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流程课件 >

流程课件(范例15篇)

流程课件(范例15篇)

【#范文大全# #流程课件(范例15篇)#】教师的某些职责之一是创建个人教案和课件,每个教案和课件都需要经过周密设计以更加完美的呈现。通过仔细阅读教材,教师能更好地编写教案。栏目小编在下文中提供了有关“流程课件”的详细信息,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流程课件【篇1】

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  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  原子(第一学时)和§2.2  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

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 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学生)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编写一般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方面的内容。按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尤其是情感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如果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

填写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的学习准备情况,作为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的依据。如果在课程教学设计时,已经对教学对象做过分析,没有新的内容,此栏可以不填或删去。

学习目标描述的内容分三个部分:

(1)知识点编号  指该知识点的代号,它在本课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识点编号由两部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为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横线相连。如:

2.6-1  代表第二章第六节的第一个知识点;

3.2-3  代表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三个知识点;

28-4   代表第28课的第四个知识点;

1.3.4-2  代表第一编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二个知识点。

(2)学习目标  指每个知识点所具有的学习目标层次。

(3)具体描述语句  指对学习目标各个层次的具体描述。

在课堂教学的条件下,教学对象特指授课班级的学生,因此在目标描述中可以省略而不致引起误解;教学条件一般都在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进行,如非必要也可以省略;评价标准除了特指以外,都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本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为依据,因此也不必再重复说明。对于学习目标的具体描述,只要用动宾短语来说明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学习行为就可以了。如:

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基本作用。

画出常见电路组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了解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是构成本课程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教学难点主要指由于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模糊性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在填写此栏时,除应简要地说明重点、难点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和化解教学难点。在填写“解决措施”一栏时,应把考虑的具体措施简要地加以说明。

本栏是对课程教学设计表中教学媒体(资源)列表的具体落实,此栏共有9项内容:

(1)知识点编号  同前。

(2)学习目标  同前。

(3)媒体类型  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物理形态。一般常用的媒体有:图表、照片、标本、模型、幻灯、投影、电影、录音(CD)、录像(VCD)、课件(文本、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网络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如演示、示范、实验、上网等。

(4)媒体内容要点  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主要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一般情况下,媒体的名称(题目)大多可以反映它的内容要点。

(5)教学作用  指媒体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它已经在表中列出,选用时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6)使用方式  指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它也在表中列出,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7)所得结论  指媒体使用后预期的结果。如阿基米德演示实验预期的结果是学生将认识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系。

(8)占用时间  指媒体使用过程需要的.时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估计到实际教学过程进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计划好媒体使用的时间。这样有利于教学进度及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合理掌握。

(9)媒体来源  包括自制、购入、库存、取自××资源库、网上下载等。

板书是指教师讲课时在黑板(白板)上所写的文字、公式符号和所画的图表等内

容。它是整个教学思路和内容的浓缩,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

板书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从表面上要求做到美观、整齐,充分合理地利用板面,更重要的在于

板书可以使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按一定的形式有条理地呈现在黑板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要求板书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完整,系统性、逻辑性强,符合视觉心理,便于学生的学习。

“板书设计”一栏,整体可作为一幅板面,也可分为4幅板面,或者作为8幅投影片(只限板书内容)使用。如果需要在板面上书写的内容较多,设计时可以只用符号“×××”代替板书内容即可,不必把字符一一写出。

我们通常所用的板书,多为逻辑式的,如:

一、× × × × × × ×

1.× × × × ×

(1)× × × ×

①× × × × × × ×

其实,板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精心设计,学生得到的将不仅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和审美情趣的陶冶。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图通常称为流程图,这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前面所进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工作,都将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中得到体现。

为了便于教学和交流,我们规定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中统一使用下列图形符号:

内填写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内容;

内填写媒体的类型和媒体的内容要点;

内填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内容;

内填写教师进行逻辑判断的内容;

为课堂教学过程开始和结束的符号。

详细叙述课堂教学过程每一步骤的设计依据、教学结构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资源)的相互关系,以及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等。既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采用以下任意一种表格形式叙述。如果课堂教学设计只是为自己的教学使用,不准备和别人交流,可以不填写此栏,只保留流程图即可。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和需要帮助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促进他们的发展。

它是按照教学目标编制的一组检测题,用以考核学生对本节课(或本知识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它不同于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需要教师自己设计、编制。

形成性检测题的编制,应按如下要求进行:

(1)将每个知识点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检测题与之对应;

(2)将每个知识点上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检测题与之对应;

(3)将所有的检测题由简单到复杂顺序排列;

(4)在满足上述三项要求的前提下,检测题要尽量精简,要求做到题量少但满足检测的需要。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深入钻研、精心设计。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需要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成果评价,应该设计相应的评价量表。此栏可根据需要确定其大小。如果不需要,可将此栏删去。

形成性评价是对每节课(或知识单元)教学情况的评价,在本栏中应填写以下内容:

(1)形成性检测题的检测结果;

(2)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

(3)批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

(4)遇到有测验和考试时,记录其评价结果。

此栏应在每节课后及时填写。对上述反馈信息中发现的问题,应在后续教学中及时解决,以保证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进步的总结和记录,反映了教师成长的经过。此栏在需要时填写,内容较多时,可另加附页。

流程课件【篇2】

《爱莲说》是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全文,了解文学体裁和什么是“托物言志”。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为本文难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基础,能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和已有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反译并熟背课文;

2、了解衬托的写作方法及其作用;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文中运用衬托手法的作用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题旨,理解映衬手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情景导入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

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

学生初步感受“莲”的形象

2、诱思导学

教师出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点拨指导。

1 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

2 学生自读把握语气和节奏。

3 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4 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理解文意。

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3、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学生探究的内容。(多媒体展示)

1、什么是“说”?

2、看课文注释,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3、文章开头为什么先写陶渊明和世人的爱好?

4、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5、文章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6、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

7、莲花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

8、作者为什么发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叹?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学习合。成绩不错的学生更注和积累,成绩略差的同学的理解并及时消化与及理。

让学生自主思考,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4、朗读背诵指导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

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

通过提问背诵课文,同时能为理解性默写打基础。

5、拓展延伸

1 与莲花有关的诗歌

2 写几句关于莲花的话可以是对莲花的描写,学习本文的感受,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6、课文总结

1 归纳主题(找出中心句)

2 了解本文衬托的写法

本文中,作者除了写莲,还提到了什么花?几次提到?作用是什么?

衬托的两种类型——正衬,反衬

(1)陶渊明爱菊

世人爱牡丹(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与众不同)

予爱莲

(2)菊 花之隐逸者

牡丹 花之富贵者(衬托,表现莲的品格高出百花)

莲 花之君子者

(3)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 何人(衬托,感慨世风恶浊,表现作者洁身自好)

牡丹之爱 众

全面掌握文章内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 纯真自然,不媚于世

体态 ———中通外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香气 不蔓不枝 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高洁独立

风度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托物—————喻人

菊花牡丹 对比烘托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探求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活动有机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培养他们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以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长能力。设计的重点放在学生通过自学,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方法上,并把课堂当作他们能力展示的天地,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但是在其中令我不满意的是,不是所以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有些学生还是没有调动起来,我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找寻方法,促进我和学生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

一、内容太多,课堂太紧张。可以考虑减去课堂环节的“2、口语练习,同时进一步理解课文”,变之为课外练习;补充资料可以再精简,或只是提到即可,不必全诗朗诵或板书。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时间。

二、课堂朗诵不足,在课内完成背诵任务有点难。利用下午自习完成背诵任务

流程课件【篇3】

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图

餐厅收银工作是记录餐饮营业收入的第一步,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要求每一名收银员熟练地掌握自己的工作内容及工作程序,并运用于工作中,真正地起到监督、把关的职能作用,为下一步的财务核算奠定良好的基矗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1、餐厅收银员依照排班表的班次于上岗前需签到,由餐厅收银领班监督执行,并编排报表。

2、收银员与领班或主管一起清点周转金,无误后在登记簿上签收,班次之间必须办理周转金交接手续,并在餐厅收银员周转金交接登记簿上签字。

3、领取该班次所需使用的帐单及收据,检查帐单及收据是否顺号,如有缺号、短联应立即退回,下班时将未使用的帐单及收据办理退回手续,并在帐单领用登记簿上签字,餐厅帐单由主管管理,并由主管监督执行。

4、检查电脑系统的日期、时间是否正确,如有日期不对或时间不准时,应及时通知领班进行调整,并检查色带、纸带是否足够。

5、查阅餐厅收银员交接记事本,了解上班遗留问题,以便及时处理。

1、当服务员把点菜单交到收银台时,收银员应首先检查点菜单上人数、台号是否记录齐全,如记录不全则退回服务员。

2、当点菜单人数、台号记录齐全后,开始正式输入菜单,首先将客帐单号码输入电脑内,收银机将自动编制该帐单号,待客人结帐时使用;然后将客人人数、台号以及客人所点的食品、饮料内容及数量依照电脑菜单键输入。输入完毕后即可等待客人结帐。

2、客人要求结帐时,收银员根据厅面人员报结的台号打印出暂结单,厅面人员应先将帐单核对后签上姓名,然后凭帐单与客人结帐。如果厅面人员没签名,收银员应提醒其签名。

3、客人结帐现付的,厅面人员应将两联帐单拿回交收银员总结后,将第二联结帐单交回客人,第一联结帐单则留存收银员。

4、客人结帐是挂帐的,则由厅面人员将客人挂帐凭据交收银员办理挂帐手续后,两联帐单都交收银员处理。

5、结帐时客人出示优惠卡要求打折时,厅面人员应将优惠卡和两联帐单交收银员按程序办理打折,如果厅面人员只将一联帐单交收银员,收银员可以不给予办理。

6、作废或修改帐单时应由相关人员说明作废或调整原因,并签上姓名在由厅面管理人员证实后,将修改单和作废单交收银员送财务部审计审核。

7、由于种种原因,客人需要滞后结帐的',须先请厅面管理人员认可担保,然后将其转入财务部应收帐款。

8、宾馆总经理、副总经理招待客人或销售部人员,经领导批准招待客户时须使用内部帐单,帐单请领导签字后转入财务部审计审核。

9、收银员在本班次营业结束,后应做单班结帐;在本日营业工作结束后,应做总班结帐。仔细核对当日的用餐情况及收入情况,并填写“东园餐厅核对表”。

在每班结束后,要做单班总结;在当日业务结束后,要做总班结帐。直接“单。总班结帐”按钮,电脑会自动总结营业收入并产生若干报表,根据所需,打印出报表。

“当日帐目查询”是指未平帐和最近三天的帐目,直接“当日帐目查询”按钮,电脑会自动查找出所需帐目。

“历史帐目查询”是指以前产生的帐目,操作方法同上。

1、每位收银员领用的发票由本人保管及核销,不得由他人代领和代核销,核销时作废的页号折开,其作废号码要填入发票封面背后的发票检查记录栏内。

2、填制发票金额要凭客人联的消费单金额填制,其客人消费单要贴附发票存根联的后面。

3、核销发票时发现存根联没附上客人联的消费单或发票不连号的,经管人除要写上书面说明书附贴上,还要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一切经济损失。

4、丢失发票要及时以书面报告上报财务部,丢失发票声明作废的登报费要由经管人负责。

收银员当班结束时对于经过电脑操作记录的调整单、作废单等都应送审计稽核。作废单必须由领班以上签名证实注明作废原因。如事后发现有错,但又查不到保存的帐单,其经济责任应由收银当事人承担,同时还要追究销毁单的原因。

1)收现金时应注意辨别真伪和币面是否完整无损。

收取支票应检查是否有开户行帐号和名称,印鉴完整清晰,一般印鉴是一个公章二个私章以上。如有欠缺,应先问交票人是否印鉴相符,并在背书留下联系人姓名和联系电话。本宾馆不接受私人支票,如由宾馆经理以上人员担保接受支票的,该支票出现问题由担保人承担一切责任。

1)收授信用卡时,应先检查卡的有效期和是否接受使用范围内的信用卡、查核该卡是否以被列入止付名单内,客人结算时,将消费金额填入签购单消费栏,请持卡人签名,认真核对卡号,有效期和签名应与信用卡一致,正确无误后撕下持卡人存根联随同帐单交客人。

3)持卡人如没有入住本宾馆或先离店,代他人付款的须请持卡人在签购单上先签名,填写付款确认书,收银员应认真核对卡号和签名,按预住天数预计金额授权,取得授权后在签购单边缘注明“已核”字样签上经办员姓名,写上授权金额和授权号码。

4)信用卡超过限额的一律要致电银行信用卡授权中心或通过EDC取得授权,如实际消费超过授权金额应再补授权,一笔消费只能用一个授权码,多个授权码应分单套购,方可接受使用。

5)签购金额如超过授权金额的10%以内,原授权码仍可使用,不须再授权。

餐厅收银员编制报告完毕后,将所收的现金数额分别填写在现金袋上,然后将现金装入袋内。要求内装现金与现金袋上记录的金额一致,并在现金收入交收记录簿上签字,办理现金交接手续。在收银员的监督下将现金袋放入保险柜中,当收银员下班时,由接收人一一清点现金口袋及核对现金袋上的金额与现金交收记录簿金额是否一致,无误后在转交人姓名栏内签名,A,B,C,D班以此类推,手续不变,直到第二天总出纳清点为止。

客帐单交接程序分为两类:一类是已使用的,将已使用过的客帐单按顺序号排好,用客帐单分配表包捆好,放到指定位置,供夜间核数员审核用;另一类是未使用过的,要检查一下与已使用过的客帐单最后一张是否有连号,无误后,办理退还手续。在餐厅收银客帐单领用登记簿的退回处签字。如下班次继续使用时在领用栏内签字办理交接手续,当天工作结束时,应将未使用的客帐单退回主管处,并办理退回签字手续。

1、当客人到台球厅打球消费时,收银员接到服务员的传递后,开出收费结算单,注明客人开始消费时间、所用台球桌号,并在打卡机上打上开单时间,并在登记表中做好记录。

2、客人结帐时,收银员要在结算单上注明截止时间,客人打球应收银项,加上其它消费款项,最后应收金额与客人结帐,并在打卡机上打出结帐时间,并在登记表中做好登记记录。

3、免费接待:根据宾馆制订的免费接待执行。总经理接待,由总经理在接待单上签名确认。如果不能及时签名,由部门经理代替接待的,由部门经理先在接待单上签名并注明接待内容,部门经理在第二天,将手续补齐后交财务审计处审查,如果不补签,将视同本人消费在其当月工资中扣除;如果总经理打电话到康乐部通知接待客人的,由康乐部领班以上人员填写接待单,并于二个工作日内将手续补齐交财务审计核查。

4、在使用结算单和酒水单的过程中,注意单据要连码使用,修改及作废单据、单据传递要严格按照单据使用管理规定方法执行。切记每次结帐都要凭结算单才能与客人结帐。

5、当班营业结束后,填写营业缴款凭证,按规定办理好交款交单程序。

1、游泳票、记次卡及年卡由收银员按不同价格,向财务票证管-理-员领龋收银员在当班结束后,填写缴款凭证时,要将当班销售游泳票的号码、数量及金额在备注栏中注明清楚。当领取的票卡售完后,凭缴款凭证的第一联,向票证管-理-员核销原领取的票卡,再重新领取票卡销售。

2、设置“游泳馆登记表”。

核对签名:指由康乐领班以上人员,证实年卡客人或免费接待客人的核实签名;

流程课件【篇4】

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选修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椭圆的性质,能根据性质正确地作出椭圆草图;掌握椭圆中 a、b、c的几何意义及相互关系;

(2) 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讨论,使学生知道在解析几何中是怎样用代数方法研究曲线性质的,逐步领会解析法(坐标法)的思想。 (3) 能利用椭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活动,亲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使学生领悟其中所蕴涵 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体验探索中的成功和快乐,使学生在探索中喜欢数学、欣赏数学。 (2)通过“神舟7号”飞天圆梦,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3)培养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积极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椭圆性质的探索过程及性质的运用。

【教学难点】利用曲线方程研究椭圆性质的方法及离心率的概念。

【教学组织方式】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师生共同探究相结合。

教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展示“神舟 七号”飞船在变轨前绕地球运 行的模拟图): .9.25,是我国航天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神舟 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实现了几代中国人遨游太空的梦想,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们知道,飞船绕地运行了十四圈,在变轨前的四圈中,是沿着以地球中 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如果告诉你飞船飞离地球表面最近和最远的距 离,即近地点距地面的距离和远地点距地面的距离,如何确定飞船运行的轨道方 程?要想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就有必要对椭圆做深入的研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 探求椭圆的性质。(引出课题)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谁能说说椭圆的标准方程(学生回答)。

1、b2作x轴的平行线(课件展示),同学们能发现什么?

教师补充完整:椭圆位于四条直线x=±a, y=±b所围成的矩形里,说明椭圆 是有范围的。 x2y2 教师:下面我们想办法再用方程2+2=1(a>b>0)来证明这一结论的正确ab 性。启发学生,用方程讨论图形的范围就是确定方程中x、y的取值范围。

从方程的结构特点出发,师生共同分析,给出证明过程。 x2y2 由2+2=1,利用两个实数的平方和为1,结合不等式知识得, ab x2≤a2且y2≤b2,则有|x|≤a,|y|≤b, 所以-a≤x≤a,-b≤y≤b。 2.对称性的发现与证明

教师:椭圆的图形给人们以视觉上的美感(课件展示椭圆),如果我们沿焦 点所在的直线上下对折,沿两焦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左右对折,大家猜想椭圆可能有什么性质?(学生动手折纸,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把上节学习椭圆定义时画的椭圆拿来。)

学生们基本上能发现椭圆的轴对称性。

稍作提示容易发现中心对称性。

教师:这仅仅是由观察、猜想得到的结果,怎样用方程证明它的对称性? 师生讨论后,需要建立坐标系,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不妨建立焦点在__2y2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坐标系,它的方程就是2+2=1。 ab 教师:这节课就以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例来研究椭圆的性质。 教师:这样建立的坐标系对称轴恰好重合于坐标轴,我们先证椭圆关于y轴对称。

为了证明对称性,先作如下铺垫:(一起回顾) 教师:在第一册学过,曲线关于y轴对称是指什么呢?

学生:曲线上的每一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仍在曲线上。

教师:要证曲线上每一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仍在曲线上,只要证明----- 学生:曲线上任意一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仍在曲线上。

在学生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当他们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时,这就需要教师适时进行启发点拨。

教师:同学们阅读教材中椭圆对称性的证明过程,仔细体会并思考“为什么把x换成-x时,方程不变,则椭圆关于y轴对称”。

请一位学生讲解椭圆对称性的证明过程,以此来训练学生表述的逻辑性、完整性和推理的严谨性。

教师对学生的证明进行评价。

教师:用类似的方法可以证明椭圆关于x轴对称,关于原点对称。课件展示x2y2 对称性并总结:方程2+2=1表示的椭圆,坐标轴是其对称轴,原点是其对称ab 中心.从而椭圆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对称轴,有一个对称中心(简称中心).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一环节进行反思,即通过建立坐标系,用椭圆的方程研究椭圆的性质,这种方法我们今后经常用到。

指导学生思考讨论后获取共识:坐标系是用来研究曲线的重要工具,而椭圆的对称性是椭圆本身固有的性质,无论椭圆在坐标系的什么位置,它都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对称轴,有一个中心,与坐标系的选取无关。(此问题也为后面研究平移变换埋下伏笔)。 3.顶点的发现与确定

教师:我们研究曲线,常常需要根据曲线上特殊点的位置来确定曲线的位置。 教师提问:你认为椭圆上哪几个点比较特殊?

由学生观察容易发现,椭圆上存在着四个特殊点,这四个点就是椭圆与坐标 轴的交点,同时也是椭圆与它的对称轴的交点。

教师启发学生与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的顶点作类比,并给出椭圆的顶点定义。

由学生自主探究,求出四个顶点坐标。即令x=0,得 y=±b,因此b1(0,-b), b2(0,b) ,令y=0,得x=±a,因此a1 (-a,0), a2(a,0)。

结合图形指出长轴、短轴、长轴长、短轴长、长半轴长、短半轴长,半焦距,点明方程中a、b和c的几何意义和数量关系。

由学生探究得出椭圆的一个焦点f2到长轴两端点a1 , a2的距离分别为a+c 和a-c。教师指出,这在解决天体运行中的有关实际问题时经常用到。 4.离心率

教师:我们在学习椭圆定义时,用同样长的一条细绳画出的椭圆形状一样 吗?

