的概念和特性,结合实例解释其产生原因;

- 讲解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方法,演示具体计算步骤。

3.应用分析

- 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力应用场景,如走路、刹车等;

- 举例分析工程领域中摩擦力的应用,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4.实验操作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测量和计算摩擦力;

-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验证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

5.总结

-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摩擦力的特性和计算方法;

- 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四、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摩擦力在不同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2.设计更多有趣的摩擦力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某一实际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演示。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2.分析学生对摩擦力概念和应用理解的深度和准确性;

3.评价学生总结和拓展延伸能力。

结语: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了解到摩擦力在实际生活和工程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了观察和实验能力。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摩擦力课件 篇4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知道摩擦力;

2.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增大摩擦和减少摩擦的具体问题。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

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二力平衡的知识,那位同学给我们分析一下,如图手持杯子静止时,玻璃杯受到什么力?

这个力不是弹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摩擦力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摩擦力有什么特点。

在分析摩擦力之前,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感受一下摩擦力。

1.将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但手掌相对桌面静止。

2.将手掌用较小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使手掌相对于桌面滑动。

3.用两根手指在桌面上模仿人走路的情景,感受指尖受摩擦力方向。

提出问题,引导讨论。

你感到摩擦力是一个什么样的力?作用在哪?作用方向如何?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滑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

从力的三要素看,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呢?

那我要想知道某种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比如这个木块放在这个长木板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我该怎么办呢?

弹簧测力计能直接测摩擦力吗?

好,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测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从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组的同学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由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当你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

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注意要说明你猜想时是根据什么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

刚才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可是这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滑动摩擦力,我们怎么来研究呢?

下面就请你根据经验,进行猜想,并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注意实验表格自行设计,实验后交流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大家说的很好,其实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情况都是有用的:

比如,利用传送带将货物运送到高处时,传送带和货物之间有摩擦;拔河时手和绳子之间有摩擦;人走路时,脚和地面有摩擦;体操运动员手和单杠之间的摩擦;自行车车闸闸皮与车圈之间的摩擦;拧瓶盖时手和瓶盖的摩擦;这些摩擦都是有益的,都是需要增大的。

你还知道那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

这些时候,我们都用了什么方法增大摩擦的呢?

增大摩擦的方法:

当然还有很多时候,摩擦是有害的。比如我们要推动一个重物时,这是我们可能会在重物下放上圆木,就能减小摩擦;再比如机械零件之间的摩擦,这时我们会用到滚动轴承。

下面大家一起阅读一下教科书第36页的“科学世界”,看看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小摩擦。

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用滚动代替滑动;

是两个相互接触的表面隔开。

摩擦力课件 篇5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我们的手、脚运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

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大胆猜想。

猜想一: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有同学会提出与重力有关,可举把黑板擦压到黑板上所受摩擦力与重力无关来引导学生找到压力影响摩擦)

针对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

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

b.怎样减小摩擦力?

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擦力。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

5.知识的拓展。

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

(2)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位移;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知道摩擦力;

2.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增大摩擦和减少摩擦的具体问题。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1.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

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二力平衡的知识,那位同学给我们分析一下,如图手持杯子静止时,玻璃杯受到什么力?

这个力不是弹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摩擦力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摩擦力有什么特点。

在分析摩擦力之前,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感受一下摩擦力。

1.将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但手掌相对桌面静止。

2.将手掌用较小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使手掌相对于桌面滑动。

3.用两根手指在桌面上模仿人走路的情景,感受指尖受摩擦力方向。

提出问题,引导讨论。

你感到摩擦力是一个什么样的力?作用在哪?作用方向如何?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滑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

从力的三要素看,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呢?

那我要想知道某种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比如这个木块放在这个长木板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我该怎么办呢?

弹簧测力计能直接测摩擦力吗?

好,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测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从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组的同学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由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当你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

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注意要说明你猜想时是根据什么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

刚才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可是这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滑动摩擦力,我们怎么来研究呢?

下面就请你根据经验,进行猜想,并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注意实验表格自行设计,实验后交流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大家说的很好,其实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情况都是有用的:

比如,利用传送带将货物运送到高处时,传送带和货物之间有摩擦;拔河时手和绳子之间有摩擦;人走路时,脚和地面有摩擦;体操运动员手和单杠之间的摩擦;自行车车闸闸皮与车圈之间的摩擦;拧瓶盖时手和瓶盖的摩擦;这些摩擦都是有益的,都是需要增大的。

你还知道那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

这些时候,我们都用了什么方法增大摩擦的呢?

增大摩擦的方法:

当然还有很多时候,摩擦是有害的。比如我们要推动一个重物时,这是我们可能会在重物下放上圆木,就能减小摩擦;再比如机械零件之间的摩擦,这时我们会用到滚动轴承。

下面大家一起阅读一下教科书第36页的“科学世界”,看看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小摩擦。

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用滚动代替滑动;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摩擦力的知识,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作用点和方向,测量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分析了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并对生活中那些地方要增大摩擦,那些地方要减小摩擦做了讨论,掌握了一些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摩擦力课件 篇6

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的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以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一、基本知识技能:

1、两个互相接触且有相对滑动或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时,在它们接触面上出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作用力

3、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成正比.

4、动摩擦因数的大小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5、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6、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最大静摩擦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部分.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

2、难点是在理解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时,尤其是理解水平面上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时,学生往往直接将重力大小认为是压力大小,而没有分析具体情况.

介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时,从基本的事实出发,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使学生接受摩擦力的存在.由于摩擦力的内容是本节的难点,所以在讲解时不要求“一步到位”,关于摩擦力的概念可以通过实验、学生讨论来理解.

1、可以让学生找出生活和生产中利用摩擦力的例子;

2、让学生思考讨论,如:

(1)、摩擦力一定都是阻力;

(2)、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

(3)、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

主要强调:摩擦力是接触力,摩擦力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在运动中也可以充当动力,如传送带的例子.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相互接触物体材料及其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跟物体间的正压力有关;但和接触面积大小无关.注意正压力的解释.

不是表面越光滑,动摩擦因数越小.实际上,当两物体表面很粗糙时,由于接触面上交错齿合,会使动摩擦因数很大;对于非常光滑的表面,尤其是非常清洁的表面,由于分子力起主要作用,所以动摩擦因数更大,表面越光洁,动摩擦因数越大.但在力学中,常称“物体表面是光滑的”这是忽略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的一种提法,实际上是一种理想化模型,与上面叙述毫无关系.

N为物体所受的正压力.摩擦力的大小变化随着外力的变化关系如图: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但一般情况下认为两者相等。

问题1、目前我们学了哪几种力?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们大小方向如何确定?

教师总结前几节所学习内容,为方便知识体系的理解,在分析力时可把握如下几个过程:

1、力产生的原因;

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是重力、弹力、摩擦力.对于每一种力,都需要知道它的产生条件、会计算它的大小、能判断它的方向.前面我们为你学习了其中两种力:重力和弹力.这一节我们学习第三种力——摩擦力.摩擦力是三种力种比较难掌握.

首先请学生分析图示(如图所示),教师可以演示这个实验,B物体用钩码代替:

提问2:拉力与摩擦力是什么关系?去掉B,摩擦力是否存在?

答案:在B的作用下,物体A要向右运动,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摩擦力就是阻碍A物体向右运动,从而使A物体与支持面保持相对静止.

(1)、静摩擦力:物体间保持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的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在上述实验中,不断增加钩码,使拉力增大,可以分析出:静摩擦力也是增大.但当增大到某一值时,A物体开始滑动了.A物体将要滑动的瞬间

2、例题讲解:

握住水杯,使水杯在空中保持不动.让学生讨论水杯是否受摩檫力.若受,则其大小、方向怎样?

答案:水杯受到重力、手的弹力、手的静摩擦力作用.由于水杯静止在空中,因此静摩擦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相等.

3、继续演示实验,在前述实验中,继续增加钩码个数,木块开始缓慢匀速滑动后,开始提问.