此时学生展开讨论,可能有的说与a、c有关,也可能说与a、b有关等等。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从演示实验观察到由于椭圆位于直线x=±a,y=±b围成的矩形 里,矩形的变化对椭圆形状的影响。

矩形越狭长,椭圆越扁;矩形越接近于正方形,椭圆越接近于圆;当矩形变为正方形时,即a=b时,椭圆变为圆。

即当比值bb越小,椭圆越扁;比值越大,椭圆越接近于圆。 aa bcbc2a2?c2a2?c2 由于 ===,所以当越大时,越小,椭圆?aaaaaa2 cbc越小时,越大,椭圆越接近于圆。把比值e=叫椭圆的离心率,aaa 分析出离心率的范围:0

结论:椭圆在- abc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比值、的大小都能反映椭圆的圆扁程度,为什aa c么定义是椭圆的离心率呢?因为a、c这两个量是椭圆定义中固有的,是决定a c椭圆形状最关键的要素,随着今后的学习可以看到还有更重要的几何意义。 a 三.巩固与创新应用 越扁;当例1求椭圆 16x2?25y2?400 的长轴长、短轴长、离心率和顶点,并画出它的草图。本题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前一部分由学生口述求解过程,后一部分由教师 介绍画椭圆草图的方法(考虑到画草图对学生来说比较实用)。解:由于a=5, b=4 ,c=25?16=3 椭圆的长轴长2a=10,短轴长2b=8 c3 离心率e== a5 因为焦点在x轴上,所以椭圆的四个顶点的坐标是 (-5,0)、(5,0)、(0,-4)、(0,4) 教师:根据椭圆的性质,可以快捷地画出反映椭圆基本形状和大小的草图,方法如下:(课件展示)首先确定椭圆的四个顶点,其次画出表示范围的矩形框,然后画出椭圆在第一象限的部分,最后根据对称性用平滑的曲线将四个顶点连成一个椭圆的基本图形。教师提醒学生:画图时注意椭圆的对称性和顶点附近的平滑性。学生根据画草图的方法画出上述方程表示的椭圆。教师说明,如果需要比较准确地画出椭圆,可以按教材例1那样,用描点法 画出椭圆在第一象限的部分,再根据对称性画出整个椭圆(要求学生课下阅读教材中的描点法作图)。 x2y2 练习:如果把例1中的椭圆方程改为+=1,则长轴长、短轴长、离心1625 率和顶点有什么变化。此处是一个创新点,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通过与上题做比较,使学生体会到椭圆的性质是其本身固有的,是客观存在的,与坐标系的选取无关。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因为长轴位置发生变化而导致顶点坐标出错,教师要予以纠正。(此题用实物投影展示或由学生到黑板板书)例2 我国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在变轨前是沿以地球的中心f2为一个焦 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已知它的近地点a(离地面最近的点)距地面约为200km,远地点b(离地面最远的点)距地面约为350km,地球半径为6371km并且f2、 a、b在同一直线上,求飞船运行的轨道方程。(结果精确到0.01km)设置本题的主要意图是:第一,为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为满足中等及中等以上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师生共同分析: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求神舟五号飞船的轨道方程,就是求椭圆的方程)。教师:求椭圆的方程又需要先做什么呢?(建立坐标系)。 怎样建系?(以过a、b的直线为x轴,f2为椭圆的右焦点,记f1为左焦点x2y2 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课件上作图、建系)则它的标准方程为2+2=1 ab(a>b>0)。下面确定a、b的值,题中提供的信息是近地点、远地点到地面的距离以及地球的半径,由这些条件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对照图形认真思考,相互讨论由学生得出解法。|f2 a|=6371+200 ,|f2 b|=6371+350 又∵|f2 a|=|o a|-|of2|=a-c 因此,有 a-c=|o a|-|of2|=|f2 a|=6371+200=6571 同理,得 a+c=|o b|+|of2|=|f2b|=6371+350=6721 解得 a=6646, c=75 b2=a2-c2=(a+c)(a-c)=44163691≈6645.582 x2y2 因此,飞船的轨道方程为+=1 664626645.582 学生可能出现的另一种解法:由2a =|ab|=|bn|+|nm|+|ma| =350+2×6371+200 ∴ a =6646 c =|of2|=|o a|-|f2 a| =6646-6371-200=75 以下做法同上。计算过程由学生用计算器求得。教师:通过这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两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意识)

流程课件【篇5】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初步培养学生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懂得珍惜生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一、对话引入,铺垫情感基调。

1、师生对话,介绍杏林子。

3、导入新课。

师:为何一个一生有五分之四时间都在与病魔作斗争的人,能创造出生命的奇迹?这节课我们一同学习她的作品《生命 生命》。

4、齐读课题。

1、自由朗读。

⑴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读顺全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二)精读课文第2―4自然段。

师:请你认真地读一读这三个故事,用心去发现、去品味,看看哪个句子打动了你?或者让你大吃一惊,或者让你肃然起敬?

1、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反馈,随机点拨。

句子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⑴为什么我会“忍不住”?我心里会怎么想?

⑵指导朗读。

⑶此时,你觉得这只不起眼的、脆弱的、甚至是丑陋的飞蛾怎么样?

⑷齐读课题。

师:与许多强大的生灵相比,飞蛾是渺小的,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求生欲望却是震撼人心的。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 生命

句子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⑴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里有什么?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⑵说话训练(出示生长在砖缝中的香瓜子图片):

⑷再读课题。

师:即使只是一粒香瓜子,即使没有阳光,即使没有泥土,即使只能活几天,它也要让这几天焕发光彩。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 生命

三、交流讨论,理解生命真谛。

师:杏林子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飞蛾求生与瓜子抗挣引发了她对生命的感悟: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到来;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成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所以,我们要好好地使用他,而不应该白白地糟蹋它。――(生接着读改编成诗的课文)

1、交流讨论:纵观三个事例,有什么共同点?他们留下的是什么?(精神)这些东西对后人产生了什么作用?

生:杏林子是一位一生有五分之四时间都在与病痛作斗争的人。

生:杏林子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却出版了四十多个剧本、散文集等等。

生:杏林子创立了“伊甸残障基金会”,鼓励和帮助了一大批的残障人士远离黑暗,走向光明。

……

师:杏林子不正是用她的整个生命历程告诉我们:生命的最大意义就是生命的永生,所以――(生接着读改编成诗的课文)

四、课外拓展,书写生命感言。

1、介绍部分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师:像杏林子这样,通过自己善意而伟大的举动,延续着自己不死的生命,创造出无限价值的人还有很多。

一项惠泽世界人民的发明,一位赢得全世界尊重的农学家,历经坎坷,他矢志不渝。功成名就时,他依然奋斗不止。

他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远离故土只为续写使命传奇。为了达成和平,他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边缘。

面对黑暗势力,她拍案而起。面对平民百姓,她柔情似水。她在自己的岗位上保佑着人民的安康。她用生命和热血浇铸着金色的盾牌。

师:他们,以及许许多多我们知道或者不知道的人们,书写着不死的生命,所以我们应该谨记――(生接着读改编成诗的课文)

3、抒写生命感言――请拿起笔写下你对生命的认识。

流程课件【篇6】

学习目标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导学策略(一)、独学 感知课文内容 ① 检查生字词。 ② 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对学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       第二、散步的地点?  第三、散步的人物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       第五、什么分歧?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三.自主合作探究 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三、课堂小结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流程课件【篇7】

街道财务工作流程图

六、 “一老一斜医疗保险、福利养老金、城乡居民养 老保险申办须知

1、档案自“海淀职介失业登记”窗口转回社保所 ,按时参加职业指导政策培训。

2、社保所办理失业登记、失业金领娶求职登记等手续;

2.1求职证办理:有求职愿望者可办理求职证。所需材料:本人身份证、户口本、一寸照片1张。

2.2 失业金领取条件:连续缴纳失业保险满整年,非本人意愿(辞职、自动离职)离开单位。失业保险每满一年可领取失业金三个月,从第五年开始每增加一年,失业金增加一个月,最多24个月。领取失业金期间在指定医院看病,可在社保所享受相应比例医药费报销,生育医疗费用可全部报销。

2.3失业金一次性领取:在办理失业金申领后,办理了个体营业执照者可申请失业金一次性申领,档案转海淀职介存档 ,个人缴纳保险。

3.1 灵活就业:

女年满40周岁,男年满45周岁以上及中度残疾人可以享受累计最长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女年满45周岁,男年满55周岁以上及重度残疾人;可以享受累计最长5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在社区从事家政服务与社区居民形成服务关系;在区县、街道(乡镇)、社区统一安排下从事自行车修理、再生资源回收、便民理发、果蔬零售等社区服务性工作,以及没有固定工作单位,岗位不固定、工作时间不固定能够取得合法收入的其他灵活就业工作;登记失业人员连续实现灵活就业满30日后(再次申请连续实现灵活就业满90日后),可办理灵活就业申请手续。

申请自谋职业社会保险补贴的条件及享受年限:

在失业期间依法申领《个体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正常经营3个月以上,并按规定办理了就业登记手续。

女年满40周岁以上,男年满50周岁以上及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的.中度残疾人;享受3年补贴。享受期满后,对经营状况良好并吸纳5名以上本市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可再享受2年补贴。

女年满45周岁以上,男年满55周岁以上及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的重度残疾人;享受5年补贴。

1 办理失业金申领期间,不能申请享受“灵活就业”保险补助优惠政策。

2 申请享受“灵活就业”保险补助优惠政策,需放弃失业金申领。失业金可在再次缴纳保险并失业后一并领龋

3 申请“自主创业”保险补助优惠政策可以同时申请一次性领取失业金,考察期为3个月。

4 申请“灵活就业”,第一次享受考察期为1个月,第二次享受考察期为3个月。

5 凭社保所出具证明,考察期间“三险”可选择在海淀职介自己全额缴纳。第一次申请“灵活就业”交2个月,第二次申请交4个月;申请“自主创业”交4个月(包括失业当月的保险)。

4、 档案转出:

4.1 单位招聘提档:凭求职证到单位办理招工手续,领取招工花名册,携带求职证、本人身份证、招工花名册到社保所办理转档备案手续,将档案转至用人单位存档。

4.2个人职介存档:社保所领劝海淀职介存档表”,填写基础信息并到户口所在居委会盖章后到社保所办理转档手续,将档案交至海淀职介存档。

4.3学生升学转档:凭本人身份证、学校录取通知书的原件复印件到社保所办理转档手续,将档案转至学校存档。

4.4户口迁移转档:因户口迁出北太平庄街道,档案需转至户口所在地街道,凭户口本原件及首页、本人页复印件社保所办理转档手续。如本区户转,将档案转至海淀职介后,由海淀职介转至户口所在地街道;如外区户转,将档案送至海淀职介盖章确认后,送至户口所在区县职介,再由该职介转回户口所在街道社保所。

申请低保待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家庭为单位,由申请人向户口所在地居委会提出申请,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1、 申请书、 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

2、 收入证明,在职人员提供劳资部门填写的由民政部门同统一规定格式的收入证明并加盖公章、灵活业及自谋职业人员收入不得低于低保标准;

3、 失业人员需提供档案存放证明及求职证明;

4、 劳动年龄内(男16-60岁、女16-50岁)有劳动能力人员提供就业状况证明,无法求职人员需提供相关证明;

5、 残疾人员提供残疾证;

6、 家庭夫妻双方一方为本市户口或外地户口的需提供结婚证明及当地无房产、无收入证明;

7、 夫妻离异需提供离婚证明及判决书;

8、 劳动年龄内患病人员需提供区县2级以上医院开据的诊断证明;

9、老年人申请低保需提供其全部子女的收入证明;

10、单位买断工龄或给予一次性补偿的需开具相关收入证明。

1、本人生日前一个月到档案所在社保所递交材料。

b、北京市医疗保险手册、医疗卡;

1、本人生日前两个月到档案所在社保所递交材料。

b、北京市医疗保险手册、医疗卡;

1、由海淀职介转来的退休人员档案,凭海淀区职介的档案转移函或介绍信,到社保所大厅办理交接手续。

2、由人才服务中心及外区转入的,请退休人员先到海淀区劳动局二层支付部和六层就业服务中心分别办理养老关系及档案关系的转移,然后再持档案和海淀区劳动局就业服务中心盖章后的档案转移函到社保所大厅办理档案交接等相关手续。

退休人员需将档案和医疗保险手册、医疗卡同时交社保所,并填写“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基本情况信息表(表六)”二张,到居委会盖章后分别交居委会和社保所各一张。社保所收取的医疗保险手册由退休审批人员做医疗参保人员类别变更后(大约一个月时间),待退休人员接到财务“领取养老金存折”的通知时一并领取医疗卡。

流程课件【篇8】

(2)指出井沿、井壁、井底、井口的位置。

2.板书课题。

那是什么意思?

那坐在井里看天,天是什么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全文。要求:看汉字读,不会的字看拼音。标出全文共几个自然段,圈出田字格里的生字。

1.指名读,要求正确流利。

2.自己挑一段最喜欢的读给同桌听。(评价方法:如果觉得同桌读的`好,就伸出大拇指或者微笑点头)

⑶全班情境表演(出示相关图像),体会小鸟飞的远:小鸟飞呀,飞呀,飞过山川;飞过河流;飞过田野......它口渴了,落到了井沿上。(板书:井底、井沿)

⑷自己读第一次对话,读出小鸟飞的远。

⑵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争论呢?(天的大小)他们是怎么认为的呢?(板书:只有井口那么大、无边无际)

⑶出示句子:朋友,别说大话!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①把说大话换个词,意思不变(吹牛皮、撒谎......)然后读一读。

②理解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a让学生用纸筒当井看天,体会青蛙的话,知道是因为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

b朗读并加手势,加深理解。

⑷①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无边无际。(没有边,很大......)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⑸朗读第二次对话,加动作,注意争论的语气。

⑵它们为什么都笑了?引导学生想象青蛙,小鸟是怎么想的。

1.分角色朗读、听音乐朗读,用自己的掌声给朗读的同学打分。

2.假如你是青蛙,跳出井口,你会看见什么,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练一练)

3.带头饰表演。

4.假如青蛙上天,小鸟下井,那么会说些什么?

5.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先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各小组相互补充)

指名看板书总结,不完整的地方其他同学补充。

回家给爸爸妈妈讲讲这则寓言,表演一下。

看看其他的书,像《成语词典》开阔眼界。

流程课件【篇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流程的含义及其对生产、生活的意义。

2、通过对典型的工作流程和生产工艺流程案例的分析,理解流程中的时序和环节的意义,学会阅读简单的流程图。

3、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并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4、能解释流程的改进与设备、材料等之间的关系,能概括某种简单生产流程优化过程中所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5、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或流程的改进设计,并用文字或图表说明流程设计方案的特点,或者流程的改进方案的优越之处。

二、设计思路

本单元研究的是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相对于其他三个单元而言,内容较易理解,重要概念不多,其中流程优化的思想为后一单元的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

依据教学目标,本单元沿着这样的线索展开:

1、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

从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流程开始,归纳时序的概念,分析流程、时序和环节对于人们的生活生产的重要意义,通过简单的小试验和若干典型的案例,理解流程的应用,识读几种常见的流程图。

2、流程的设计

在明确流程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应考虑的基本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手工、批量生产小铁锤的工艺流程设计等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白流程并非自然过程,是需要根据目标和环境的要求人为进行设计的,流程设计的不同,产生的效益不同。

3、流程的优化

流程的设计具有不唯一性。分析不同流程设计所导致的不同工作效率,提出流程优化的若干指标如成本、工艺、技术、工期和质量等,通过案例使学生理解流程优化的思想。

三、教学准备

1、相关学科知识

本单元内容要求学生具有初中化学、物理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2、教学器材和材料

本单元需要的教学设备和器材主要有,试验用双色圆珠笔、牛皮板、浆糊、订书机等。教师可根据教学设计以及本校情况酌情使用和选择替代器材、材料以及与为教学服务的音像资料等。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使用6学时。

节次 内容 建议学时数

第一节 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 2

第二节 流程的设计 2

第三节 流程的优化 2

合计 6

五、教学建议

1、教师应查阅生活和生产工艺流程等方面的书籍,重点研究流程的设计与优化问题。

2、教师应有指导学生收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关联的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和优化的资料和素材,指导学生阅读,为进行流程设计奠定基础。

3、要指导学生完成本单元的试验和练习,教师可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替代的材料和工具来做试验和练习。

4、由于学时数有限,可指导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自主学习教科书中的部分内容,而不必面面讲到。

六、教学评价

1、根据课堂上学生对本单元“马上行动”“思考”“练习”“综合实践”等栏目中的问题解决,了解和判断学生对基础内容的掌握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2、从学生所做的流程设计方案中,评价学生对流程、优化的理解和应用程度。

3、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外在行为表现中,观察学生是否将流程的设计与优化外显为提高学生和生活效率的自觉行动。

流程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幼儿模仿小鸭子、小狗、小鸟。体验走、动、飞得动作,初步理解儿歌

1. Who is coming?Let’s say hello

(教师出示动物卡片,幼儿用英语说出名称,并和她们打招呼。如:Tiger,tiger,hello tiger!Cat,cat,morning cat!)

2.放录像。

Now,Let’s watch TV.Who is coming? ( It’s a duck.It’s a dog .It’s a bird)

What clour is the duck? (It’s yellow)

We can say “yellow duck . (yellow duck. yellow duck)

What colour is the dog? (It’s red.)

We can say “red dog”. (Red dog. red dog)

What colour is the bird? (It’s blue)

We can say “blue bird”. (Blue bird.blue bird)

1.中班幼儿带好头饰,表演英语儿歌。

3.幼儿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并戴好该动物头饰,模仿儿歌中动物的动作。

Who’d act as a duck?Who’d act as a dog? Who’d act as a bird ?

Iet’s walk .run and fly.

Yellow duck,yellow duck .walk,walk,walk.

Duck,dog,bird,stop,stop,stop.

流程课件【篇11】

①揣摩词语,品味语言,理解内容,生命、生命。

②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①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人生。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并查阅有关生命的资料或名言,做一些思考。

三个有关生命的事例引发的三点思考;以小见大的写法;对我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启迪。

(放音乐《命运》,轻微播放)同学们,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患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青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地搏斗。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坚强。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作者杏林子。她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地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让我们用心来品味这篇文章,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认识生命的真谛。

(过渡)要学习、理解一些问题,首先应当从整体上感悟,因此先请学生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配乐朗读(可以是教师的'配乐朗读,也可以是放录音)。

a.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b、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

教师带领大家朗读,帮助学生整体感知。为了对文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必须亲身去体验一下,带领学生放声朗读课文。

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把握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这样,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会有更好地领会,从而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生命、生命》。

a、这篇文章共写了几个事例?

b.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体悟文章的内涵。

c.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d.赏析语段中好词语的运用,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

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无论怎样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现象悟出的大道理是很能启人心智的,同时,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开。教师引导学生朗读。

对以上问题,认真阅读大屏幕投影,并教会学生自读和自学的方法。投影出示朗读方法。

朗读方法: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b、理解文章内容,揣摩写作意图,有感情地朗读,从朗读中解决思考题。

赏析语段中的好词语运用,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如“瓜子抗争”一例中的“竟然(居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倔强)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十分敬佩)!”能否换用括号里的词?为什么?以此来品味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居然”只有意外的意思,而“竟然”还包含着意想不到的另一种敬佩的情感(因为那是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恶劣环境啊);“倔强”只是一种性格,“不屈”不仅是性格,更主要是一种品格,一种不畏困难、顽强求生的向上的品格;“肃然起敬”是从心底里产生的一种敬意。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读文章,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学生同位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互评,可以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质疑。教师在合作式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性总结: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

文章结束了,研读学习后有哪些思考和体验?

大屏幕投影出思考质疑题:

a.阅读本文后,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己对生命有哪些认识?

b.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对生命或人生是否有不同的见解?

学生可以交流;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也可以向教师质疑,教师作答:形成研讨交流的学习过程。

教师小结: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自己的诺言,对怎样看待生命,怎样好好享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珍惜生命,不懈努力,做出了坚定的回答。我们的雷峰也用他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让生命更有意义的颂歌。

学生也可以就我们应如何生活,对生命是否有不同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请学生速读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并与本文进行比较,通过比较阅读,思考:两篇文章比较,自己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速读后讨论。教师评点并总结,指导学生谈谈为什么喜欢,要求讲出喜欢的理由,以此培养赏析的能力。

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

流程课件【篇12】

课前活动:作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往往十天半月才能回家一次,那么,在这期间,当你想家、想父母的时候是怎样的感受呢?学生七嘴八舌的说。

师:是啊,同学们,你或许有过与亲人小别而倍感思念的时候,你或许有过因与亲人永别而深感切肤伤痛的时候,那丝丝缕缕的对亲人的怀念与痛悼,那刻骨铭心难于言表的伤感与惆怅,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样的愁,这样的痛,该用怎样的艺术形式和语言形象来表达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师生共同板书课题及作者)

1、下面,先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比比看谁字音读的准。如有读错字音的,请其它同学举手帮助更正。

2、指名读(一人读一节,共十几人读)。〔如有读错字音的,则说停,并引导学生更正,教师并板书;如无,则罢。〕

3、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学:

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乡愁》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4分钟后,比谁能背诵课文,并能回答课文后的三道思考和练习题。

(生若背错了,请其它同学更正;背的比较流利的要多加表扬,坚持鼓励性评价)

同学们,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已能背熟整首诗了,这是理解课文的必由之路。下面咱们通过自学看看能否把课文后的题目都正确回答出来,如有不会的,那就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去讨论(可进一步弄懂某些词语的含义,如这头、那头指什么?),3分钟后看谁回答得好。

师:谁来回答第1题?〔结合课文,说说你由“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而产生的联想〕

生:“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是指自己在不同时间段的思念。

生:前三种乡愁,是衬托第四种乡愁,使爱国之情更加突出。(多名学生回答)

生:多名学生回答后,有一学生逐个分析各个时期的乡愁。(此时师相机概括)

1、小时候,我外出求学、打工,最使自己思念的便是家中的母亲。对母亲的思念寄托在一封封家书之中,而保证这封信能够从“这头”到“那头”,关键就在一张邮票上。小时候的“我”一定最关注邮票;邮票便是小时候最突出的“乡愁”。

2、长大后,在外边了,最思念的是新娘,以此来衬托现在的乡愁。

3、后来呵,大概中年的我,祭扫母亲的坟墓时,脑海里浮现出昔日亲人的面容,还有那一 抔黄土,黄土下安睡的母亲。 “这一方矮矮的坟墓”是多么令人痛楚,黄土的里外是两个决然不能沟通的世界,无家书可达意,无舟船可抵达,它牵动着自己的全部思绪。中年丧母最令自己痛楚的,以此来衬托现在的乡愁。(无法解决的.愁,终身的痛苦)以上三乡愁是在三个特定时期最令作者思念的。

4、台湾与大陆,本应密切往来,但却相互隔绝,既不能通邮,也不能通航,最令人痛心!(应该可以通的,而没有通,令人心痛)

师:你能读出这些感情吗?(点名读)谁能有感情地背诵?点名背。

师:太棒了!你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读诗的经验?

师(小结):读诗首先要把握好感情,语速适当,还要读出节奏和重音。(板书:感情语速节奏重音)

流程课件【篇13】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中了解蒲公英、凤仙花、樱桃树、苍耳是怎么传达种子的,激发同学探索自然奥妙的兴趣。

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传达种子的方式。

教学准备

苍耳实物、相关课件等。

优秀教案

一、贴近同学生活,谈话导入

1、你观察到现在是生意盎然的春天,身边有哪些植物?