继续实验,向A木块施加压力(可以添加砝码),接着再愿基础上添加钩码,让木块又开始缓慢滑动.让学生讨论比较两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课题1:

内容: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研究,写出对于我们日常活动密切相关的摩擦的认识。

可以选择的课题建议:

1、“如果没有摩擦力,世界将会怎样”,关于本课题,可以让学生查找一些类似的文章并写出感想……,对于本文的写作形式可以不加限制。

2、“关于摩擦力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本课题具有专题性质,可以针对某一方面详细叙述,如“摩擦在体育运动中”;“摩擦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等等。

课题2:

内容:通过实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有关的因素。

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已经详细的讲述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因此学生在用实验研究滑动摩擦力时往往对实验的原理忽略,而注重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准确性,因此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并说明为什么要如此设计,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后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

相对与“实验验证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本实验是其延续,如果说实验1是提出了研究问题的方向,那么实验2就是针对具体细节的研究方案。建议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后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

摩擦力课件 篇7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

2.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能在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通过问题引导和实验探究指导学生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方式。

(1) 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间的关系;

(2) 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3) 能运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 学习通过查阅资料的形式,了解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

(3) 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摩擦的观察与思考,学习结果表述的方法。

在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过程中,领略自然界的和谐和奇妙,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

分组讨论:生活中关于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例子有哪些?

思考与提问:你对静摩擦力的认识有多少?你所知道的静摩擦力的规律有哪些?

以下根据学生道出的关于静摩擦力的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对错误观念进行纠正,重点放在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引入最大静摩擦力。

堂上小练:请分析以下三种情况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并准确把该静摩擦力在图上标出(a) (b)(c)木块受到水平方向的外力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为0,保持静止F=1N ,保持静止 F=3N ,保持静止引导学生利用初中二力平衡的相关知识分析静摩擦力的大小,结合图讨论木块所受静摩擦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归纳出静摩擦力与接触面相切。

①用弹簧秤水平拉木块,逐渐增大拉力,静摩擦力有何变化?与弹簧秤拉力读数有何关系?依据是?

②观察弹簧秤拉力增大到什么程度木块刚被拉动?(引入最大静摩擦力)

③木块被拉动后匀速运动,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这时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如何读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④对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有何关系?

⑤在木块上增加砝码,对最大静摩擦力有没有影响?

实验后小组讨论,归纳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引入:

a、刚才的实验可观察到滑动摩擦力是一个怎样的力?(引导学生归纳滑动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物体之间存在着的摩擦力)

b、刚才的实验给我们暗示了一个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分析与结论:从实验得知,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归纳: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成正比:f = μN ,其中μ是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它与相互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堂上练习:

②用一水平外力F将质量为m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由于物体和墙之间有静摩擦力,此时物体保持静止,静摩擦力为f。如果外力大小增至2F,此时静摩擦力多大?若物体沿竖直墙壁自由下落,物体与墙壁间的摩擦力情况如何?

开展《摩擦力的再认识》系列探究性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抛题。

本系列探究性活动按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班分为8个小组,研究不同的课题,要求两周内完成,成果可以论文形式或课题报告形式展示,并要求制作成ppt文件进行演示,安排两个课时,进行交流答辩,互相学习。

摩擦力课件 篇8

高中物理滑动摩擦力简介与教学设计

引言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滑动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许多日常生活和实践应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公式以及应用,并提供一个生动且实用的教学设计,以帮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滑动摩擦力的知识。

一、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公式

1. 滑动摩擦力的定义:当两个物体相对滑动时,由于它们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

2. 滑动摩擦力的公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 F = μN 来表示,其中 F 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μ 是摩擦系数,N 是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摩擦系数 μ 是与物体表面性质有关的量,可以是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

二、滑动摩擦力的应用

1. 机械应用:滑动摩擦力对于机械运动至关重要。例如,滑动摩擦力可以使车轮与地面产生摩擦力,使车辆能够行驶;在滑雪板上,滑动摩擦力可以帮助滑雪者控制速度和方向。

2. 自然界中的应用:滑动摩擦力也存在于自然界中。例如,山体滑坡的发生是由于山体上的滑动摩擦力突破了一定的极限,导致山体滑动;在冰川流动中,滑动摩擦力会导致冰川滑动。

三、滑动摩擦力的教学设计

滑动摩擦力是一个抽象的物理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滑动摩擦力的知识,下面提供一个教学设计。

1. 实验观察:首先,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滑动摩擦力的实验观察。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实验,如滑块在不同表面上的滑动摩擦力的实验。

2. 数据记录和分析:学生需要在实验中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他们可以测量不同表面上的滑动摩擦力,并观察摩擦力与其它因素的关系。例如,学生可以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质量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3. 理论学习: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公式和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引入,学生可以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更好地理解滑动摩擦力的本质。