2、为什么许多植物秋天枯萎了,第二年却更多、更茂盛?引出植物种子的传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二、初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

1、请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一定要特别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采“智慧果”,巩固生字新词。

三、品读课文,了解传达方式

1、了解苍耳传达种子的方式

(1)老师越来越喜欢你们了,你们把生字新词掌握得真牢固!小朋友们,课文的哪些自然段介绍了苍耳?请自由读。简要说说小刺猬和苍耳之间发生的故事。你们见过苍耳吗?(板书苍耳)展示实物。看,这就是苍耳。你能说说它的特点吗?

(2)苍耳是怎么传达种子的?

A、读。请同学自读第8自然段找到答案。

B、说。请同学汇报,引导小朋友把话说完整。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弄明白了,课题中的“白马”加上了引号,表示它不是真正的马,而是……“骑白马”指什么?苍耳妈妈的绝招是让小朋友们钩住小白兔的毛,让小白兔背着它的小朋友去远方。(板书小白兔背)

c、想象。假如你是小白兔,你会把苍耳背到哪里去呢?

D、诵读。多种形式诵读儿歌,如分小组读,拍手诵读等。

2、我们知道了苍耳妈妈传达种子的好方法,那你知道蒲公英、凤仙花和樱桃树又有哪些绝招吗?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介绍了他们传达种子的方式?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自然段读一读。(板书蒲公英凤仙花樱桃树)请同学汇报自身喜欢的自然段,教师相机引导:你知道蒲公英怎么传达种子了吗?你从第几自然段发现的?

(1)请生汇报读后,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2)“小伞”指的是什么?蒲公英的种子需要谁的协助才干传达?(板书风吹)

(3)看,蒲公英小朋友已经撑好了小伞,准备告别妈妈,和风婆婆一起去旅行啦,让我们轻轻地吹一口气,送它们去田野、山洼。出示课件,创设情境。每一道菜都有不同的味道,需要细细品尝;每一段话含着不同的感情,同样需要我们认真地读、细细地品。那你从这一段话中能品出什么呢,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轻柔的,还是读得稍快些、高兴些?小朋友们,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边读边想象,边读边品,快试试吧。同学自由练读后,请生读,教师引导评议:先说说小伙伴的优点,再礼貌、委婉地提出意见或建议。

喜欢凤仙花的小朋友一起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1)朗读。

(2)为什么刺猬先生觉得凤仙花的妈妈了不起?“小炸弹”指的是什么?“子弹”指的是什么?凤仙花传达种子离不开什么?(板书凤仙花太阳晒)

(3)老师想品读品读这一个自然段,请你们听听老师把哪些词语读得重。请同学评议,适时激励。你们一定能比老师读得更好,来,分男女生试一试。

樱桃树:

(1)说小樱桃树“更有趣了”,是因为它是靠谁的协助来的?(板书樱桃树小鸟带)

(2)描写贪嘴的小鸟时用了几个动词,请小朋友们再自读课文,把写小鸟动作的词用“·”标示出来。

(3)我们再美美地品读品读第四自然段,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四、拓展创编,整体回归

1、小刺猬把苍耳的来历记在了本子上,它仔细观察、随时记录的习惯真好!可是,小苍耳有了这么好听的歌,蒲公英、凤仙花、小樱桃树还没有呢,聪明的小朋友,让我们开动小脑袋,帮它们创编儿歌吧。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首,也可以和同桌的小伙伴一起编。自主创编后请同学汇报。

2、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度过了快乐、有趣的几十分钟,有了许多收获,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植物妈妈说什么?

3、拓展:植物妈妈的方法很多很多(板书……)你还知道哪些?

出示课件:这几种植物靠什么传达种子的?

激励:走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多看书,多查阅资料。

板书设计:

21骑“白马”的苍耳

蒲公英风吹

凤仙花太阳晒

樱桃树小鸟带

苍耳小白兔背

流程课件【篇14】

任务要求:这里我们还是以制作毕业论文写作流程图为例,该工作流程图表达的是数理信息学院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制作过程,

为了让朋友们对制作目标有个大概的了解,下面先来看一下完成后的效果图(图 1)。

为了提高工作流程图的制作效率,在具体制作之前应该先在头脑中构思一下流程图的大概效果,最好能够在稿纸上把效果图画出来,这往往比边想边做要快很多。

在纸上画好草图之后,我们就可以打开Word 进行具体的制作了,本例的操作是在Word 2003中进行的,使用Word其它版本的朋友可以参照进行。

为了流程图有较大的绘制空间,我们先来设置一下页面。

1. 启动Word 2003,打开一个空白文档,并切换到页面视图。选择菜单“文件→页面设置”命令,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在“页边距”选项卡中,设置上下边距为“1厘米”,左右边距为“2厘米”(图 2),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

2. 由于后面要在自选图形中输入文字,为了让输入的文字在垂直方向上看起来居中,这里顺便设置一下段前距。选择菜单“格式→段落”命令,打开“段落”对话框,在“缩进和间距”选项卡中设置段前间距为“1行”,完成后单击“确定”(图 3)。

基本工作环境设置好之后就开始制作流程图的标题。大家看到的最终效果中的标题是放在一个矩形自选图形中的,下面开始制作。

1. 在窗口Word窗口底部的自选图形工具栏中选择“矩形”按钮(图 4)。

2. 这时可以在页面中看到“在此创建图形”的画布,接着拖动鼠标,在该画布中绘制矩形,让矩形的宽度与画布相同,高度可参照最终效果图,约3厘米。

3. 画好后调整画布的高度,使之与矩形的高度相同(图 5)。

4. 接下来选中插入的矩形,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命令,打开“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对话框,在“颜色与线条”选项卡中,先设置线条颜色为“无线条颜色”,接着单击“填充”区“颜色”下拉箭头,选择“其它颜色”命令,打开“颜色”对话框,参照下图设置填充颜色(图 6),完成后依次单击两次“确定”。

5. 接下来在矩形框中插入艺术字标题。选中矩形框,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添加文字”命令,这时可以看到光标在矩形框内闪动,表示等待添加文字。

6. 选择底部“绘图”工具栏上的“插入艺术字”按钮(图 7),打开“艺术字库”对话框。选择第二行第二种艺术字,单击“确定”(图 8)。

7. 在打开的“编辑‘艺术字’文字”对话框中,按下图输入文字和设置字体格式(图 9),完成后单击“确定”,返回Word编辑窗口,艺术字被加入到矩形框中。

8. 接下来回车换行,输入“毕业论文写作流程图”文字,并将其字体设置为“宋体”、“小二”、“加粗”,对齐方式为“右对齐”,到这里为止标题就制作完成了(图 10)。

接下来我们开始绘制流程图的框架。所谓框架就是画出图形、把图形大致布局并在其中输入文字。在这里大家可以体会到,如果已经作好了草图,这里的操作将是比较轻松的,如果在这里边想边画,可能会耽搁很多时间。

1. 单击窗口底部工具栏上的“自选图形”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流程图”,接着选择“流程图”中的“准备”图形(图 11)。

2. 这时,在页面中标题的下方也会出现一个“在此创建图形”的画布,拖动鼠标,在画布的恰当位置画出“准备”图形。

3. 选中“准备”图形,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添加文字”命令,接着在其中输入文字“开始”,

4. 如果觉得“开始”文字的位置过于靠近底部,则可以适当调整它的段前距为“0.5”行(图 12)。

5. 然后设置其对齐方式为“居中对齐”,完成后的效果如下图(图 13)。

6. 接下来先拖动“画布”右下角控制点,使其扩大面积到页面底部边缘,以便能容纳流程图的其它图形。

7. 用同样的方法,绘制其它图形,并在其中输入相应的文字,完成后效果如下图(图 14)。

由于的框架的制作都是手工的,因此在对齐上可能不太准确,下面使用对齐命令精确对齐,同时我们将对图形作一些修饰,让它们有更漂亮的外观。

1. 按住Shift,同时选中左边一列的所有图形,单击窗口底部“绘图”工具栏上的“绘图”按钮,依次选择“对齐或分布→水平居中”命令,将所有选中的图形“水平居中”对齐(图 15)。

2. 同样的,同时选择“正式论文”和“打印上交”图形,执行“对齐或分布→垂直居中”命令,让它们“垂直居中”对齐。

3. 为了文字看起来更醒目,可以设置每个图形内的文字为“粗体”。

4. 接下来为图形设置三维效果。按住Shift键,同时选中所有的图形,单击底部“绘图”工具栏上的“三维效果样式”按钮,在弹出的列表中“三维样式1”(图 16),可以看到所有的图形被应用了三维效果样式。

5. 在所有图形保持被选中的状态下,再次单击“三维效果样式”按钮,选择“三维设置”命令,打开“三维设置”工具栏,按下图设置其“深度”为“12磅”(图 17)。完成后三维效果的厚度看起来更薄,更自然。

6. 接下来为同种类型的图形设置相同的填充色。比如选中“开始”图形,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命令,打开“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对话框,在“颜色与线条”选项卡内,按下图设置该图形的填充色(图 18)。

7. 用同样的方法为其它图形设置填充色,让流程图的外观看起来更漂亮。

下面的工作是为流程图的各个图形之间添加连接箭头。连接箭头可以让阅读者更准确快速地把握工作流程的走向。在绘制箭头之间,为了能够让绘出的箭头完全水平或者垂直,一定要在前面利用“对齐或分布”的“水平对齐”或者“垂直对齐”命令对图形进行过对齐。如果前面没有对齐过,则可以在绘制之间将相应图形“水平对齐”或“垂直对齐”。下面进入添加连接箭头的操作。

1. 选择窗口底部的“自选图形”按钮,在弹出的列表依次选择“连接符→直箭头连接符”(图 19)。

2. 接着在两个需要添加连接符的图形之间拖动鼠标,当鼠标移动到图形对象上时,图形会显示蓝色的连接点,这些点表示可以附加连接符。将鼠标在两个图形的下方连接点和上方连接点之间拖动即可将两个图形连接在一起(图 20)。

3. 用同样的方法为其它图形间添加直箭头连接符。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需要对某个图形进行移动,可选中图形后用方向键移动,如果要微移,则按住Ctrl的同时,使用方向键。

接下来我们要添加三个折线(肘形)连接符。

1. 选择窗口底部的“自选图形”按钮,在弹出的列表依次选择“连接符→肘形箭头连接符”(图 21)。

2. 先在“与指导教师讨论”图形左侧的连接点点一下,接着向左侧拖动鼠标,然后向上再往右,在“毕业论文选题”图形左侧的连接点上点一下即可。完成后可以看到连接线上有一个黄色的小点,利用鼠标拖动这个小点可以调整肘形线的幅度(图 22)。

3. 接下来,在这个小黄点处画一个矩形框,在其中添加文字“未通过”,同时设置该矩形框的线条颜色为“无线条颜色”(图 23),即不显示边框。

4. 设置完成后效果如下图(图 24)。

5. 其它肘形线和说明文字的添加完全一样,可以仿照操作。

好了,到这里为此我们的工作流程图就制作完成了,你是否得到与文章开头一样的效果图呢?如果没有,千万不要泄气,想想问题出在那里,多想多试肯定能成功。如果已经做到完全一样的效果,则可以发挥一下自己的创造力,尝试做出更好的效果。以后需要制作工作流程图时,我们就可以利用Word,好好展示一下自己的动手能力了!

流程课件【篇15】

第一单元

1、童年的泥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1、导入。

2、范读,思考,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读准,找出不理解的词,读准。思考:课文中的我们干了什么?

4、同桌互读讨论问题,并互相纠正,读准。

5、指名读课文,分段读,纠错,词语理解指导。

6、再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的童谣。

(2)捏泥巴捏了什么。

(3)给课文第二大段分两层。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与练习。

8、读课文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填空组词:

三五()() 活()活() 开()破() 狼()虎()

爽()舒)() 无()无()。

(3)根据课文填空:

()的大肥猪 ()的长耳兔 ()的小绵羊 ()的老爷爷 ()的老奶奶 ()的新媳妇。

9、小结:课文内容、写法、思想感情。同时指导理解文中“这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10、板书:

童年的泥巴

一(1、2)总写: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二(3、4、5)分写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巴5吃泥烘烤

三(6)总写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掌握5个生字的音。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

教学过程:

1、指名读课文。

2、复习:

(1)给课文分段。

(2)给课文第2大段分层。

(3)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3、指导读课文练习。

4、同桌互读课文练习,读准。

5、生字生字学习检查与指导:

撒(多音字)

狼 虑

狠 虚

6、感情朗读课文表演。

7、找出课文中的童谣,并搜集你知道的童谣,同桌交流。

2、雨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1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海、洋、样、妹、两、粗、提”。

3、感受雨后兄妹俩嬉戏的快乐情境,体会哥哥对妹妹的关爱之情。

重点;感受雨后兄妹俩嬉戏的快乐情境,体会哥哥对妹妹的关爱之情。

难点:感受雨后兄妹俩嬉戏的快乐情境,体会哥哥对妹妹的关爱之情。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一、导入(启发思维,唤起学生生活体验)

1、师:咱们班的小朋友最聪明,看看谁能借助拼音把这几个词语度的又快又准!

(展示词语:雨后广场水花糟糕)

理解“糟糕”:糟糕是什么意思呢,谁能给大家讲讲呢?(师及时点拨,随时鼓励)

3、看了这几个词,你想到了什么事呢?说给大家听听吧!(生畅所欲言)

师:大家都曾有过玩水的快乐,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诗,说不定,诗中还有我们的影子呢!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呀?(板书:5 雨后)

二、指导朗读

一)、攻克第一关:正确朗读。

1、听读,初步感知。

2、领读。

3、自己读(学习方法:不认识的字圈起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读给大家听,喜欢哪节读哪节(师生互动评价,标准是是否准确,有无掉加字)。

二)、攻克第二关:流利朗读。

师:喜欢这首儿歌吗?说说为什么喜欢。(自由说,注意强调说完整)

把诗歌读熟了,读流利了,就会更喜欢了。

1、合作读,互相读读比比(标准是是否熟练,声音是否大)。

2、比赛读,请人代替老师和大家比赛读。

3、师生接龙读。

三)、攻克第三关:有感情朗读。

师:咱们一起读了,老师真快乐,大家快乐吗?请大家闭上眼睛,听听歌里的小朋友快乐吗?(播放儿歌《水花花、泥花花》)

是啊,雨中的小朋友真快乐!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诗歌的第一小节,看看大雨过后,广场上玩水的小朋友快乐吗?

1、哪一句看出来了?(发散思维,积累语言,指导说话“快乐得还像……一样”。)

2、大家说得真好,他们的确很快乐,自己试试看谁能把他们快乐的心情读出来。

3、自己试读。

4、组内读,读得好的别的小朋友可以给他加上动作演一演。

5、请小组表演读,好的给配上音乐。(乐曲未完,大家闭眼听,脑子里过电影别的小朋友会怎样玩水,说一说)

三、课外拓展。

布置个性化作业(任选一题):

1、背一背:把你喜欢的小节背给同学或父母听。

2、画一画:把小朋友雨后玩水的情景画成一幅画和同学们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卡片出示生字,开火车检查。

二、学习写字

1、出示要会写的字,指名读。

2、小组内识记生字。

3、全班汇报。

4、给生字组词。

5、观察田字格里字的位置,想想怎么写好看。

6、描红,试写。

7、小组内互评,谁写得好,好在哪儿。

小编推荐

加法课件范例15篇


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帮助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写教案课件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如果您对“加法课件”感兴趣那么这篇文章一定很有价值,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加法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进行学习数量的关系,了解加减法的意思。

2、进一步练习9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套1-9的数字卡、十、一、=、有关动物的头饰。

2、教师准备磁铁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的兴趣。

1、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玩具9个,让幼儿数一数。

2、让幼儿说出9的分合。

二、团体活动。

1、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图形宝宝。出示三角形(红色和蓝色)让幼儿说出加法算式。

师在问:9个三角形去掉1个还剩多少个?

怎样写算式?(书:9-1=8)

9个三角形宝宝去掉8个,还剩多少个?

2、出示苹果图形。

小朋友,老师又带来了什么?(7个红苹果、2个紫色苹果)一共有多少个?用什么方法算?(加法)怎样写加法算式?(书:7+2)还可以写加法算式(2+7)。

一共有9个苹果送给2个苹果给小朋友,还剩多少个?怎样写算式9-2=7。

9个苹果送给7个小朋友,还剩多少个?9-7=2。

三、操作活动:

1、先出球形,6个绿色的球,3个桔黄的球一共有多少个?怎样摆出算式:6+3=93+6=99-3=69-6=3

2、操作2出示梨子图形让幼儿说一说然后摆出算式:5+4=94+5=99-5=49-4=5

四、游戏动物找家。

游戏规则:带动物头饰的小朋友算好得数,然后找家。其余小朋友说“__动物你的家在哪里?”小动物回答“我的家在这里”。

加法课件 篇2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在本册教科书的第四、六单元中,也已经学习过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了约分、通分和把假分数与整数进行互化的方法。本单元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能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作准备。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理解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第四单元中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了通分的方法,同时,三年级借助直观图初步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也将为六年级上册的分数乘、除法计算和分数、小数、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作好铺垫。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三年级上册已学过一些简单的(分母不超过10),但当时采用直观的方法进行学习,没有引导总结一般的计算方法。本册第四单元,系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建立起了“分数单位”的概念。本小节系统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含义,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利用类推,让学生自主把握计算的关键——通分,填出通分后的两个分数,并算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结果。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学习方式:同桌交流、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评价任务

任务1:通过观察能说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任务2:通过练习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五单元分数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大家相互补充,比一比谁整理的全面、系统。(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师: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展示整理的结果。

学生大概会出现不同样式的网络结构图。

如:树状整理图,表格整理图,大括号整理图,编号整理图等。

内容包括: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2)同分母分数减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3)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异分母分数加法(2)异分母分数减法

(3)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a、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b、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3、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学生交流时,采用边展示边补充的合作方式。下边的同学可以随时向台上的同学提问,质疑。构建知识结构,进一步理解认识。)

师:同学们归纳整理的能力越来越强,大部分同学整理得都非常的全面,有条理,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展现,既突出了知识体系,又有自己的个性。

三、强化重点,拓展深化

师: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他们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请小组的同学,一起回顾一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回顾)

指名交流: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跟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总结完毕,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对于回答特别好的小组或学生,要加以表扬。)

四、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一)自主检测。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组测试题,看看大家能否熟练掌握本单元所学习的知识。

1、解方程

x+2/5=9/10x-(1/4+1/5)=7/10

2、用简便方法计算

3/8+1/5+5/82/5+3/5—5/7

5/12—1/6—5/6+7/122—2/7—5/7

4/7+(17/24—4/7)12/13—(12/13—2/3)+1/3

3、一段红布,做红领巾用去了3/10米,做小红旗用去了3/20米,还剩下7/20米,这段红布原来长多少米?

(二)评价完善

学生做完后,全班订正,教师根据学生做的情况进行评价,表扬有进步的学生,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五、课堂总结

1、谈收获: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自我评价: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

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整理与复习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

加减法混合运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跟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加法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累计30多个常用偏旁部首,能说出其名称、表示的大概意思,能写出偏旁部首和例字。

2、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能够根据偏旁部首猜猜字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孩子们,这学期我们认识了很多的部首,也交了很多朋友,快到期末了,部首们想挑战你们,看看你们还记不记得它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师:部首们可聪明着呢,它们设置了许多的关卡,看看你们能不能闯关成功。

二、 闯关

1、第一关:说出下列生字中的部首名称和表示的意思。要求每人依次说一个部首并说说它所表示的意思,再读读字。(抽生汇报)(设计意图:部首与生字相结合,生字大多数为本学期认字表中及写字表中生字,既巩固了部首又复习了生字)

师:你们好厉害啊!全都认识了。你还知道什么部首?

师:恭喜过关,继续闯关。有的部首宝宝们长得可像了,你们来

2、第二关:火眼金睛 辨一辨(生字中的部首有什么不同)(抽生说

出部首的名称,再教读部首对应的生字)(设计意图:区别本学期所学的相似部首)

师:哇,我们又闯过一关了。部首宝宝们可喜欢交朋友了,除了你们,它们还想交更多的朋友,你能给他们找找朋友吗?

3、第三关:找朋友(让生写出部首对应的汉字,可以出示相应题单,抽三名,依次展示并及时让其他孩子补充)。(注:既然是写一写,就可以结合写字表。所出部首为语文天地中应掌握及写字表部首出现较多。设计意图:既巩固部首又复习生字)生汇报

4、第四关换新衣 快过年了,部首们也想穿穿新衣,看看你能给它换几件新衣服呢?(做做部首加减法,可出示题单。请一人汇报然后再让他出一个字考考其他同学)(注:所找练习题为语文天地中题)生汇报

5、做游戏还有些部首宝宝们也想换新衣,拿出你们的制作的卡片,在小组内拼拼字吧!(设计意图:巩固部首和字)

小组汇报,师出示“讼”让生猜猜,拿出字典查查。引出捉迷藏。

6、第五关 捉迷藏 现在想和你们捉迷藏,你瞧,都跑到字典里去了,你能快速地在字典里面找出它们相对应的字吗?要求,分组查字(ppt出示用表格的方式出示要查的字 览、舀、翔、醉,分组查字)(注:所选字为认字表中生字,部首是本册要求掌握的。设计意图:运用部首查字)生汇报。

师:孩子们, 好朋友就应该互相帮忙,部首给你们的帮助可大了,如果你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根据部首猜一猜哦。

7、第六关 想一想 猜一猜 (设计意图:学会运用。根据部首猜字义猜读音)

加法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用数结合的思想方法得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并能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3.对学生加强数感的培养,感受数的意义,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会独立思考,又能勇于创新。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进行运算。

难点: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问题情境

小明在一条东西的跑道上先走了5m,又走了3m,如果以向东为正,他两次运动后的总结果是什么?

5+3=8

如果小明先向西运动5m,再向东运动3m,两次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5)+(-3)=-8

如果小明先向东运动5m,再向西运动3m,两次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5+(-3)=2

足球循球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

图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那么红队和蓝队的净胜球数如何表示?

二、知识点拔: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与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例题指导

例1 计算

(1) (-3)+(-9)

(2) (-4.7)+3.9

解:(1)(-3)+(-9)=-(3+9)

=-12

(2)(-4.7)+3.9=-(4.7-3.9)

=-0.8

四、练习巩固:P22 1、2。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六、作业:

习题1.3 1、8、12题

加法课件 篇5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1、情境:开学前,同学们都要去商店买一些学习用品。(出示情境图)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2、信息:一枝钢笔16元,一个计算器138元,一本笔记本3.4元,一个讲义夹4.75元。

3、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只用一步计算的加减法数学问题吗?并请说出算式。

4、复习:同学们问题意识很强,提出了很多问题,老师从中选择了一些,138+16,4.75+3.4,4.75-3.4,138-4.75,哪道算式我们已会列竖式计算了?谁来试试。(生板演)请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是怎样列竖式的?他做得对吗?(板演者介绍方法)你是怎样列竖式的呢?(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5、揭题:同学们整数加减法学得很扎实,剩下的三题都涉及到小数,今天我们就研究这样的计算,给个恰当的课题。(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1、教学4.75+3.4

尝试练习:我们先讨论4.75+3.4,行吗?你会用竖式计算吗?算之前,先估一估结果是多少。(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

比较分析:(教师展示学生的做法,估计有三种)

引导质疑:同一道题,怎么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会不会算错了,回头检查计算过程。小组内交流一下,你认为哪种做法正确,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吗?

互动交流:⑴辩一辩:说出你的答案对错的理由,预设方案:估算,转化成整数计算,小数的意义等。

⑵比一比:对比算式,竖式不同在哪?你认为哪种竖式对了,哪种错了,为什么?

⑶想一想:②③两种列式方法,可能是怎样想的?与整数加法列式有矛盾吗?(在学生不同的“算法”比较中,突出“相同数位对齐,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小数点需要对齐”的算理。)

正确算法:现在小数加法列竖式计算你会了吗?请②或③做法的同学说给老师板演,教师注意提醒学生用直尺打上横线。

归纳算理:小数加法是怎样计算的?(1~2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实践体验:如果把3.4改成3.45,你会算吗?算之前还是先估一估计算的结果。展示两种做法,提醒学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对结果进行化简。

2、教学4.75-3.4

尝试练习:你能象计算小数加法一样列竖式算4.75-3.4吗?先估计一下,差大约是多少?再试试看。(尝试练习,板演)做好的同学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归纳算理: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为什么要将小数点对齐?(1~3名同学说说)

验算:我们学计算,不仅要学会计算的方法,还要通过计算来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会验算吗?怎样验算?下面请你用喜欢的方法验算4.75-3.4。通过验算你做对了吗?

1、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列式时小数点对齐,得数中不要忘记点小数点,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2、算一算

3、改一改

4、用一用

① 在北京奥运会男子50米三种姿势射击决赛中,我国选手邱健以99.5环的成绩获得冠军,乌克兰选手以98.4环的成绩屈居亚军,请算出他们的成绩相差多少环?

②“神舟七号”飞船预定于今晚(9月25日)发射升空,将在距地面约341千米的高空绕地飞行,它的飞行高度比“神舟六号”约少3.73千米。“神舟六号”的飞行高度约离地面多少千米?

从射阳到盐城走哪条公路比较近呢?

5、赛一赛

比赛要求:小组接力,自己要确保计算正确,后面的同学先要检查前面同学计算是否正确再做。

(1)检查评比 (2)联系反思,通过比赛,你有什么感想?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

我们一起解决了三个问题,剩下138-4.75这道题,同学们课后可以先尝试着做一做,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先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后反思:

本节课本着“真实、朴实、扎实、常态、有效”的原则,力图使计算教学返璞归真,关注数学的本质来设计教学,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抓住算理本质,重组教材,促进新知的内化建构。

小数加减法教学的切入点是“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全课因此始终围绕这一算理为主线。课前谈话中的“1()+1( )=11( )”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减”。为了沟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算理上的一致性,我们大胆改编课本中的素材,去掉了水彩笔2.65元,添加了计算器138元。用意在于,学生根据情境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的一步加减法计算问题中,出现了整数加减整数,整数加减小数,小数加减小数三种类型。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抽取了四个作为今天研讨的话题,即138+164, 75+3.4,4.75-3.4,138-4.75。学生列竖式板演138+16后讲清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个核心算理,为探究新知做知识铺垫。然后对比引入新知,学生凭借已有经验尝试练列竖式计算4.75+3.4。课堂中正如课前所调查的那样,学生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算法,教者引导学生检查计算过程看计算有无错误,进一步激发学生从估算、化成元角分采用整数算、从相同计数单位相加等角度去寻找算理,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去判断、分析、理解、建构小数加法正确的计算方法,内化计算小数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要求。这部分教学设计时就想成为本课的亮点之一。

2、关注学生学习,强化互动,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

整节课我能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没有提前的渗透,没有矫情的暗示”,全力以赴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注意面向全体,倾心聆听后进生的发言,给他们改正错误,成功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剖析错误,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使学生在本节课中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数学感悟。赛一赛后请获得胜利和失败的小组分别谈感受,以加强团队精神、精确计算等方面的教育。力图体现北师大周玉仁教授所提倡的: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悦。

3、注重思维训练,加强估算,促进计算好习惯养成。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思维训练是计算教学的核心。本课教学中,我能借助计算教学这个平台,让学生学会学习,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注重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知识迁移、尝试练习、估算反思、算理辨析、建立模型、实践应用这一系列步骤锻炼学生的思维习惯。从思维方法的指导入手,着重理解为什么小数加法就不能简单地模仿整数加减法末位对齐的方式,引导学生破旧迎新;加强直观教学,重视学生板演及算理叙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视估算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加强验算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细心的计算、规范的书写是学生学习计算的根本,真正落实估算、验算作为计算教学重要环节的要求。应该说这也是设计之初希望呈现的又一个亮点。

4、精心练习设计,联系生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为了使学生顺利进行建构生成,我设计了说一说、算一算、改一改、用一用、赛一赛等练习,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练习中贯穿始终的要求是“算得又对又快”,强化估算在计算中的作用,即重视多样化练习,又注重学生计算技能的训练。如说一说中让学生充分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共同点,在算一算中改编了一道题,17.56-7.56以加强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改一改中,选择了相同数位不对齐、得数中忘记点小数点、整数部分为“0”的处理等三道题,提醒学生关注小数加减法计算的错误点,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用一用中,精心选择了奥运会射击成绩、神七的飞行高度(恰好上课当晚发射)、射阳至盐城的路线选择等,希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计算算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以上是我在执教本节课时,意图体现的一些想法,可能实施得还不够到位。比如,有一位同学在计算4.75+3.4时,采用了第三种算法,可是通过估算得数大约等于8,所以将5.09改成8.09,因为上课时实物展台出现问题,对这个课堂生成的内容处理得还不够到位。赛一赛中,尽管教师在练习之前已经强调了“又对又快”的要求,但因为是比赛,结果导致学生片面追求速度,而忽略了计算的正确率。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探究,以提高计算教学的实效和质量。

加法课件 篇6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九册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整数加减意义、法则已经熟练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刚刚学完,为解决本课整数减小数做了有力的铺垫。本课内容为学习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分数的加减等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迅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体会处处有数学,融生活课堂于一体。数学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3、教学目标:

a、从整数的意义引出小数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二者意义相同。

b、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等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c、养成仔细看题、认真验算的习惯。

d、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从整数加减法引入,先教学加法再教减法,在与整数法则的对比中理小数的计算法则。一步计算后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简便计算。这种编排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了统一的知识链。

教学切入点:整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加减计算方法(尤其是位数少的减位数多)

教法和学法设计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参与——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课前自学收集数据编写小数加减算式,增强收集信息的能力,课中探索发现新知,构建新知,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教学程序:

一、导入。

直奔主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

生: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点拨

1、回忆。

师:整数加减的法则是什么?

指名汇报。(复旧迎新,做好铺垫。找准本课学习的切入点。)

2、推测。

师:你收集了哪些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题,展示给大家看。

生举例,教师使用暗示语言引导学生举出不同类型题目。如:

生:0.3+0.4

师:1位小数加1位小数。

生:0.23+0.1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加减法计算的不同类型,突出难点:整数减小数,为点拨规律做好伏笔。

3、尝试。

师:任选你喜欢的2题尝试解答。

生板演。

生1:20—0.98=20.98

生2:生1错了,我来改正。20—0.98=19.02

生3:不对,我来改。20.00—0.98=19.02

讨论:谁的方法好?

小结:生2简单,生3严谨。开始学习时提倡生3做法,熟练后提倡生2做法。

设计意图:把握动态生成资源,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性,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体现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4、探究。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解答方法,尝试总结解答方法。

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课件出示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5、验证。

用小数计算方法检验刚才计算的题目是否正确。(养成验算习惯)

三、小结

师:你学习到了什么?想一想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谈谈

加法课件 篇7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把数学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购物素材,引导学生从现实情景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操作,交流中充分感知、体验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主动建构新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探求数学知识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例题以购物问题呈现,货币写成以“元”为单位时,百分位上表示的是分,十分位上表示的是角,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不退位)的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四)、新知识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五)、德育渗透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六)、授课内容在全册教材和某单元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等内容:

第二单元编排了“小数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这册教材第一单元刚学习完小数,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而且对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不退位)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教材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学习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第二层次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本课是学习第一层次的第一课时,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和算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是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

二、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环节

课件出示情境图,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育学生多看书,看好书,同时说明有很多数学问题,值得研究。

(二)新课环节

这一环节首先引导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图片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能不能用已学过的知识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尝试计算、体验认知的过程。又通过汇报交流,初步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呈现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课外书的价格。

《童话故事》:6.62元 《科学家的故事》:2.75元

师问学生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提问。

教师筛选(出示)问题,师:我们来解决“买这两本书一共多少元?”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课外书价格的情境,贴切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主提问,根据学生编出的问题,教师及时捕捉问题,引出小数的加减法。这样灵活地使用教材、同时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数加法:

学生比较容易就列出算式,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计算的方法

(2)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①自主尝试。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想想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再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做好后,可以在小组内(或与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这是个预设性的的问题,学生能通过以往的学习,来寻找不同的解答方法,如:估算,口算,笔算……引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②汇报交流。

A、估算这两本书总价是多少元?对有估算意识的学生及时表扬还要抓住机会是加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B、6元6角2分+2元7角5分=9元3角7分

C、用竖式计算6.62+2.75=9.37(元)

多数学生会选择用竖式计算,一名学生汇报,师板书。

通过学生口述计算方法,抓住时机追问,(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为什么要这样对位?为什么把小数点对齐便可以直接相加了呢?)从而解决课的重难点,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小数点对齐了,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了,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

口述完毕一起观察整个竖式过程:再完整叙述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抓住三点:①小数点对齐②最低位加起③满十向前进一

●小数减法:解决问题 “《童话故事》比《科学家的故事》贵多少元?”,列式后直接用竖式计算?学生独立做。师巡视、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仿照加法算理进行叙述,并加以比较总结。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知识作铺垫,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引导总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引导概括出: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

(4)看书36页 读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三)拓展练习:

1.用竖式计算 4.37+2.93 7.54+6.84

【设计意图】练习的目的是巩固算法,同时暴露新的认知冲突,计算结果末尾有“0”,正确处理“0”的问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正确认识和掌握计算结果末尾有“0”的时候要化简,即划掉末尾的“0”的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新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解决问题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掌握新的本领。

(四)、课堂小结:

分为两部分,先看书36页,整理所学知识;再由学生谈收获、谈体会。归纳总结是否达到知识情感的预定目标。

(五)、作业设计:37页2题

(六)、板书设计:略

加法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教学重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学活动

一、复习旧知

按规律填数: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动画演示:

2、问:老师想知道有几只小鸟,谁愿意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继续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学生观察)

问: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

4、“一共有几只小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小组合作,

2、探索多种算法

2、全班交流算法。

四、学习加法算式

(1)由原来的4只鸟,又飞来1只鸟,的数量抽象出数字4和1。(2)教师说明:把4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5。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4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4+1=5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6)启发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加法表示的事例。

五、分别学习4、3、2的加法算式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用加法算式表示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加法课件 篇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书第24、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加法交换率的含义。

2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能看图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正确熟练的口算5以内的加法。

4、利用各种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动手操作,理解加法交换率的含义。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教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操作法

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娃娃伴着徐徐的凉风向我们走来。他想和小朋友门一起做5的拍手游戏,好么?

拍手游戏:师:秋娃娃拍一,你拍几?

生:我拍四。(师生一起拍)

师:秋娃娃拍二,你拍几?

生:我拍三。(师生一起拍)……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游戏玩完了,秋娃娃玩的可高兴了,现在她想带大家到果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你们愿意么?

(1)、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从这幅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左边2棵果树,右边有3棵果树。

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几棵果树?

师:你会计算么?

生1:2+3=5(说原因)

生2: 3+2=5(说原因)

师:说一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初步体会加法交换率。)

生1:这两个算式都是加法。

生2:他们的加号两边都是2和3,等号后面都是5。

生3:他们加号两边的数的位置交换了。

师总结:看来交换加号两边数的位置他们的得数不变。

利用操作,加深理解

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秋娃娃可真高兴,它决定送给你们一份奖品。瞧(电脑出示第二幅图)

师:秋娃娃送给她家什么奖品?你能说给你的同桌听么?(同桌互相交流)

生:左边有1个苹果,右边有2个苹果。

师: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独立列式,集体订正)

1+2=3

2+1=3

师:说一说这两个算式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再次体会加法交换率。)

学生操作

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果园里的小动物可不服气了,说:“如果你能回答出我的问题那才叫本事呢!”同学们你们有信心么?

摆一摆:左边摆一朵花,右边摆三朵花。(学生独立完成)

看着自己摆的图片和同桌互相说算式。集体订正。

1+3=4

3+1=4

二、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同学么顺利的解决了小动物的第一个题目,这会儿,小兔子急了,他也想给大家出个题目,瞧:(电脑出示图)

师:从这幅图上你都看到什么了?

生:有小兔子。

生:还有萝卜。

师:那么看了这幅图你能列出那些加法算式呢?

生1:4+1=5(上面有4只小兔子,下面有1只小兔子。)

生2:1+4=5

生3:1+2=3(上面有1个萝卜,下面有2个萝卜。)

生4:2+1=3

师:同学们真棒!能够看着一幅图列出这么都得加法算式。我要给你们一点掌声。可是小动物门的题还没完呢!

师:从这幅图上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萝卜和盘子

师:你能列出什么算式?

生1:0+5=5

生2:5+0=5

师:为什么用0呢?

生:因为左边的盘子里一个萝卜也没有。

四、运用游戏、巩固新知

1、手指游戏

小朋友们刚才凭着自己的智慧勇敢的闯过了小动物门的重重关卡,咱们的朋友秋娃娃见了可真高兴!他向邀请小朋友和它一起做手指游戏。

师:快、快、快、准备好,我们来做手指操。

手指头动、手指头动,5可以分成1和几?

生:5可以分成1和4,1+4=5、4+1=5。

师:再把小手动一动、5可以分成2和几?

生:5可以分成2和3,2+3=5、3+2=5。……

师:小手、小手伸出来,我们一起做运动,

我出1,你出几?

生:你出1,我出4,1+4=5、4+1=5

师:手指头动,再来动,我伸0,你伸几?

生:你伸0,我伸5,0+5=5、5+0=5。……

(师生互对、同桌互对)

师:看了同学们玩得这么高兴,林子里的小鸟也想来参加,瞧:(电脑出示图)

师:算一算一共有几只小鸟?

生1:3+2=5(树下有3只鸟,树上有2只鸟。)

生2:2+3=5

生3:1+4=5(有1只大鸟,有4 只小鸟。)

生4:4+1=5

2、摘果子游戏

时间过得真快,秋娃娃要回家了。可是他想请同学们帮她一个忙,帮他把林子里的果子摘下来,你们愿意么?看来同学们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可是这可不是一般的果子,你必须要回答出树爷爷的一个问题,这个果子才能送给你,你们有信心么?(出示一棵挂满苹果的苹果树,每一个苹果上又一个题)

4+1= 2+3= 0+4= 1+3= 5+0=

2>( ) ( )

1+4= 3+2= 0+5= 2+2= 3+1=

三、 课堂小结

1、学生自评

刚才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么完成了这么多地题,而且还帮秋娃娃把果园里的果子也摘下来了,那么庆同学们相依相你这节课的表现,如果你觉得自己近填表现的特别好,就给自己的5颗星,如果你觉得今天表现的还行,就给自己的4颗星,如果你觉得自己今天表现得不够好,应该继续努力,就给自己得3颗星。请同学们拿出彩色笔为自己把表示成功的星星图上颜色。

2、 教师总结板书设计:

秋天的果园

2+3=5

3+2=5

1+2=3 4+1=5 1+3=4

2+1=3 1+4=5 3+1=4

0+5=5

5+0=5

加法课件 篇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字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一堂非常关键的课,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学生的计算方法就会有所不同,因此,要鼓励学生有个性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过程

活动一: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动物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原来是小羊嘟嘟在过生日。小羊嘟嘟特意安排了一个庆祝会。小羊嘟嘟的好朋友来了。它们有的送来了蛋糕,有的送来了鲜花。小兔白白把家里的所有的牛奶都带来了。小狐狸点点看到其他小动物都带来了礼物,而自己却两手穿空空,觉得不好意思,也赶紧跑回家去把家里剩下的牛奶全都拿来了,不好意思地说:“小羊嘟嘟,我没有准备礼物,这几瓶牛奶送级你。”小羊嘟嘟开心地笑了:“谢谢!”看着小兔白白和小狐狸点点送的牛奶,小羊嘟嘟想:现在我有几瓶牛奶呢?

活动二:组织手操作,小组讨论反馈

1、看画面说图意。

指导学生根据画面复述图意:

小兔白白送来9瓶牛奶,小狐狸点点送来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学生可发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办要能表达出图意就行。培养学生提问的肥力,逐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2、根据复述的图意,引导学生列出等式:9+5=

3、探讨算法。

师:你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小羊嘟嘟算一算到底有几瓶牛奶呢?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可以通过直接看算式用凑十的方法,也可以用学具(小棒、纽扣等)代替牛奶瓶进行操作。

先自己说一说、摆一摆,再小组合作,汇报自己的想法。小组汇报时要求学生做到:

(1)仔细听其他同学的算法,如果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

(2)在汇报时如果用到小棒,最好能边摆边说,而且要认真听取同学们的意见。

集体汇报后,与以前学的不进位加法进行比较。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题策略:

(1)逐个数数。如从9开始一个一个地数,一直数到14。

(2)半按群数数。如从9开始数,接着10、12、14跳到数数。

(3)用凑十法计算。这部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较好,数感比较强。

(4)圈十按群计数:

①把5根小棒分成1根和4根,1根和9根凑成10,10根加4根合起来是14根。

②把9根小棒分成4根和5根,5根和5根凑成10,10根加4根合起来是14根。

活动三:故事延伸,方法迁移

刚才小朋友们帮助小羊嘟嘟解决了问题,小动物们都很高兴。长颈鹿哥哥还想请你们帮帮忙,算一算:9+3=、7+9=。

分小组活动,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一说或摆一摆,做好后再小组汇报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特别地逐个数数的同学通过练习是否掌握了凑十法。

活动四:实践运用

1、圈一圈、算一算。

师:长颈鹿哥哥的问题没有难倒我们。小鸟姐姐又送来了一封信,里面有四道题,要求四人小组合作,每个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选做一题,并把你的算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四人全部完成后算顺利通过。

2、小猫钓鱼。

师:猫妈妈带着小猫到河边去钓鱼,这一次小猫钓鱼可认真了。猫妈妈钓的鱼放在大鱼缸里,小猫钓的鱼放在小鱼缸里。小猫心里可高兴了,它在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说大鱼缸里有几条鱼,小鱼缸里有几条鱼。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说法:

①猫妈妈和小猫一共钓了几条鱼?

②猫妈妈比小猫多钓了几条鱼?

③小猫比猫妈妈少钓了几条鱼?

④小猫再钓几条鱼就和猫妈妈同样多?

活动五:游戏活动

事先准备1~10的卡片,游戏时教师先组织学生示范做,然后再分小组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考虑到有些班级学生比较多,集体做这个游戏的效果也许不太理想,也可以把这个游戏改变成其他方式。

参考游戏:“比比谁算的多”(小组活动)

先在小纸片上分别写1、2、3、4、5、6、7、8、9、10这十个数。然后折起来,用抓阄的方式,抓到几就把它与9相加,4人小组在一分钟里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多。

课后么思

1、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保护并激发其学习愿望和兴趣,学生回答得地否正确,语言是否完整,教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用统一规范的语言来训练学生。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听、说、想的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差异性和活动性,达到“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3、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在本堂中。教师对课本中出现的几种方法不一定要逐一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自己的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加法课件 篇1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课题):(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

2、教材简析

(1)课型:新授课。

(2)基础知识: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

(3)主要知识点: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4)后续知识: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分数的加减。

(5)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

3、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小数点对齐。

(3)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二、说教法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的特色:

(1)问题让学生提出;(2)算理让学生发现;

(3)疑难让学生研讨;(4)评价让学生参与。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复(转自数 学吧 )习旧知,引入新课

出示一个整数加法算式:7680+274=

师:同学们,你们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学生回答)

师:对,这是一道我们早已学过的整数加法算式,你们能很快列竖式计算吗?

算出结果后,你怎样证实你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独立计算,并选其一展示。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点一名学生说说算理。

师:好,在整数加减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看课本,是2004年28届雅典奥运会,我国跳水运动员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决赛画面,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师:也是我国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为国争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自我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这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1、交流信息,看课本决赛成绩统计表。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成绩表后,你知道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金牌是怎么确定的吗?

学生回答。

师:从决赛的各轮成绩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学生把问题写

在预备好的纸条上)

随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显示在黑板上。

(二)、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哪些是用加法解决的,哪些是用减法解决的?