4. 案例分析和应用: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应用来深入理解滑动摩擦力的应用。他们可以通过研究实际问题和场景,如汽车制动、滑雪运动等,来探讨滑动摩擦力对这些问题和场景的影响。

5. 综合讨论和总结:最后,组织学生进行综合讨论和总结。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并对滑动摩擦力进行总结。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扩展,以加深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

结论

滑动摩擦力是高中物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生活和实践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和应用,以及综合讨论和总结等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滑动摩擦力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获得更深入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能力。

摩擦力课件 篇9

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力,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在物理教学中,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体运动的原理和现象。因此,本教案将以摩擦力为主题,设计一堂有趣生动的物理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了解摩擦力的定义和作用;

b. 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原理;

c. 掌握几种常见的摩擦力计算方法;

d. 能够分析运动中摩擦力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b.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a.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a. 引入摩擦力的概念,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摩擦力,能否给出例子。

b. 引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让学生明确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2. 概念讲解(15分钟)

a. 介绍摩擦力的定义和作用,以及摩擦力的产生原理。

b. 示意图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3. 实验探究(25分钟)

a. 准备实验装置,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个组分别准备一个水平面和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金属块等),测量不同材质物体在水平面上的摩擦力。

b. 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在实验后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

4. 计算方法讲解(15分钟)

a. 介绍几种常见的摩擦力计算方法,如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b. 举例演示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这些计算方法。

5. 碰撞时的摩擦力(10分钟)

a. 引导学生思考碰撞时摩擦力的影响,让学生设计并进行相应的实验。

b.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6. 拓展与应用(20分钟)

a.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小汽车比赛的实验。考虑到摩擦力的影响,设计一个能够减小摩擦力的小汽车。

b. 学生演示实验并进行比赛,观察小汽车的表现并分析背后的原理。

7. 总结与展望(5分钟)

a. 回顾课堂内容,总结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原理。

b. 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平衡和平衡力的概念。

三、教学评估

1.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过程、数据和结论等。

2. 讨论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展示对摩擦力的理解和应用。

3. 小汽车比赛:学生根据设计的小汽车性能和比赛结果,进行实验分析和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同时,通过拓展活动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摩擦力课件 篇10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认知目标:知道摩擦力的种类,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重点、难点的确定

重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难点:摩擦产生的原因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教材对滚动摩擦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讲,这在初中还是适当的。

二、教法和学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三、教学程序的设计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今天上课之前,我带了几个小玻璃球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科学研究。但在来学校的路上,小玻璃球变脏了。老师给他们洗干净了。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请出来。(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

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二)新课学习

1、认识什么叫摩擦。

先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及种类。并进一步指出,在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中,滑动摩擦是初中学习的重点,自动导入到本节第二个环节“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学习。

(三)关于第二个环节的学习,我打算请学生上讲台来完成书本上138页的“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一个学生上台实验过程中,其它学生仔细观察,如发现台上学生操作有误,即可举手取而代之。这样做有几点好处:其一、台上学生得到了动手的机会;其二、台下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也由于有了驱动力,就不仅仅只是看“热闹”,而转为聚精会神看“门道”了,这样即使他们没有上台,但对这个实验也绝对印象深刻;其三、实验是同学动手做的,而不是老师包办的,故而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其四、实验装置只须一套,对实验器材简陋的部分学校,这个方案应该是可取的。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起着从旁引导的作用。一开始提出问题:如果要测一个力,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测什么力的?(拉力);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二力平衡知识)。这时再让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的这一实验,然后再点一位同学上台操作实验。完成书本138至139的实验后,再让同学开动脑筋想想:如果想通过实验知道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谁大谁小,可以怎样来设计一个实验,谁想到谁就上台来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四)第三个环节是“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我打算由身边事例进而总结得出理论。

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脱离。

接着顺带提问:我们观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火车都装有轮子,这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摩擦?而现在有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它是没有轮子的,但它的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径来减小摩擦的呢?

(五)以分组抢答形式完成一些课堂反馈题:

1.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双手为什么先要擦上镁粉?而当他想要做回环动作时,双手又不能抓得太紧,为什么?