1、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会解决吗?同组合作,从这些问题里先选择一个加法问题,再选择一个减法问题试着列竖式算一算。算完,说一说怎样算的。开始吧。

(1)探索尝试。

(2)汇报交流。

①小数加法

师:先说一说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吧,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53.40+58.20=111.60(分)

53.40+58.20=111.60

首先要把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加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写6,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师:他算得对吗?谁有补充?

师:大家觉得这两个结果有什么区别?通常情况下,计算的结果小数末尾有0都要化简。所以要写成111.6。谁还想说一说你们解决的加法问题?(包括用多步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可随着学生的发言灵活把握。)

②小数减法

师:你们又是如何解决减法问题的?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53.40-49.80=3.6(分)

53.40-49.80=3.6

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减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4减8不够减,就从个位退一当十再减,14-8,十分位写6,……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3.60化简后是3.6。

(3)总结算法,交流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区别。

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听。

列竖式时首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低位加起或减起,计算加法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师:你们说说小数加减法与什么加减法计算很相似?

师:我们也可以说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样。需要留意的是要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还要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最后的结果中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师:对,计算的结果要化简。我们共同总结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计算中能留意这些。

(4)验算

师:小数加减计算很轻易出错,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假如有困难,教师再提示一下)

(三)、设置情境,练习实践

1、数学小医生,看看谁的医术高(设计一些出错的小数加减运算题让学生改正)。

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①12.47+8.23=②21.566.7=③8.24-3.56=④41.2-15.6=⑤30-15.8=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思考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

加法课件 篇12

教材简析:

加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继加法交换律之后的加法第二个运算定律,学好加法结合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程度很有帮助。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思维灵活性。

3。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入课题:口算下面两题50+70+30 240+105+95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针对先算70+30和105+95提出质疑:这样算对吗?有什么依据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结合律。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

2、明确目标:出示学习目标,齐读一次。

3、效果预期:关于加法计算,我们已经有了那么多的经验,这些经验能帮助我们很好的认识加法结合律。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认识加法结合律

1、任务呈现:

(1)、出示例2主题图,学生说图上的信息并提问,学生对提出的题进行解答,师引导学生研究问题“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请学生自己尝试列式,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列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回答,教师有意识地板书,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88+104)+96=288(千米) 88+(104+96) 88+104+96 104+96+88

再针对这两个算式开展研究:(88+104)+96 88+(104+96)

(2)、猜一猜:这两个式子相等吗?怎样证明?

观察思考:比较两个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通过这两个式子,你作什么猜想?怎样证明你的想法?

2、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按照任务要求认真完成。

3、展示交流

说说你有什么猜想?怎样证明你的想法?

学生自己归纳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任务二、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1、任务呈现:你会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吗?

2、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3、展示交流:展示学生的各种表示方法,重点介绍图形表示法和字母表示法。

任务三、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1、任务呈现:你会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吗?

出示题组,请学生独立完成。

A、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32+93+68 (2)154+46+79+121

B、你能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96+35=35+(45+36)+64=45+( + )

560+(140+70)=( + )+

2、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3、展示交流。

三、检测导结

1、出示检测题,要求8分钟内独立完成。

①、你能在横线上填出合适的数吗?

(45+36)+64=45+(36+□)

(72+20)+□=72+(20+8)

560+(140+70)=(560+□)+□

②、你能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一连吗?

⑴ 72+16 A、( 75+25)+48

⑵ 45+(88+12) B、 16+72

⑶ 75+(48+25) C、(45+88)+12

2、出示正确答案,同桌互相检查,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改正。

3、反思总结: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四、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88+104)+96 = 88+(104+96)

(a+b)+c=a+(b+c)

加法课件 篇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例题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观察现实情境图,口述题意,列出算式。

教具准备:课件,四个圆片

学具准备:算式卡片,每名学生准备5个圆片或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

先请3个男同学上前,提问:老师请了几个小朋友上来?(3个)

再请1个女同学上前,提问:老师又请了几个小朋友上来?(1个)

把前面的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几个?(一共有4个)

师:谁能把刚才的过程用一句话完整的描述一下呢?

(根据学生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规范学生语言:先上来3个男同学,又上来1个女同学,合起来一共是4个同学。(让学生反复说。)

师:你能把刚才描述的过程配上手势再描述一下吗?

揭示课题:在数学里面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有一种运算方法叫加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法。(板书:加法)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找学生上前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通过教师的动作,形象直观地体现合并的含义。】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气球图(第一张幻灯片出示第一张图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分离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小丑手上的气球有什么变化,播放第二张图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合起来的图片。)

提问: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把小丑手上气球变化的过程说清楚?

(学生描述的过程中,师用手势配合着演示。)

2、摆一摆

师:用手里面的学具代替图上的气球摆一摆,边摆边说,你会吗?

请学生到黑板上用老师的学具展示交流摆的过程。(先找同学说,再让其他人摆,降低难度)

3、画一画

师:刚刚我们用小棒表示了气球,如果请你用画圆点来表示小棒,你会不会?刚刚摆学具和观察气球图的时候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动作(合起来),想一想你画怎样的圆圈图,能让别人看出来你的两部分是合起来的呢?(根据学生的画法,利用刚刚学生在黑板上摆的教具揭示好的画法。)

4、学习加法含义

师:刚刚我们用手势动作可以表示合起来,用圆圈也可以表示合起来的意思,那么在数学里面有一个专门的符号表示合起来,谁知道是什么?(加号)举起你的右手和老师一起写加号,先写横再写竖,读作加号。

师:像刚才三个小朋友和一个小朋友合起来,三个气球和一个气球合起来,三根小棒和一根小棒合起来都可以用加法算式3 1=4来表示。师:大家会读算式吗?(如果会读,让学生试着读一读:3加1等于4。)

师:3表示什么意思?( 3个学生,3个气球,3个气球)

师:1表示什么意思?( 1个学生,1个气球,1个气球)

师:“ ” 表示什么意思?( 合并)

师:“=” 表示什么意思?( 一共)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合并的意思,为理解加法的含义奠定基础。】

5、结合点子图再说算式意义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刚刚认识了数学王国里的一道加法算式3 1=4,那么在数学王国里,还有很多很多的加法算式,大家想认识他们吗?用你的姿势告诉老师。

1、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完成做一做

针对第3幅图,讲解箭头的表示的意思,根据箭头的方向可知左边是第一幅图,右边是第二幅图。

师:1 2表示什么意思?

可以表示:1名女同学和2名男同学在折纸,合起来是3名同学。也可以表示:同学们折了1只蓝纸鹤和2只黄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

2、听故事,找算式

师:刚才大家都说的额非常好,表现的非常积极,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讲几个小故事。

有一天,老师去广场上玩,发现广场上面有3只鸽子在吃食,过了一会又飞来了一只,现在广场上面有4只鸽子了,老师的故事里藏着一道算式,这道算式就在你们的卡片当中,请你把那张卡片拿出来,高高的举起来。非常好,大家拿的都是3 1=4,卡片轻轻的放下来。为什么你选择的是3 1=4?(可以换一道算式)

夏天到了,池塘里满是荷叶,有两只青蛙跳在了荷叶上面在唱歌呢,过了一会,池塘里又蹦来两只青蛙和他们一起唱歌,现在荷叶上一共有四只青蛙。你准备选择哪一张卡片呢?举起来,一起读出来,轻轻的收回去。聪明的同学告诉我,为什么你选择2 2=4?

3、自由发言2 3=5可以表示什么?

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把几部分合在一起的事,老师这里有一道算式2 3=5,它可能表示的是哪件事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大量的语言表述的基础上由直观图抽象出数学算式,并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来描述2 3=5的意思,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维的习惯,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师:在生活中,你还遇到过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的事吗?请你根据事情列出算式和你的同桌或爸爸妈妈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例,从而让学生充分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加法课件 篇14

一、说设计理念:

大家知道:教师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重在于体验、感悟和共享;教学活动的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评价教学的标准主要看学生的投入、乐学与善思。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崭新要求。它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当前数学教育、数学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我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设计理念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风格、尊重学生的思维进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彻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习的过程更多的还给学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简便算法。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小数加减法简便算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整数的运算定律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提出的,简便计算这节课内容较少,而且比较简单。所以,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很好的得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的规律。此规律的得出,不仅很好解决了从整数的`简算到小数简算之间的过渡,而且在此过程中再一次地复习、巩固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定律,使学生深刻地感知了运算定律,为后继的简算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教学目标确立:

知识与技能:1、通过有限个例证明使学生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自学,通过观察对比掌握简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

教学难点:能根据题目数据特点正确的进行简算。

三、说教学方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由于本节课教材的内容与前面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教学中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尝试教学、情景教学法和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感知、验证、认识、归纳,教师通过扶放结合,让学生探究、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判断推理能力,而且又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说学生学法:

1、结合教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观察、分析比较、归纳、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让学生学会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去发现规律,掌握新知,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

2、利用教师从旁引导,学生自学,尝试练习等,训练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

五、说教学设计:

1、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一种观念和方法的转变;从用教材中的材料教,到选择、设计合适的材料教,更是一种创造和发展。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本节课抛开了教材中的原有例题,从学生自主编写的习题选择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从自己编写的题目入手,通过教师改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简便计算的学习,建立简算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我认为这样选择材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助于数学学习材料的发展,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2、创设情景、走进生活、对比概括。通过情景设计验证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经历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过程,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教材给出了一个班四位同学50米跑的成绩,让学生计算他们参加4×50米接力赛可能的成绩,也就是跑4×50米的时间,要把4个同学50米跑的时间加起来。采用对比的方式呈现两位同学不同的计算思路,一种是按顺序计算,另一种是根据数据的特点,运用加法运算定律把能凑成整十的数先加起来。通过对比,使学生直观感知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进一步体会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确实方便又快捷,使学生在今后的计算中,能根据数据特点自觉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努力给学生提供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本节课我没有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先学规律,后实践计算方法,而是倒过来,先计算体验,再验证得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的规律。之所以这样处理,是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出发,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运算定律和小数加减法,并能进行小数加减法的口算,另外,孩子发现一个问题后,最想知道的就是他的结果,为了照顾孩子的学习特点故做出上述处理。完全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其经历一个举例、比较、交流、验证、概括这样一个全过程。尽量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同时也努力使学生保持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4、 边学边练,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一一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散练习边学边练,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状况,通过“课堂百草园” 等练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验数学的价值,同时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学会欣赏自我。

六、初步预计: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尝试自学,通过观察对比掌握简算方法,学生的素质相应的会有所发展。

本节课引出的几点思考

1、课程改革的关键还是教师观念的改变,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通过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课堂的活动设计得有实效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不仅要解决 “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还要解决学生“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一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特点为出发点。

3、学生的学习应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重视学生的差异性,不能把一堂课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和结果,更主要的是方法和兴趣的引导上。

七、教后自我反思:

反思自己整个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我的感悟和收获:

1、灵活运用教材,创设生活情景,实现知识迁移

计算课对孩子们来说,往往是枯燥无味,怎样的教学过程能吸引学生,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能让学生始终带着饱满的热情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参后,我发现教材主题图所呈现的运动会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些远了,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有些勉强。

2、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而进一步关注“人”的发展。所以我们的数学课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的过程,在这节课的中,我试图让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并且为自己的方法找理由和根据,并且对探究出的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思维在这个开放的空间里被激活了,这不得不让我们相信,学生确实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

3、关注学生情感,以评价促进学生善思乐学

有一句话所有教师都深知,却又让大家付出一生去追求的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句“相信你,给你时间聪明的你一定能找到答案”,当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时“我非常的欣赏你的独特见解”。当学生们在合作的时候,学生们在交流的时候,小组的相互评价,同学的相互评价,和老师的评价相呼应,更是让学生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们始终在民主、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着,探究着。

(1)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演绎精彩,而自己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显得有些仓促,在以后的课堂上,一定要注意,注意学生思维的不同,个性的差异,多问:“谁有不同想法”“谁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2)课堂上如何解决个体与群体的矛盾,纵观整个课堂,全班交流的时候,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思维,发言交流的只是一小部分同学。特别是一些思维活跃的孩子更是控制了整个课堂的思维,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也总有一部分学生默默无语。我们老师往往从个体里获取群体的信息,我觉得也是有些偏颇的,如何解决这样的群体与个体的矛盾,也是我一直困惑的。

(3)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比较开放的,在开放的教学中教师如何顺着学生的思维走,把学生思维闪光点作为“挖掘点”,心里时刻装着学生,而不是装着教案,让课堂不仅是学生的知识的源泉,更是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如何才能做到这些,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应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存在缺憾不可怕,正是有了这些缺憾,才让我深刻反思自己的课堂,让我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走的更踏实。

加法课件 篇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结合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P29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1、根据例2情境图中信息列出算式。

2、用你喜欢的方法尝试计算

3、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4、教师板书出学生的算式及答案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5、对比上面的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9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三)自学检测

1、填空

387+425=( )+ 387 525+( )=137+ 525

300+600=( )+( ) ( )+65=( )+35

2、连线

56+68 150+(25+75)

150+25+75 50+B

B+50 68+56

A+B+100 A+(B+100 )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正确地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3)如何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优点?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做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四、达标训练(1--3题必做,4题选做,5题思考题)

1、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题。

(1)78+25+22 =78 +( )+25

(2)376+175+25=376 +( + )

2、连线。

147+(72+28) A+(B+100 )

A+B+100 147+72+28

3、简便计算下面各题。

52+27+73 285+15+77+23

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五、堂清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

1、根椐加法的运算定律填空

(1)450+320=( )+ 450 65+95=95+( )

(2)( )+ 100 =100+150 250+( )=125+250

(3)78+25+22 =(78 + )+( )

(4)495+125+75=495 +( + )

2、下面的哪些算式符合加法结合律,哪些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

(1)A + ( 30+9 )=A+ 30+9

(2)15+ ( 7+B )= (15 + 7 )+B

(3)10 + 20 + 30 + 40 =10 + (20 + 30) + 40

3、连线。

87+22+78 (79+83)+17

498+125+75 498+(125+75)

(138+136)+162 87+(22+78 )

79+(83+17) 138+136+162

4、简便计算。

98+72+28 215+85+73+27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认识水课件范例15篇


认识水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准备:

多媒体一套。学生准备硬币等圆形物体若干;圆规一把、直尺一把、三角尺一副;小剪刀一把;红色、蓝色彩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玩过套圈游戏吗?如果现在有几位同学要进行套圈比赛,站成什么形状比较合理?

2、你见过圆吗?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能说说吗?一直说下去能说完吗?的确圆是无处不在的。(打开有关生活中圆的课件)问:同学们你们从中又看到了圆了吗?你会画圆吗?动手试一试,看谁想的方法多。

3、怎样可以画出一个圆?还有其它方法吗?

师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

(1)定长(2)定点(3)旋转

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再画一个圆,并很快把它剪下来。

要进行套圈比赛的圆肯定比较大,用圆规画行吗?怎么办?

4、揭题:为什么站成圆形大家会觉得比较公平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心

1、圆形画好了,游戏可以开始了吗?套圈用的瓶子要放在哪儿呢?

2、你能很快找出圆的中心吗?试一试,找出刚才剪下的圆的中心。谁先发现,谁就先上来介绍。

说明:圆的中心叫“圆心”,就是画圆时针固定的一点,用字母O表示。(师板书:圆心O)

(二)认识半径

1、圆画好了,瓶子放在圆心了,接下来怎样?(站人)站在哪里?(圆上)哪儿是“圆上”?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谁能上来指一指?

2、要站在圆上,随便哪一点都可以吗?为什么?怎样证明?(引导学生画一画、量一量)

说明:象这样,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3、你能画出几条半径?

4、认识特点:在同一个圆里,有()条半径,它们的长度()

5、想一想:(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其实就是圆的什么?针尖固定的一点呢?

6、在白纸上点两个点,以它们为圆心分别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和一个半径1.5厘米的圆,比比哪个圆大些?想想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

(三)认识直径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刚才我们用折纸的方法确定圆心时,发现圆上有许多折痕。这些折痕叫什么?有什么特点?与半径有什么关系?请大家看看书、动动手画一画,看看能画几条?并在小组中说一说。

2、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画直径时有意两端不在圆上,让学生判断。

教师板书:(1)直径:d

(2)d=2r或r=1/2d

追问:直径肯定是半径的2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一下你手中圆的直径,会不会是黑板上圆的半径的2倍?你认为应该怎么说?(板书:在同一个圆里)

3、口答: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是()

4、完成课本的做一做。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现在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玩套圈游戏时大家站成圆形、瓶子放在圆心比较公平吗?

四、延伸拓展

1、同学们想一起到篮球场玩套圈游戏,你会怎么安排?说说你的想法。

2、在篮球场上要画一个直径6米的大圆,至少要准备一根多少米长的绳子?

站在这个圆上的同学中,离得最远的两个同学最多相距多少米?

追问:依据是什么?怎样证明“两端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3、利用发现的规律你能测出硬币等圆形物体的直径吗?

4、生活中哪些物体必须做成圆形的,为什么?

(课件出示两辆跑车)让学生展开讨论: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讲述:同学们,其实何尝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在我们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里,圆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都成了美的使者和化身。(显示生活中圆的魅力)

认识水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钟面并学会认读整时。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认识钟表的分针和时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钟、每个学生一张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猜谜语: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嘀嗒嘀嗒响,催人早早起。(打一日用品)

师:大家猜一猜,他是什么?(时钟)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出示课题:认识钟表)

二、新授课

1、认识钟面

①出示两个钟面让学生观察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时针、分针)

②让学生用发的纸制作钟面

小结:钟面有时针、分针、12个大格、12个数字。

2、认识整时

⑴出示主题图

提问:小红在做什么?她几时起床?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指名学生回答)

⑵出示3个钟面:8时、3时、6时

提问:下面的时间你认识吗?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认识?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告诉大家?现在开始

(学生讨论后,汇报)

总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⑶巩固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老师要考考大家。

a.教师拨钟,学生说几时。

b.教师说几时,学生拨钟。

c.学生说几时,学生拨钟。

3、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⑴介绍用汉字时表示的写法

几时只要在几的后面加些时字就可以了。

⑵介绍用数字表示的写法

圆点后面两个0,前面是几就是几时(提醒学生冒号写在数字的右下角)

⑶师拨钟,让学生用两种写法来表示(集体点评)

三、巩固练习

1、下面是明明星期六的作息时间表

提问:请大家看图说一说,小明几时在做什么?

然后让学生有两种表示方法写在书上(学生写完后,集体讲评)

2、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时间,写出过小时后是几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过1小时的含义(学生先做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钟表,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了。时间很宝贵,希望同学们会安排好你们的时间,爱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五、布置作业

回去拨你的小闹钟,告诉你家人,你会看整时了。

认识水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袋25千克的大米4袋。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估计教师的体重。

学生自由估计教师的体重。教师提问:你在估计老师体重的时候为什么用“千克”作单位而不用“克”呢?

指出:计量比较轻的物体的重量,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一般物体的重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2.引入“吨”。

教师出示几种比较重的动物的图片,提问:你能估计下面几种动物的体重吗?

学生估计后,教师出示它们的体重,提问:如果这几种动物的体重也用“千克”作单位,会怎么样?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轮船、火车、集装箱图片,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的重量。

指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由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t表示。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搬25千克的大米,感受其重量,并以此想象1吨的重量。

学生分组搬25千克的大米,感受其重量。小组内交流感受。班级内汇报。

计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教师指出: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学生读,教师提问:2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吨?10吨是多少千克?

想象:如果把1吨重的大米装成一大袋,这一袋你能搬得动吗?

2.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

计算:同学们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全班学生的总体重有没有1吨?

指出:33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

33个同学起立,学生观察、想象33个同学的体重。

3.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1)出示图片(教材第48页第2题),先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

(2)出示几种常见的物品的图片,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某一件,想想需要这样的多少个物品,总重量才够1吨。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再在班级内交流。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识。

1.你在生活中见到过用“吨”作单位的吗?在哪里见过?

2.说说下面图中的牌子表示什么意思?

3.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教材第49页第5题)

4.小明的数学日记中使用的单位准确吗?请帮他改正。

指名读,改正用错了的单位。

指出:虽然小明在数学日记中用错了一些单位,但是小明还是有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比如经常观察生活,有写数学日记的好习惯。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把收获写道今天的数学日记中。

小组内交流。

认识水课件 篇4

认识钟面、整时

教学内容:

P59主题图及例1,P60课堂活动第1题的第1小题,练习十二第1题的第2、3小题,P63数学文化——计时工具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时针、分针,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

2、能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3、了解计时工具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学重点

一只实物钟表、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

1、猜谜引入。教师:请小朋友们先来猜一个谜语:没脚能行走,说话不口,它说是几点,人人都遵守。学生猜出是钟表后,教师告诉学生,钟表在生活中处非常大,下面我们看看这样一幅图。

2、出示主题图。教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教师:大家都看到了图上的小朋友正在起床,你知道这个小朋友什么时候起床?(早上)你从哪里知道的?

教师:这个小朋友要按时起床,就需要知道时间。在生活中我们主要靠什么知道时间的?(钟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思:

1、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认识钟面、时针、分针,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

2、学生按P59主题图及例1的要求独立思考,通过动手操作钟面的形式,认识钟面、时针、分针,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认读这些时间。

3、学生自学P63数学文化——计时工具的变化。了解计时工具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议:

1、师:你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并完成主题图下面的“议一议”。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认识钟面、时针、分针,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计时工具的变化。归纳起来就是: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六、检:

1、师出示钟面模型,让学生分别指出那个时针、分针、秒针。

2、师将时针拨在整时,让学生说出是几时。

3、师说几时,让学生在钟面上拨出几时。

七、练:

1、P60课堂活动第1题的第1小题。

2、练习十二第1题的第2、3小题

板书设计

认识钟面、整时

主题图例1

(略)(略)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课后反思

认识几时半

认识水课件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同学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笼统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同学来说,如此笼统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同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和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同学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标:让同学知道周围许多物体外表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

3.教学重点:对角的认识。

4.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5.教材编排特点:先由实物入手,让同学指、摸、感知角的形状,然后利用折角,找寻角的特点。第三层,利用活动角大小的变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最后是画角。总体来说,教材采取小步子,从形象直观到笼统运用的编排,符合同学发展的规律。

6.教具准备:计算机设备、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三角板、直尺、红领巾。

7.学具准备:自制活动角一个、三角板、直尺、不规则的纸。

二.说教法、说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同学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以同学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同学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

知识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识的过程更重要;尝试结果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更重要,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对同学观察、操作、归类的思维能力培养,注重组织同学合作讨论,让他们互相启迪,多向交流,尽可能的给同学们多一点考虑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示自身的机会,多一些尝试胜利的喜悦。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活动引入: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你们知道哪些图形吗?出示图形,问有角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

意图:根据二年级同学的特点,首先从同学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溢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同时,教师运用合作的语言,创设宽松、民主、活拨的课堂气氛,使同学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发明力。

(二)导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习些什么?