2.某乡亲想清除黄豆中的砂粒,他把黄豆放在倾斜的桌面上,黄豆就顺着斜面滚下桌面,而砂粒都留在桌面上,这主要是由于

A.砂粒比黄豆密度大B.砂粒比黄豆体积小C.砂粒受到的滑动摩擦比黄豆受到的滚动摩擦大D.砂粒受到的滑动摩擦比黄豆受到的滚动摩擦小

3.一辆重100牛顿的小车,使它沿水平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需用推力10牛顿,这小车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

4.下列事例各是哪种类型的摩擦:

用黑板擦擦黑板时的摩擦

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

行驶中的汽车轮子与地面的摩擦

(六)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面小文章,加深对摩擦力的认识。

小议摩擦力

在人类生存繁衍的自然界,无处不存在着摩擦。那么,在我们的身边究竟有哪些常见的摩擦呢?

当太阳重又点亮一个新的黎明,你睁开双眼,此刻你的眼球和眼皮之间已经完成了今天的第一次摩擦而你却全然不知。

接着,你撩开被子伸手去抓衣服,衣服被抓过来靠的是它与手之间的静摩擦。如果这力消失了,即使你勉强将衣服揽在怀里,但鬼才知道你如何才能将它穿到身上,因为你根本抓不住衣襟,纽扣一个都甭想扣上,姑娘的裙带是永远系不住的。

穿好衣服蹬上鞋子,你迈步走向洗漱间。这时,鞋子与地面及鞋子与脚之间都产生了较大的摩擦力,使你稳步前进。

接下来牙刷又利用它与牙齿之间的滑动摩擦帮你除去牙垢。我们口腔中的牙齿根据功能可分成切牙、磨牙、尖牙等不同种类。其中磨牙(口腔里侧偏乎的牙)的作用是磨碎食物,有人认为食物是被压碎的,这纯属错误,不信你可以做一个咀嚼动作体会一下。这使我们马上意识到一个正常的人用餐是离不开磨牙的,而磨牙的工作是离不开磨擦力的。

完成上述事情之后,你可能去上学或去上班。当你登上自行车时,你可曾知道,它的后轮是主动轮,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是向前的,起动力作用;而其前轮则是从动轮,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是向后的,起阻力作用。当你拐弯时千万要减速慢行,因为拐弯所需的向心力是由地面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提供的。因为这种摩擦力是有限的(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故车速也是有限的。如果地面上有冰雪,更要注意,因为这时摩擦力是很小的,弄不好会人仰车翻造成交通事故。如果你想刹车,千万不要误认为只有轧皮与车轮之间才有摩擦力。车轮与地面之间摩擦力也起制动作用。

如果你在机关、学校工作或学习;那么写字和画图是常用铅笔和圆珠笔的。用铅笔时,“铅”是靠纸将其磨掉而在纸上留下径迹的;圆珠笔笔端的“圆珠”只有受到纸的摩擦力才会转动,从而把油墨引出来,留下印迹。在特别光滑的纸面如油纸上是无法使用铅笔或圆珠笔的。

如果你在工厂、仓库或码头上工作,那么传送带该是一件常用的工具了。正是传送带给了物体一个静摩擦力,才使物体随其所动,达到传送的目的,如果,失去此力,就会只是皮带走,不见物体动,即原地打滑。

你知道砂轮、砂纸、砂布都是做什么的?它们都是专门制造摩擦的。如果你做的是金属器件的抛光工作或油漆工作,你肯定离不开它们。

如果你是车工,会发现车刀工作一段时间就变热了。这是因为车刀与工件之间产生了摩擦力,木工也会发现锯子或钻头工作一会时间变热的现象,这也是它们与木料之间产生了摩擦所致。

牢累了一天,你可能打算痛痛快快的洗一个热水澡。当拿起搓澡巾时,你会想到为什么它的表面非常粗糙吗?它也是为了和你的皮肤产生一点不可忽视的摩擦啊!

当你上床脱去毛衣时,会听到“霹、啪”的轻响,有时还刺疼了你的皮肤。这是因为毛线之间摩擦产生了静电的原因。接着,你将合上双眼酣然入梦,这样你的眼球与眼皮就完成了一天的最后一次摩擦。

如此看来,摩擦无时不有,无所不在,它渗透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工作当中,离不开,甩不掉。它有时十分可爱,有时又相当讨厌。我们应当经常观察它、研究它、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很好地驾驭它。

(七)课后作业:

(1)以“假如没有摩擦”为题,写一篇科幻小文章。

(2)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

摩擦力课件 篇11

《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五课。本单元属于力学知识板块,学生初次学习,但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教材从研究小车的运 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力的测量;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此前学生已经掌握用弹簧秤测定力的大小的实验,本课的知识是学习第六课“滑动与滚动”的基础。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初中《科学》的力学单元联系紧密,为初中学生学习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惯性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探究技能:通过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发展识别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和记录并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研究问题作出合理解释的探究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本课的重点: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物体重量的关系。

本课的难点;掌握测定摩擦力大小关系的实验。

教 法:以学生为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猜想、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同时充分利用各小组的相互合作,使学生之间有更好交流,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重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学法: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相互合作,把大部分时间给学生实验,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教师只作适当点拨,从内容方法方面作归纳小结,真正做到“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

好 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不仅能激起学习注意力,更能拉住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教学一开始,多媒体出示两物体经摩擦后的对比图片:一幅是新旧轮 胎对比图片;一幅是新旧鞋底对比图片。通过图片的直观感知,让学生比较容易地认识“摩擦”现象,并让学生思考,举例说说生活、学习中的摩擦现象。我预设学 生可能会想到粉笔写字、拉桌子、橡皮擦擦字等现象,最后,再强调指出“两个物体的接触面有相对运动时都会发生摩擦”。通过这一引入教学,为学生理解“摩擦 力”这概念作好铺垫,因为这个概念是建立在学生刚刚形成的“摩擦”概念上的。

认 知了“摩擦”现象后,马上引入“摩擦力”这一知识概念。在教学中我以提问渗入:在前两课我们知道了当橡皮筋被拉长时产生了弹力;气球吹大后喷出气体,产生 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两物体摩擦时是否也存在一种力?为什么这样引导?因为我想对“摩擦力”这个概念虽有“摩擦”现 象做铺垫,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知理解,作一个很好的引入渗透,我觉得是十分关键的`。因为如果将书上的摩擦力概念出示,直接让学生理解掌握,我觉得比较勉 强,学生也必定理解不深。在此,以这样的提问引导,就能让学生较容易去思考联系,然后会尝试感知寻找“摩擦力”。在学生自己感知摩擦力的活动中,我就及时 给予学生引导,比如:让学生比较手掌按在桌面拖动和离开桌面拖动时的用力大小来感知摩擦力,同时提问还能用什么方法感觉到摩擦力?从而希望学生自己去发现 更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摩擦力。最后指出,摩擦力大小是可测量的:“刚好能使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明确了摩擦力大小可测量后,再将如 何测量,测量方法进行强调指导,为下一个活动作好铺垫。

强 调指导了测摩擦力的方法后,我让各小组尝试测桌上一样物体(自己学习用品或教师准备的大小不一的螺帽)运动时的摩擦力。在这我想是否可提示学生:如果小组 内选的物品比较大,可放在地上测。这样设计也是为让学生汇报结果并分析时引起学生的思考(接触面关系)。然后让学生汇报所测物体及结果,老师简单板书后提 出疑问: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让物体运动起来的摩擦力大小不一样,是什么原因?什么因素引起的?这里的活动设计一是为了让学生熟练并掌握测摩擦力大小的方 法;二是为引出探究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对比实验。

当 学生提出猜测后,给予小结: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状况有关;摩擦力大小可能与物体重量的有关。然后,引导提问:要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如何验 证?再由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实验计划。首先,明确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让学生思考设计实验。如果在设计实验计划时出现困难,就及时给予点 拨:从中也可以出现结构性材料加以引导。因为实验计划的制定,对于学生来说是探究的一个重点,同时可能也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学中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 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全班集体交流。这样我想学生在交流时才会每个人都有话可说,因为交流之前给了每个人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在探究设计“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 的关系”实验计划时应强调哪些条件改变?哪些不变?并明确实验方法,集体交流统一标准后教师可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结 论得出要通过实验数据作为依据。所以,学生实验是重点,但实验过程中对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却是结论得出关键点。当学生实验探究时,要求小组实验过程中对同一 物体拉动粗糙面和光滑面时的拉力大小进行记录。再对每组的数据进行板书,分析每组数据得出结论。结论的得出我想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所以对全班同学实 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十分关键,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考虑。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也必须在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所以在分析全班同学的数据前应该让学生先分析 小组内实验现象,这样更有利于让学生得出结论。