【意图:在此让同学谈一谈自身的要求,设置悬念,把同学带入到尝试新知的境界,让同学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1.(准备题)出示实物大三角板,红领巾,一本书,在这些图形中有角吗?谁可以上来指一指,说一说,注意引导同学正确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间互相指指看。

【意图:在实践中充沛感知角,让同学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沛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尝试题)利用自身喜欢的圆形纸或不规则纸折角,找出哪里是角,摸摸有什么感觉?请找出角的特点。

【意图:小朋友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小朋友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优秀教案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同学充沛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出示有争议的尝试题:

出示折好角的图形 这是角吗?

【意图:“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方法,使同学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3.尝试练习题: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角?为什么?(小组间讨论)

【意图: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尝试教学中“同学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同学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区分真伪,分析对错。既培养了同学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既发展了同学思维,也发挥了同学间的相互作用。】

4. 解决有争议的尝试题:

【意图:同学利用自身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5.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外表有角。

【意图:由具体到笼统,又由笼统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同学在获得了从感性资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小结:第一阶段的尝试,同学在想、做、说中进行尝试和探索,使同学对于教学重点角的认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第二次尝试:

(1) 和(2)两个角一样大吗?请你想想方法。

【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让同学自身想方法判断,自身尝试一下,从而找出好方法,为同学提供了充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想各种方法,养成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2教师讲解并归纳: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出示课件尝试练习题,钟面的指针间角度的大小在变化,请同学判断角度变大还是变小了。

【意图:加深对教学难点的理解,是引导探究,深入理解的过程。组织引导同学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教学难点”让他们在尝试中体味胜利。在小小的成绩感面前,感受学习的快乐。】

2、同学自学画角:同学看书后,画一个自身最喜欢的任意形状的角。通过师生讨论、纠正后,再次画角。

【意图:学习画角的过程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内容,引导同学画出任意的角,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稚嫩的小手,画出自身最为满意的角。】

(四)第三次尝试练习:

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

【意图:动手实践是培养同学创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同学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3.发展题:

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

【意图: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出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同学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中,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学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课堂小结:这节课开始时,你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同学答,教师总结)

四、板书设计:

①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② 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③画角:先点顶点再画边,

角的标志填里面。

【意图:通过板书,将教学重、难点清晰的出现同学面前,整体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分散难点,有利于同学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五、作业设计:

课下利用3根或4根小棒,看看能摆几种图形并数出每种图形里有几个角。

全课设计意图:

认识水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 观察电脑画面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学过的图形。(电脑出示生活画面。)学生观察并指 出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请学生说说圆与以上图形有什么不同?(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圆是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你一定想进一步了解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发现问题

1、认识圆

(1) 你会用你带来的物品画圆吗?动手画圆, 看谁的方法多?学生四人一组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2)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学生再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 表示.教师板书:圆心。

2、探索半径和直径

(1) 请同学们打开圆形纸片,除了圆心外,你还看到了什么?什么是直径?什么是半径?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6页,把你认为重要的概念划一划、读一读,并在圆形纸片上标出这个圆各部分名称。

(2) 检查自学情况。通过自学你认识了哪些新的概念?它们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3) 请同学们动脑想一想、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电脑出示问题)

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都相等,直径有无数条都相等。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3、 画圆

(1)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集体交流,总结方法。

(2)学生练习用圆规画半径为3厘米的圆。

(3)电脑出示同心圆,请学生观察圆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圆的大小是由谁决定的?

(4)出示不同位置的等圆,请同学观察:圆心变了,圆的什么就改变了?圆的位置是由谁决定的?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a基本练习

(1)判断:

①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

②画半径为2厘米的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2厘米。 ()

③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

(2)选择:

①在同一个圆内有( )条直径。

a 、2 b、无数c、4 d、10

②( )确定圆的位置,( )确定圆的大小。

a、圆心 b、半径c、直径

b、提高练习找出圆心和直径(p58的3题)

c、拓展练习讨论生活实际问题: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能不能做成其他形状?为什么车轴要装在圆心上?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水课件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从发现自己到认识自己,从而愉快地认识自己的性别。

2、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力,使幼儿能在别人面前大胆地讲话。

3、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木偶、镜子、各种有趣的物品。

2、男孩、女孩贴绒教具。

3、红、绿色纸。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发现自己)

(出示木偶娃娃露露):星期天,露露一边走一边把泡泡糖吹的像皮球一样大,神气极了。小鸡对露露说:“别吹了,走路要当心!”露露说:“不理你!”小白兔看见了,对她说:“别吹了,小心摔跤!”露露说:“不要你管!”哎呦,露露的头撞到树上了。正吹着的泡泡碰破了,露露感到头上火辣辣地疼。她连忙跑回家照镜子。哎呀!头上撞了一个大大的包。露露又急又痛,对着镜子大哭起来。“别哭了!好孩子以后要注意保护自己!”一阵亲切的声音传来。谁在说话呢?噢,原来是镜子。”自己是谁?“露露忙问。”自己嘛,请你对着我照一照,就会看到了。“听了这话,露露真的对着镜子照起来。

二、镜子游戏(认识自己)

1、教室里放着许多有趣的物品,请幼儿找找。教师提问:

(1)、这些有趣的东西是什么?

(2)、你们拿镜子照照看,镜子里有谁?叫什么名字?然后告诉老师,同时向老师介绍你自己。

2、请幼儿照大镜子,照清楚,然后说说自己身上有什么。(讲出身体各部分的名称)镜中有几个你。

教师小结:在镜子里,只能找到一个自己,因为没有人和“我”完全一样。我有自己的名字,每个小朋友也都有自己的名字,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3、两个好朋友一起照镜子,相互讲讲彼此不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虽然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但大家也有共同点(让幼儿说出共同的地方)。

(三)、操作练习(接受自己的性别,区分男孩和女孩)

1、交朋友

班上来了许多新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出示男孩女孩的贴绒教具)他们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但他们需要知道你是女孩还是男孩。请幼儿分别讲出自己的性别,然后到前面找一个与自己性别相同的贴绒娃娃交朋友。

2、找朋友

在众多的纸片中,找出“男孩”贴在绿色纸上,“女孩”贴在红色之上。

(四)、老师依次走到每个孩子面前,请男孩和老师握手,女孩和老师拥抱。

认识水课件 篇8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7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3.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小棒20根。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秋天到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去游乐园玩(出示教科书第46页情境图)。我们一起看一看游乐园里都有哪些好玩的项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二)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1)运用多种方式,呈现生活情境中有每份数量相同的情况。

教师出示下图(课件)

教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

数——请同学们一架一架地数一数,每架小飞机上坐了几个人?

圈——请同学们将每架小飞机上的3个人圈起来。

(学生圈完后教师在课件的上图中将每个小飞机上的3人圈起来。)

说——请同学们说一说,每架小飞机上坐的人数有什么特点?

(2)制造冲突,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教师:想一想,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大家先在心中把这个算式默默地说一遍。

教师:都想好了吗?下面请两个同学一组,开展一个“你说我写’’的游戏,一个同学说算式,一个同学写算式。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观察,了解两个学生相互配合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反馈交流情况。

教师:在“你说我写”的活动中,有的组两个人配合得非常好,也有的组出现了问题,说说你们在写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有的组写乱了。)

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同伴一听就明白吗?(这是5个3相加。)

教师:这样一说,大家就都清楚了,我把算式写出来,看看是不是5个3相加。(板书如下:)

3+3+3+3+3=15

(3)认识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的特征,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 教师:观察一下这个加法算式,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了吗?(加数相同,都是3。)

教师:你能说出一共有几个3相加吗?(板书如下。)

3+3+3+3+3=15

5个3

(三)自主尝试,强化认识

教师出示下图(课件)。

教师:小火车里的同学们玩得也很高兴呢!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每节小火车里的人数有什么特点?(每节小火车里面都坐了6个人。)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在上图中将每个车厢的6个人圈起来。

教师:要求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怎样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告诉大家,让大家一听就明白吗?(4个6相加。)

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这个算式:6+6+6+6=24。

教师: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都相同。)

(四)加强体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1)借助现实情境,激发学习需求。

教师(出示下图):最刺激的要数过山车了!

教师: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这是几个几?

教师: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

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7个2连加的算式,如下。

2+2+2+2+2+2+2=14

7个2

教师:谁能说说自己在写这个算式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2)借助想象,进一步激发学习需求。

教师:同学们写7个2连加就感觉到麻烦了,想象一下,如果这列过山车再长一些,需要10个2相加呢?20个2相加呢??这时你又有什么感觉呢?你有什么需要吗?

(五)明确乘法的意义,学习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1)明确乘法的意义。

教师:7个2连加确实写起来比较麻烦,在数学上有一种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听听小精灵是怎样说的。

教师用课件播放小精灵的话,如下。

认识水课件 篇9

单元教学目标:

1、 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 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程标准中相对的知识技能目标: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小明的一天(1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2、 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认读整进、半时。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教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2、 出示各种漂亮的钟,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

3、 拿出实物让学生辨整点与半点时钟分别是如何敲的?

二、说一说。

1、 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结合小组讨论。

2、 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三、认一认。

具体地说说小明几点在干什么?

一、 比一比。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半时和整时的区别,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讨论完后请小组长代表发言,最后教师作出总结。

二、 结合实践。

1、 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2、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 练一练。

1、 第1、2题都是巩固钟表的认识.

2、 小调查是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说一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作为一次家t作业,第二天来进行组织交流。

认识水课件 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57-58页内容和“做一做”及第60页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3、培养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

教学难点:

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清小花朝珺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

简单说说下面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3、出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2)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钟面、车轮、水杯、碗口等)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1、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自学课本p56-57

(1)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圆纸片。

(2)课本第58页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呢?

(3)指出纸片的圆心、直径和半径。并在剪下的圆中分别标出。

2、自学,教师巡回指点,发现难点。

3、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个别学生上台指出。

4、小组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想一想: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半径、多少直径?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不在同一个圆中呢?

(4)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板书:

①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②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③在同一个圆里,d=2r;《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清小花朝珺

(2)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积极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通过学生折一折、量一量、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自己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了圆的特征。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让个别学生说出老师刚才是如何画圆的。

学生自学课本第57页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3、小组内画r=3cm的圆。组长检查评比,然后全班评比。

4、完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仍然采用自学为主,让他们自己动手探索画圆的方法,充分尊重其

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在相互的交流中学会了画圆,掌握了画圆的技巧。】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并说明理由。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4)圆的半径都相等。()

2、请试着用圆规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你能发现什么?说一说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3、完成第60页的第2、3题。

生独立完成后,再由学生自己讲评。

4、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即第60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查看,发现疑难。

小组内评比,纠错。组长组织解决存在问题

5、思考: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梳理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还有什么提议吗?觉得在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作业:完成第60页的第1、5题。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①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②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③在同一个圆里,d=2r;

认识水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

2、知道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测量。

教学重点:让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教学难点:让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教学准备:尺子、硬币、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1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问:我们可以用这根米尺干什么?

3、你能用它来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的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米以外的其它长度单位。揭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厘米先介绍1厘米,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2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举例说明什么物体大约1厘米。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试一试

2、认识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1分米等于10厘米,2分米等于几厘米?3分米呢?1米是铄多少分米?1米又是多少厘米?

3、认识毫米1厘米中间有几个这样的小格?每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1厘米等于几毫米?2厘米呢?量很短或很薄的物体就要用毫米做单位。量一量硬币的厚度。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练一练1、2、3

2、4、5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认识水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会用直尺画角。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教学难点:通过角的特征会画角。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可热闹了。看,今天在校园里来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角”,你发现它了吗?请你快把书打到38页,看看“角”藏在哪里呢?(汇报)

2、 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是太强了,那么现在请你也用你的大眼睛好好看看,在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表面上藏着角?你还在哪里发现过角?你能说出来在我们生活中有多少个角?

3、 那你愿意到数学王国里认识“角”这个好朋友吗?(板书)

二、 初步认识认识

1、 不管“角”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哪里你都能找到,那么在数学的大家庭中的“角”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想看看吗?

2、 拿起你的三角形,找到这个点摸摸,说说什么感受?这是角的顶点。(读)现在请你摸摸这两条边,什么感受,这就是角的边,(读)一个角有几条边?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读)

3、 请你用三角形中的一个角,给你同桌介绍一下角的各部分名称。

4、 你能指出黑板这个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5、 练习。你能在判断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吗?

三、活动:既然角已经和我们成为了好朋友,现在让我们站起来,摆个有角姿势。

四、 做一做

1、(出示不规则纸)我们玩的高兴可是这张什么也不是的纸先生不高兴了,他也想和角成为朋友,我们能帮他找到角吗?我们可以动手折一折,就能折出角,每折一次要把纸按平,然后再折。

2、请你把折好的角举起来,互相看看你们折出的角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角也是有大有小啊。(指名贴三个)你能比一比黑板上哪个角大吗?纸先生高兴了,现在把你的纸先生放在桌位里吧。

3、我们还可以用两条纸条和一个图钉做个活动的角呢。这图钉就是角的顶点,这就是两条边,现在请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做一个活动的角。

4、谁愿意和我比一比谁的角大?(两条边开叉的越大,角越大)

5、看看这两个角谁大?虽然这个角的边很长,但是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也就是说角的大小和边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只和两条边开叉的大小有关。

四、画角

1、角已经和我们成为好朋友了,让我们来画画角吧。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读)

2、请你认真看。教师画,先画一个点,然后从这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就能画出一个角。(强调向不同方向)

3、画角时要牢,先画定点再画边,现在请你画角。

4、展示。

五、拓展

1、我们手里都有三角形,请你拿出来,它有几个角?给你一把剪刀,你能让变成四个角吗?再剪一刀,看看有什么发现?再剪一刀看看,有什么发现?

2、给你三根小棒,看看能摆出角吗?

六、全课小结

1、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还有什么问题想要问老师吗?

2、说一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认识水课件 篇13

分析教材:

“认识时间”这一教学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分析学生: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习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相信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学生掌握并不会感到十分的困难。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如在课题的引入时,运用了第二节课上课的时间(9:00)引入,这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过5分钟后也就是(9:05)这个时间是学生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就很好地引入了新课。最后由下课时间(9:40)进行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使教学更加完整。

二、在直观中来呈现知识

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直观地演示,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1时=60分时,让学生自己拨钟,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操作,就能对时与分的关系一目了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1页例1及“做一做”第1题、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学生准备小闹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让课铃响)

师:上课……

师:哪位同学说说,现在是第几节课?(第二节课)你知道我们学校第二节的上课时间是几时吗?(边问边出示课件,课件显示一个钟面,定格在9:00)

2.复习旧知。

师:你怎么知道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9时的?(时针指着12,分针指着9,是9时。)

3.导入新课。

(大约过了5分钟左右,屏幕上的钟面显示出9:05)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二、直观演示,探索新知

(一)认识钟面

1.师: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

2.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交流、互相补充。

3.学生反馈交流结果,教师用课件演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二)认识时间。

1.认识分。

(l)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屏幕显示放大的钟面,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分针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边在课件中演示,边提问:

① 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② 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

③ 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

2.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

师: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分针指着几?是几分?(时针指着3多一点,是3时,分针指着1,是5分。)

认识水课件 篇14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在用正数、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数、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体现正数、负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设计: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你知道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知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这节课你想知道正负数的哪些知识?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出示本课目标:

1、正数、负数怎么读、写?

2、怎样用正数、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数、负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正、负数

1、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三组数据

老师说几组数据,请你记在记录单上,注意你的记录一定要让别人看明白。(附:记录单如下)

教师叙述:

第一组数据:一支球队在比赛中,上半场进了3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第二组数据:本学期,我们班转入2人,转走1人。

第三组数据:王阿姨做生意,一月份赚了4000元,二月份赔了20xx元。

2、展示并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四种情况:(只写数字;数字前面写字;用符号;前面加正负号)。

师选择用文字表示的,用投影展示出来。

问:有没有与他不同的表示方法?学生会出示用符号表示的方法。

问:你为什么这样表示?

这两种记录方法否非常详细,你认为那种方法表示更好?为什么?当学生出现认为文字表示方法比较好的时候,我会这样引导:有的时候遇上不会写的字,或者出现错别字,采用这种文字表示,容易让别人错误的理解你的意思,所以,我们就采用不易理解错误的符号记录。

3、认识正负数

你们知道像+3这样的数叫什么吗?(正数)

观察正数,你发现了什么?(数字前面带了一个“+”)你会读吗?

生:读加三。

师导读:正三生齐读

象“—2”这样的数是什么数?(负数)

观察负数你发现了什么?(数字前面带了一个“-”)你会读吗?

生:负二生齐读

我们以前在什么地方见过“+、-”?(在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里)在数字前面,“+”是正号“-”是负号。

4、读统计单里的后面两组数据

5、抢读。-200、+3、8、-5、4、15、-7/8、-2/5、+5、4

问:请读出下面的数,并告诉大家你读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并分类贴于黑板相应位置)

师:15是什么数?15和前面的正数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15前面没有正号)这是为什么呢?(在表示正数时,正号可以省略不写)你会读这个数吗?

生:十五

你能总结出正数的读法吗?(读正数时,带“+”的,一定要读出“正”字;省略“+”的,这个“正”字也要省略不读。)

师:负号“-”,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你能再说出一些负数吗?我们能说完吗?这说明什么?(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正数的个数呢?

观察这些正、负数,正、负数可以是什么数?

正负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三、联系生活,理解正、负数的运用

1、到中国的热极——新疆的吐鲁番去走走

我们刚认识了新朋友正负数,现在我们带着新朋友一起去美丽的新疆走走吧!(出示课件)

(!)吐鲁番素有“火洲”之称。夏季平均气温在38℃左右,盆地中心的气温达到49℃以上,有记录的地表气温达82℃。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堪称中国的“热极”

(2)“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的是吐鲁番的日温差特别大。3月份日平均气温在零上13℃左右,日平均最低气温在零下3℃左右。

(3)四季温差也很大,夏季达到炎热的极致,但到冬季平均气温则降到零下10℃左右。

(4)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而新疆天池则位于海平面以上8870米。

师:(1)出示课本信息窗的第二条信息,这些信息中的温度数据你能用正负数表示吗?(学生可能回答: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

为什么零上用+13,零下用-3表示呢?你是以什么为标准分的?学生讨论,让他们明白:0度是分界线

“0”刻度下面都表示什么温度?用什么数表示?“0”刻度上面都表示什么温度?用什么数表示?

那温度怎么用正、负数表示呢?“0”是正数还是负数?“0”上面是什么数?0和正数比较,你发现了什么?“0”下面是什么数?0和负数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然后,在正数和负数的中间板书“0”)

(2)再次回到吐鲁番。它位于海平面以下155米,而新疆天池则位于海平面以上8870米,你能用正负数表示出这两个地方的位置吗?为什么这样表示?

这里的“海平面”相当于温度计里的哪个刻度?

(3)出示数轴:观察正负数的位置

这个数轴和我们以前见过的数轴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观察正负数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所有负数都比0小,正数都比0大。正数都比负数大。

2、正负数的其他运用

我们用正负数表示温度的高低、地势高低,还有刚上课时说到的进球、丢球、赚钱、赔钱,其实正负数还可以表示生活中许多这样相反的现象。

(1)如果上车12位乘客用+12表示,那么下车8位乘客用()表示。

(2)于老师家在学校北面1500米,可以表示为+1500米,那么刘晨家在学校南6000米,怎么表示?

(3)王叔叔三月份收入20xx元,支出800元,用正负数怎样表示?

(4)一个仓库,周一进货1000吨,周二出货360吨,用正负数怎样表示?

思考:每一题中的两个量都是什么关系?

说明: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

3、带着疑惑和思考来看课本:P60-61、把重点知识用笔圈画下来。看完课本,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自主练习1题和3题2、判断:

(1)海拔-155米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

(2)温度0℃就是没有温度。()

(3)0大于所有的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4)如果向南走记为正,那么-10米表示向东走10米。()

五、拓展知识

了解正、负数的历史课件出示史料,进一步了解负数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xx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算筹表示正,黑色算筹表示负。而西方国家认识正负数则要迟于中国数百年。(生谈感受,思想教育。)听完介绍后你有什么感受?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所理解的正数、负数吗?

板书设计:

正数、负数的认识

认识水课件 篇15

教学目标:

1、学习数字6、7、8会读会写,掌握08的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2、通过认数、数数渗透数学和生活实际密不可分。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6、7、8的书写

教学难点:6、7、8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1)画面(美丽的校园以及学生在校园里跳皮筋、玩滑梯的情景。)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和数数)事物分别用几来表示?

二、探索新知.