在 得出“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这一结论后,再让学生思考设计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的对比实验,因为有了第一个实 验计划的制定。对这个实验计划的制定学生会比较容易得出。所以教学时可让小组直接讨论,汇报设计方案。明确实验方法后让学生比较物体间接触面一样但轻重不 同时的运动摩擦力,最后记录分析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教师小结:大家想发表意见,时间关系我们也不交流了,有兴趣你们多看书,查点资料,下课。

摩擦力课件 篇12

我要讲的这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摩擦力》。本节课我从下面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教学构思: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中对摩擦力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和弹簧测力计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能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②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③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全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勇气、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3.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是实验的操作(让弹簧测力计拉动物块匀速运动)和记录测量数据的表格的设计。

二、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播放一段多媒体画面:(汽车在雪地上艰难行走,而当轮胎上裹有铁链后就能前进自如了;沾了水的茶杯盖很难拧开,而用毛巾裹住时就很容易拧开了;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运动员赛跑时穿着带有铁钉的跑鞋等等)。

请学生思考一下这些都是什么原因?

(二)新课学习

1.什么叫摩擦力

用二个长毛刷毛对毛合在一起,并产生相对运动,让学生看到二个毛刷的毛分别产生向不同方向的弯曲。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摩擦力是在两个物体表面间产生的,这个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并且学生也会通过两个面的刷毛的弯曲方向不同进一步理解每个面受到摩擦力的方向。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摩擦的概念。

课本中是把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合在一起的,没有具体的区分,我在这里简单地向学生解释了三种摩擦的区别。对于滚动摩擦因为其实质是一种力矩,可以一带而过;而对于静摩擦可以作一点补充:当两个物体之间相对静止且又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是静摩擦,并且也可以用二个毛刷作演示。这对学生的理解并没有什么难度,况且在“科学世界”里面也提到了“走路时要利用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如不讲一下静摩擦,学生在这里当联系课本中的摩擦的定义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没有发生“相对运动”还会有摩擦?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指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们的猜想后,还要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可以对有的猜想进行归类,比如有的同学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重力大小有关,而有的同学说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可以指导他们将这二个猜想归为压力这一类。在各种猜想都列出来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很复杂,对于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是否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有关?并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2)指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先让同学们思考:用什么工具来测滑动摩擦力?(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摩擦力是同一个力吗?(不是);那如何才能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中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那么实验中应该让木块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的弹簧测力计应该怎样调零?(放在水平方向然后调零)。通过这样的引导既起到了复习的效果,又为他们下面的探究做了一定的铺垫。

再让每组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那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应该注意运用怎样的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因为在八年级的学习中,研究弦振动的音调和欧姆定律时,已多次用到过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所以,这里对学生不算一个难点。

然后请每组派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说说他们组制定出的探究计划,并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设计的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引导全班同学对他们方案的理解,特别是对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对不太科学的地方引导本组或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完善。

(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与数据记录,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并适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后,四个实验小组的代表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实验结束后,还可以鼓励学生思考:能不能固定弹簧测力计不动而只拉动木板呢?为什么?并且让学生们再简单操作一次,让他们自己发现这样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比较稳定,容易读出正确数值,实验效果更好。而且这也更能帮助他们理解“相对运动”的含义。

3.摩擦与我们

回顾刚上课时播放的多媒体,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分别举出一些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事例;并且让他们在对“科学世界”内容的阅读和刚才实验的基础上,对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提出一些方法。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还可以采用全班抢答的形式,让他们自己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要适当地进行引导和点拨就可以了。

4.当堂反馈

(1)采用讨论的形式,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并要求学生回去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第4题的科学作文“没有摩擦的世界”。

(2)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文字并配上录音,介绍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摩擦,加深对摩擦力的认识。

5.课后作业

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分别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的。

摩擦力课件 篇13

通过给幼儿园小班小朋友教导《摩擦力》这一课,让小朋友们了解摩擦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以下是幼儿园小班《摩擦力》教案,欢迎阅览!

1、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幼儿探究摩擦力的兴趣。

2、发展幼儿思维,能尝试用多种办法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3、引导幼儿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

2、玻璃球、干枣、斜面、轮胎、麻绳、带拉链的衣服、蜡烛、饮料瓶、毛巾。

1、感知摩擦力的存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请小朋友说一说,手抓住绳子后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会感觉到一种阻碍我们的手和绳子摩擦的力,这叫做摩擦力。

1、教师:摩擦力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它还有一个古怪的脾气,就是有时候大,有时候小。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研究一下这个古怪的摩擦力呀?

通过实验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

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1)让陀螺在光滑的木板和铺有绒布的木板上转动,比较那个陀螺会最先停下来。

小结:铺有绒布的木板上的陀螺会最先停下来,因为绒布很粗糙,摩擦力大;

光滑的木板因为表面光滑,摩擦力小,所以陀螺转动的'时间长。

(2)夹玻璃球和夹枣比赛。

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装在瓶子里的玻璃球和装在瓶子里的枣夹出放在盘子里,看看哪一组最先夹完。

提问:这次你有什么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小结: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3、动脑筋想办法,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

摩擦力有时大,有时小,有时候会帮助我们,有时候又会给我们制造麻烦,现在请小朋友开动脑筋,让摩擦力帮助我们做好事。

(1)衣服上的拉链拉不开怎么办?

(2)饮料瓶的瓶盖打不开真么办?

4、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结:原来,摩擦力是可以增大或减小的,我们小朋友要动脑筋让它们帮助我们。

幼儿自由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力。

摩擦力课件 篇14

1、知道摩擦力以及滑动摩擦、滚动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3、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

4、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1、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养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和原理的精神。

2、初步认识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愿意服务社会的意识。

3、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对于摩擦现象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根据这一认知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和过程,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实现学科核心向学生核心的转移,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具体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实现STS教育。

摩擦力教学自制课件;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毛巾、木板、砂纸、儿童自行车。

生活情境:请几个同学到前面分别用缠了皮筋和没缠皮筋的筷子夹弹子看谁夹的快。

问题情境:利用课件出示问题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为什么还能前进?最后为什么又会停下来?(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信息去分析问题,提出解释。引出摩擦现象,激起研究摩擦力的兴趣提出问题什么是摩擦力呢?)

课件出示: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在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1)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

2)摩擦力产生在什么地方?

3)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后总结得出结论:(只有相互接触且有相对运动时才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其作用总是阻碍相对运动的产生。)

1)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猜想(通过课件和课本插图以及游戏:让一名同学分别拉一个坐在油布上,和坐在地毯上的同学比较拉力的大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并在黑板上展示)

首先师生共同讨论后由教师演示压力大小对摩擦的影响,由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填入表格全班讨论写出结论,然后由不同学生小组(每组4人)在讲台上给全班同学演示其他因素对摩擦的影响(其中一人专门作讲解,一人记录)小组讨论后由一人将结论写进黑板上的表格。

组织全班同学对黑板上的实验数据和结论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对同学前面的猜想正确的用红笔打√错误的打×以加深印象)

1)问题的提出:通过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行走人为什么容易摔倒?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人在冰面上行走而不摔跤?等问题和将粉笔横放与竖放在斜在手中的物理课本上观察现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科学世界”。

2)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摩擦力的增大与减小方法。

3)全班总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

1)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与分类。

2)增大与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1)工人在用油桶运油时总是将油桶放倒向前滚动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2)自行车气不足的时候为什么骑起来费力?

本节课在考虑到科学探究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基础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师生共同探究。

先由教师演示然后再由学生小组进行探究最后形成结论。然而通过教学过程发现学生的设计和操作能力已超出我的估计,只要引导得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全能够完成实验和探究过程。在后来给其他班上课时我没有再演示而让学生小组完成全部探究过程竟然收到更佳效果,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更加高涨。

这我又联想到在前面一章的复习中我尝试让学生依据课本上的章节提示问题和黑板上的补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效果竟比通常由老师引导复习要好得多。

由此我想在日常的教学中可能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太多而不敢过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从而制约了学生的进步与创新。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560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