1、抽象出数

①生活中有很多事物的个数可以用6、7、8表示,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办法摆一摆、找一找,告诉大家。

②学生一起动手操作:可以用手指表示,可以摆圆片或三角,可以摆出数字卡片。小棒、苹果、桃、小鸡等等。

③学生汇报

④小结:抽象出6、7、8。

2、学习6、7、8之间的关系及6、7、8的书写

(1)数的顺序

这是一把放大的断尺图。(插图)

读一读。(08)

大家再指着你摆的卡片倒着读一读。(80)

小结6、7、8的顺序。(6添上1是7,8在7的后面

(2)比较大小

比较 6和 7的大小。[板书 6 <7]

你是怎么知道6<7的?(看尺子图、摆圆片.数手指等)

谁能比一比8和7的大小?板书8>7

你知道比 7小的数是几吗?[师举 7的卡片]请你在数字卡片中找一找,举给周围的人看。

举出比5大的数。[师举5的卡片]

(3)6、7、8的书写。

书空写6、7、8。你怎么记住6、7、8、呢?

注意:我们写的6、7、8是手写体的,8不封口!

请打开书第30页,描完6、7、8以后,每个数写两遍

学生评价。

3、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三、练习

(1)30/1数一数

(2)(P31/5)比大小的练习:

[出示:7 O 4 5 O 8 6 O 6 7 O 1]

①7和4比怎么样?

②学生打开书练习。

③大家齐读、订正。

(3)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东西的数量是6、7、8?

学生举例。6、7、8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4)(P31/思考题)

每个秋千1人玩,每个压板2人玩。当秋千和压板都坐满人时,还有()人没玩上?请同学下课通过实践验证答案。

板书:田格书写6、7、8 直尺中6、7、8的位置

课后反思:学生对数6、7、8掌握的较好,能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数的顺序以及大小掌握的较好,但在8的书写中大多数学生书写较差。

风工程课件15篇


风工程课件(篇1)

一级消防工程师实务课件

一级消防工程师是消防安全行业中的高级人才,他们具有深厚的消防安全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在火灾事故发生时快速响应、科学处置,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提高一级消防工程师的实战能力和理论水平,我们开设了一级消防工程师实务课程,并将其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和演示。下面是本课程的主题范文,帮助大家加深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主题一:消防安全基本知识

消防安全基本知识是一级消防工程师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在这个主题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火灾的基本知识,包括火灾的分类、火灾的发生原因、火灾的蔓延和扑灭方法等。同时,我们还会向大家介绍如何有效预防火灾,如何增强自身的消防安全意识,以及如何正确处理火灾事故。

主题二:消防工程设计与实施

消防工程设计与实施是一级消防工程师的核心工作。在这个主题中,我们将详细讲解消防工程设计的流程和原则,重点介绍如何选择合适的消防设备和器材,并进行设备和器材的安装和调试。另外,我们还会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物,进行具体的消防工程设计案例分析,以更好地让大家掌握实践技能。

主题三:火灾应急处置和救援

一级消防工程师必须在火灾应急处置和救援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这个主题将围绕火灾应急处置和救援展开。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救援流程和技巧,以及如何有效地协调和指挥出警队伍。这个主题还将引入大规模火灾、地震和恐怖袭击等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方案,旨在提升一级消防工程师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

主题四:消防技能演练和实战模拟

消防技能演练和实战模拟是一级消防工程师实践能力提升的最好方式。在这个主题中,我们将组织大规模的社区演练和模拟火灾事故演练,让一级消防工程师亲身体验火灾彻底扑灭、救援伤员等实际操作。模拟演练旨在从眼前的细节中找到规律和方法,为实战应用提供可靠基础。

总之,在一级消防工程师实务课程中,我们将向大家全面传授消防安全基本知识,提高工程设计和应急处置能力,以及通过实战培训和模拟演练加强一线应用技能。通过这样的课程体系,相信一级消防工程师在消防安全事业发展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风工程课件(篇2)

一级消防工程师课件的主题范文

第一章:消防工程概论

一级消防工程师是一项专门针对防火安全领域的资格考试。本章将介绍消防工程的基本概念、消防活动的法律法规及重要性,以及消防工程师的职责与特点等。

第二章:建筑构造基础

建筑构造是一级消防工程师必备知识,包括建筑基础、结构体系、固有防火隔离与区域划分等。在这里,我们还将介绍建筑物的防火要求,如何在建筑设计和规划中考虑防火安全。

第三章:建筑材料与建筑防火涂料

本章将介绍建筑材料和防火涂料对防火安全的影响。将学习了解一些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质,以及如何选择、安装、检查和维护防火涂料。

第四章:火灾起因与火灾扑救

火灾是一件不幸的事件,然而,它们可以通过及时的预防和应对来有效地缓解。在本章中,我们将讨论火灾的起因和扑救方法。我们也将学习如何使用火灾扑救设备、消防器材和消防喷水系统,以及如何将火灾扑灭。

第五章:消防自动控制系统与灭火剂

本章介绍消防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使用和维护,以及灭火剂的使用和防火安全。我们将学习如何设计、实施和测试灭火系统,以及如何管理和维护消防自动控制系统。

第六章:应急撤离与火灾安全评估

当发生灾害时,每个人都应该知道避难所和应急撤离路线。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如何规划和评估建筑物的应急撤离方案,以及如何在事故发生时救援被困人员。我们还将讨论火灾安全评估的原理、目的和实施步骤。

第七章:法律法规与消防验收

本章将介绍消防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以及建筑物消防验收的程序和标准。学习如何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以及如何准备和运行消防验收。

以上是一级消防工程师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对所有希望成为一级消防工程师的人来说,熟悉这些主题非常重要。始终牢记防火安全,并按照一级消防工程师的职责履行职责,可以保护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风工程课件(篇3)

初中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第一节《透镜》

教学设计教师:阳泉七中任润所

教案设计时间: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九日

时间:10月23日,平定县巨城中学上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触摸、比较和阅读教材,我们可以分辨出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2、通过教师作图讲解、演示实验能在凸透镜、凹透镜对光所起作用的示意图中正确说出,描述透镜的物理术语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3、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合作实验,观察教师的演示、作图、分析、讲解能够说出凸透镜、凹透镜对光所起的作用,并能够在示意图中正确识别这种作用。

4经过实际测量,我们学会了用白纸、标尺和凸透镜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教学设备:20个镜片、光幕、平行光源、老花镜、近视镜片、手电筒、激光笔、学生多功能光学工具箱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问:在上一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哪些镜子?

生: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问:您一生中了解哪些镜子?

学生:(如老花镜、近视眼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

问:你们讲到的这些镜与我们第一章所讲到的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有什么不同?(分别出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

学生:经过观察,我们得出结论:平面镜、凸镜和凹面镜都是面镜,不能通过光线。光被反射到表面反射镜的反射面上。

老花镜、近视眼镜、放大镜都能穿透光线。我们称这些镜片为镜片镜片。(**展示 )

二、透镜学习

1、感受外形

学生触摸老花镜,近视眼镜,放大镜,观察**,阅读课本。

问题:看**,回答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2、描述透镜(教师作图讲解) (略)光心、主光轴

3、**透镜对光的作用

⑴给学生出示一个三棱镜示意图,让学生画出折射光线的方向,并猜想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会是什么样?通过凹透镜是什么样?

(2) 学生们用手电筒对着放大镜和白纸上的折射光,移动放大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观察现象。

⑶观察教师的演示,阅读教材。

结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老师画一幅图,指出什么是焦点,什么是焦距。什么叫会聚、什么叫发散、

光路是可逆的。

(4) 引导学生测量焦距(学生讨论方法和设备),有时间到户外进行实际测量。

3、 诊断学习效果,反映教学行为。

1、学生做“问题解决·导学方案”中57页★自我检测,★59、60课标导练,教师巡视指导。

2家庭作业:59、60班标准指导练习和课本练习作业。

●教学反思:略

风工程课件(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 P95 例9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它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工程问题的基本题。

本班语、数两学习委员分发数学作业本,语文学习委员单独分发要2分钟,数学学习委员单独分发要3分钟,大家猜一猜,两人一起分发要几分钟?

3、然后老师提出:

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好吗?

出示小黑板:

1、一迭作业本60本,聪聪分发需要2分钟,每分钟发多少本?明明分发需要3分钟,每分钟发多少本?

2、一迭作业本60本,聪聪每分钟发30本,明明每分钟发20本,两个人合发,几分钟发完?

3、一迭作业本60本,聪聪单独分发需要2分钟,明明单独分发需要3分钟,两人合发需要几分钟?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60/(30+20)=1.2(本)或者:设X分钟发完?

老师质疑:

假如上面三道题都隐去“60本作业本”这个条件,你们能探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1、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思考、探究 。

2、让各小组组长把解决问题的办法讲出来,老师板书:

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其中一小组,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恰当时机提问:

“你怎么知道这是对的.?”

“还有没有别的思路或可能性?”

“列式为1/(2+3)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

解决好“分发本子”问题后,我问学生:

你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类似的“做套装衣服问题”、“相遇问题”吗?

1、P95 “做一做”

1、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2、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哪些地方你还不太懂?

风工程课件(篇5)

给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之一。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给水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给水工程是由水源,输水管网,水处理厂以及用户供水系统组成的综合性工程。选择合适的水源是给水工程建设的首要问题,水源应该充足、清洁、稳定。城市中的主要水源有河流、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等。在选择水源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距离城市的远近、水质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以及日益增长的城市用水量等因素,通常需要经过水资源详查和水质检测等多个环节。

输水管网是给水工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输水管网的建设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地形地貌,如山区和平原城市的给水管网形态以及水压情况的差异。在管网建设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环保和经济性因素,如优化管网布局、管道材质选择等。并在建设完成后需要定期对管道进行维护保养,防止管道老化、漏水等问题的出现。

水处理厂是给水工程中的另一关键环节。在现代城市中,由于城市用水量日益增长,水污染问题也随之加剧,水处理已成为保障城市用水安全的必要手段之一。水处理厂的建设需要考虑水质的影响因素,如水源的污染情况以及城市排放的废水等。常见的水处理工艺有深度过滤、沉淀、活性炭吸附等。水处理完成后的水质应该严格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以保证供水安全。

用户供水系统是给水工程的最后一环。它通常由水塔、水泵、水表等设备组成。在城市用户供水系统中,水塔是起到存储水质的作用,水泵则起到增加水压的作用,水表则是计量用水量的设备。对于用户供水系统的建设,需要考虑到供水质量、供水稳定性、供水量等问题。对于用户水表的管理也需要严格把控,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打击水表作弊现象等。

给水工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如地方政府、环保部门、设计院等。在给水工程建设中,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置精准的标准、掌握先进的技术以及定期的维护等措施,来确保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风工程课件(篇6)

咨询工程师课程主题:咨询工程师的角色和责任

作为咨询工程师,我们的角色和责任是理解和解决客户的问题和需求。我们必须有必要的技能和经验来识别问题,并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以下是我们讨论的由咨询工程师承担的角色和责任。

一、分析问题

作为咨询工程师,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分析问题。这意味着一般说来,需要收集有关客户财务,人力资源,生产,市场营销和其他方面的信息。这将帮助我们确定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我们还将需要了解行业的趋势和竞争环境。所有这些分析是必要的来识别问题及其原因,以及推荐最佳解决方案。

二、制定解决方案

一个咨询工程师的工作是制定解决方案。这包括制定行动计划,以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为客户提供潜在解决方案和建议。当我们制定解决方案时,我们应该考虑客户的目标,需要,时间和预算限制。我们应该明白到,我们的解决方案必须在可规划和操作的范围内。

三、实施解决方案

实施解决方案不仅仅意味着推动变革,而且还要监测过程中的效果。在实施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咨询工程师需要与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协调合作。同时,咨询工程师需要在变革过程中提供支持服务,以确保方案能够在实践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监测到执行结果

为了确保解决方案达到预期效果,我们要对成果进行监测,并记录实施前后的效果。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制定度量和进度报告。在监测报告中,我们应该包括比较实际绩效与预期成果的分析,并提供新的建议或调整计划来优化我们的解决方案。

五、与客户沟通

与客户沟通是咨询工程师的一个重要角色。向客户提供定期的报告,以及向他们传达解决方案的实现情况和进度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客户反馈,以调整解决方案并迅速响应客户的问题和反馈。同时,与客户保持不断联系也是促进良好客户关系的关键。

咨询工程师的角色和责任涵盖了集成的过程,需要有充足的技能和知识来支持。我们应该能够有效地分析问题,智慧地制定解决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提供支持和监测,从而确保解决方案带来最大的效益。与客户融洽,保持沟通,建立并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也是提供完美服务的必备要素。

风工程课件(篇7)

今天下午,我与我们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了《青山不老》这篇课文。《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课后,听课的老师们与我交流了许多,我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反思我这节课的得与失。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

通过主要内容中的“”引出15年前和15年后的晋西北的对比,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以“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这句话总领全文,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学生通过自由地朗读走进文本,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环境险恶的晋西北,感受青山的美丽、生机勃勃、勇敢和坚强,感悟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和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孩子们在我的引领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同时,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理解概括,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1、板书不够整齐和美观。

2、课堂中还应再“放”,让学生自主地研读感悟。

3、“青山不老”的两层含义还应讲得再透彻些,延伸拓展中的课后作业最好变成小练笔,通过小练笔的形式明白这种精神的代代相传,让学生能向这些植树人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一堂更好的课。

风工程课件(篇8)

咨询工程师是一种高薪职业,主要负责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商务和技术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职业,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一、咨询工程师的职责

咨询工程师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客户解决各种商务和技术问题,包括财务、营销、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具体而言,他们需要分析客户的业务情况,提出建议方案,指导实施过程,并跟踪效果。咨询工程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业务知识和咨询技能,能够与客户沟通、协商并达成共识。

二、咨询工程师的技能要求

作为一名咨询工程师,需要具备以下技能:

1.分析能力:咨询工程师需要分析客户的业务情况、市场趋势等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为客户提供决策依据。

2.沟通能力:咨询工程师需要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建议和观点,并听取客户的反馈和意见。

3.解决问题能力:咨询工程师需要在处理各种商务和技术问题时,能够快速识别关键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并指导实施过程。

4.领导能力:咨询工程师需要领导团队进行项目实施,包括制定计划、分配任务、监督进度等。

三、咨询工程师的职业前景

随着企业日益重视战略规划和管理咨询,咨询工程师的职业前景越来越好。他们可以在管理咨询公司、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等行业从事咨询工作,也可以创业开设自己的咨询公司。而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的今天,咨询工程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

四、咨询工程师的薪酬待遇

咨询工程师是一种高薪职业,根据不同的职位和经验,其薪酬待遇也会有所不同。据悉,初级咨询工程师的年薪在10万-20万之间,而高级咨询工程师的年薪则可达到50万-100万。

五、成为一名咨询工程师的途径

想要成为一名咨询工程师,需要具备相关的学历和技能。可以先考取管理学、经济学、信息技术等专业的本科或研究生学位,再通过实习和职业培训等途径积累经验和技能。同时,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总之,咨询工程师是一种高薪职业,需要具备分析、沟通、解决问题、领导等多方面的技能。凭借着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咨询技能,他们为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咨询服务,成为企业发展和成功的重要支撑。

风工程课件(篇9)

咨询工程师课程主题:咨询流程与方法

作为咨询工程师,我们需要掌握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咨询流程和方法。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咨询流程和方法是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客户需求、提出合理建议的关键。本文将从流程设计、方法论、实操案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咨询流程和方法的核心要义。

一、流程设计

1. 前期准备

在接案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建立咨询团队、确定咨询目标、搜集客户背景等。这一步骤是咨询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关系到咨询效果,更关系到我们能否为客户提供专业可靠的服务。

2. 诊断分析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客户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以找出潜在问题和矛盾,为提出后续解决方案打下基础。这一阶段需要注意的是,要对客户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分析,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在充分理解客户需求基础上构建解决方案。

3. 拟定方案

在诊断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拟定出针对客户的可行、实际的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倾听客户的需求和意见,与客户开展深入的讨论,确保解决方案符合客户需求,同时也要注重细节的把控,确保方案可行性。

4. 实施方案

制定方案只是第一步,实施方案则是整个咨询过程的重中之重。在实施方案的核心中心,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进行有效的时间安排;

(2)全程跟踪、监管、评估方案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理;

(3)贯彻执行方案,确保方案达成预期目标。

5. 检验效果

在实施方案后,我们需要对整个咨询过程进行检验效果,以确保咨询服务实现了预期的目标效果。同时,也要注意将客户最终的评价纳入到检验效果的范畴中。

二、方法论

无论是在咨询流程的哪一环节,我们都需要运用咨询方法,才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解决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咨询方法:

1.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企业战略工具,包括对企业内部、外部环境进行实地调研,以识别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最终制定出具体行动计划。

2. 接受式沟通法

接受式沟通法是指通过倾听、理解和尊重客户的观点和感受,以增强与客户之间的信任关系,从而更好地完成沟通和解决问题。

3. 问题解决法

问题解决法是根据良好的问题角度,进行分析和问题诉求的澄清和表达,寻找适合问题解决方法,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 成本效益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在考虑资金成本、收益等因素的前提下,针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以达到最大程度的效益。

三、实操案例

在实操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具体问题的应对方法,本文将围绕一些常见的实操问题,为读者进行阐述。

1.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咨询过程中一大难题,特别是在接案初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1)建立信任关系,积极沟通;

(2)关注沟通方式,对于对方的角度和看法需要进行尊重和倾听;

(3)加强工作合作,作为一个团队共同解决问题。

2. 如何应对解决方案不被采纳?

有时候,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并不被客户采纳,这时需要我们采取以下的应对策略:

(1)认真分析客户的意见和建议,以获取有价值的反馈;

(2)对客户提出的不同意见进行分析,深入挖掘本质问题;

(3)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便能够得到更好的反馈和采纳程度。

总之,咨询工程师需要掌握咨询流程和方法,只有在具备这些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提供更具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风工程课件(篇10)

咨询工程师课件主题范文: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工程师

作为一名咨询工程师,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以便更好地服务客户并取得成功。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工程师的建议。

一、树立专业的自信

首先,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工程师需要有专业的自信。因为在咨询过程中,客户对我们的专业性和能力是非常看重的,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能相信自己的话,那么客户更不可能相信我们。因此,我们应该在专业领域深入学习,扎实掌握技能和知识,并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二、注重客户需求,秉持专业道德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客户需求,秉持专业道德。一名优秀的咨询工程师必须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注重与客户的沟通,全面分析客户的问题和需求,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需要遵守专业道德,严格保守客户的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维护行业的信誉。

三、灵活运用咨询工具和技术

除此之外,一名优秀的咨询工程师还应该灵活运用各种咨询工具和技术。咨询工具和技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咨询工具和技术,适当运用,以达到最佳的咨询效果。

四、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最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工程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咨询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跟上行业的发展动态,同时上手各种项目锻炼自己。

总之,在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工程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发挥自己的专业性和能力,注重客户需求,秉持专业道德,灵活运用咨询工具和技术,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取得成功。

风工程课件(篇11)

工程计价课件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工程项目进行成本计价的能力。该课程主要涉及工程项目的成本评估、估算和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本文将从课件的内容、教学方法和应用前景三个方面对工程计价课件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工程计价课件的内容非常丰富。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工程计价课件包括了工程项目成本的基本概念、成本估算的方法和成本控制的手段等内容。课件内容涵盖了建筑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以及交通工程等各个领域,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工程项目的成本评估方法。同时,课件还介绍了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帮助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其次,工程计价课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案例分析、模拟计算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项目中的成本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从实际工程项目中获得经验和启示,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地考察则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真实工程项目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成本计价的实际操作。

最后,工程计价课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各种类型的工程项目在不断增多,成本管理成为了重要的环节。工程计价课件可以培养学生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科学评估和合理控制的能力,使他们具备成为优秀工程师和项目经理的基础。毕业后,学生可进入建筑、交通、机械等行业就业,担任工程项目经理、成本工程师等职位。他们将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帮助企业有效管理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总之,工程计价课件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应用前景广阔。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工程项目成本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工程计价课件的引入和推广,旨在培养更多具备成本管理能力的工程师和项目经理,推动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风工程课件(篇12)

一、说教材。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79页例9、练习二十。

2、教材简析。

“工程问题”是研究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关系的一个数学问题。它的解题思路与整数工作问题的思路相同,仍是工作量除以工作效率等于工作时间,只是题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解答时,要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工作效率,这是工程问题的基本特征。从教材安排上看,由准备题、例题、做一做和巩固练习的构成,题量较大,不仅要求学生能求工作时间,还要能求部分工作量。教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1)使学生了解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学生解答比较简单的工程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尝试、探究、猜测、合作交流等能力,渗透数学的应用意识。

掌握工作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

(2)教学难点:

为什么将工作总量抽象为单位“1”,建立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的对应关系。

(3)教学关键:

掌握工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会迁移运用,组建新的认识结构。

1、在教法上主要是采用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适时地“引”来激发学生主动地“探”,使师生双边活动产生共鸣,和谐发展。创设情境,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密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培养数学意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问题――探究――应用”的学习过程。

2、在学法上要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主动构建数学知识,逐步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过程。

出示两道复习题,让学生回答后,概括出基本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1)让学生弄清题意,理解数量关系。

(2)独立思考,学生自己列出算式。

(3)合作交流。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生要充分展示解题思路。

②1÷(-+-),学生进行讨论,把“长30千米”去掉,又如何解答?把题中谁看单位“1”?甲乙队的工作效率又怎样表示?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式?让学生共同帮助来发现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1)完成“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1题。

五、总结

学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工程问题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风工程课件(篇13)

一直以来,单片机的教学方法是多数学校及教师研究的重点,该系的单片机是以51系列单片机为基础,全面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单片机的组成及硬件结构、单片机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的设计及单片机的系统扩展及应用等内容,单片机的教学内容枯燥,要想使学生全面掌握单片机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就必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用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多年来,该系的单片机教学一直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以学生的培养能力为核心,对“单片机原理与控制技术”课程进行了改造,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本课程在体系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有机结合,注重贯彻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思想,为充分体现技能训练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原则,形成了与职业能力培养相适应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实行了以能力考核为核心,增强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了“双师”教学团队的业务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①对单片机课程进行优化整合,遵循高职专业“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建立科学、实用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大纲中体现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②教学活动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引用生活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围绕培养学生能力这个中心,培养创新人才,进行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

高职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中心的教育,实践教学的地位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理论教育为实践教学服务的思想在单片机课程中已经得到了贯彻。笔者在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和数控专业人才职业能力需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组的建议,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制订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选取对应于学生的能力基础状况,遵照高职教育“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紧密结合当地企业对单片机的应用需求和现实生活中单片机的应用实例,将单片机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基础性的实验和综合性的实训来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持续发展。

单片机原理与控制技术是一门实战性很强的学科,在课程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达到了“精理论、重实践、会设计”的人才培养效果。2.2.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计算机网络资源。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将本次课程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和实现此教学目标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步骤向学生演示,同时将重点的知识利用板书加以强调,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生动,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在课外建立专用邮箱、QQ群进行交流。通过这些平台,学生获得大量的学习资料。另外,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容易,更容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解决疑难问题的机会增多。2.2.2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根据单片机在各行各业的实际应用,设置了一系列包含能力要素的项目任务,如模拟霓虹灯的设计、汽车转向灯的设计、点阵显示电子广告牌等。在教学中,通过完成任务的需求来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

比如:利用单片机设计一个模拟霓虹灯的控制系统,要求用8个LED灯模拟城市夜空中霓虹灯的闪烁效果。这一任务要用P1口输入/输出和调用延时程序等知识,学生希望自己完成这个任务获得成就感,所以就产生一种想学的欲望。这时,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就会更主动,更积极、更认真。完成这个任务后,老师对此任务再做修改,然后让学生相互讨论、自主完成。最后提出扩展性任务让学生课外训练。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知不觉的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了课堂学习的效果。2.2.3“引-激-拓”课堂教学模式。“引-激-拓”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向课外延伸,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引:课前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实例,用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用引入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好奇心和本身的求知欲。拓:拓展教材上的知识点,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2.4采用多种课堂形式。采用讨论课、小组交叉检查、课堂答辩,师生换位等多种课堂形式,促使学生对内容的关注和对理论学习的主动。同时,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师生换位让学生经历不同角色的变换,获得检查别人与被别人检查的不同体验;获得当老师和当学生的不同感受,进而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2.2.5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当前的高职学生。所以在教学中要不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带着问题听课,从听课的`“旁观者”向“参与者”的角色转变。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方案讨论和工作步骤制定,承担小组中的各自工作任务,协作完成。

考试是对学生知识、能力验收的一种手段,既要考核学生对课程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注重考核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考察。改革考试方法,将过去的一张理论卷考核方式变为将学生的理论考试、平时成绩、实践操作等方面均纳入考核成绩的评定中,全面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际能力。

单片机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利用系里的各类实验室进行了较科学的实验,完全能够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与此同时笔者所在学院先后与辽宁华兴机电有限公司、锦州市天华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盘锦市天华石油技术开发公司、利纳马汽车系统无锡有限公司、苏州科技园区乐波索罗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在实验室建设、专业建设、学生实习、科研项目合作等方面都开展了更为广泛的合作。单片机课程经过几年的建设,在师资队伍的配备、教育教学理念的确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鲜明的课程特色,成果的应用取得了鲜明的效果,课程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室建设在校、系两级的支持下取得了大幅的发展,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为该系电气自动化专业和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为他们在工作中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风工程课件(篇14)

咨询工程师课件

咨询工程师是一种独特的职业,涉及到的领域相当广泛,包括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等。由于涵盖范围太广,因此咨询工程师需要具备多方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本文将从如下三个方面对咨询工程师的职业要求做出详细阐述。

一、专业知识

咨询工程师需要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这包括了企业管理、财务、市场、营销、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生产流程、项目管理、信息技术等等众多方面。咨询工程师需要对公司的运作机制了如指掌,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同时还需要能够预见客户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咨询工程师需要深入了解不同行业的背景以及市场的需求。

二、沟通技能

咨询工程师的工作非常需要沟通技能。咨询工程师能否顺利开展工作,取决于其能否与客户、同事、公司高层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咨询工程师需要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口才、亲和力等等沟通技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思想以及对事情的了解。同时,还需要能够听取和解决客户问题,增加客户托付的信任感。

三、团队合作

咨询工程师的工作多属于项目性质,因此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在团队中,各位咨询工程师需要协作准确的分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需要及时沟通以及协调团队内部的矛盾。这也意味着咨询工程师需要具备领导力和良好的组织能力。

综上所述,咨询工程师的职业要求非常高,需要广泛的专业知识、优秀的沟通技能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这些能力都要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和思考来提高。希望本文对广大咨询工程师有所帮助。

风工程课件(篇15)

主题: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是指那些为企业或个人提供咨询服务的专业人士,他们需要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帮助客户实现业务目标。那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工程师呢?本文将会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卓越的专业能力

咨询工程师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应该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中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以便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在针对客户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时,咨询工程师不仅要考虑企业当前的需求和目标,还要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咨询工程师应该时刻关注最新的业界趋势和技术,并研究如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此外,咨询工程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在咨询过程中,需要对客户提供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客户的业务情况和需求。对于数据的分析,咨询工程师应该善于利用各种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以实现更好的结果。

二、卓越的沟通能力

咨询工程师需要在与客户沟通时表现出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对于一些由于客户自身原因产生的问题,咨询工程师需要善于灵活应变,找到解决方案。

在同客户沟通时,咨询工程师还需要表现出良好的沟通能力。在很多情况下,客户并不理解咨询工程师的技术性语言,因此,咨询工程师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客户解释问题和提供解决方案。此外,咨询工程师还需要在与客户沟通时表现出耐心和热情,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卓越的团队合作能力

咨询工程师通常是在团队中工作的,因此需要表现出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团队中,咨询工程师需要与成员充分合作,以解决复杂的业务问题。此外,咨询工程师还应该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更好地帮助团队实现目标。

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咨询工程师还需要表现出良好的领导能力。他们应该能够在团队中充当领导角色,协调工作进展,调节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确保团队的目标得以实现。

总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工程师,需要具备卓越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陶冶自己的素养,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具有竞争力的咨询工程师。

说课的课件(范例7篇)


接下来趣祝福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篇关于《说课的课件》的文章,希望此文能够为您理清思路。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 教学重点必须写进教案课件里,才有利于我们备课。

说课的课件 篇1

教学要求:

1、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苦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9---11自然段的心理活动描写的理解,体会桑娜的忐忑不安与善良。

教具:文字片一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质疑: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什么了?桑娜一家和西蒙一家是什么关系?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课文

1、桑娜和西蒙两家到底穷到什么程度呢?打开书,放开声音读1——7自然段,边读边填空,先自己填,然后同桌交流。

2、他们的确是穷啊,可是当西蒙死后,桑娜是怎样对待西蒙家的两个孩子的呢?迅速浏览有关段落,用一句话来概括。

3、当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默读8——11自然段,边读边把桑娜是怎样想的划下来,划好后大声朗读一遍

(1)指名读划下来的句子。

(2)出示投影: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指名读——齐读——指名说:你觉得桑娜是怎样的一个人?

把这种善良读出来。通过你的读要让人感到桑娜的善良,应该怎样读。练读——指名读——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4、桑娜的确是善良,可是当她真的把孩子抱回家的时候,她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投影:“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1)指名读——想:桑娜的内心有什么变化

(2)再读这段话:读出由害怕、紧张、矛盾到坚定。

(3)自己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还有那些不懂的。

(4)处理五个省略号

A、看第一个省略号,他忐忑不安的想……受得了吗……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怎么想——学生说第一个省略号。

B、一个省略号看出桑娜思绪万千,以下四个你任选一个,就照刚才的方法,想一想桑娜会想些什么?但要记住你就是桑娜。

(先自己准备,准备好后同桌交流。)

C、通过对省略号的理解,我们知道了,桑娜抱回这两个孩子心里充满了矛盾,那我们在读这段话的时候,一读到省略号就要想一想,要读出桑娜矛盾的心理。自己试着读读-指名读。

5、我们体会到了桑娜的高尚品质,打开书看看,跟桑娜有同样品质的人还有谁自己读12——结尾

6

当桑娜把西蒙家的情况告诉丈夫后,她的丈夫有什么表现呢?齐读24自然段。

(1)处理“熬”。这个字还可以换成什么,为什么用“熬”不用别的。

(2)通过这个熬,将来渔夫和桑娜的生活将怎样?(生命受到威胁,流落街头。板书:牺牲自己)

(3)当看到自己的丈夫是如此的通情达理,这时的桑娜心情会是怎样的,体会着说说……这些话桑娜说出来没有?

师:是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此刻,是两颗善良的心在进行心灵的碰撞。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你想说点什么吗?

师:课文学完了,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托尔斯泰的这篇文章,课文通篇除了课题之外,找不到一个穷字,然而在字里行间却处处反映了穷人的贫穷和困苦;全文也没有一个美字,而文章通篇却赞美了穷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业:学习第9段的写法,写一个心理活动的片段。

附:板书设计

21穷人

桑娜

宁可牺牲自己

渔夫

也要帮助别人

说课的课件 篇2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震撼人心的作品。文章用墨不多,但给读者留出的想象空间较大。语言准确而概括。每个读过此文的人,都会为圆明园的毁灭心升遗憾情;每个读过此文的中国人,都会为圆明园的毁灭心升耻辱感,激起浓浓爱国情。而这正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与作者、教者产生共鸣;为了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目标。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四方面内容:

1、关注整体,以疑激趣:

读文贵有疑培养学生读文问难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在质疑──解疑──回读的阅读过程中,达到情感的共鸣。

2、关注写法,积累运用:

针对高年级学生特点,讲文更要渗透写法。真正做到读写的结合。

3、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有的专家说:读的过程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对读、引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中理解、感悟。

4、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侵略者入侵的丑恶行径理解。更好地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教学背景分析】

本案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指导学生搜集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学习讨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同时学习了文章出现的重点词语,并理解了他们的意思。鼓励学生在初读之后提出问题。解决一些例如词语方面的简单问题。激发学生深入读文,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⑴ 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 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 关注整体,以疑激趣。

⑵ 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⑶ 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激起爱国的情怀。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初读质疑,以疑解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齐读课题。

圆明园前后两个字音同,但写法不同。前面的圆是团圆的圆;后面的园是花园的园。注意他们的写法。

2、让我们再读课题。

3、根据你初读的感受,如果让你在题目的后面补充一句话,会说什么?

投影:

圆明园的毁灭。

4、书上是怎样说的?(第一段)指读:

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5、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课外资料补充,多读书。)

6、学生自学。

二、品读解疑,突破难点

解决不可估量这一问题:

1、园林的布局宏大:

(分三个园,众星拱月)板书:

布局。

圆明园的面积350公顷,相当于100个足球场。

将这种感受读出来,指读。

指导朗读。

2、园林的建筑宏伟:

(有许多美景)板书:

建筑。

⑴ 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再次默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写法为我们介绍这些景物的。

板书:

有也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

对比手法:建筑的风格多。

⑵ 老师引导:

让我们一起回到140多年前,假如,你是这座园林建筑的设计者、建设者,漫步园林内,你有着怎样的情感?

投影: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投影第五段最后一句,指读。

⑶ 我们再回到140多年前,走进这人间仙境,你又会有怎样的情感呢?谁来为我们读读第三段。

播放录像,这是人们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还原了圆明园的过去。看后,你最想说什么?

⑷ 带着你这些感受,该怎样读好这一段话呢?

(出示第一自然段回读。)

3、历史文物的珍贵。还有什么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板书:

文物。

⑴ 据你了解,圆明园都有哪些珍贵的文物呢?

用个成语来形容他的数量多。

用个成语来形容他的种类多。

(喜欢哪个词语,赶快把它记下来。)

⑵ 放投影,造型精美的奇珍异宝:

这不可计数的历史文物,上自( ),下至( )。师生对读。

它凝结着我们的历史呀!这数不胜数的奇珍异宝早已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如今大部分不止散落何处?你有什么感受?(惋惜,气愤)

如果现在再读这句话你会怎样读?投影第一段。

⑷ 圆明园浓缩的是什么?用一个词说说。

投影:读第一段。

三、体会耻辱,激发情感

1、同学们,历史不会忘记,就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英法联军究竟干了些什么呢?──你们读读第五段。

听师范读,(隐去重点词)你眼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现在你们读,注意将老师没读的词语读清楚。

此时你眼中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散谈,品重点词。)

此时你内心涌动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2、是呀,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我们这座曾是皇帝居住的寝宫,就被几千名外来侵略者肆意践踏、烧杀抢掠,──放录像。

这场大火都烧掉了什么呢?

(生散谈。)

你现在又有了怎样的情感?

(耻辱。)

我们应该记住什么呢?

(散谈。)

3、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课文只用了很少的笔墨描写毁灭的过程,而用了大量的优美的语言来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作者的用意何在呀?

小组讨论。

4、投影,第一段:

指读,你想通过读告诉大家什么?

5、总结:

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圆明园的毁灭警示了我们什么?我们应该从历史中读到些什么?希望课下大家展开学习和讨论。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有也有还有

建筑:不可估量

文物:不仅有还有

说课的课件 篇3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善待地球的情感,感受地球的美、地球上生命的可爱。通过了解生活环境变化情况,深刻的识别到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动手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和师生汇报介绍、了解地球资源丰富感受地球的美丽,同时深刻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艺术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美感,并将感受加以描绘。

教学用具:图片、地球仪、音乐、卡片。

学生用具:绘画纸、卡纸、记号笔、蜡笔或水彩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激趣、谜语导入

说它像球不是球,

肚子里面啥都有。

人物、动物和植物,

全都生活在里头。

高山、森林处处见,

江河、湖水向海流。

天天围着太阳转,

猜猜它是什么球。

(出示地球图片)

二、整体感知,了解地球现状

你了解地球吗?

地球到底有多大?(表面积、岁数等)

人类是怎样在地球上生活的呢?

地球上有哪些资源?(学生一般只会说地上资源,教师可以补充地下资源)

你心目中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地球妈妈”如此美丽,我情不自禁的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了几幅“地球家园”的情境图。接下来请同学们与我一起欣赏。(简单介绍作品)

刚才老师介绍自己作品的时候,看到一些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你们是不是也想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美丽的地球呢。那就伴随着这美妙的音乐快些动笔吧!(播放音乐)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

1)画一画你心目中最理想的地球。

2)制作过程中与同伴合作,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地球的美。

四、展示作品

五、总结、升华情感

这么美丽的家园,却遭到了许多破坏,你能试着举例说一说吗?(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人为破坏是可以努力遏制的,在遏制人为破坏的同时,也最大程度的降低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同学们,我们同在一片阳光下,共同拥有这个美丽的地球。让我们带着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寻找地球的美丽,让我们伸出一双充满关爱的手,维护地球生态环境,把她的美珍藏心中,让我们大声对地球妈妈说“美丽的地球妈妈,我们永远爱你。”

边听、边猜谜语。(地球)

学生积极发言。

欣赏作品。

教师引导看书。

学生动手实践。

(及时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自评、互评交流。

自然灾害:

四川地震、五常龙卷风、洪水等。

人为破坏:

空气污染(工厂、汽车等)、水污染(有毒废弃物)、森林(乱砍伐树木)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引入课题。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为调动学生爱护地球的情绪铺垫。

引导学生创造,为下面绘画作铺垫。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之间协作能力及提高绘画的积极性和表现能力。

通过交流提高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加深对地球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同时渗透德育教育。

对未来美好的希望和对地球妈妈的爱的延伸。

说课的课件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叽、喳”等8个生字。会写“羽、领”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生情

播放课件:音乐伴着鸟鸣,教师朗诵,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二、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 自读课文,侧重读准字音。

⑵ 同桌互读互查。

2、赛读课文,流利通顺。注意“蓬、棱、崭、喳”。

3、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⑴ 争当“最活泼的小鸟”。通过读表现出来。

⑵ 争当可爱的“红领巾”。先明确文中的“红领巾”是指谁,再引导用坚定的语气读“请爱护小鸟”一句。

⑶ 争当“善于赞美的小鸟”。练习用赞美的语气读最后一句。

4、多读,找规律,引导背诵。

⑴ 引导发现:将三小节做一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⑵ 与同桌以问答的形式读书。

⑶ 与好朋友以问答的形式试背。

三、开展游戏,巩固识字

1、“分分捡捡”,找出自己已经学会的字,告诉大家你在哪见过。

2、“听听找找”。

3、“小猴子学样”,师出字,生做动物。

4、“猜猜看”:让生根据生字的局部猜字。

四、引导创新和实践

课下仔细观察本课生字,试着编字迷或画迷。

说课的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使幼儿逐渐学会分清左右,正确的穿鞋。

2、懂得讲究个人卫生,不随意光脚在地上。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1、剪好的小脚印若干。

2、小脚印表情图一幅。

3、在睡眠室地上贴多对摆放正确的脚印。

教学过程:

1、讨论:为什么在户外时“悠悠”小朋友摔倒了?

回答:?“他乱跑”?“她没听老师的话”?“老师、我发现她的鞋穿反了”。

2、讨论穿反鞋会给小朋友带来那些危险:“会踩鞋子”

“会摔倒”“会把鞋穿坏”……

3、让幼儿了解每人的两只脚是一对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好朋友就要友好高高兴兴地、如果把鞋穿错好朋友就会闹别拗,会生气、观察表情图:“生气的样子就是把鞋穿错了,高兴的表情就是穿对了。”

4、游戏:小脚丫找朋友

幼儿在若干个小脚丫中找出正确的一对,找出后可以与睡眠室地上的脚印对照,检查自己找得对不对。

5、幼儿相互间说一说自己的脚丫找到的朋友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正确分清左右穿鞋上是有困难的,只有具体形象性他是可以接受的,因此睡眠室贴的一对对脚印幼儿每天起床后穿好鞋都去与地上的脚印比一比看看是否穿对,这样幼儿会很快掌握正确穿鞋。

说课的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3.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的景色。

4.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背诵古诗。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古诗。

(二)刚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诗。它们只是中国浩瀚诗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诗都是诗人漫游登临写下的见闻感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著名的诗人刘禹锡。

(三)简单介绍作者:刘禹锡,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代表作《竹枝词》、《陋室铭》。

二、初读感知

(一)学生自读全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提问:你掌握了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音?

(二)学习一下生字词:正音:和hè hé huó huò 潭、君是前鼻音。磨是多音字,螺是边音。

(三)再读一读,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理解一下诗句:看看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助别人。还有哪些诗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别人帮助的。

(四)说一说,你觉得诗中哪些句子写的很美。你读了有怎样的感受和体验:

1.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注意:

① 和的意思是指和谐。

② 后一句是一个比喻句,让学生了解到未磨之镜,很模糊。而磨过的镜子很光亮,从而体会到洞庭湖的湖面朦胧的意境美。

2.白银盘里一青螺:让学生想象一下常见的大白盘子里放一个青螺。结合一下文中的“白银盘”是指的什么?“青螺”有指的什么?之后让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珑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怎样的美丽?

三、通过我们刚刚的学习,了解到诗中的意境很清新,很安静。我们来好好读一读,看看怎样能把它读好。(注意重音、停顿)中间可以指导学生,正因为作者对于洞庭山水的热爱,所以笔下的洞庭是那么美丽。

四、通过学习,相信同学对于洞庭山水一定好奇,出示洞庭山水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一下现实中的洞庭山水

五、这样的美景,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诗文名篇。

1.出示:

杜甫《登岳阳楼》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让大家读一读,背一背。

布置作业

一、解释加横线的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句中诗人把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认真背诵诗歌,仔细观察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说课的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其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体验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的算法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细心的计算习惯和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40+20=(你是怎么算的?)60+7=(你是怎么算的?)

12+5=3+40=50+50=11+8=30+60=80+6=

刚才咱们口算时,知道在计算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时就是把几个十几个十合起来,在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时,就是要把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我们今天还要用这些方法学习新的知道。

(本节课是在数的组成基础上学习的加法,开课时就进行数的组成的复习,并归纳出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对学生今天的学习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二、创境激趣:

1.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这幅图,老师要跟同学们发新书了。发了什么书?

你是在哪里发现数学书和语文书的信息的?

师整理信息:你能用这三条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要求数学书有多少本要怎样列算式?生:35+3=38

还能提吗?(生: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

那该怎样列算式呢?(35+30=65)

(在研读教材时,最初的设想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直接提出的问题寻找信息,然后尝试让学生根据梳理出来的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清思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刚才计算出35+3=38,你们同意吗?你是怎样算的?

会算的人小声说一说,其余的人拿出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

指名汇报:先摆三十五根小棒,再摆三根,把三根和五根合起来就是八根,再和三十根合起来就是三十八根。

师:五根表示什么,三根又表示什么?

我们就是要把五个一和三个一合起来就是八个一,八个一再和三个十合起来就是三十八。

师:我们刚才都是把五个一和三个一合起来就是先算几加几?再算什么?

还有谁会象他这样说一说。同位互相说一说。

(2)那35+30=65,算得对吗?拿出你们的小棒,一边摆一边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汇报:先摆三十五,再摆三十根,用三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就是六个十,再把六个十和五个一合起来就是六十五。

师:把三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就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生)

同位说一说。

(不会算的学生用小棒帮着算,会算的学生可以直接算,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有提高。在不断的提问和追问中,在小棒的直观作用下,让学生初步感受并理解为什么要把几个一要和几个一合起来,几个十要和几个十合起来。)

(3)咱们再来观察这两道算式,都是35+几,他们在计算时的方法一样吗?第一题先算的是什么,第二题先算的又是什么?

师小结:第一题我们是先把三个一和五个一合起来,第二题我们是先把三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

(让学生观察两道例题的计算方法的不同,教师进行及时的小结,这样的教学策略是这一节课必须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用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你能正确口算吗?

3.内化算法,揭示课题

书中61页做一做。

指名汇报。

观察上面的三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下面的三题都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今天咱们就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咱们知道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都是把几个一先加几个一,再和几个十合起来,而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时,都是先把几个十加几个十,再和几个一合起来。

(通过例题和做一做中的对比练习,适时地总结算法。)

三、巩固练习

(1)现在来一场口算比赛怎么样?

全对的人为自己奖励一枚智慧果,错了的,改过来也把智慧果奖励给自己。

(2)用咱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不光能正确口算,还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

在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541887.html